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崑山陳

回本書目錄

崑山陳

1. 崑山陳

胃脘當心而痛,繼以形寒發熱,如瘧而作,甚至呃忒頻頻,此係溫邪外感,穢濁內踞,加以濕痰食滯,交結中宮也。設使中宮之陽氣內旺,所受之邪容易化達,茲乃元氣本虛,諸邪又傷於後,無力消除,病延多日,所以脈象空弦,神情困倦,非補不可時也。但舌苔白膩乾,欲熱飲,下體先痹,今更作麻噦逆噁心,邪戀肺胃而腎氣亦袞,用藥極難兼顧。

然溫養中宮,佐以上下分治之品,俾得一舉而三善備為,以冀即日見長為幸,否則氣息易喘,恐增額汗,伊可畏也。

人參於朮制,川附炙草,半夏川樸,旋覆花木風,麥冬茅根,淡乾薑,丁香枇杷葉,藿香代赭石。

進前劑,麻痹得和,四肢亦緩,且得吐出陳腐酸苦,其色若塵,此皆得溫而通也。然呃忒頻頻,氣息短促,呻吟不絕,噦逆嘔惡之象扔不能除,神情困倦,左脈空細,右脈弦急,大便溏黑,喜飲熱湯,濕痰邪滯之外,又有瘀血在裡,邪從上出,不自下行,已為逆症,而況嘔吐之時,會經額汗,能不慮其虛液暗起而脫乎?噦逆嘔吐,無不由於氣之所載,氣若不平,諸症何從化解?將前方加減,先使氣平為要。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半膝,西洋參刀豆子杏仁檳榔角,沉香臺烏藥,大補陰丸。

呃忒曰輕,嘔惡日重,此即陳腐之邪內阻氣機,為呃忒者多從嘔出,所以一則見輕,一則見重也。然病根欲拔,而其所出之路逆而不順,上而不下,頗失胃氣下行為順之理,卻為累事。昨夜額雖無汗,今朝脈尚弦急,呻吟未絕,所留陳腐之邪尚在中宮,犯肺為咳,犯胃為嘔,直從中道而出,猶帶呃忒,必須去盡宿邪,庶幾有望。

風化硝茯苓製半夏枳殼,刀豆子蘇子白芥子茆根,枇杷葉厚朴,西洋參竹茹。

盪滌宿邪之下,嘔惡大減,呃忒更緩,脈象稍和,呻吟漸除,大便疊通,夫乃胃有下行為順之兆乎?去疾莫如盡,尚須磨蕩下行,繼之於後,可卜其旋元吉。

雲茯苓枳殼風化硝半夏白芥子蘇子大腹皮苡仁枇杷葉厚朴刀豆子茆根鮮竹茹穀芽。

白話文:

[崑山陳]胃部在心臟下方的疼痛,接著出現了寒戰與發燒,就像罹患了瘧疾一樣,甚至頻繁地打嗝。這是由於感染了溫熱的邪氣,加上體內有穢濁物質囤積,再混合濕氣與食滯,在身體中間部分交織纏繞所致。如果中焦的陽氣旺盛,受到的邪氣較易被消解排出,然而現在是元氣原本就虛弱,後續又被各種邪氣侵擾,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清除病源,因此疾病持續多日,脈象顯現出虛弱且緊繃的特徵,精神狀態疲憊不堪,已經到了非得補充能量不可的時候。

然而舌苔呈現白膩且乾燥,想要喝熱飲,下半身感覺麻木,現在又開始感到噁心反胃,肺胃部位有邪氣纏繞,連腎氣也變得衰弱,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很難同時照顧到所有問題。

使用溫暖滋養中焦的藥物,輔助上下分治的藥材,希望可以達到一次治療多種病症的效果,期待病情可以逐日好轉。不然呼吸可能會變得急促,額頭可能出現大量汗水,那樣的情況是令人害怕的。

藥方包括:人參、白朮、川附、炙甘草、半夏、川樸、旋覆花、木香、麥冬、茅根、淡乾薑、丁香、枇杷葉、藿香、代赭石。

服用了前面的藥方後,麻木的感覺得到緩解,四肢也變得輕鬆,並且吐出了陳舊的酸苦物質,顏色像是灰塵,這都是因為溫暖而得以疏通的結果。然而打嗝仍然頻繁,呼吸短促,呻吟不斷,噁心嘔吐的症狀仍未消除,精神狀態依然疲憊,左手脈象細弱,右手脈象緊繃,大便呈稀黑色,喜歡喝熱水,除了濕痰邪氣,體內還有瘀血,邪氣從上方排除,未能自行下降,這是逆向的症狀,況且在嘔吐時,額頭會出汗,怎能不擔心體液暗中流失導致脫水呢?噁心嘔吐,無不與氣運行有關,如果氣無法平穩,其他症狀如何得到解決?將藥方進行調整,首要任務是讓氣平穩。

新的藥方包括:旋覆花、代赭石、半夏、西洋參、刀豆子、杏仁、檳榔角、沉香、烏藥、大補陰丸。

打嗝的次數減少,嘔吐的狀況加重,這是由於陳舊的邪氣阻礙了氣的流動,打嗝的次數多由嘔吐所引發,因此一方面症狀減輕,另一方面卻加重。然而,儘管病情根源有所改善,但其排出的路徑逆向且不順暢,向上而不向下,不符合胃氣應該順行的原則,這是一個困擾。昨晚額頭雖然沒有出汗,但今晨脈象仍緊繃,呻吟未停,留在中焦的陳舊邪氣仍在,影響肺部引起咳嗽,影響胃部導致嘔吐,直接從中間通道排出,仍伴有打嗝,必須徹底清除體內的舊邪氣,纔有可能看到好轉。

新藥方包括:風化硝、茯苓、半夏、枳殼、刀豆子、蘇子、白芥子、茆根、枇杷葉、厚朴、西洋參、竹茹。

經過清理舊邪氣的過程,嘔吐和打嗝的症狀大大減輕,脈象也變得和緩,呻吟聲漸漸消失,大便也通暢,這是否意味著胃氣順行的跡象呢?去除疾病最重要的是徹底,仍需繼續進行順行的療程,預計病情將會迅速好轉。

最終藥方包括:雲茯苓、枳殼、風化硝、半夏、白芥子、蘇子、大腹皮、苡仁、枇杷葉、厚朴、刀豆子、茆根、鮮竹茹、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