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治病必求其本

脾喜燥傷於寒濕則不能消磨水穀宜朮附以溫燥之然脾陰不足而谷亦不化又不可以溫燥為治有思慮傷脾脾虛不能統血而失出者有思慮傷脾脾虛不能消穀而作瀉者此皆以迴護中氣為本勿治其標有肺虛不能衛血血溢妄行隨氣出於鼻為衄如動氣在右汗之令衄是也脾虛不能行津於三陰胃虛不能行液於三陽氣日以衰脈道不利其血悉從中積此而欲消其留瘀當以參耆監之如胎已數月忽動不止有症痼害者當下其症而胎自安設不知此僅知養血是為癥瘕樹幟養癰為患乎意戊子冬奉上命往視東宮妃張氏經閉十月腹脹如鼓動眾醫皆以養血安胎治病加劇予診脈沉澀玄緊無生氣直斷為蓄血腹脹疏桃仁承氣湯合抵當法方進東宮怒甚羈鎖禁中數日疾益劇命余從細復診脈仍如前疏前方進並奏明再三日臣不敢疏方逾二日賞賚多珍蓋妃服藥下瘀塊數斗脹消腹平逐釋罪而褒榮予萬幸也今特記之

白話文:

脾臟喜乾燥,容易受寒濕之氣影響,導致脾臟無法消化水穀,這時宜用蒼朮、附子等溫燥藥物來調理。但如果脾臟陰虛不足,即使飲食無法消化,也不可使用溫燥藥物治療。

思慮過度會傷脾,導致脾虛,無法統攝血液,造成出血。同樣的,思慮過度也會傷脾,導致脾虛,無法消化食物,造成腹瀉。這些情況都以保護中氣為根本,不應只治其表象。

肺虛不能護衛血液,血液溢出妄行,隨氣從鼻孔流出,稱為鼻衄。如果氣機偏於右側,則容易在出汗時發生鼻衄。

脾虛不能將津液輸送到三陰經,胃虛不能將水液輸送到三陽經,氣血日益衰弱,脈道不通暢,血液就會積聚在體內。想要消散積聚的瘀血,應以人參、黃芪等藥物來滋補。

如果懷孕數月後胎兒突然不停地動,並伴有其他疾病,應當先治療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如果只知道滋養血氣,而忽略了治療疾病,就如同養護癥瘕,如同養護癰疽一樣,只會加重病情。

戊子年冬天,奉旨前往東宮探視張妃,她已經閉經十個月,肚子像鼓一樣脹,眾多醫生都用養血安胎的方法治療,結果病情加重。我診脈發現脈象沉澀緊弦,沒有生氣,斷定是蓄血導致腹脹,於是開了桃仁承氣湯,這是合適的治療方法。

東宮對此非常生氣,將我囚禁在宮中數日,病情也越來越嚴重。他們命令我重新診脈,我診脈後還是開了之前的藥方,並將理由奏明。再過三天,我不敢再更改藥方。過兩天後,我獲得了很多珍貴的賞賜,因為張妃服藥後排出很多瘀血,腹脹消退,肚子平坦,罪過解除,我也獲得了褒揚和榮耀,實在是萬幸。

今天特地將此事記錄下來。

按疑胎而下症疏用峻劑非詳細分辨不能確有把握惟盛氏兩疏峻下是真知病源而不惑若是者不愧御醫一代之良工也

火氣逆上是肝腎之陰失其龍雷蟄伏之性而上逆者至於胃中濕熱下流又是邪氣乘其本而陰氣反走於上俾上焦之陽不伸而肺中治節之令不行故見為鼻塞胸滿涎溢惡寒戰慄之證又咳嗽煩冤是腎氣之逆也其所以上逆之故亦有此二者虛實之異推此則治痰必先降火之法亦須識此二者虛實之異也

又平脈法云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迫促站入胸膈夫少陰脈不至是先天元陰元陽受傷腎者先天也脾胃者後天也先天既已受傷則不能生乎後天故脾胃之陰陽亦傷不能運化水穀而生濕熱濕熱下流則膀胱之氣不行濁氣因而上入濁氣上入肺氣便應脾氣愈滯於是為痰為飲而腹脹食為濁陰所乘則為心悸怔忡是腎之一臟病而五臟六腑皆為之不寧故養身莫妙於節欲也若不知此而但以行痰利氣為治則燥痰傷其陰利氣傷其陽不坐困乎此又專主腎虛而言也

白話文:

治療懷疑胎兒流產的症狀,必須用峻猛的藥物,但需要詳細辨別才能確定。盛氏兩位醫家在使用峻猛藥物時,真正了解病因,沒有疑惑,不愧為一代名醫。

火氣逆流上行,是因為肝腎陰虛,失去應有的潛藏之性,而向上逆流。至於胃中濕熱下流,則是邪氣乘虛而入,導致陰氣反向上行,使得上焦的陽氣無法舒展,肺部的調節功能失調,因此出現鼻塞、胸悶、口水過多、畏寒發抖等症狀。咳嗽煩躁,則是腎氣逆流所致。其逆流的原因,也存在虛實之分,需要仔细分辨。因此,治療痰證,必須先降火,也要識別虛實。

