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六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六 (24)

1. 卷二十六

去黃芩。

宣熱丹〔又〕何首烏 薄荷 皂角 連翹 三棱 荊芥 蔓荊子各一兩 共作末,

用熱醋浸淡豆豉二兩半,搗膏丸。每三十丸,熟水下,日一服。

解瘰癧風熱之毒自小便出。宣毒之後,病雖愈,常宜服之。

瓜蔞散〔又〕瓜蔞仁 青皮各一錢 石膏二錢 甘草 沒藥 歸尾 角刺金銀花各五

分 青橘葉取汁二匙水、酒煎,空心服。

玉燭散〔又〕酒大黃 當歸 白芍 熟地 甘草 芒硝 黃芩 川芎 等分,

每末三錢,薑湯下,七八日見效。

清肝益榮湯〔又〕山梔 當歸茯苓 木瓜各一錢 柴胡 川芎 炒白芍各七分 白

朮二錢 炙草五分 龍膽草八分熟地錢半 薑、水煎服。此方治肝膽小腸經風熱,

血燥筋攣,結核,或耳項胸乳脅肋作痛。

薄荷丹〔又〕即宣熱丹。

十六味流氣飲〔癭瘤〕人參 黃芪 當歸各一錢 川芎 肉桂 厚朴 白芷甘草 防風

檳榔 烏藥 白芍 枳殼 木香各五分 桔梗三分 紫蘇葉一錢半 水煎,食後服。

若由忿怒者,加青皮一錢。

此方乃通行十二經藥,病在一經者不用。

蠟礬丸〔又〕黃蠟二兩 入明礬末四兩 眾手和勻作丸,每三十丸,酒水任下,

日二服。此方專治癰疽發背,瘰癧瘻瘡,一切惡瘡,衛護內膜,驅解諸毒,

自然內消。如因藥毒發疽,非此莫治。內疽腸癰尤妙。

南星膏 〔又〕南星大者一枚 細研,入醋調膏,先將小針刺腫處,令氣通,

卻以膏攤紙上,如瘤大小貼之,覺癢則頻貼取效。

此方治頭面瘤大如拳,小如栗,或軟或硬,不癢不痛,宜用此藥,切不可用針灸。

附錄頸項瘡瘍雜方

生肌乾膿散 黃連 貝母 降香燒存性 白芨 海螵蛸 五倍子炒黑 芸香各五錢

輕粉五分 共研末,先將藥水洗患處,次掞此末,外貼膏。

此方專治瘰癧馬刀,膿汁不乾。

丹溪方 牡蠣四兩 甘草二兩 每末一錢,食後茶下,日二服,半月除根,

其效如神。

此方專治瘰癧初發,頭項腫硬未破者。

活B瘤方 砒 硇砂 黃丹 雄黃 輕粉各一錢 朱砂 乳香 沒藥各八分 螌蝥三十

個生用 糯米粥丸,棋子大,曬乾,先灸破瘤頂,以藥餅說B上,用黃柏末水調敷之,

數日自落。

縮瘤法 甘草膏用筆蘸塗瘤之四圍,乾則又塗,凡三次之後,以大戟、芫花、

甘遂末等分,醋調,另以筆妝點其中,不得近甘草,如是而漸漸收小,

中點悉如舊法,自然焦縮。係瘤法 芫花根淨洗帶濕,不得犯鐵器,

於木石器內搗取汁,用線一條浸一宿,取出係瘤,經宿即落。如未落,再換一二次。

落後以龍骨、訶子末敷瘡口自合,用之屢效。如無,根泡濃汁浸線亦妙。

化瘤膏 白斂一兩 大黃 川芎 赤芍 當歸 黃連 黃芩 白礬各五錢 吳萸二錢半

白話文:

卷二十六

去除黃芩。

宣熱丹(又名) 用何首烏、薄荷、皂角、連翹、三棱、荊芥、蔓荊子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

