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序

回本書目錄

1.

間嘗漁獵方書,不啻汗牛充揀,然不明其要,雖多亦奚以為?故自素難而下,其說詳矣,使未能耳而目之,亦何從探其秘奧,採其精微乎?固知不事乎博,無遽求約,既得其約,無更騖搏。此不特技術然也,而技術為益切。予小子既乏五能,徒窮五技,豈敢逞其私智以妄談醫學哉?蓋自王大父青莎公以折肱行世,而家嚴又善繼之,予既已廢書,箕裘宜繼,故嘗留心於斯道者久矣。然每以寡聞渺見為虞,而蠡測管窺,不無醢雞甕犬之誚。

曩年習館於羽仁吳氏,始得略參萬一焉。羽翁者國手也,伊侄允成,予忝一日之長,門下高足若劉周諸子,莫不術效長桑。予得飲其上池,從而求教,雖學步邯鄲,殊深自愧,而得其片語,未嘗不口誦心維而筆志之。茲因貧有餘閒,得折衰於載籍,纂成一偏,名曰《說約》,亦聊以見其旨而已。

夫醫學之深,雖千言萬語,不可以窮,而欲以微辭盡其大意,觀者得毋少之乎?然與其言之詳而汗漫無歸,不如說之約而簡略有要出。若曰道盡是矣,予小子則何敢?秋田散人自識。

白話文:

[序]

我曾經廣泛地閱讀過各種醫書,數量之多,甚至可以形容為汗牛充棟。然而,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要點,就算讀再多又有什麼用呢?因此,從《黃帝內經》開始,雖然有很多詳細的解釋,但如果不能親身體驗、親眼看到,又如何能深入探索其中的奧祕,領悟其精華呢?由此可知,若不先博覽羣書,就無法追求精簡。當你掌握了精華後,就不必再盲目地追求廣泛。這不只是在醫術上如此,但對於醫術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

我自己沒有五種能力,只精通五種技能,怎敢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來隨便談論醫學呢?我的祖父青莎公,他以其精湛的醫術聞名於世,而我的父親也很好地繼承了他的醫術。我已經放棄了讀書,但作為家族的一份子,我應該繼承我們的醫術。因此,我對醫學這個領域一直很關注。然而,我常常因為自己見識淺薄而感到憂慮,就像井底之蛙,只能從狹窄的視野來觀察世界,不免會受到人們的嘲笑。

多年前,我在吳氏家的學館學習,終於有機會略略涉獵到一些醫學知識。吳翁是個國手級的醫生,他的侄子允成,雖然我比他年長一天,但他的醫術卻遠超於我。他門下的學生如劉周等人,他們的醫術都像古代名醫長桑君一樣高超。我得以親近這些高手,向他們學習,儘管我學的只是皮毛,但我仍深感自愧不如。然而,我對於他們的每一句話,我都會用心去記憶,並用筆記錄下來。

現在,由於生活清貧,我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得以深入研究醫書,整理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取名為《說約》,只是想以此來表達我的一些想法。

醫學的深度,即使有千言萬語,也無法完全表達,而我想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其主要意義,讀者可能會認為這樣太簡單了吧?然而,比起詳細的描述卻缺乏重點,我更傾向於用簡短精練的語言來呈現其核心內容。如果有人說,你已經把所有道理都講清楚了,那我可不敢承擔這樣的讚譽。這是秋田散人的自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