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雜症分目 (1)
雜症分目 (1)
1. 頭眩
頭眩者,氣體虛袞火動其痰也。即有因風者亦必有痰,故曰無痰不能作眩。脈必上溢下空。其症:風則脈浮項強,寒則脈緊拘,痛暑則脈虛煩渴,濕則脈細垂重。大抵內虛宜固本,外邪宜和解。肥人宜清痰降火兼補氣,瘦人宜滋陰降火兼抑肝。脈必浮弦滑數者吉,虛搏澀脫者凶。
白話文:
頭暈目眩的原因,是體內氣虛體弱,陽氣上浮而導致痰液阻滯。即使是由於風邪引起的眩暈,也必然伴隨痰液,所以說沒有痰液就不會出現眩暈。脈象上通常表現為上部浮溢,下部空虛。
具體症狀表現如下:
- 如果是風邪導致的眩暈,脈象會浮而項部僵硬。
- 如果是寒邪導致的眩暈,脈象會緊而拘急。
- 如果是暑熱導致的眩暈,脈象會虛而口渴。
- 如果是濕邪導致的眩暈,脈象會細而沉重。
總之,治療頭眩應該根據患者體質採取不同的方法:
- 如果是內虛體弱,應該著重於補益根本。
- 如果是外邪入侵,應該著重於疏散解表。
- 如果是肥胖體質,應該著重於清熱化痰,降火補氣。
- 如果是瘦弱體質,應該著重於滋陰降火,抑制肝陽。
脈象方面,浮弦滑數的脈象預後較好,虛搏澀脫的脈象預後較差。
2. 頭痛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耳脈必浮弦而滑。若太陽則脈浮而髮際痛,陽明則脈長而額前痛,少陽則脈弦而頭角痛,太陰則脈沈必吐痰腹滿而痛,少陰則脈微沉而腦痛,厥陰則脈微緩而巔痛。血虛則脈芤而星星,氣虛則脈大而眩暈,食積則脈緊而飽後節痛,痰涎則脈滑而眉稜亦痛。
大抵風則抽掣,寒則拘急,熱則煩心,濕則頭重,痰則欲吐。治宜清痰降火兼散風邪。至於偏頭痛亦屬少陽,左屬風與血虛,右屬濕痰與熱,又當隨症治之。如手足青而寒者,又為真頭痛,不可治也。脈浮滑者生,短澀者死。
白話文:
頭痛大多是因為痰引起的,疼痛厲害的,火氣多,耳脈一定浮而弦且滑。如果太陽經脈受影響,脈象浮,頭髮邊緣疼痛;陽明經脈受影響,脈象長,額頭前部疼痛;少陽經脈受影響,脈象弦,頭角疼痛;太陰經脈受影響,脈象沉,必定吐痰肚子脹痛;少陰經脈受影響,脈象微沉,腦部疼痛;厥陰經脈受影響,脈象微緩,頭頂疼痛。血虛則脈象虛弱,頭昏眼花;氣虛則脈象大而無力,頭昏眼花;食積則脈象緊,飯後頭頂疼痛;痰涎則脈象滑,眉毛部位也疼痛。
總之,頭痛的原因有很多:風則抽搐,寒則緊縮,熱則心煩,濕則頭重,痰則想吐。治療應以清痰降火兼散風邪為主。至於偏頭痛屬於少陽經脈,左邊偏頭痛與風和血虛有關,右邊偏頭痛與濕痰和熱有關,也應根據具體症狀治療。如果手腳青紫而冰冷,這是真正的頭痛,不可治療。脈象浮滑者生,短澀者死。
3. 頭風
頭風起於過暖,反致受寒。太陽則眉稜至腦後痛,脈浮緊弦數;陽明則痛達齒頓,脈洪弦數;少陽則耳前後左右痛,脈浮弦數,即偏頭痛也。太陰無症。若少陰則虛煩不眠,脈虛數微弱,即血虛頭痛也。厥陰則畏寒肢冷,脈沉弦急。當審左為血虛,右為濕痰,久為火鬱而治其風熱與痰。
白話文:
头痛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温暖导致身体反受寒凉。太阳经头痛表现为眉骨到后脑勺疼痛,脉象浮紧弦数;阳明经头痛则疼痛延伸至牙齿,脉象洪弦数;少阳经头痛则是耳朵前后左右疼痛,脉象浮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头痛。太阴经没有明显的症状。若为少阴经头痛则会出现虚烦失眠,脉象虚数微弱,这是血虚引起的。厥阴经头痛则畏寒肢冷,脉象沉弦急。判断头痛是血虚还是湿痰,要看是左侧头痛还是右侧头痛,左侧为血虚,右侧为湿痰,久病则可能是火郁,治疗时要针对风热和痰进行调理。
4. 面風
面風浮腫屬陽明胃經。大抵虛則能食,熱則不食;陽盛則面熱,陽衰則面寒;胃熱則面瘡。須辨而治之。
5. 目
目病屬風熱血少神勞腎虛,脈必弦洪而數。在表宜除風散熱,在裡宜養血安神。眼皮紅爛宜瀉脾;兩眥肉綻宜瀉心;白上紅筋宜瀉肺;兩輪腫痛宜瀉肝;瞳昏作痛宜瀉腎;多淚作養宜疏風;瞳神無光宜補腎;視物昏花宜補氣;乾枯宜補血;羞明宜補氣;眼眶脹痛宜抑肝順氣;目眩不定宜宣風去痰;統治宜四物。以目主肝,肝藏血也。
然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豚之宗。若不兼理脾胃,豈治本者哉?
