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平望陸信夫
平望陸信夫
1. 平望陸信夫
先痛而後瘖者,形傷氣也。究其氣之所以形傷者,熱勝則腫,火甚則痛耳。此等見症,不足以泄其邪,又挾身中之白積下走腸間,似屬尋路而出矣。然脾氣不升,反從下陷,四肢浮,陰囊瘖,小水不利,滿症作焉。實則瀉之未始不美,而不知所存之濕歸入腹中,以昭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幸得五苓以分其勢,然猶未也。
午後發熱,鼻準色赤,雖曰脾經伏熱,而咽之時痛,喉之乾燥,舌之光紅,苔之剝落,又有熱傷陰氣之象。泄熱之中兼以存陰,尚為可治。今乃望得形枯色滯,聞得氣短言微,問得不納便溏,脈之切得者,右關弦數而大至數模糊,左部寸短,關尺細弦,按之俱屬無情,無一而非陰枯陽竭,土受木乘勢,欲悠悠忽忽而悅,偏補陰陽皆有所礙,惟以培補元氣一法,以冀一息之氣既可助陽,亦可生陰耳。
白話文:
一開始疼痛之後才失聲,是身體受傷,氣虛所致。究其原因,是因為熱盛則腫脹,火氣旺盛則疼痛。這種症狀,不足以將邪氣排出,反而會隨著身體裡的積聚的白濁之物,向下流入腸道,像是要尋找出口似的。然而脾氣不能上升,反而下陷,導致四肢浮腫,陰囊失聲,小便不利,腹部脹滿。其實瀉下療法並非不可,但問題是濕氣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最終會積聚在腹部,讓人以為腹脹都是因為熱症所致。幸好有五苓散可以分開濕氣,但還不夠。
下午發熱,鼻尖發紅,雖然說是脾經伏藏的熱氣,但咽喉疼痛,喉嚨乾燥,舌頭光紅,舌苔剝落,又有熱傷陰氣的跡象。在瀉熱的同時,也要注意滋陰,才能治癒。如今患者形體枯瘦,面色滯澀,呼吸短促,說話微弱,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脈象右關弦數而大至數模糊,左寸脈短,關尺脈細弦,按之無力,處處都顯示陰虛陽竭,脾土受肝木克制,病人想要昏昏沉沉地睡去,無論補陰還是補陽都十分困難,唯有補益元氣一法,可以勉強延續一口氣,既可以助陽,也可以生陰。
人參、麥冬、五味子、鮮藿斛、藕節、丹皮、伏龍肝、陳香櫞、茯神、牡蠣、奎、白芍。
覆診
瘖痮一症,大忌氣喘溏泄,上下交徵,以使氣血陰陽立盡而脫,深可虞也。進前方,溏泄已止,氣喘已平,腎本肺標,自有相生之兆,病屬轉機,是以色之滯者能開,形之枯者得潤,本質之撥固然因補而挽回,而枝葉之害亦因清而見化,化則口舌之乾嚥喉之燥,咳嗽之作,無一不因而愈,所愈者過半矣,可稱佳事。
白話文:
人參、麥冬、五味子、鮮藿斛、藕節、丹皮、伏龍肝、陳香櫞、茯神、牡蠣、奎、白芍。
覆診
啞塞症狀,最忌氣喘腹瀉,上吐下瀉,導致氣血陰陽耗竭而死亡,實在令人擔憂。服用藥方後,腹瀉已止,氣喘也平息,腎為本、肺為標,自然有互相滋生的跡象,病情已轉折,所以顏色瘀滯的能舒展,形體枯槁的能潤澤,根本的虧損自然因補而恢復,而枝葉上的病症也因清熱而見好轉,好轉後口舌乾燥、咽喉燥渴、咳嗽等症状,無一不因此而痊癒,已痊癒的超過一半,可以說是件好事。
無如大腹之滿,雖減不已,未食之前不知釩餓,既食以後反多飽痮,蓋以陽明中土萬物所歸,而陽明胃府更有食積痰滯交結於中,無怪乎短脈雖長,弦數未罷,且兼滑大,午後微熱,鼻色微紅,陽縮雖伸,囊瘖雖消,四肢之浮腫不能消,尚屬病根未拔之候,虛則補之,熱則清之,積之一字,惟有磨蕩而已,方而三法備焉,未知其能弋獲否
人參、五味子、白芍、鮮藿斛、麥冬、左牡蠣、藕汁、陳香櫞、丹皮、伏龍肝、茯神、雞內金、澤瀉、陳海蜇、荸薺,二劑後去藕汁,四劑後去鮮斛。
白話文:
病人肚子很脹,即使減肥也減不下去,飯前不會覺得餓,飯後反而更飽脹不舒服。這是因為陽明經是人體中土,所有食物都歸於此處,而陽明經的胃府中又有食積痰滯互相交結,所以才會出現脈象短而長、弦而數且滑大的現象,還會伴隨午後微熱、鼻色微紅,雖然陽氣有所恢復,水腫也有所消退,但四肢浮腫仍未完全消退,說明病根尚未完全消除。因此,應該虛則補之,熱則清之,對於積聚之症,只能靠磨蕩來消除。這三種方法都已經用上了,不知道是否能治癒。
藥方使用人參、五味子、白芍、鮮藿斛、麥冬、左牡蠣、藕汁、陳香櫞、丹皮、伏龍肝、茯神、雞內金、澤瀉、陳海蜇、荸薺。服用兩劑後去掉藕汁,服用四劑後去掉鮮藿斛。
另方
陳香櫞、人中白等分為末,每服錢半,取人參二分、砂仁一分,煎湯送下。
白話文:
配方
將陳香櫞和人中白按照等比例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同時準備人參二分(相當於2克),砂仁一分(相當於1克),加水煮成湯後,用湯送服上述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