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上 (2)
卷上 (2)
1. 舌縱者
虛則不能運化精微而為熱此陰黃之由緊勁縮燥之體也風勝反似之兼勝反似兼勝己之化也
營衛受氣於中中有所阻則營虛發熱衛虛惡寒故氣血飲食痰皆能為寒熱者此
青筋證面青唇黑手足厥冷氣逆血沖使然醫者意中不先有此一證鮮不認作陰經傷寒也
按即今之急痧北方名為青筋症
膈問有熱痰熱氣上蒸脈道擁塞故令人頭風目昏治以酒蒸大黃自上抑之所謂鳥集高巔射而落之此症甚多眼科庸工未達至理反用寒涼冰復遂至目生醫久則盲
按予治目疾初起必先用疏散活血二三服即愈從無失明醫障之患是歷驗心得今特揭出啟迪後進足徵啟東先生學有根柢非無據之言也
白話文:
身體虛弱,無法將精華物質運化,就會產生熱,這就是黃疸的病因。身體緊繃、乾燥,也是由於虛弱所致。風邪入侵,表現類似虛弱,但實際上是風邪勝過正氣。
營氣和衛氣受外界氣候影響,如果體內有阻滯,就會導致營氣虛弱而發熱,衛氣虛弱而畏寒。所以,氣、血、飲食、痰等都能引起寒熱症狀。
青筋症表現為面部青色、嘴唇發黑、手腳冰冷、呼吸不順、血液逆流。醫者如果沒有診斷出這種症狀,很容易誤認為是陰經傷寒。
現在,北方稱青筋症為急痧。
如果膈脈有熱,痰熱之氣就會向上蒸騰,阻塞脈道,導致頭痛目眩。治療方法是用酒蒸大黃,從上往下抑制熱氣,就像鳥兒聚集在高處,然後向下飛去一樣。這種病症很常見,很多眼科庸醫沒有理解病理,反而使用寒涼藥物,導致眼睛更加嚴重,久而久之就會失明。
我治療眼疾,一開始就用疏散活血的藥物,服用兩三劑就痊癒,從未出現失明或醫治失敗的情況,這是我的經驗之談。現在公開出來,希望啟發後輩,證明啟東先生的醫學理論是有根有據的。
人身中有形之物皆屬陰故曰瘦人血虛然肥人有痰生熱熱生風風生燥燥則傷陰往往亦有陰虛者不可不知
痰之洶湧上焦結聚胸中皆由於氣治氣又莫先於降火破氣清火則痰自消此則言乎六淫七情拂暴積之痰耳若日積月累老痰凝結又當積漸以消釋之更當相其人之陽虛陰虛助以調補苟如前法將見痰未降而氣已消為患不或勝言矣醫者曉得當汗而汗當下而不難曉得當汗而不能汗當下而不下為難仲景之可與不可宜詳玩富貴之人恣情縱自揣不足求補於味知腎虛則胃弱不能消磨其厚味不生津液而反為痰涎中州不運矣氣愈弱矣病者不察虛中有實醫者又不識實中有虛攻之不安補之無益聊藉參耆苟延一月一旦奄逝自謂其命安不悲哉
白話文:
人體中看得見的東西都屬於陰,所以瘦人血虛。但肥人容易痰多生熱,熱生風,風生燥,燥傷陰,所以肥人中也常有陰虛的。
痰積在胸中,是因為氣機失調,要治氣就要先降火破氣,火清了,痰自然就會消失。這指的是因為外邪和情志因素造成的痰。但如果痰是長期積累的老痰,就要慢慢地化解它,同時還要根據患者是陽虛還是陰虛,給予相应的補益。如果一味地按照前面降火破氣的方法,可能導致痰沒降下來,氣卻已經耗損,反而會加重病情。
醫生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出汗,什么时候应该泻下。能出汗不能出汗,能泻下不能泻下,都是很重要的。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关于汗和泻的应用,值得仔细研究。
富贵的人,经常放纵自己,不注意养生,只知道追求美味,却不知道肾虚会导致胃弱,不能消化厚重的食物,无法产生津液,反而会变成痰涎,阻碍中焦的运化,气血更加虚弱。病人自己不了解虛中有實,醫生又不識實中有虛,要么强攻,要么盲目补益,都没用。只靠人参、黄芪,勉強延命一个月,最终还是会突然去世,还以为自己命好,不值得悲伤吗?
