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雜症提綱 (2)

回本書目錄

雜症提綱 (2)

1.

痰飲皆因濕土為害,脾為生痰之源,復其健連則自化矣。心經熱痰脈(主滑)洪滑,肝經風痰脈浮滑,脾經濕痰脈濡滑,肺經燥痰脈數滑,腎經寒痰脈遲滑。此五種痰也。積久則發為溢飲,虛懸流走為懸飲,旁流胸脅為支飲,伏於隱曲為伏飲,積於腸胃為積飲。此五種飲也。

火鬱則稠黏,陰虛則咳血,傷於酒食則脅痛,風則青,濕則黑,寒則白,熱則黃。大要以順氣為主而燥脾為佐,當兼治也。

白話文:

痰和飲都是因為濕氣過重所導致的問題,脾臟是產生痰的來源,只要讓脾臟恢復健康運作,痰自然就會消失。心臟有熱痰時,脈象會呈現出主滑、洪滑的特徵;肝臟有風痰時,脈象會浮滑;脾臟有濕痰時,脈象會濡滑;肺部有燥痰時,脈象會數滑;腎臟有寒痰時,脈象會遲滑。這就是五種不同類型的痰。

如果痰積聚時間長了,就會變成溢飲;如果是虛弱且飄忽不定的,就叫做懸飲;如果在胸脇間流動,則稱為支飲;隱藏在身體深處的,被稱為伏飲;在腸胃內積累的,被叫做積飲。這就是五種不同的飲症。

當火氣鬱結,痰會變得濃稠粘稠;如果陰虛,就會引起咳嗽出血;如果因酒精或食物受損,可能會引起脅痛;受風影響,顏色會變青;受濕影響,顏色會變黑;受寒影響,顏色會變白;受熱影響,顏色會變黃。總的來說,治療上應以順暢氣機為主要目標,輔以乾燥脾臟的方法,兩者應該同時進行。

2.

郁者,遏抑不舒暢也。怒氣傷肝脈(主沉),沉弦為氣鬱;悲哀傷肺脈,沉澀為濕鬱;謀慮傷神脈,沉數為人郁;飲食傷胃脈,沈滑為食鬱;肝傷血動脈,沉芤為血鬱。丹溪雖有氣血食痰濕熱六症,不外水鬱折之,火鬱發之,金鬱泄之,木鬱達之,土鬱奪之。之治,折者抑之,制其沖逆;發者汗之,令其疏散;泄者滲泄,令其分消;達者吐之,令其條達;奪者下之,令無壅凝。要必理氣為先,消積次之。

白話文:

[鬱]的意思就是被抑制、壓抑而不順暢的情況。生氣會傷害到肝臟,使得脈象顯得沉而弦,這代表氣鬱;悲傷會影響到肺部,導致脈象沉且澀,這表示濕鬱;過度思考會傷及心神,脈象沉且快速,這是人鬱;飲食不節制會影響到胃,脈象呈現沉滑,這代表食鬱;肝臟受損,血液流動異常,脈象沉而芤,這是血鬱。

丹溪雖提出氣、血、食、痰、濕、熱六種病症,但歸根結底,水鬱需要通過折疊來調節,火鬱需要通過發散來治療,金鬱需要通過排泄來解決,木鬱需要通過疏通來處理,土鬱則需透過排除來改善。

在治療上,對於需要折疊的,我們要抑制它,控制其衝動;對於需要發散的,我們要讓它出汗,使其得以疏散;對於需要排泄的,我們要讓其透過尿液排出;對於需要疏通的,我們要使其能正常運作;對於需要排除的,我們要讓其向下排解,避免阻塞。但在所有的治療中,首要的是調整氣的運行,其次纔是消除積聚。

3.

熱乃陽病,陰虛則內熱,陽勝則外熱,內外皆熱,必喘且渴也。畫熱在氣,夜熱在血,上焦熱則渴,中焦熱則躁,下焦熱則結,表熱則翕翕,裡熱則蒸蒸,半表裡熱則不甚。心熱在血脈,肝熱在肉下,脾熱在手足,肺熱在皮毛,腎熱在骨髓。風熱則頭痛,濕熱則身痛,食熱則腹痛,虛熱則無定,實熱則有常,發熱則暴勞,熱則蒸,潮熱則如瘧往來,寒熱則時作。

又熱極生寒,寒極生熱,大熱似寒,大寒似熱,其症多端,不可執一,要必清各經之氣血,補其虛,瀉其實,其大法也。熱(主數),脈必數,兼症可即類推矣。

白話文:

熱是屬於陽性的病症,當陰氣不足時,體內會產生熱感;而陽氣過盛時,體外就會感到熱。若內外都熱,必然會出現喘息與口渴的情況。白天的熱感是由於氣分的問題,夜晚的熱感則是血液的問題。上焦部位熱會讓人感到口渴,中焦部位熱會使人煩躁,下焦部位熱會導致便祕。表層的熱感會讓皮膚感覺到溫暖,裡層的熱感則會使身體像被蒸籠一樣悶熱,而半表半裡的熱感就不那麼明顯。心臟的熱感出現在血脈,肝臟的熱感出現在肌肉下方,脾臟的熱感出現在手腳,肺部的熱感出現在皮毛,腎臟的熱感則深藏於骨髓。

風熱會引起頭痛,濕熱會導致身體疼痛,食物引起的熱感會造成腹部疼痛,虛弱導致的熱感沒有固定位置,實質性的熱感則有特定的位置。突然發燒可能是過度勞累所致,熱感像蒸氣一樣蒸騰,潮熱就像瘧疾一樣來回反覆,而寒熱交錯的情況會不定時發生。

另外,極度的熱會轉化為寒,極度的寒也會轉化為熱。非常熱的狀況可能表現得像寒冷,非常寒冷的狀況也可能表現得像熱。這種病症變化多端,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清楚地調整各個經絡的氣血,補充虛弱的部分,並排出實質性的熱,這是治療的基本原則。熱(主要指頻繁的熱感),脈搏必定會加快,其餘的症狀可以根據類似情況推斷。

4.

虛者,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陰盛而陽虛,感熱則陽盛而陰虛。心虛則怯,小腸虛則濁,肝虛則攣,膽虛則恐,脾虛則泄,胃虛則吐,肺虛則咳,大腸虛則痢,腎虛則腰痛,膀胱虛則癃,氣虛則表虛,血虛則裡虛。脈必(主軟緩微弱),軟緩微弱,此其常也。大約心虛補血,肺虛補氣,脾虛補中,肝虛緩中,腎虛補清,兼用虛則補母之法則虛可治矣。

白話文:

[虛弱]

虛弱的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而感受寒熱的侵襲。若感受到寒氣,身體的陰性能量會過盛而導致陽性能量虛弱;若受到熱氣影響,則會使陽性能量過剩,導致陰性能量不足。心臟虛弱的人容易感到害怕,小腸虛弱會造成濁便,肝臟虛弱會引起抽筋,膽囊虛弱會產生恐懼感,脾臟虛弱會導致腹瀉,胃部虛弱會引起嘔吐,肺部虛弱會引發咳嗽,大腸虛弱會導致痢疾,腎臟虛弱會造成腰痛,膀胱虛弱會導致排尿困難。當氣血虛弱時,身體的表層和內部都會虛弱。

脈搏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呈現軟、緩、微、弱的狀態,這是一種常見的表現。大體上來說,心臟虛弱應補充血液,肺部虛弱應補充氣力,脾臟虛弱應調理中焦,肝臟虛弱應緩解中焦,腎臟虛弱應補充清氣,同時使用「虛則補母」的原則來治療,就能處理虛弱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