平脈法中提到,少陰脈不至,說明腎氣虛弱,精血不足,氣機急促,冲入胸膈。少陰脈不至,是先天元陰元陽受傷,腎屬先天,脾胃屬後天。先天已受損傷,則無法滋養後天,所以脾胃的陰陽也受損,無法運化水穀,而產生濕熱。濕熱下流,則膀胱氣機不通,濁氣因而上行,濁氣上行入肺,就會影響脾氣,更加滯塞,形成痰飲,導致腹脹。濁陰乘虚而入,則會心悸怔忡,這是腎臟疾病,會導致五臟六腑不安寧。因此,養生之道,莫過於節制慾望。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只用化痰利氣的方法治療,就會損傷陰氣,利氣也會傷陽氣,陷入困境。專門強調腎虛,也是如此。

心腎不足小便渾濁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金衰則水涸溺色變為黃赤此皆正氣虛而生邪熱當推原共本而補之苟徒執水液渾濁皆屬於火一語而施治病安能愈

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末傳寒中要知始受之熱因穀氣不得升舉擁而為熱又火與元氣不兩立之熱非實熱也故在始受之時已云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矣病之矣病之安得不為寒中耶東垣衛任之火傳之火傳之督脈挾太陽寒氣逆丙火似失之鑿

子母情牽仇讎肆虐或勝克乘薄之不一又本臟脈其別者或走他臟他脈一臟病往往挾他臟而見證者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乘虛而人是虛為本邪為標故去邪不可不加以以養正此一註腳人所同也然亦有身體壯盛之人暴受邪氣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之類本氣未必皆虛受病之後反顯虛象若營衛受邪則屈伸不利動作衰乏脾胃受邪則四肢無力惡食嘔混之類此邪氣既湊之後其氣必虛是虛因邪而顯邪為本虛為標斯時但當急去其邪而正自復不必顧慮其虛用藥牽制此一註腳余所獨也

白話文:

心腎虛弱導致小便混濁,中氣不足則大小便異常。腎氣衰敗則水液枯竭,小便顏色變成黃赤。這些都是正氣虛弱而導致邪熱入侵,應該從根本上補益正氣。如果只是單純認為水液混濁都是火熱導致,就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疾病,怎麼可能治癒呢?

飲食勞累損傷脾胃,一開始是受熱邪侵襲,後來才傳變為寒邪入侵。要明白,一開始受熱邪是因穀氣不能上升,積聚而形成熱邪。而且火熱與元氣不能共存,這個熱邪並不是真正的實熱。所以一開始受熱邪的時候,就已經說過要溫補勞損,溫補損傷了。既然已經生病了,怎麼可能不變成寒邪入侵呢?東垣先生認為,衛氣和任脈的火熱傳導到督脈,挾帶太陽經的寒氣逆上,就好像用鑿子錯誤地鑿了木頭一樣。

母子之間的感情牽絆,仇敵之間的肆虐,或勝克、乘虛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疾病。而且每個臟腑的經脈,都有各自分支,有的會通往其他臟腑的經脈。一個臟腑生病,往往會牽連其他臟腑,出現不同的症狀。

邪氣入侵的地方,必定是氣虛的地方。邪氣乘虛而入,虛弱是本,邪氣是標。所以祛邪時,不可不兼顧養正。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也有一些身體強壯的人,突然遭受邪氣侵襲,比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等等,原本的正氣不一定都虛弱。生病之後,反而表現出虛弱的症狀。比如營衛受邪,就會屈伸不利,動作衰乏;脾胃受邪,就會四肢無力,惡心嘔吐等等。這些邪氣入侵之後,必定是氣虛了,是虛弱導致了邪氣入侵,邪氣是本,虛弱是標。這時候,就應該立即祛除邪氣,正氣自然會恢復,不必擔心虛弱,用藥去牽制。這個道理,是我獨特的見解。

治病當知標本矣然猶不可不知標中之標本中之本如脾胃虛而生濕熱是虛為本濕熱為標也至濕熱下流膀胱之氣化不利是濕熱為標氣不利為標中之標至氣化不利逆而上行嗌塞喘逆又標中標之標也推此而逆求之則本中之本亦可得矣

白話文:

治療疾病時要瞭解病根和症狀之間的關係。但是還不能不理解病症中的主要症狀(標)和次要症狀(本)。比如脾胃虛弱產生溼熱,那麼脾胃虛就是根本原因(本),溼熱就是表面症狀(標)。如果溼熱向下流入膀胱,造成排尿困難,那就是溼熱成為了表面症狀(標),排尿困難就更進一步成為了表面症狀中的表面症狀(標中之標)。再往後發展,排尿困難反向作用向上引起咽喉堵塞、呼吸困難等症狀,這又是標中標的表面症狀。以此類推,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疾病的根源(本中之本)。

2. 陽旺生陰氣不足亦令人口乾而津液不通

喘而短氣須別寒熱虛實分類治之至於哮則素受害痰火為風寒所束而發但看其人之強弱用藥輕重可耳

肺本金寒水冷之臟然既已汗吐下損其津液而成肺痿矣豈清涼之品所能復其津液乎此仲景之竟用桂枝人參薑棗所宜詳究也

火與痰本氣與津液也無病則為氣與津液有病則為火為痰然致病之由不過內傷外感有餘不足求其本而治之則痰消火滅故曰見痰莫治痰見熱莫治熱者以此

內傷外感悉能致勞苟不察其虛實但施養陰清熱之套劑則虛者未必受補南昌實者愈實矣

失血證畢竟熱者多世有用寒涼而反劇者蓋有氣虛之火有血虛之火耳衛氣上逆有上焦之陽不足而陰氣上乾者有下焦之陰不足而陰火上逆者有脾胃之濕熱下流而肝腎之氣不能固守於下者俱挾衝脈故耳

白話文:

呼吸急促,需根據寒熱虛實進行區分治療。至於哮喘,大多是因痰火被風寒所阻而發病,治療時需根據患者體質強弱來決定藥物的輕重。

肺屬金,本性寒涼,但若因汗吐下法而損傷津液,導致肺痿,單純使用清涼藥物無法恢復津液。因此,仲景用桂枝、人參、薑、棗治療肺痿,值得仔細研究。

火與痰本質上是氣與津液,無病時為氣與津液,有病時則變為火與痰。但導致疾病的原因無非是內傷或外感,以及有餘或不足,應探究病因本質,對症下藥,才能消除痰火。所以說,見痰不要只治痰,見熱不要只治熱,道理就在這裡。

內傷和外感都能導致勞損,若不辨別虛實,只用滋陰清熱的藥方,虛者不一定能得到補益,實者反而會更實。

失血症患者大多體熱,但若使用寒涼藥物反而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有氣虛之火,也有血虛之火。衛氣上逆,可能是上焦陽氣不足而陰氣上乾;也可能是下焦陰氣不足而陰火上逆;也可能是脾胃濕熱下流,而肝腎之氣無法固守於下,這些情況都與衝脈有關。

邪火內熾陽事反痿苦寒瀉之陽事勃然火與真陽勢不兩立如此世人以助火之劑冀回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所謂虛風者似風非風也然亦有陰陽之別陰虛是熱則生風陽虛是陽氣不前衛外

衛為陽陽虛不能衛外故中風風為陽邪以類相召故也但飈陽邪既中之後每多顯陽熱之症此不可不推求其受病之本而務從事於見病之標也

諸病皆治其本唯中滿與大小便不利當沼其標以證之危急不暇為本計也余謂系實證則不難消導之通利之治其標可也若涉虛證其法可行乎仍當治其本

東方常實有瀉無補譾二一者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勁急速一者木火同居風乘風乘火勢火助風威皆毋贊其勝也若言其本則乙癸同源養血與滋陰並急

白話文:

邪火在體內旺盛,性行為卻無力,這是因為寒涼之氣導致陽氣虛弱。想要恢復性功能,就必須要滋補陽氣,但如果用助火的方法,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所謂的「虛風」,就像風卻又不是風,也分陰陽。陰虛是因體內熱盛而生風,陽虛是陽氣不足而無法抵禦外邪。

人體的衛氣屬陽,陽氣不足就不能抵禦外邪,就會導致中風。風是屬於陽邪,所以容易互相吸引。但陽邪入侵後,往往會出現陽熱的症狀,不可忽略其根本病因,而只關注表面的症狀。

所有的疾病都應該治本,唯獨腹脹和大小便不利,需要針對表面症狀治療,因為情況危急,沒有時間考慮根本原因。我認為,如果是實證,只要消導通利,治療表面症狀就可以了。如果是虛證,這種方法就不可取,還是要治本。

東方人往往只注重瀉而不注重補,這是錯誤的。第一,肝臟是將軍之官,性情剛強,速度快。第二,木火同居,風助火勢,火助風威,都會助長其勢力。如果要講究根本,就應該滋養血液和滋陰,兩者缺一不可。

癲狂癇皆主於痰癲是虛而致痰狂是實而致痰癇是風而致痰虛實風為本痰皆為標也

痰在肺曰燥痰又曰氣痰以肺金為燥而主氣也燥為本氣為標其痰澀而難出見為證也往往胸膈阻塞關節不利不知者以辛香燥熱利其氣燥者益燥氣愈不利

肺虛咳者何也失共降下之令也從降基氣咳愈頻矣

黃昏咳多者是火故宜五味子而降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上者肺也不得以香燥利氣

濕勝則濡泄當以燥劑治之然逆秋氣則傷肺冬為食泄此肺移熱於大腸之病若以溫燥治之是益其病也

渴固多熱然內外傷感內外傷感悉能令津液不得而渴須求其自

白話文:

癲癇、狂病、癇病都主要是因為痰引起的。癲病是虛症導致痰多,狂病是實症導致痰多,癇病是風邪導致痰多。虛實風是病的本源,痰是病的表現。

痰在肺部叫做燥痰,也叫氣痰,因為肺屬金,主燥,又主氣。燥是本源,氣是表現,這種痰黏稠難以排出,是疾病的症狀。患者往往胸膈阻塞,關節不靈活。不了解的人,就用辛香燥熱的方法來通利氣機,結果燥邪更盛,氣機更加不利。

肺虛的人咳嗽,是因為失去了下降的機制。如果一直用降氣的方法治療,咳嗽會越來越頻繁。

黃昏時咳嗽的人,是因為體內有火,所以應該用五味子來降火。

各種痿病、喘病、嘔吐病都屬於上焦的病變,也就是肺部的病變,所以不能用辛香燥熱的方法來通利氣機。

濕氣過盛就會導致津液外泄,應該用燥性藥物治療。但如果逆反秋天的氣候,就會傷及肺氣。冬天是飲食消化能力下降的季節,這是肺氣移熱到大腸的病症。如果用溫燥的方法治療,就會加重病情。

口渴,很多時候是因為熱邪,但內傷和外感都可能導致津液不能正常運行而口渴。治療口渴要根據具體情況,找出病因。

三陰結是水之本至肺氣不利發為浮腫喘嗽口乾小便澀腹滿黃汗身重不能轉側陰腫陰濕則又水之標也

寒邪在表鬱熱於經而令咳血衄血解表自愈麻黃杏子湯是也心肺有疾而鼻為之不利不必專主於風寒也

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下為本內為本故上熱下寒但溫其而熱自降表寒裡熱但清其熱而寒自已然須加以反佐之藥以免格拒至於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先傷暑而後傷於濕之類又當相其輕重緩急而施治