按之痛者為之前不痛者為虛夫按則氣散即之產亦有因之而痛減者虛氣擁而為痛覆按之氣愈擁即虛亦因之而益痛者正未可執此而定其虛實也若以熱手久按痛止為寒不止為熱此則差可必耳
七情所傷動亂其火而傷陰此易知也七情所傷動亂其神而損氣此難知也要知神乃氣之帥神亂則氣自損耳
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
高粱厚味之人形盛氣衰以氣不足以充故也然氣不足則生痰以為氣不足而補之則痰氣愈滯胸膈不利營衛不通加以以腎元衰耗厥氣上逆諸病生故善治者補益之中不可不兼之伐痰然端本澄源又在遠房幃斷厚味為先務也
白話文:
按壓身體部位,感到疼痛的,屬於實證;按壓時不痛的,屬於虛證。但按壓時,氣血會散開,產婦也會因此而減輕疼痛,這是因為虛氣聚集而導致疼痛,按壓時,氣血更加聚集,虛證也會因此而加重疼痛。所以,不能單憑按壓的結果,就斷定是虛證還是實證。如果用熱手長時間按壓,疼痛消失的,屬於寒證;疼痛沒有消失的,屬於熱證,這樣判斷比較準確。
七情所傷,會擾亂心火,損傷陰氣,這很容易理解。七情所傷,還會擾亂心神,損傷元氣,這就比較難理解了。要知道,心神是元氣的統帥,心神失調,元氣自然就會損傷。
疏通氣血,使其運行通暢,才能達到平和的狀態。
高粱厚味的食物,容易導致身體肥胖,元氣衰弱,這是因為氣血不足以充盈全身。然而,氣血不足就會生痰,用補氣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會讓痰氣更加停滯在胸膈,不利於氣血運行。再加上腎元衰竭,耗損了元氣,導致寒氣上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治療這種情況,必須在補益的同時,還要兼顧化痰。然而,根本的治療方法,還是要從遠離房幃,戒除厚味開始。
五臟各有專司六腑互為輸瀉不啻百僚師師矣十二經以行於表裡上下十五絡以絡之奇經八脈以藩蔽之不啻金城湯池矣然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土崩瓦解之勢一朝而至可見善養生者全在收攝此心程子曰心要在腔子里朱子曰必使道心嘗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天地萬物且位育豈但區區卻病而已
按人身別有一主非心也謂之君主之官當與十二官平等不得獨尊心之官為主若以心之官為主則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凶當云十一官矣此趙無問所見超也
陰虛則陽無所附氣有升無降法當以滋陰藥為君降之藥為佐苟徒降其氣則清未必升而濁且隨干矣此治陰陽偏虛不易之理外此或七情逆滯或氣血飲食痰阻礙中焦妨其升降出人之路其人元氣未虧不妨升之降之可也然以上悉指後天有形氣血而言若論先天元陰元陽則陰虛陽必薄陽虛陰必乘此時但當峻補其陰陽無,暇為升降治標計也
白話文:
五臟各有專門負責的功能,六腑彼此相互輸通和排泄,就像百官互相協調一樣。十二經脈在表裡上下運行,十五絡脈互相連結,八脈奇經則像堅固的城池般守護著人體。然而,如果心神不明,則十二官就會處於危險狀態,就像土崩瓦解一樣,瞬間崩潰。所以,養生之道關鍵在於收攝心神。程子說:「心要安住在胸腔裡。」朱子說:「必須讓道心常作一身的主宰,而人心則要時時聽命於道心。」如此才能讓天地萬物各得其所,又何止單純地治病呢?
