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雜症分目 (6)

回本書目錄

雜症分目 (6)

1. 婦人門

2. 經閉

女病皆自心生,心燔人熾則經閉矣。虛熱者宜清之,血枯者宜補之,氣血俱虛者宜兼補之。因於怒者宜順氣,因食生冷者宜溫中,墮胎傷血者宜養血,脾胃不和者宜補氣調胃,肥人宜寬中。大抵外感則血滯宜通,內傷則血枯宜補。若心脈動尺不絕,蓄有妊也。

白話文:

【經閉】

所有的婦女疾病多是由心理壓力所引發,當心理壓力過大,情緒焦躁時,就可能導致月經停止。如果是由於虛火上升導致的經閉,應該用清熱的方式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血液不足,應該補血;如果同時存在氣血兩虛的情況,那麼治療時應同時補氣和補血。

如果經閉是因為生氣導致的,應該進行氣血調理;如果是因為吃了太多生冷食物,應該溫暖身體內部;如果經閉是因為流產後失血過多,應該養血;如果經閉是因為脾胃不協調,應該補氣並調整胃部功能;對於體型較胖的人,應該幫助他們開胃。

總的來說,如果是因為外部原因導致血液流通不暢,應該疏通血液;如果是因為內在因素導致血液不足,應該補充血液。如果心臟部位的脈搏跳動頻率正常,且手腕下部的脈搏也未消失,這可能是懷孕的跡象。

3. 月事不調

(血鼓血癖熱入血室附)

經者上應於月,故名月事。然必與氣相配,氣若不調,則月事亦不調矣。成塊者,氣凝也。將行作痛者,氣滯也。來後作痛者,氣血虛也。色淡者,亦虛,也有水混之也。錯經妄行者,氣亂也。紫者,氣熱也。黑者,熱甚也。先期來者,為血熱,宜清。後期來者,為血虛,宜補。

色淡稠黏者,為痰,宜化。將來先腰腹痛者,為血滯而氣不至,宜行氣。既止復痛者,為血虛而氣不收,宜補血。來止無定者,為氣不調,宜調氣。一月二三至者,氣虛血熱,宜補氣涼血。累月不至,為血枯,宜養。數日不止,為血脫,宜止。小腹連胃脘脹緊,此因氣食而成,謂之血鼓。

宜破血通氣。留滯兩脅小腹,此因經來觸怒或感風來而成,謂之血癖。宜破血軟堅。適來適斷,寒熱如瘧詔之熱入血室,宜和解之。

崩淋,因衝任傷損,氣血俱虛,有虛有熱。以虛則下溜,熱則流通也。崩者,如土之崩,血熱氣虛,不能攝血,宜涼血補氣。淋者,如水淋漓,鬱熱氣滯,宜調氣清熱,必通利之。

白話文:

【月經不規則】

月經的週期與月亮運行相呼應,因此稱之為月事。然而,月經是否順暢必須配合身體的氣血狀態,一旦氣血失調,月經也就會跟著失調。月經呈現血塊狀,是因為氣血凝滯。在月經來臨前感到疼痛,是因為氣血不順。月經後仍感到疼痛,是因為氣血虛弱。月經顏色過於淡薄,也是氣血虛弱的表現,也可能有水分混雜其中。月經週期紊亂、非時出血,是因為氣血混亂。月經呈現紫色,是因為體內有熱氣。顏色更暗黑,代表熱氣更嚴重。月經提前來潮,是因為血液過熱,應該要清熱。月經延遲來潮,是因為血液虛弱,應該要補血。

月經顏色淡且稠黏,可能是痰濕導致,應該要化痰。月經來臨前腰腹疼痛,是因為血液滯留而氣血不順,應該要調整氣血。月經結束後仍感疼痛,是因為血液虛弱且氣血未能恢復,應該要補血。月經來潮與停止的時間不定,是因為氣血失調,應該要調整氣血。一個月出現兩三次月經,是因為氣血虛弱且血液過熱,應該要補氣並降火。連續幾個月都沒有月經,是因為血液乾涸,應該要滋養血液。月經持續數日不停,是因為血液流失,應該要想辦法止血。小腹連同胃部感到脹緊,這是由於飲食不當或氣滯導致,稱為血鼓。