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

四肢無力動作衰乏虛也然邪客營衛則出入之道廢中焦有陰則升降之機窮亦能見證如此故曰無者求之

白話文:

三陰結是水氣積聚的根本,導致肺氣不暢,就會出現浮腫、咳嗽、口乾、小便困難、腹脹、黃汗、身體沉重、難以翻身等症狀,陰腫、陰濕就是水氣外顯的表現。

寒邪入侵表層,熱邪鬱積於經絡,導致咳血、鼻出血,只要疏解表邪就能自愈,就像麻黃杏子湯一樣。心肺有病,鼻竅也會受到影響,不一定要專門針對風寒治療。

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根,病根在於下焦或內臟,因此上熱下寒就要溫暖下焦,熱自然會下降;表寒裡熱就要清熱,寒邪自然會消退,還要配合反佐藥物,避免藥物互相抵觸。如果先受風邪侵襲,之後又受寒邪侵襲;先受暑邪侵襲,之後又受濕邪侵襲,也要根據輕重緩急分別治療。

有病就要治療,沒有病也要預防,病重就要嚴格治療。

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是虛證。邪氣侵犯營衛,則氣血運行受阻;中焦有陰邪,則升降功能失調,也會出現這種症狀。所以說,沒有病也要預防。

諸痛無補言氣逆滯也雖然壯者氣則愈怯者著而成病真氣虛乏之人諸邪易於留著著則逆逆則痛,刷之中不可無補養之品徒恃攻擊則正愈虛不能送邪外出邪愈著而痛無休止也遇斯疾者攻補兼施而不愈遂宜屏棄一世其要又在斷厚味遠房幃使邪無所助而正氣日勝然後佐以悚刷擊其惰歸病無孔不愈但邪氣方熾病者正在呻吟痛苦之時醫者教之以如此如此是猶子興氏教滕君以強為善鮮不以為迂闊而遠於事情者也又若脾胃亡液焦燥如割宜用真生脈陽澀陰弦而腹中急痛當用小建中湯肝氣不足兩脅下滿筋急不太息四肢厥冷發嗆心腹痛目不明瞭爪甲枯口面青宜補肝湯房勞過度腎虛羸怯之人胸膈間多隱痛此腎虛不能約氣虛不能生血之故氣血俱虛則凝滯而作痛宜用破故紙之類溫腎芎歸之類養血又胸痹痛有真陰虛而然者有元陽虛地氣上干而然者頭痛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腎虛者皆不可以無補也(芐地黃也)婦人因產去血過多腹中急痛是肝木無血以養宜當歸建中湯亦是痛而應補者

白話文:

各種疼痛的情況往往與氣機阻滯有關。即使壯年的人氣血可能更強,但對於體弱者來說,這些阻滯會引發疾病,真正的氣血不足之人的身體很容易受到邪氣的影響,一旦邪氣停留,就會導致氣機逆反,逆反後產生疼痛。因此,在治療中不能沒有補益的藥物,僅依靠攻擊邪氣的方法,反而會讓身體更加虛弱,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邪氣會越積越多,疼痛也就無休無止。對於這樣的疾病,應該採取攻補並施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治療後仍然沒有改善,那麼就應該放棄這種方法。總的來說,關鍵在於避免食用厚重的食物,遠離房事,使邪氣沒有幫助,同時讓正氣日益強盛,然後再輔以補益藥物,擊敗病邪。只要病邪尚未被完全清除,病患仍在呻吟痛苦,醫生卻指導他們這樣做,就像是教育滕君強行做好事,很少有人認為這是明智且合乎實際的做法。此外,如果脾胃失去津液,乾燥得像被割傷一樣,應該使用真正能生津的藥物,對待腹部緊張的疼痛,可以使用小建中湯。肝氣不足,兩側脛骨下部有脹滿感和筋緊張,無法深呼吸,四肢冰冷,有嘔吐感,心腹疼痛,眼睛模糊,指甲乾枯,臉色青紫,這時候需要補肝湯。房事過度導致腎虛、體質虛弱,胸膈間常有隱隱的疼痛,這是由於腎虛不能固攝,氣血俱虛,導致凝滯而產生疼痛,應使用溫腎的藥物,如破故紙等,以及養血的藥物,如芎歸湯。胸痹疼痛可能由真陰虛、元陽虛、地氣上衝等因素引起,頭痛也可能由氣虛、血虛、腎虛等原因造成,所有情況都必須考慮到補益。對於產後失血過多,腹部緊張疼痛的婦人,由於肝木缺乏血液供養,應該使用當歸建中湯。這也是一種疼痛需要補益的情況。

婦人居經血弱氣盛孤陽獨呼陰不能吸陰為績寒陽為聚熱故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其脈右浮大左弱澀此當養血所見之證忽計也證象白虎誤服白虎湯必死言治假以真也

寒邪閉共營衛當以升發之藥散之然素有痰熱之人遇此升發之藥痰隨氣上閉住肺氣皮毛為之擁遏邪愈不得泄病反增劇又當以苦泄之

心火不得越則鬱於小腸肺氣不得泄則鬱於大腸小腸下口既大腸上口故奔迫無度裡急後重而成滯下此是風寒內縮然徒責之濕熱未能萬舉萬當所以治痢亦當與治疲半表半裡同法

食績痰留舍腸胃之間氣行則出有似魚腦間以血系閉氣滑腸狀如痢如痢痢反快不可作痢疾治也

白話文:

