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溫中軍
溫中軍
1. 溫中軍
頭為空谷,氣本內清,耳為聽官,聲由外納,茲乃反是。望得舌苔黃濁,聞得氣息喘促,問得心神恍惚,脅部痮逆,診得左脈細長,右關弦數。弦則為濕,數則為熱。細為陰分之細,長為壽命之長。長命者元陽必旺,陰分自虛,偏以濕蒸熱鬱,竊踞陽明。陽明之脈盛於頭面,頭面諸經暗被濕熱上薰,何怪乎昏昏不爽於頭裡,嘈嘈反起於耳中,中心神之所及,肝脅之部,肺氣之息,凡在中上兩焦者,莫不深受其累焉。補陰以配其陽,化濕兼清其熱,在所必需。
大熱地八兩`` 竹茹
二兩 江枳殼`一兩
黨參二兩`` 當歸身
二兩 炙草`一兩
製半夏二兩`` 茯苓
二兩 酸棗仁`二兩
陳皮一兩`` 明天麻
一兩 甘菊`一兩
石決明三兩`` 於朮
一兩 白芥子`七錢
丹參二兩`` 女貞子
二兩``
右為細末,取白蜜十四兩煉熟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清晨淡鹽湯送下。
又
古語去癢為美疾。夫疾以美名,似非近理,而不知一癢之下,濕熱交蒸者無不發之於外,都從黃水而出,則軀殼之內從此清且和矣,不亦快哉。然際此黃水成瘡之候,搔養難當,可無具以應之乎?附方
煨石羔十兩`` 掃盆
四錢 青黛`一兩
,共為細末,摻之。如水少者,用煎熟菜油塗。
又
驚著必恐,煩亦歸勞。勞則氣陷,恐則氣下。氣之正者既從下陷,則胃家水穀之氣亦未有不隨之而下陷,此作瀉之所由來也。扶助正氣以使有升無降,舍大補脾腎而何?
大熟地四兩`` 肉桂
五錢 淮山藥`二兩
茯苓一兩五錢`` 山萸肉
一兩 丹皮`一兩五錢
制川附五錢`` 黃蓍
二兩 西黨參`三兩
升麻三錢`` 炙甘草
五錢 於朮`一兩
當歸尾一兩`` 陳皮
一兩 建澤瀉`一兩五錢
柴胡`三錢`` 右藥和入清水煮成膏滋,收得極厚,聽取用補骨脂二兩,吳萸一兩,五味子一兩,肉莫二兩為末,即取前膏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錢,清晨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溫中軍]
人腦本該清明如空谷,耳朵作為聽覺器官,聲音應從外部進入,但現在的情況卻相反。觀察到舌苔黃而混濁,聽到呼吸急促,詢問後得知心神恍惚,側腹部有異常感覺,診脈發現左手脈象細長,右手關節處脈象弦數。弦象顯示有濕氣,數象顯示有熱象。細象代表陰分不足,長象則表示壽命長。長壽之人,元陽必定旺盛,陰分自然虛弱,加上濕氣蒸騰,熱氣鬱積,這兩者竄踞在陽明經絡。陽明經絡在頭面部特別旺盛,頭面部的各條經絡受到濕熱燻蒸,因此頭部感到昏沉不清,耳中嗡嗡作響,心神所能感知的肝臟、側腹部以及肺氣等中上焦部位,都深受其害。需補充陰分以平衡陽分,化濕同時清除熱氣,這是必要的治療方向。
藥方:熟地八兩、竹茹二兩、炒枳殼一兩、黨參二兩、當歸身二兩、炙草一兩、製半夏二兩、茯苓二兩、酸棗仁二兩、陳皮一兩、明天麻一兩、甘菊一兩、石決明三兩、於朮一兩、白芥子七錢、丹參二兩、女貞子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十四兩煉熟的蜂蜜,製成如桐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五錢,清晨時用淡鹽湯送服。
另外,古語說癢病是一種美好的疾病。疾病被稱為美好,似乎不合常理,但不知道的是,癢感之下,濕氣和熱氣交織蒸騰,無不從體表發散出來,都從黃水排出,這樣身體內部就變得清潔和諧了,這不是很痛快嗎?然而,在黃水形成瘡口的時候,瘙癢難耐,怎能沒有對策呢?附帶藥方:
煨石羔十兩、掃盆四錢、青黛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撒在患處。如果水分較少,可用熟菜油塗抹。
再者,受驚必然會產生恐懼,煩躁也會導致勞累。勞累會使氣機下陷,恐懼會使氣機下降。正常運行的氣機一旦下陷,那麼胃腸中的食物氣機也將隨之下降,這就是腹瀉的原因。要幫助正氣上升,避免下降,除了大補脾腎,還有什麼方法呢?
藥方:大熟地四兩、肉桂五錢、淮山藥二兩、茯苓一兩五錢、山萸肉一兩、丹皮一兩五錢、制川附五錢、黃耆二兩、西黨參三兩、升麻三錢、炙甘草五錢、於朮一兩、當歸尾一兩、陳皮一兩、建澤瀉一兩五錢、柴胡三錢。將以上藥材放入清水中熬煮成膏狀,收濃至極度稠厚,再加入補骨脂二兩、吳茱萸一兩、五味子一兩、肉蔻二兩,研磨成粉,然後將先前熬好的膏狀物製成如桐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四錢,清晨時用淡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