應該要破血並通氣。血液滯留在腰部兩側及小腹,這是由於月經期間情緒波動或感受風邪導致,稱為血癖。應該要破血並軟化堅硬的結塊。月經時來時停,伴隨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室,應該要調理和解。

崩漏和淋病,是因為衝脈和任脈受損,氣血兩虛,可能伴有虛弱和熱象。因為氣血虛弱,導致向下流瀉;熱氣旺盛,導致血流不止。崩漏,就像土地崩塌,是因為血液過熱和氣血虛弱,無法控制血液,應該要涼血補氣。淋病,就像水流淋漓,是因為鬱熱和氣血滯留,應該要調理氣血和清熱,必要時要通利尿道。

4. 帶下

帶下屬濕熱腎虛,白屬氣熱入大陽也,赤屬血熱入小腸也,其病必腰痛,主束帶之處而名之耳。總宜除濕去熱補腎。

白話文:

「帶下症狀主要是因為濕熱和腎虛所致,白色的帶下是由於氣熱進入大腸所引起,紅色的帶下則是由於血熱進入小腸所導致。患此病的人必定會感到腰痛,之所以稱為帶下,是因為這種病主要影響腰部束帶的地方。總的治療原則應是去除濕氣、消除熱氣以及補充腎氣。」

5. 胎前

胎前總要清熱養血兼調氣,其脈不宜細小。初孕惡阻嘔吐為胎礙其肝,宜平肝順氣。三四月心氣痛為胎礙其心,宜縮胎降氣。八九月腰痛為欲產,宜安胎。臨月溺澀為胎壓膀胱,宜利水。臨月道尿為胎寒下逼,宜溫胎。胎痛為血少,宜補血。胎動為火逼,宜降火。胎漏為血虛動火,宜補血降火。

肢浮溺澀為子腫,宜利水。胎氣衝心為子懸,宜降氣。腳胕浮腫為子氣,宜調氣。小便淋瀝為子淋,宜通利。風寒成嗽為子嗽,宜清散。若痢則宜歸連,泄則宜二術。即使傷寒瘧疾,必以安胎為先,定寒熱為次。此即三禁法也。總不可汗吐下。至如月分所屬:一肝,二膽,三心,四胞絡,五脾,六胃,七肺,八大陽,九腎,十膀胱。

須知之。脈離經者,欲產也。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總體上要注重清熱、滋養血液,同時調理氣機,脈象不應該呈現細小的特徵。初次懷孕時的晨吐現象,是因為胎兒影響到了肝臟,應當平肝順氣。

在懷孕的三四個月時,如果出現心口疼痛,這可能是胎兒影響到了心臟,應該用縮胎法來降氣。八九個月時的腰痛,是因為即將生產,應該安胎。接近分娩期的排尿困難,是因為胎兒壓迫到膀胱,應該利尿。接近分娩期的尿失禁,是因為胎兒寒冷向下逼迫,應該溫暖胎兒。胎痛,是因為血液不足,應該補血。胎動過劇,是因為受到火熱的刺激,應該降火。胎漏,是因為血虛導致火熱,應該補血降火。

四肢浮腫和排尿困難,是子腫,應該利尿。胎氣上衝心臟,是子懸,應該降氣。腳部浮腫,是子氣,應該調理氣機。頻繁排尿,是子淋,應該通利。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是子嗽,應該清散。如果發生腹瀉,應該使用歸連或二術。

即使遇到感冒或瘧疾等疾病,也必須把安胎放在首位,其次纔是治療寒熱。這就是所謂的三禁法。總的來說,不能用出汗、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此外,還要知道每個月份對應的器官:一個月是肝,兩個月是膽,三個月是心,四個月是胞絡,五月是脾,六月是胃,七月是肺,八月是大腸,九月是腎,十月是膀胱。

必須知道這些。如果脈象脫離常規,那就表示快要生產了。

6. 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