張壽頤

《中風斠詮》~ 卷第三 (3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33)

1. 第九節,通絡之方

桑枝煎,《外臺》,引張文仲方,療偏風及一切風。

桑枝(銼,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

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每日服一盞。

壽頤按:桑之為用最多,枝葉根莖都無棄物,能通血氣、利經絡。治肢節之病,桑枝尤有奇功。不用新嫩枝者,欲其力之厚也。濃煎醇厚,因謂之煎,與湯飲微有分別。亦可熬作膏用。〔批〕(此又古人煎藥之一法。),宋張季明嘗患兩臂痛,服諸藥無效,一醫以桑枝一小升,切細炒香,水煎服,數劑而愈,可見此方之實效矣。

張文仲療一切風,乃至十年二十年不瘥者方,《外臺》

牛蒡根(一升),生地黃,牛膝,枸杞子(碎,各三升)

上四味,取無灰酒三斗漬藥,以絹袋盛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每空腹服之。

壽頤按:此方以生地、杞子滋養陰液,牛蒡根、牛膝宣通經絡,藥止四味,而朴茂無華,力量濃厚,後人通絡諸方,藥雖不同,然其理不過如斯。惟牛蒡根今皆不用,要之,亦是通經活絡隊中一味要藥,古方用之者不少,亦治醫者不可不知。

史國公酒方,《聖惠》,治中風語言謇澀,手足拘攣,半身不遂,痿痹不仁。

當歸(酒洗),虎脛骨(酒浸一日,焙乾,醋炙),羌活,鱉甲(炙)

川萆薢,防風,牛膝(一作川牛膝),秦艽,松節

晚蠶砂(各二兩),枸杞子(五兩),干茄根(八兩,飯上蒸熟)

一方有杜仲、蒼耳子。

上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一斗,十日取飲。

壽頤按:此類通絡舒經、養陰活血,兼祛風濕之方,古書已多,而近世愈甚。此方中正和平,不偏溫燥,可為良法。然立方本義,終是為血分不充、風寒濕邪痹著者設法,實是痹證,必不可與猝暴昏僕之中風連類而言。若肝風暴動,氣血上菀,則不獨宣通之藥害同矛戟,而酒亦無異砒鴆。

方下所謂中風語言謇澀等症,若其病起猝暴,則皆是內風,似此諸方,皆不可用。〔批〕(鄭重言之,俗醫切弗誤用。)

三痹湯,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續斷

防風,桂心,細辛,茯苓,秦艽,牛膝,獨活,甘草

各等分,加薑、棗煎服。

壽頤按:此方亦為血虛寒濕襲絡之法,以其確有風寒濕邪在絡,故用藥如此。

天麻酒,治癱緩風,不計深淺,久在床枕。

天麻,龍骨,虎骨,骨碎補,烏蛇,白花蛇(二物酒浸,去皮、骨)

羌活,獨活,牛蒡根,牛膝(各半兩),松節(銼),當歸,川芎

龜板(炙),干熟地黃,茄根,大麻仁,原蠶沙(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上十九味,銼如麻豆大,以酒二斗浸,密封,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盞,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第九節,疏通經絡的方劑

桑枝煎,《外臺》引用張文仲的方子,用來治療半身不遂以及各種風病。

桑枝(切碎,一大升,不要用全新的嫩枝)

只用桑枝這一味藥,用水一大斗(約十升)煎煮,取二大升(約二升)藥液,每天服用一盞(約一杯)。

壽頤按:桑樹的用途非常廣泛,枝、葉、根、莖都沒有廢棄之物,能夠疏通氣血、暢通經絡。治療肢體關節的疾病,桑枝尤其有奇效。不用新嫩的枝條,是為了取其藥力渾厚的緣故。將藥物濃煎,使藥液醇厚,所以稱之為煎,與湯劑飲用略有區別。也可以熬製成膏藥使用。〔批注〕(這又是古人煎藥的一種方法。)宋代張季明曾經患有兩臂疼痛,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一位醫生用桑枝一小升,切細炒香,用水煎服,服用了幾劑就好了,可見這個方子的確有效。

張文仲治療各種風病,甚至是十年二十年都治不好的風病方,《外臺》

牛蒡根(一升),生地黃,牛膝,枸杞子(搗碎,各三升)

以上四味藥,用沒有灰的酒三斗浸泡,用絹布袋子裝好藥材,春夏浸泡七天,秋冬浸泡十四天,每次空腹服用。

壽頤按:這個方子用生地、枸杞子滋養陰液,牛蒡根、牛膝宣通經絡,藥物只有四味,看似樸實無華,但力量濃厚,後世疏通經絡的方子,藥物雖然不同,但其原理也不過如此。只是牛蒡根現在都很少用了,但實際上,它也是疏通經絡的重要藥材,古代方劑用它的很多,學醫的人不可以不知道。

史國公酒方,《聖惠》,治療中風引起的語言不利索、手腳拘攣、半身不遂、麻木不仁。

當歸(用酒洗過),虎脛骨(用酒浸泡一天,烘乾,再用醋炙烤),羌活,鱉甲(炙烤過)

川萆薢,防風,牛膝(有的寫作川牛膝),秦艽,松節

晚蠶砂(各二兩),枸杞子(五兩),干茄子根(八兩,放在飯上蒸熟)

有一個方子裡加了杜仲、蒼耳子。

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用絹布袋子裝好,浸泡在沒有灰的酒一斗中,十天後取酒飲用。

壽頤按:這類疏通經絡、舒緩筋骨、滋養陰血、兼有祛風濕功效的方子,古代醫書中有很多,而近代則更多。這個方子平和,不偏於溫燥,可以作為好的範例。但是,這個方子本來的用意,是為血氣不足、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痹證的人設定的,它實質上是治療痹證的,一定不可以和突然昏倒的中風相提並論。如果肝風暴動,氣血上湧,那麼疏通經絡的藥物不僅會像矛戟一樣有害,而且酒也無異於毒藥。

方子下面所說的中風語言不利索等症狀,如果發病突然,那都是內風所致,像這樣的方子都不可以使用。〔批注〕(鄭重說明,庸醫千萬不要誤用。)

三痹湯,治療血氣凝滯,手腳拘攣,以及風寒濕引起的痹證。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續斷

防風,桂心,細辛,茯苓,秦艽,牛膝,獨活,甘草

以上各藥等份,加入生薑、紅棗煎服。

壽頤按:這個方子也是治療血虛寒濕侵襲經絡的方法,因為確實有風寒濕邪在經絡,所以用藥如此。

天麻酒,治療癱瘓,不論病情深淺,即使是長期臥床不起的人也可以使用。

天麻,龍骨,虎骨,骨碎補,烏蛇,白花蛇(後兩種藥用酒浸泡,去掉皮、骨)

羌活,獨活,牛蒡根,牛膝(各半兩),松節(切碎),當歸,川芎

龜板(炙烤過),干熟地黃,茄子根,大麻仁,原蠶砂(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製過)

以上十九味藥,搗碎成麻豆大小,用酒二斗浸泡,密封,春夏浸泡三天,秋冬浸泡七天,每次服用一盞,不拘時辰,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