白話文:
眼睛疾病大多是風熱、血少、神勞、腎虛導致的,脈象通常弦洪而數。如果病症在表,要清熱祛風;如果病症在裡,要滋養血液,安定神志。眼皮紅腫發炎,要瀉脾;眼角裂開,要瀉心;眼白上有紅筋,要瀉肺;眼球腫痛,要瀉肝;瞳孔昏暗疼痛,要瀉腎;流淚過多,要疏風;瞳孔無光,要補腎;視物模糊,要補氣;眼睛乾澀,要補血;畏光,要補氣;眼眶脹痛,要抑肝理氣;眼花不定,要宣風化痰。治療眼睛疾病總體上要使用四物湯。因為眼睛屬肝,而肝主藏血。
不過,脾胃是陰氣之源,眼睛是血氣匯聚之處,如果不兼顧調理脾胃,怎麼能從根本上治療呢?
6. 耳
耳者腎之外候,水涸火炎則癢且鳴。左屬肝火,右屬相火,脈必洪數。治宜瀉火補水。停膿作痛則去風熱。聾則調氣開關。若病後陰虛火動,必補血降火。
7. 鼻
鼻為肺竅,鼻塞則感風寒,宜跋風發汗;鼻淵則外寒束內熱,宜散之;鼻衄則血不歸經,宜清之;至若傷酒則生齄,傷風則干痛等症,不可不用涼劑也。
8. 口舌唇
口病熱極則糜爛,中虛火上炎,怒屬於熱,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熱甚則口臭,宜瀉火滋腎。
舌病外因強短,內因則腫長,腎虛則淡黑,肺痰則脹,肝衄則瘡,以至重舌木舌,莫非心火為熾,以舌乃心之苗也,治宜涼膈瀉。
心唇病屬脾風則瞤動,寒則掀翻,熱則乾裂,血虛則淡,氣虛則腫,又當從脾胃補瀉之。
白話文:
嘴巴毛病如果熱氣太重就會潰爛,身體虛弱導致火氣上炎,生氣也屬於熱,所以肝火旺盛就會嘴酸,心火旺盛就會嘴苦,脾火旺盛就會嘴甜,肺火旺盛就會嘴辣,腎火旺盛就會嘴鹹,胃火旺盛就會嘴淡,熱氣太重還會口臭,應該要瀉火滋補腎臟。
舌頭毛病外在因素導致舌頭短縮,內在因素導致舌頭腫脹,腎虛就會舌頭顏色淡黑,肺有痰就會舌頭脹,肝火旺盛就會舌頭起瘡,甚至出現舌頭沉重或舌苔厚重,這些都是心火旺盛的表現,因為舌頭是心臟的苗,治療應該要清熱解毒,瀉火降氣。
嘴唇毛病屬於脾胃風寒就會嘴唇顫動,寒冷就會嘴唇翻起,熱氣就會嘴唇乾裂,血虛就會嘴唇顏色淡,氣虛就會嘴唇腫脹,治療要從脾胃方面補益和瀉火。
9. 牙
牙屬腎,牙床屬胃,又胃脈貫上齦,大陽脈貫下齦也。動搖者腎虛宜滋陰補腎,口臭者胃熱宜安胃瀉火,呷風則痛者腸胃有風邪宜清熱去風。若生疳出血皆熱症也,總以降火為主。
10. 痛風(麻木附)
痛風者,濕痰濁血流注為痛,肝木病也。血熱之際,三氣相侵,熱得寒而凝,受濕而著,遇風而閉,是以作痛。其症:風則脈浮,汗黃;寒則脈緊,掣髓;濕則脈細重;痛熱則脈數,煩疼;內傷則刺痛;食積則停痰血;氣血虛則不榮。理治宜行氣活血,流濕疏風。久則帶補,其大要也。
若麻木是為不仁,麻屬氣虛,久麻則氣血為風痰所湊;木屬濕痰死血,久木則氣血凝滯,外挾風寒。此不特痛風為然。
白話文:
痛風的人,是因為濕氣、痰濁和瘀血積聚在一起,造成疼痛,屬於肝木病變。當血熱的時候,三種氣(風、寒、濕)相互侵襲,熱氣遇到寒氣就會凝結,遇到濕氣就會黏附,遇到風氣就會堵塞,所以才會疼痛。症狀包括:風氣盛則脈搏浮動,汗液發黃;寒氣盛則脈搏緊縮,疼痛深入骨髓;濕氣盛則脈搏細弱沉重;疼痛伴有發熱則脈搏快速,疼痛難忍;內傷則疼痛如針刺般;飲食積滯則會導致痰濁瘀血積聚;氣血虛弱則無法滋養身體。治療方法應該以行氣活血、祛濕散風為主。長期痛風需要配合補益,這是治療痛風的主要原則。
