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四 (6)
卷四 (6)
1. 卷四
吐者,出也。 (病在上焦胸次咽喉之地,或有痰食癰膿,法當吐之,經所謂高畫而越之是已。)病人脈滑大,胸膈停痰飲,以二陳湯用指探喉而出之;胃脘積食,瓜蒂散、奧橘紅淡鹽湯主之;其體質虛弱者,以桔梗煎湯代之。寒痰閉塞、厥逆昏沈者,用半夏、橘紅各八錢,濃煎半杯和薑汁半杯,頻頻灌之。
風邪中藏,張目痰鳴,聲如屯鋸,便尿自遺,勢將脫者,參附薑夏濃煎灌之,隨吐隨灌,久之藥力下咽,胸膈流通,頻進參附,可期平復。風痰熱閉者,以牛黃丸灌吐之。頸疽內攻者,以蘇合香丸灌吐之。風熱不語者,以解語丹灌吐之。中暑不醒者,以消暑丸灌吐之。中惡不醒者,以薑汁橘夏灌吐之。夢魘不醒者,以連須蔥白煎酒灌吐之。自縊不醒者,以肉桂煎湯灌吐之。
纏喉鎖喉、喉閉喉風,以杜牛膝搗汁和雄黃丸灌吐之。牙關緊急閉塞不通者,吹以搐鼻散取嚏,俟牙開,或痰或食,照前法用二陳湯、瓜蒂散分主之。妊婦轉脖小便不通者,補中益氣湯隨服而探吐之。醋蒜吐蛇,雄黃狗油同瓜蒂吐蟲,韭汁吐瘀血。昔仲景治胸痛不能食,按之反有涎唾,下利日數十行,吐之則利止,是以吐痰止利也。
由此觀之,證在危疑之際,古人恆以湧劑盡其神化不測之用者,莫可指數矣。吐法安可以不講耶?至於病勢危篤,老弱氣衰,體質尫羸,脈息虛弱,房勞不慎,四肢厥冷自吐不止,冷汗自出,諸亡血家,新產婦人,以及病系邪氣,胸膈本無痰食者,則湧吐又在所切禁也。
清者,清也。(六淫之邪,除中寒寒濕外,皆不免於病熱,經云熱者寒之是己。)熱氣熏蒸,或見於口舌唇齒,或見於口渴便尿灼,知其熱而不清,則斑黃狂亂、厥逆吐衄諸證業生矣。其勞力辛苦之人,中氣大虛,發熱倦怠,心煩尿赤,名曰虛火,與外感熱證相隔霄壤。又有陰虛勞瘵之證,日哺潮熱者;產後血虛發熱煩躁者;命門火衰浮陽上汛者;與夫陰盛格陽假熱之證,其人面赤狂躁,欲坐臥泥水中;或大便數日不下;或舌黑而潤;或脈反洪大崢崢鼓指,按之豁然空者;或口渴欲得冷飲而不能咽者;或因下元虛冷頻飲熱湯以自救者,若誤投涼藥,立見危亡矣。
至於風寒閉火者,散而清之;暑熱傷氣者,補而清之;濕熱者,或散或滲或下而清之;燥熱者,潤而清之;傷食積熱,消而清之。傷寒邪傳胃府,熱勢如蒸,自汗口渴,飲冷而能消水者,非白虎湯鮮克有濟也。更有陽盛拒陰之證,清藥到口即吐者,以薑汁製黃連反取之,所謂寒因熱用也。
若夫七情氣結互相感觸,火從內發者,以越鞠丸開六郁,以逍遙散調肝氣;氣虛者,補其氣;血虛者,滋其血;真陰不足而火上炎者,壯水為主,用六味湯;真陽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歸原,用保元湯或八味丸。蓋外感之火以涼為清,內傷乙火以補為清也。若本體素虧,藏府本寒,飲食素少,腸胃虛滑,或產後病後房勞之後,雖有熱證,亦只宜少少用之。即有不及,猶可再清,儻清之太過,則必寒生而將醫藥矣。
兒熱病清之而不去者,當滋其腎,腎水乃天真之水,以之制外邪,何邪不服?何熱不除?而況以治內傷乎?然滋陰之藥不能開胃扶脾,恢復元氣,則參苓耆朮亦當酌量而用之也。
白話文:
[卷四]
嘔吐,是把東西從體內排出來的意思。(疾病發生在上焦,也就是胸部、咽喉這個位置,可能是因為有痰、食物殘渣或癰膿,這時候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就像經典說的「高處的病要把它排出去」。)病人如果脈象滑而有力,胸膈有痰飲積聚,可以用二陳湯,然後用手指探喉嚨催吐;如果是胃部積食,可以用瓜蒂散或加了少許鹽的橘紅水來催吐;如果體質虛弱,可以用桔梗煮的湯來代替。如果是寒痰阻塞,導致昏厥、意識不清,可以用半夏和橘紅各八錢,濃煎成半杯,再加上半杯薑汁,頻繁地灌入。