然而,人體除了心之外,還有一個主宰,稱為君主之官,它應該與十二官平等,不能獨尊心為主。如果以心為主要,那麼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凶」,就應該說「十一官」了。趙無問的觀點非常獨到。
陰虛則陽氣無處依附,氣機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因此要以滋陰藥為主,降氣藥為輔。如果只單純地降氣,那麼清氣不一定能上升,濁氣反而會隨著下降。這就是治療陰陽偏虛不易的道理。此外,如果七情鬱結,或者氣血、飲食、痰濕阻礙中焦,妨礙氣機升降,則可以用升降之法,因為這種情況下,人體元氣尚未虧損。然而,以上所說都是指後天有形氣血而言。如果論及先天元陰元陽,則陰虛必導致陽氣薄弱,陽虛必導致陰氣偏盛。此時應該峻補其陰陽,無暇顧及升降之法,那是治標不治本。
八珍湯固是陰陽平補之劑然人稟受不同豈無偏勝偏虛則知少補一分之陽不足以配陰少補一分之陰不足以配陽多補一分之陽則陰氣耗竭一分多補一分之陰則陽氣牽滯一分此調理不足之證最為棘手況乎體虛之人外淫易犯內情易起飲食易停痰血易滯尤不可僅責其所無而不求其所有也
陰雖主降然必欲由天,而降陽雖主升然必使從地而升方謂之陰陽相抱故用,苦寒以治火之王辛溫以治水之王病未去而寒熱反增邪正相搏則痛若正不勝邪不妨補之然須佐以去邪之藥若正氣太虛又不妨純補俟其正復然後加以去邪之藥兵法云先為不可勝以等敵可勝又曰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所以敗也
白話文:
八珍湯雖然是陰陽雙補的藥方,但人體稟賦各不相同,難免會出現偏勝偏虛的情況。如果陽氣不足,單純補陰就無法與陽氣相配;同樣地,如果陰氣不足,單純補陽也無法與陰氣相配。過度補陽會耗竭陰氣,過度補陰則會阻滯陽氣,這種調理不足的情況最難處理。更何況體虛的人容易受到外邪侵犯,內在情志容易波動,飲食容易停滯,痰血也容易瘀積,不能只針對缺少的部分補益,而忽略了原本就存在的不足。
陰氣雖然主降,但必須從天而降;陽氣雖然主升,但必須從地而升,才能達到陰陽相抱的狀態。因此,使用苦寒藥物來治療火邪,使用辛溫藥物來治療水邪,如果病症沒有改善,反而寒熱加重,邪氣正氣互相搏鬥,就會疼痛。如果正氣不敵邪氣,可以考慮補益,但必須配合祛邪藥物。如果正氣過於虛弱,也可以先純粹補益,等到正氣恢復後再使用祛邪藥物。兵法中說,要先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與敵人抗衡,也說善於作戰的人,要立於不敗之地,並且要抓住敵人失敗的原因。
虛痛雖有氣血寒熱之分然皆主於氣滯不滯則痛無由生氣虛則氣行遲遲則滯而痛血虛則氣行疾疾則前氣未行而後氣又至亦令滯而痛故氣虛補氣血虛補血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反其漏下二刻一周扦環之常痛自愈也
按陰陽虛實之辨明且晰矣醫道精蘊猶兵家之善戰必先明地勢可進可退自立於不敗之地而已
白話文:
虛痛的病理與治療
虛痛雖然有氣血寒熱之分,但其根本皆因氣滯而起。氣不滯則痛無由而生。氣虛則氣行遲緩,導致氣滯而疼痛。血虛則氣行過快,前氣未行而後氣又至,亦令氣滯而痛。故氣虛者當補氣,血虛者當補血。
要使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就像漏壺的滴漏,每兩刻鐘一週,循著循環之常,疼痛自然會消失。
醫道精蘊
按此關於陰陽虛實的辨證論治,講解得明明白白。醫道精蘊就像兵法中的善戰者,必先了解地形,進退有據,方可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