女人在月經期間,氣血虛弱,陽氣旺盛,單獨外露,無法吸納陰氣,導致寒邪積聚,陽氣內熱,所以會出現發熱、咳嗽、口乾、出汗、小便濃稠、尿量多、唾液多等症狀,脈象右邊浮大,左邊虛弱澀滯。這應該是因血虛導致的症狀,不可輕忽。如果誤診為白虎證,服用白虎湯,病人必死。這就是以假亂真的錯誤治療。

寒邪閉阻營衛,應該用升發的藥物來散寒,但是如果病人本來就有痰熱,遇到升發的藥物,痰隨氣上,堵塞肺氣和皮毛,邪氣無法排出,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泄熱。

心火無法下降,就會鬱積在小腸,肺氣無法下降,就會鬱積在大腸。小腸向下開口,大腸向上開口,所以會出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這是風寒內縮導致的,但是單單責怪濕熱,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治療痢疾也要像治療半表半里症狀一樣,同時考慮表裡。

飲食積滯,痰液停留在腸胃之間,氣機運行就會出現類似魚腦一樣的症狀,用血藥來閉氣滑腸,就會出現類似痢疾的症狀,但是這種痢疾反而會好轉,不能當作真正的痢疾治療。

熱則生風痿痹不隨而有風象醫以風治之恐不免致痿也便泄肛門熱有火熱有陽陷二端

先天者無形之虛神而已矣後天者有形之實則氣血也治先天當以神治神治後天當以形益形也但神虛則氣血不生神亂則氣血不安氣血虛則神無以養氣血亂則神為之造遷此又當消息之耳

按氣血即神之窟宅不治氣血何由治神以神治神立論如此尚須著落耳

吾常謂談醫之道不可一語模糊令人徒作天傺真人想也

天地陰陽停勻方不崩不圻人亦如之稟畀之後嗜欲不節起居無時七情六淫所傷致此陰陽有所偏損偏損則偏勝故見以為有餘而實非有餘但治其偏損者而有餘自平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瀉之可也形氣不足補之可也至若形氣有餘病氣不足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責有無真假東垣云但補瀉病氣之有餘不足必顧其形之有餘不足似非確論

白話文:

熱症會導致風邪入侵,導致痿痺,即使有風象,也不能直接用風寒藥物治療,否則可能會加重痿痺。肛門發熱,可能是火熱或陽氣虛陷兩種情況。

先天的虛神無形,後天的氣血有形,治療先天要以神治神,治療後天要以形益形。但神虛則氣血難以生成,神亂則氣血難以安穩,氣血虛則神無所依,氣血亂則神受其影響。這些都需要細心觀察。

氣血如同神的居所,不治療氣血,如何治療神?以神治神,理論固然如此,但還需實踐。

我常說,談醫之道不能含糊其詞,讓人徒勞無功。真人想也!

天地陰陽平衡才能穩定,人也是如此。若不節制慾望,作息不規律,被七情六慾所傷,導致陰陽失衡,偏損一方,就會顯現為某方面過盛,但其實並非真正過盛,只需治療偏損的一方,過盛之象就會自然平息。

形氣有餘則瀉之,形氣不足則補之。但若形氣有餘而病氣不足,或形氣不足而病氣有餘,就要判斷虛實真假。東垣說只補瀉病氣的不足有餘,而忽略形氣的不足有餘,似乎不完全正確。

幼科大便黃赤屬熱是矣其青白亦未可專以為寒夫水穀入胃大小腸腸胃無邪則水穀以次傳化清者入營衛化精微濁者下廣腸成糟粕糞為之變設腸胃有寒水穀不得熟腐故下利清白完穀未盡化不得專以為寒也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固矣然肺金不足或不得其平亦不能生土徒責之脾腎無益故病亦有治標而得者

百病不離乎火火者天地所有之氣亦吾身所有之氣也從外入者天地亢害之氣吾身中以類相感召亦令此氣為之亢害也此傷暑受熱是矣自若七情以及風寒燥濕動亂為火者以火喜條達而惡遏抑今以七情及風寒燥濕遏抑之故動亂而為害然發之瀉之制之克之可也迨夫相火則其體藏於右腎之中所配左尺之水俾此水得以切於上下周於四表充膚澤毛若霧露之溉雖水為之實火為之也設使陰虛此次失其窟宅遊行於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之間而為大患陽虛則此火無根而脫出為患亦然此不可以濕折水滅唯當相其人之陰虛陽虛而補養之獨是體虛之人易於受邪或內外傷感抑遏成火則補虛之中不可無瀉實之樂若六味地黃丸黃柏知母等方是也審此則用藥不難中肯啟矣

白話文:

小孩大便黃赤屬於熱症,但如果大便青白也不能直接判斷為寒症。水穀進入胃和小腸,腸胃沒有邪氣,水穀就會順序傳化,清淨的精華進入營衛,化為精微,濁重的部分則下降到大腸,形成糟粕,成為糞便。如果腸胃有寒氣,水穀就不能熟透腐化,就會導致腹瀉清白,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會排泄出來,因此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寒症。

腎臟是先天之本,脾臟是後天之本,這一點是確定的。但如果肺金不足或失衡,也無法滋生脾土,單純責怪脾腎是沒有用的。所以治病也要考慮標本兼治,有時治標也能取得效果。

百病都脫離不了火,火是天地間和人體內都存在的氣。從外部侵入的火是天地間亢盛的邪氣,而人體內由於相似的性質而受到感召,也會導致這種邪氣的亢盛,這就是中暑受熱。除此之外,七情以及風寒燥濕動亂也會化為火。火喜歡順暢流通,厭惡阻滯,所以七情和風寒燥濕阻滯就會導致動亂而造成傷害。但是,瀉火、制火、克火都是可以治癒的。

