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平望陸信夫
平望陸信夫
1. 平望陸信夫
先痛而後瘖者,形傷氣也。究其氣之所以形傷者,熱勝則腫,火甚則痛耳。此等見症,不足以泄其邪,又挾身中之白積下走腸間,似屬尋路而出矣。然脾氣不升,反從下陷,四肢浮,陰囊瘖,小水不利,滿症作焉。實則瀉之未始不美,而不知所存之濕歸入腹中,以昭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幸得五苓以分其勢,然猶未也。
午後發熱,鼻準色赤,雖曰脾經伏熱,而咽之時痛,喉之乾燥,舌之光紅,苔之剝落,又有熱傷陰氣之象。泄熱之中兼以存陰,尚為可治。今乃望得形枯色滯,聞得氣短言微,問得不納便溏,脈之切得者,右關弦數而大至數模糊,左部寸短,關尺細弦,按之俱屬無情,無一而非陰枯陽竭,土受木乘勢,欲悠悠忽忽而悅,偏補陰陽皆有所礙,惟以培補元氣一法,以冀一息之氣既可助陽,亦可生陰耳。
人參、麥冬、五味子、鮮藿斛、藕節、丹皮、伏龍肝、陳香櫞、茯神、牡蠣、奎、白芍。
覆診
瘖痮一症,大忌氣喘溏泄,上下交徵,以使氣血陰陽立盡而脫,深可虞也。進前方,溏泄已止,氣喘已平,腎本肺標,自有相生之兆,病屬轉機,是以色之滯者能開,形之枯者得潤,本質之撥固然因補而挽回,而枝葉之害亦因清而見化,化則口舌之乾嚥喉之燥,咳嗽之作,無一不因而愈,所愈者過半矣,可稱佳事。
無如大腹之滿,雖減不已,未食之前不知釩餓,既食以後反多飽痮,蓋以陽明中土萬物所歸,而陽明胃府更有食積痰滯交結於中,無怪乎短脈雖長,弦數未罷,且兼滑大,午後微熱,鼻色微紅,陽縮雖伸,囊瘖雖消,四肢之浮腫不能消,尚屬病根未拔之候,虛則補之,熱則清之,積之一字,惟有磨蕩而已,方而三法備焉,未知其能弋獲否
人參、五味子、白芍、鮮藿斛、麥冬、左牡蠣、藕汁、陳香櫞、丹皮、伏龍肝、茯神、雞內金、澤瀉、陳海蜇、荸薺,二劑後去藕汁,四劑後去鮮斛。
另方
陳香櫞、人中白等分為末,每服錢半,取人參二分、砂仁一分,煎湯送下。
白話文:
[平望陸信夫]
首先感到疼痛然後失聲的人,是因為身體的形態受到了氣的傷害。進一步探討氣為何會導致形態受傷,原因是熱氣過盛就會導致腫脹,火氣太重就會引起疼痛。這種病症,如果不把邪氣排出,又會夾帶身體中的寒濕積滯下降到腸間,似乎是想要找出路排出去。然而脾氣不能上升,反而從下方沉降,導致四肢浮腫,陰囊失聲,小便不通暢,滿症就這樣產生了。實證的情況下,排出邪氣當然好,但不知道濕氣還殘留在腹部,導致腹部脹大,這都是因為熱氣過盛。幸好用五苓散可以分散其勢力,但這還不夠。
下午開始發燒,鼻子紅紅的,雖然說可能是脾經潛藏的熱氣,但是咽喉時常疼痛,喉嚨乾燥,舌頭呈現光亮的紅色,舌苔剝落,又有熱氣傷害陰氣的跡象。在排除熱氣的同時也要保養陰氣,這樣還有治癒的可能。現在看來,病人形體枯槁,面色晦暗,聽起來呼吸短促,聲音微弱,問起來食慾不佳,大便稀溏,脈搏摸起來右關弦數而大,但模糊不清,左手的脈寸短,關尺部位細弱,按下後感覺毫無生氣,每一點都顯示出陰氣枯竭,陽氣衰竭,土被木剋制的狀況,想要緩慢地恢復,但不管是補陰還是補陽都有障礙,只能用培補元氣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陽氣,也能滋養陰氣。
藥方:人參、麥冬、五味子、新鮮的石斛、藕節、牡丹皮、伏龍肝、陳香櫞、茯神、牡蠣、奎、白芍。
複診
對於失聲和咳嗽的病症,最忌諱的是氣喘和拉肚子,上下交錯出現,會讓氣血陰陽立即耗盡,導致病情惡化,這是值得擔憂的。服用前面開的藥方後,拉肚子已經停止,氣喘也已經平息,腎和肺相互滋養,有著重生的跡象,病情有了轉機,所以面色不再晦暗,形體也不再枯槁,這是因為補充了身體的本質,同時也清除了枝節的問題,清除後,口舌乾燥、咽喉乾澀、咳嗽等症狀都得到了改善,一半以上的症狀都已經得到緩解,可以稱得上是好事。
然而,大肚子的脹滿感雖然減輕了一些,但並沒有完全消失,在吃飯前不會感到飢餓,吃完飯後反而覺得更加脹滿,因為陽明中土是萬物的歸宿,而陽明胃府裡有食物積滯和痰滯交織在一起,所以脈搏雖有增長,但弦數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伴有滑大,下午微熱,鼻子微微紅,雖然陽氣收縮的現象得到了緩解,陰囊失聲的症狀也消失了,但是四肢的浮腫仍然存在,這說明病根尚未消除,虛弱的狀態需要補充,熱氣需要清除,積滯的問題需要消磨,這個方子包含了這三個方法,不知道是否能夠獲得療效。
藥方:人參、五味子、白芍、新鮮的石斛、麥冬、左牡蠣、藕汁、陳香櫞、牡丹皮、伏龍肝、茯神、雞內金、澤瀉、陳海蜇、荸薺,兩劑後去掉藕汁,四劑後去掉新鮮的石斛。
另一個方子:
陳香櫞、人中白等份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人參二分、砂仁一分煎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