用熱醋浸泡淡豆豉二兩半,搗成膏狀,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每日一次。

此藥可解瘰癧(淋巴結核)引起的風熱之毒,並通過小便排出。解毒後,即使疾病痊癒,也應經常服用此藥。

瓜蔞散(又名) 用瓜蔞仁、青皮各一錢,石膏二錢,甘草、沒藥、當歸尾、角刺、金銀花各五分,加上青橘葉榨汁取兩匙,用水和酒煎煮後,空腹服用。

玉燭散(又名) 用酒製大黃、當歸、白芍、熟地、甘草、芒硝、黃芩、川芎等量,每次服用三錢粉末,用薑湯送服,七八天可見效果。

清肝益榮湯(又名) 用山梔、當歸、茯苓、木瓜各一錢,柴胡、川芎、炒白芍各七分,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龍膽草八分,熟地一錢半,加薑用水煎煮後服用。此方可治療肝膽和小腸經的風熱,血燥導致的筋攣,結核,或耳朵、脖子、胸部、乳房、脅肋疼痛等症狀。

薄荷丹(又名) 即是宣熱丹。

十六味流氣飲(治癭瘤) 用人參、黃芪、當歸各一錢,川芎、肉桂、厚朴、白芷、甘草、防風、檳榔、烏藥、白芍、枳殼、木香各五分,桔梗三分,紫蘇葉一錢半,用水煎煮後,飯後服用。

如果是由於憤怒引起的,可以加青皮一錢。

此方藥性通行全身十二經脈,如果病只在一經,則不必使用此方。

蠟礬丸(又名) 用黃蠟二兩,加入明礬末四兩,大家一起攪拌均勻,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可隨意用酒或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此方專治癰疽、發背、瘰癧、瘻瘡等一切惡瘡,能保護內膜,驅解各種毒素,使病灶自然消退。如果是因為藥毒引起的發疽,非此藥不能治癒。對於內部的腸癰尤其有效。

南星膏(又名) 用較大的南星一枚,仔細研磨成粉,加入醋調成膏狀。先用小針刺破腫脹處,使其氣通暢,然後將藥膏攤在紙上,大小如同腫瘤,貼在患處。如果感覺癢,就頻繁更換藥貼以達到效果。

此方可治療頭面部腫瘤,無論大小如拳頭還是如栗子,無論軟硬,只要不癢不痛,都適合使用此藥,切不可用針灸治療。

附錄 頸項瘡瘍雜方

生肌乾膿散 用黃連、貝母、降香(燒成炭)、白芨、海螵蛸、五倍子(炒黑)、芸香各五錢,輕粉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先用藥水清洗患處,然後塗上此藥粉,外貼膏藥。

此方專治瘰癧和馬刀瘡,對於膿液不易乾燥的情況尤其有效。

丹溪方 用牡蠣四兩,甘草二兩,一起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茶水送服,每日兩次,半個月可以根除,效果神奇。

此方專治瘰癧初發,頭頸腫硬但未破潰者。

活癅方 用砒石、硇砂、黃丹、雄黃、輕粉各一錢,朱砂、乳香、沒藥各八分,斑蝥三十個(生用),用糯米粥製成藥丸,如棋子大小,曬乾。先用艾灸燒破瘤頂,將藥餅敷於患處,再用黃柏粉用水調成糊狀敷在外面,數日後瘤會自行脫落。

縮瘤法 用甘草膏用筆蘸取塗抹腫瘤的四周,等乾了再塗,塗三次後,用大戟、芫花、甘遂粉等量,用醋調成糊狀,另用筆點在腫瘤的中間,不要靠近甘草膏。這樣慢慢地腫瘤就會收縮變小,中間點藥方法同前,自然就會焦縮。

繫瘤法 將芫花根清洗乾淨,帶濕,不要接觸鐵器,在木器或石器中搗取汁液,用一根線浸泡一夜,取出後繫在腫瘤根部,隔天腫瘤就會脫落。如果沒有脫落,就再換一兩次。脫落後用龍骨、訶子粉敷在瘡口,傷口就會自行癒合,屢次使用都有效。如果沒有芫花根,用浸泡濃汁的線也一樣有效。

化瘤膏 用白蘞一兩,大黃、川芎、赤芍、當歸、黃連、黃芩、白礬各五錢,吳茱萸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