至於相火,它的本體藏於右腎之中,與左腎的水相配,水能夠上通下達,周流於四肢百骸,滋潤皮膚毛髮,就像霧露滋潤大地一樣。雖然水是實質,但火也是存在的。如果陰虛,相火就會失去居所,遊走於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之間,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陽虛則相火無根,就會脫離而造成傷害。這時候不能用濕寒去滅火,只能根據個體的陰虛陽虛來補養。

體虛的人容易受到邪氣侵襲,或者內外傷感,抑遏成火,因此在補虛的同時,也要注意瀉實。例如六味地黃丸、黃柏、知母等方劑就是這樣。明白這些道理,用藥就不難了,只要中肯地使用藥物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按相火稟命於命門真水先天水火原屬同宮水以火為主火以水為原下論曰設使陰虛此火失其窟宅陰虛即水虧火脫豈六味加知柏可平之者耶

諸瘡將結痂時必極癢蓋癢為虛先時邪盛則痛今邪去則虛虛則癢邪去則痂若癰症初發便癢是邪盛正虛也

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皆是氣虛不能緝續故也補之所以緝續之耳但正氣一虛火便盛又穀氣不得升舉而為熱又氣虛不續而有留氣為喘滿為痛往往見有餘之證令人畏首畏尾不敢徑行施補遷延就斃者有之

肺出氣腎納氣所謂一呼天根一吸地穴循環無端應刻而不疾徐者也此氣一虛則斷而不續或短氣不足以息或擁而為滿雖雲氣不歸元其實只是氣虛也若陰虛陽無所附上見喘滿此則真是氣不歸元耳

白話文:

相火本源於命門真水,先天水火原本同處一宮,水以火為主,火以水為本。如果出現陰虛,這火就失去家園,陰虛就是水虧,火脫落,難道單靠六味地黃丸加知柏地黃丸就能平息它嗎?

瘡傷將要結痂時,必然非常癢,因為癢是虛證,之前邪氣盛則疼痛,現在邪氣退去,就出現虛證,虛則癢。邪氣退去,痂就形成了。如果癰症剛開始就發癢,說明邪氣盛,正氣虛。

上半身有絕陽之絡,下半身有破陰之紐,都是因為氣虛,無法縫合修復造成的。補氣是為了縫合修復,但正氣一旦虛弱,火就旺盛,又導致穀氣無法上升,出現熱證。同時氣虛不能續接,會導致留氣喘滿,甚至疼痛,常常會出現虛火旺盛的症狀,讓人畏首畏尾,不敢直接補氣,拖延治療,最終導致死亡。

肺臟輸出氣息,腎臟吸納氣息,所謂一呼天根,一吸地穴,循環不斷,應當平穩而緩慢。如果氣虛,呼吸就會斷斷續續,或者短氣不足以呼吸,或者呼吸擁塞,滿悶不暢。雖然說氣不歸元,其實只是氣虛而已。如果陰虛,陽氣無所依附,也會出現喘滿,這才是真正的氣不歸元。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濕家短氣聲如從擁中出此氣為濕所持而然然則有形之傷悉能令氣短不得定奪氣也

腳腫無非濕熱蓋濁邪下先受之,也膏粱厚味之人由濕熱下流田野耕鑿之人由寒濕外侵是為之產邪中氣素餒土虛不能制濕之人是為虛邪二者雖有虛之前之不同然皆本於濕唯是一種形瘦多熱老折陰虛者每至日午腳面浮腫此何以故予嘗思之陰虛而至暮年陰愈虛極之陰便不能吸氣歸元而升舉其陰於是陽獨浮於上陰獨沉於下而腳至暮浮腫也

汗多亡陽下多亡陰言陽主外陰主內也然豈無辛熱而損蓋復之陰豈無苦寒而傷閉蟄之陽必同見證何等而參之以脈方為不誤

白話文:

說話含糊不清,整天反覆說同樣的話,這是耗氣的表現。濕氣重的人,呼吸短促,聲音像是從擁擠的地方發出,這是濕氣困住氣息所致。而任何外傷都能導致氣短,讓人無法做出決定。

腳腫通常是由濕熱引起的,因為濁氣向下沉積,首先侵犯下肢。愛吃肥甘厚味的人,容易因濕熱下流而腳腫;常在田野耕作的人,容易因寒濕外侵而腳腫。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所致。有些人天生脾胃虛弱,體虛無法抵抗濕氣,也是腳腫的原因。雖然這兩種情況的病因不同,但都源於濕氣。有些人身材瘦弱,容易上火,年老體虛,陰氣不足,每到中午腳面就會浮腫。這是因為陰虛導致老年時陰氣更加虛弱,無法吸收氣息歸元並向上升舉,導致陰氣下沉,陽氣獨自浮於上,因此腳面在傍晚浮腫。

出汗過多會耗損陽氣,下肢腫脹則會耗損陰氣。陽氣主外,陰氣主內,這一點是確定的。但是,辛熱之物會損傷滋潤陰液,苦寒之物會傷及封藏陽氣,這兩者必須同時考慮。只有根據症狀和脈象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按汗多亡衛外之陽下多亡主內之陰二者應之速汗不過一汗再汗下不