如果風邪侵入體內,導致眼睛睜著、痰鳴聲像拉鋸子一樣,大小便失禁,情況危急快要脫陽時,可以用人參、附子、生薑、半夏濃煎後灌入,邊吐邊灌,等藥力下嚥,胸膈通暢,再頻繁地服用人參、附子,就可以恢復健康。如果風痰熱邪閉塞,可以用牛黃丸灌入催吐。如果頸部的腫瘡往內侵襲,可以用蘇合香丸灌入催吐。如果是風熱導致說不出話,可以用解語丹灌入催吐。如果是中暑昏迷不醒,可以用消暑丸灌入催吐。如果是中邪昏迷不醒,可以用薑汁和橘夏灌入催吐。如果是作惡夢驚醒,可以用連鬚蔥白煎酒灌入催吐。如果是上吊自殺昏迷不醒,可以用肉桂煎湯灌入催吐。
如果是纏喉風、鎖喉風、喉閉等喉嚨相關疾病,可以用搗爛的牛膝汁和雄黃丸灌入催吐。如果是牙關緊閉,無法張口,可以用吹入鼻孔的藥粉來打噴嚏,等牙關打開,把痰或食物吐出來,再按照之前的方法用二陳湯或瓜蒂散來治療。如果是懷孕的婦女,轉動脖子導致小便不通,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服用後再催吐。用醋和蒜催吐可以吐出蛇,用雄黃和狗油混合瓜蒂催吐可以吐出蟲,用韭菜汁可以吐出瘀血。以前張仲景治療胸痛不能進食,按壓胸部反而有口水,又拉肚子一天數十次,用催吐的方法,拉肚子就停止了,這就是用催吐來治療腹瀉的例子。
由此看來,在病情危急的情況下,古人總是巧妙地運用催吐藥,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療效,不勝枚舉。所以催吐的方法怎麼能不研究呢?至於病情危急,老弱氣虛,體質虛弱,脈象虛弱,過度勞累,四肢冰冷、自己不停嘔吐,冷汗直流,各種失血的患者、剛生產的婦女,以及疾病是因邪氣引起,胸膈並沒有痰或食物的患者,就不適合用催吐的方法。
清,指的是清除的意思。(六淫邪氣,除了中寒和寒濕之外,大多會導致發熱,經典說「熱的要用寒來清除」就是這個道理。)熱氣熏蒸,可能會表現在口舌、嘴唇、牙齒,或是口渴、小便赤熱,知道是熱但沒有清除,就會產生斑疹、發黃、狂亂、昏厥、吐血、流鼻血等症狀。如果是勞力辛苦的人,因為中氣大虛,導致發熱、倦怠、心煩、小便赤黃,這是虛火,和外感發熱的證狀完全不同。還有陰虛勞損的疾病,每天下午會發熱;產後血虛導致發熱煩躁;命門火衰導致虛火上炎;以及陰盛格陽的假熱證狀,這類人臉色赤紅、狂躁不安,想坐在泥水中,或是好幾天不大便,或是舌頭黑而濕潤,或是脈象反而洪大有力,按下去卻空虛無力,或是口渴想喝冷飲卻嚥不下去,或是因為下元虛寒而頻頻喝熱湯來保暖,如果誤用寒涼藥,就會馬上危險。
至於風寒導致熱閉塞,要用發散的方法來清除;暑熱損傷正氣,要用補益的方法來清除;濕熱,可以用發散、滲濕、或導瀉的方法來清除;燥熱,要用滋潤的方法來清除;吃壞肚子導致的積熱,要用消食的方法來清除。如果是傷寒邪氣傳入胃,熱勢像蒸一樣,自汗、口渴、喝冷飲可以解渴,這種情況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還有陽盛拒陰的症狀,吃清熱藥會吐出來,可以用薑汁來炮製黃連,反而能達到治療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用熱藥來治療寒症」。
如果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鬱結,互相影響,導致火從內發,可以用越鞠丸來打開六鬱,用逍遙散來調和肝氣;氣虛,要補氣;血虛,要滋養血;如果是真陰不足導致火往上竄,要以滋養腎水為主,用六味湯;如果是真陽不足導致火往上竄,要把火引回原位,用保元湯或八味丸。一般來說,外感引起的火用寒涼藥來清除,內傷引起的火用補益藥來清除。如果本身體質虛弱、臟腑虛寒、飲食很少、腸胃虛弱,或是產後、病後、房勞過度之後,即使有熱象,也只能少量用藥。如果藥力不足,還可以再用清熱藥,如果清熱藥用太多,就會導致身體產生寒氣,反而會危及生命。
小孩發熱用清熱藥卻不能退熱,應該滋養腎陰,腎水是天生的水,用腎水來抑制外邪,什麼邪氣不能降服?什麼熱症不能清除?何況用來治療內傷呢?但是滋陰的藥不能開胃健脾,恢復元氣,所以人參、茯苓、黃耆、白朮等藥也要酌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