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常熟李
常熟李
1. 常熟李
驚悸起因,傳為顫振,繼以寤寐不寧。左脈細軟,右關弦數。數則為火,弦則為痰。細軟又主乎虛。虛在肝腎。眾以痰火結於脾胃,所以能食少運,肢體軟弱,口燥身麻也。連日本既屬安適,無容更張。惟痰火內勝,不得不以十味溫膽法加減佐之,以為標本兼顧之計,俾得虛不再虛,實者不實,未知是否?
人參、大熟地、天冬、大生地、茯神、柏子仁、棗仁、石決明、橘紅、當歸身、川貝、鮮竹茹、龍齒
白話文:
心悸的原因,是因為身體顫抖,進而導致失眠。左邊脈搏細弱,右邊脈搏弦數。數代表火,弦代表痰。細弱則說明身體虛弱,虛弱源於肝腎。許多人認為痰火積聚在脾胃,因此食慾不振、肢體無力、口乾舌燥,身體麻木。現今身體狀況穩定,暫無需調整。然而,痰火內盛,不得不使用十味溫膽湯加減治療,以達到標本兼顧的效果,使虛弱不再虛弱,實熱不再實熱,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次診
顫振一症,乃陰氣爭勝。顫則陽氣不復。其勢之來,上衝則鼓領,四散則肢動。至於肉瞤筋惕,不過來勢之輕者,平補鎮心而已。惟肝不藏魂,寤寐失常。膽又內怯,驚悸時作。加以痰火串入其間,法須兼備,冀免厥塞
人參、龍齒、歸身、遠志、茯神、麥冬、橘紅、生地、棗仁、川連三分,拌炒膽星、秫米、半夏、竹瀝拌石決明、竹茹、鉤藤
三診
顫振不發於冬至已,責陽氣不復。此在冬至以前發者,尤為陽氣不復,不言喻。至於陰氣爭勝,似未可解。而不知陰氣之所以爭勝者,皆為陽氣不充,未經來復之敵。若能來復,則陰氣何能爭勝?然陰之爭勝固已,而其所爭所勝之陰,究系何物?邪氣曰肝,屬陰。痰亦屬陰。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顫抖症狀是陰氣過盛導致的。顫抖代表陽氣不足,病症發展,向上衝擊則會讓脖子鼓起來,向外擴散則會讓四肢顫動。至於肌肉跳動、筋骨抽搐,只是病症較輕的情況,只要平時補益心氣即可。但肝臟不能藏魂,導致失眠多夢。膽又膽小,經常驚悸。再加上痰火夾雜其中,治療必須全面考慮,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藥方:人參、龍齒、歸身、遠志、茯神、麥冬、橘紅、生地、棗仁、川連各三分,拌炒膽星、秫米、半夏、竹瀝,再拌入石決明、竹茹、鉤藤。
第三次看診,如果顫抖症狀沒有在冬至之前出現,說明陽氣不足。如果是在冬至之前發病的,更說明陽氣嚴重不足,無需多說。至於說陰氣過盛,似乎解釋不通。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陰氣過盛,都是因為陽氣不足,無法抵擋陰氣。如果陽氣充足,陰氣又如何能過盛呢?雖然陰氣過盛已經是事實,但究竟是什麼樣的陰氣過盛呢?邪氣屬於肝,肝屬陰。痰也屬於陰。
痰屬於脾。脾經所生之痰,內因肝經之陰火下動。動則生風痰,亦隨之而逆。此顫振之所由來也。豈獨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而已哉?惟本有驚悸,此因顫振而更劇。無怪乎其寤多寐少也
人參、冬朮、茯神、炙草、半夏、陳皮、大生地、麥冬、歸身、白芍、酸棗仁、遠志、秫米、竹茹、石決明、鉤藤。先服磁朱丸二錢,陳皮湯下
白話文:
痰是脾的產物,脾經產生的痰,內因肝經的陰火向下移動。火動則生風痰,風痰也隨之逆流而上。這就是顫振的由來。不只是諸風掉眩,都屬於肝的範疇而已,而是本就存在的驚悸,因顫振而更加嚴重。難怪患者醒得多,睡得少。
方劑包括人參、冬朮、茯神、炙草、半夏、陳皮、大生地、麥冬、歸身、白芍、酸棗仁、遠志、秫米、竹茹、石決明、鉤藤。先服用磁朱丸二錢,再用陳皮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