治風熱燥火寒潤之中尤必以真陰為先務治寒濕溫燥之中尤必以真陽為先務然風熱燥火亦有亡陽者陰虛陽無所附也寒濕亦有亡陰者陽虛陰必厚味之人不妨消導,然情欲過度又宜慎之藜藿之人最忌消導然淡食形盛又在不禁

凡病煩躁而愈者以邪氣盛時正不能與之爭反相安於無事及,其正復而與邪爭故煩躁也以此知癱瘓不隨之證無痛癢者反難療以正為邪並而不能復耳

病有在下者其見證反在上蓄血發狂是矣在上者其見證反在下肺氣擁大便頻肺虛小便數是矣在裡者其見證反在表如熱深厥亦深及面反戴陽是矣風溫溫虐得之冬中於風寒遇溫而發其氣,自內達外故多汗不比風寒束閉其營衛當鬚髮汗解肌也故以發汗為逆然其邪自內出若因汗而驟加表之藥邪不得越為害匪輕務必相其人之虛實清解得宜

白話文:

出汗太多會損傷體表陽氣,腹瀉過多則會傷及內臟陰氣,這兩種情况都需要快速處理。出汗不要超過一次,第二次就需要停下來。

治療風熱燥火、寒潤等病症,最重要的是補充真陰。治療寒濕溫燥等病症,最重要的是補充真陽。但風熱燥火也可能導致陽氣虛弱,因為陰虛導致陽氣無所依附;寒濕也可能導致陰氣虛弱,因為陽氣不足導致陰氣過盛。體質偏厚的人,可以適當消導,但情慾過度則需要謹慎。體質偏瘦的人,最忌諱消導,但如果飲食清淡、體質強壯,也不必過分忌諱。

凡是病症初期煩躁,後來卻慢慢恢復的人,是因為邪氣盛的時候,正氣不足以抵抗,因此相安無事。等到正氣恢復,與邪氣交戰,就會出現煩躁的症狀。由此可知,癱瘓不隨等症狀,沒有疼痛瘙癢反而更難治療,因為正氣和邪氣糾纏在一起,無法恢復。

疾病在下,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在上,比如蓄血發狂就是如此。疾病在上,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在下,比如肺氣壅塞導致大便頻密,肺虛導致小便頻繁就是如此。疾病在裡,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在表,比如熱邪深入導致厥逆,以及面部反戴陽氣就是如此。風溫、溫瘧在冬天發病,因為寒氣入侵,遇到溫熱而發作,邪氣從內向外發散,因此容易出汗,不像風寒束閉營衛,需要發汗解肌。所以發汗治療風溫、溫瘧是逆治,但如果邪氣從內向外發散,若因出汗而突然加用表藥,邪氣無法外達,反而會加重病情,一定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清解得當。

虛不受補邪之前也實不受攻正虛也

氣有餘便是火氣焉能有餘惟是少一分之陰便多一分之氣此一分之氣無所歸宿而為火矣

按血陰氣陽二者屬人未見其有餘少一分陽便多一分火火有餘則似氣有餘也如此說方透

陰陽有偏勝為病者有偏負為病者然偏勝之中往往有偏負之假象補之則益勝偏負之中往往有偏勝之假象瀉之則益負

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七情六淫氣血飲食痰皆能為之苟不求其本而但利其氣氣之升降得乎

疾無汗要有汗固矣至於有汗要無汗此亦不可斟酌也雖邪有虛之不同熱則腠理開又暑為陽邪陽邪多汗故癌症往往多汗數發之後邪氣漸衰者亦以邪從汗解所以,疾雖眾不救者少亦此故也豈可因其多汗而遂加以固表之藥邪無從解矣故古人但言扶正為主亦未嘗言固表也余謂汗少不妨更汗若汗多不必更發汗似為得之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不能接受補品,因為病邪之前也正處於虛弱狀態;而實證的人也不宜直接攻伐,因為病邪也正處於虛弱狀態。

氣有餘就會變成火氣,身體怎麼可能真的有餘呢?只不過是少了陰氣,多了陽氣,而這多出來的陽氣無處可去,就化成了火氣。

按理說,血屬陰、氣屬陽,這兩者屬於人體,不會有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少了陽氣就會增加火氣,火氣過盛就會顯得氣有餘,所以這樣說就通了。

陰陽失衡,偏勝或偏負都會導致疾病。但偏勝的情況下,往往會有偏負的假象,補之反而會加重偏勝;而偏負的情況下,往往會有偏勝的假象,瀉之反而會加重偏負。

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七情六慾、氣血飲食、痰濕,這些都可能造成陰陽失調。如果不追根究底,只顧著調節氣機,氣的升降就會失衡。