如果出現麻木,屬於感覺遲鈍,麻木屬於氣虛,長期麻木則氣血會被風痰阻塞;木屬濕痰死血,長期麻木則氣血凝滯,並且伴隨風寒。這不只適用於痛風,也適用於其他疾病。
11. 痹
五痹者:春為筋痹,夏為脈痹,長夏為肌痹,秋為皮痹,冬為骨痹。又風勝為行痹,脈浮宜散;風寒勝為痛痹,脈緊宜散;寒濕勝為著痹,脈澀宜散。至如氣虛則麻,濕痰瘀血則木,又宜和血通氣,消痰逐瘀,當與痛風參看,不可補之太早也。
白話文:
五種痺症的病因和季節關係:
- 春季易發 筋痺,
- 夏季易發 脈痺,
- 長夏季易發 肌痺,
- 秋季易發 皮痺,
- 冬季易發 骨痺。
此外,五痺症的病因也與風寒濕等外邪有關:
- 風勝則為 行痺,脈象浮,宜用散風藥物。
- 風寒勝則為 痛痺,脈象緊,宜用散寒藥物。
- 寒濕勝則為 著痺,脈象澀,宜用祛濕藥物。
若患者 氣虛,則會出現麻木症狀。 若患者體內有 濕痰瘀血,則會出現肢體僵硬、疼痛等症狀。
治療五痺症應以 和血通氣、消痰逐瘀 為主,不可急於補益,需根據病因進行辨證論治,以免加重病情。
12. 斑疹
斑者心火克肺,故紅見皮膚,乃熱毒也。然有陰陽之分。脈如洪數,為腸胃風熱之標病,謂之陽斑,宜表裡清之。脈加遲緩,為肺脾心腎之陰火,謂之陰斑,宜溫散之。疹如蛟跡起伏隱現,非比斑有錦紋,此必結胸下痢,宜清散之。蓋少陽相火發為斑,少陰君火發為疹。白輕紅重,而紫黑危也。脈者血之波爛,發斑血見皮膚,其脈必伏,須細察之。
白話文:
斑點是心火過盛,侵犯肺部所致,因此紅色會顯現於皮膚,屬於熱毒。但斑點分為陰陽兩種。如果脈搏洪數,是腸胃風熱的表症,稱為陽斑,應該清解表裡。如果脈搏遲緩,是肺脾心腎陰火所致,稱為陰斑,應該溫散之。疹子像蛟龍的痕跡一樣起伏隱現,不像斑點有錦紋,這一定是結胸下痢,應該清散之。因為少陽相火發作會出現斑點,少陰君火發作會出現疹子。白色輕微,紅色嚴重,而紫色黑色則危險。脈搏是血液的波動,發斑點就是血液顯現於皮膚,其脈搏一定隱伏,需要仔細觀察。
13. 咳嗽
咳者有聲無痰肺氣傷也,嗽者無聲有痰脾濕動也,咳嗽者有聲有痰傷肺氣動脾濕也。治嗽以治痰為先,治痰以理氣為本。其症:火則面赤,濕則有聲,鬱則發喘,頑則如膏,清則不黏,風則頓出,寒則惡寒,酒則內熱,食則濃黃。五更嗽為食積,上午嗽為胃火,午後嗽為陰虛,黃昏嗽為火浮於肺。
若干嗽則陰虛火動。咳膿血者,須防肺痿。肺癰皆難治也。自表入者,病在陽,宜辛溫散邪。自內生者,病在陰,宜甘以壯水潤以養金。其脈:風浮,寒緊,濕細,熱數。痰涎則滑,房勞則澀,脾則濡,肝衰則短,肺傷則浮短。大約浮大者順,沈伏者逆也。(與痰門參看)
白話文:
咳嗽有聲音卻沒痰,是肺氣受損;只咳嗽沒聲音卻有痰,是脾濕引起的;有聲音也有痰,則是肺氣受損,同時脾濕也跟著作怪。治療咳嗽要先治痰,治痰要以理氣為根本。咳嗽的症狀:面紅是火,有聲音是濕,喘不過氣是鬱,痰黏如膏是頑,痰清不黏是清,痰突然湧出是風,怕冷是寒,喝酒就內熱,吃東西後痰變黃是食積。凌晨咳嗽是食積,上午咳嗽是胃火,下午咳嗽是陰虛,黃昏咳嗽是火浮於肺。經常咳嗽就代表陰虛火旺。咳出膿血要小心肺痿,肺癰都很難治。咳嗽從體表進入,病在陽,應該用辛溫藥散邪;從體內發作,病在陰,應該用甘甜藥補水,滋潤金氣。脈象:風邪是浮脈,寒邪是緊脈,濕邪是細脈,熱邪是數脈。痰多是滑脈,房事過度是澀脈,脾虛是濡脈,肝衰是短脈,肺傷是浮短脈。大致上脈象浮大是順氣,沉伏是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