疾病沒有汗出,就要想辦法讓它出汗,這是肯定的。但已經出汗了,又要想辦法止汗,這就需要斟酌了。雖然病邪有虛實之分,但發熱會導致腠理開泄,而暑氣屬於陽邪,陽邪容易導致汗出,所以癌症患者往往多汗。但隨著疾病發展,邪氣逐漸衰弱,患者也可能因為汗出而病情減輕,這也是邪氣從汗液中解脫的原因。因此,即使疾病眾多,不能治癒的很少,原因就在於此。難道可以因為患者多汗,就用固表藥來止汗嗎?這樣病邪就無路可解了。所以古人只說扶正為主,從未提過固表。我認為汗少可以想辦法讓它多出,而汗多就不必再發汗了,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醫家要明不可治之病而後知有可治之病不可治之病真陰元陽虛極故耳如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世人從讀其文而不繹其義豈知形盛脈細元陽虛也少氣不足以息虛之極也故死形瘦脈大真陰虛也胸中多氣虛之,極也亦死又如溫病穰穰大熱脈反靜者死下利脈反大者死又皆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正不勝邪故死可見凡病之不可治者由真陰元陽之虛則其可治者可意會也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曰不能治其虛焉問其餘然亦不可執也豈無壯年之人達年之和遇月之虛豚思慮應酬之間為虛邪賊風所乘又因脾氣健旺過啖甘肥炙煿釀成膠痰實火則發表攻裡如河間之推陳致新有何不可若因顧忌則反累正氣所謂五虛死五實亦死又云毋虛虛今又不論虛實動手便用實補益自謂調元之手亦膠柱而鼓者耳庸工但執熱則流通寒則凝滯二語一遇諸腹脹大痰氣阻滯與夫大小便秘遂行溫利之藥不知寒熱虛實是病皆有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類心曰熱痰氣有餘便是火熱則燥澀為癃此等可溫利乎夫水下二刻一周盾環此陰陽禁止抱之氣而然偏陰偏陽能之乎故曰氣化則出其旨深矣

白話文:

醫生要了解不可治療的病症,才能明白可治療的病症。不可治療的病症,是因為真陰元陽虛弱極了。比如,外表豐滿、脈搏細小、氣息微弱,不足以呼吸的人,就會死亡;身形消瘦、脈搏有力、胸中氣多的人,也會死亡。世人只讀醫書而不去理解其中的道理,怎麼會知道外表豐滿、脈搏細小,是元陽虛弱,氣息微弱,是虛弱到了極點,所以才會死亡呢?身形消瘦、脈搏有力,是真陰虛弱,胸中氣多,也是虛弱到了極點,也會死亡。又比如,溫病發熱,但脈搏反而靜止,就會死亡;腹瀉,但脈搏反而有力,也會死亡。這些都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入侵,正氣無法抵抗邪氣,所以才會死亡。可以看出,凡是不可治療的病症,都是因為真陰元陽虛弱,因此可治療的病症,也可以類推理解。

邪氣入侵的地方,必定是氣虛的地方,所以說,不能治療虛弱的地方。其他情況也是如此,不可一概而論。難道沒有壯年人,在身體虛弱的月份,因為思慮過度,應酬繁忙,而導致虛弱,被邪風入侵嗎?又因為脾胃強壯,過度食用肥甘厚味,釀成痰濕實火,這時就應該疏散外邪,攻伐內邪,就像河間先生推陳致新,有什麼不可呢?如果顧忌不前,反而會損害正氣。所謂的「五虛死,五實亦死」,也是這個道理。有人說,不要只顧著說虛,現在又不論虛實,動手就用實補益,自稱調元高手,這就像用棍子敲鼓一樣,徒勞無功。庸醫只執著於「熱則流通,寒則凝滯」這兩句話,遇到腹脹、痰氣阻滯、大小便不通,就使用溫利藥物,不知道寒熱虛實,疾病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腹脹,大多屬於熱症,但有的卻是痰氣有餘,也就是火熱,就會導致乾燥、小便不通。這種情況,可以用溫利藥物嗎?水下二刻,周而復始,這是陰陽交替的規律。偏陰偏陽,能夠按照這個規律嗎?所以說,氣機變化,其道理很深奧。

手足心熱及夜有虛有實不得執之下,陰虛鬼賊相刑固為惡候然於理為順微邪薄所不勝由已之虛也於理為逆所以病亦有微邪而篤者賊而愈者

活血陳者不去新者不生始由虛而致實終因實而致虛此攻擊之品不能無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實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之虛也,推之他臟亦然

女人血結胞門則上焦之,陽不得入於陰在下則小腹裡急五液時下在上則孤陽獨浮而為發熱為掌上煩為唇口乾燥又宜先開痹破陰結引陽下行不徒專事滋陰

小便少亦有肺熱不能通調水道者

風溼症以去蒼朮加白朮沖和湯為當風寒症亦有風有時開其腠理而自汗者四時傷風亦有自汗者耆芍宜慎

風火皆陽能開其腠理皆自多汗一則桂枝一則白虎不可紊也廉泉開有中熱者有中風

白話文:

手掌和腳掌心發熱,晚上睡覺時感到虛虛實實,無法握緊東西,這是陰虛導致的虛火上炎,是嚴重的徵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邪氣入侵,但實際上是自身虛弱導致的,這是逆向的病理變化,所以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有些是微邪入侵,有些則是邪氣深重。

活血化瘀,舊血不去,新血就不能生成,這說明虛弱會導致實症,而實症也會導致虛弱,這是一種循環往復的病理過程。

肝臟的功能是疏泄,如果肝臟實證,就要吃辛辣的食物來疏泄它;如果肝臟虛弱,就要吃甜的食物來滋養它。其他臟腑也是如此。

女性如果血瘀阻塞胞宮,就會導致陽氣無法下行進入陰部,從而出現小腹疼痛、五液失調等症狀。如果陽氣上浮,則會出現發熱、手掌煩躁、口唇乾燥等症狀。治療時要先疏通經絡,破除血瘀,引導陽氣下行,不能單純滋陰。

小便量少也可能是肺熱導致的,因為肺熱會影響水液的代謝。

風濕症應該服用蒼朮白朮沖和湯,風寒症也會有風邪入侵,可以開腠理,導致自汗。四時傷風也會導致自汗,使用黃耆、芍藥需要謹慎。

風和火都是陽邪,都能開腠理,導致自汗,所以桂枝湯和白虎湯要區分使用。廉泉穴如果出現疼痛,可能是中熱或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