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雜症分目 (1)

回本書目錄

雜症分目 (1)

1. 雜症分目

2. 風門

3. 頭眩

頭眩者,氣體虛袞火動其痰也。即有因風者亦必有痰,故曰無痰不能作眩。脈必上溢下空。其症:風則脈浮項強,寒則脈緊拘,痛暑則脈虛煩渴,濕則脈細垂重。大抵內虛宜固本,外邪宜和解。肥人宜清痰降火兼補氣,瘦人宜滋陰降火兼抑肝。脈必浮弦滑數者吉,虛搏澀脫者凶。

白話文:

【頭暈】

頭暈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導致體內的火氣催動痰濕所造成的。即便有的是因風邪引起,也一定會伴隨有痰濕的存在,因此常說沒有痰濕就不會造成頭暈。在脈象上,通常會呈現上部過盛而下部空虛的特徵。

具體的症狀如下: 如果是風邪引發的頭暈,脈象會顯得浮動,頸部會感到僵硬; 若是寒邪所致,脈象會變得緊繃且肌肉會感到拘攣; 如果是暑熱導致,脈象會偏虛,同時會伴有煩躁和口渴的現象; 若是由濕邪引起,脈象會細弱且肢體沉重。

大致上來說,如果頭暈是由於內在的虛弱引起,應採取固本培元的方式來調理;若是外來的邪氣所導致,則需採用調和解表的方法來治療。對於體型較肥胖的人,治療時應著重在清除痰濕、降火及兼補氣;而對於體型較瘦削的人,則應著重在滋養陰液、降火及抑制肝氣過旺。

在脈象方面,如果出現浮弦滑數的脈象,代表病情尚可控制,預後良好;反之,如果出現虛搏澀脫的脈象,則表示病情較為嚴重,預後不佳。

4. 頭痛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耳脈必浮弦而滑。若太陽則脈浮而髮際痛,陽明則脈長而額前痛,少陽則脈弦而頭角痛,太陰則脈沈必吐痰腹滿而痛,少陰則脈微沉而腦痛,厥陰則脈微緩而巔痛。血虛則脈芤而星星,氣虛則脈大而眩暈,食積則脈緊而飽後節痛,痰涎則脈滑而眉稜亦痛。

大抵風則抽掣,寒則拘急,熱則煩心,濕則頭重,痰則欲吐。治宜清痰降火兼散風邪。至於偏頭痛亦屬少陽,左屬風與血虛,右屬濕痰與熱,又當隨症治之。如手足青而寒者,又為真頭痛,不可治也。脈浮滑者生,短澀者死。

白話文:

頭痛的情況大多與痰有關,疼痛非常劇烈的話,可能是火氣較旺,檢查耳朵的脈象會發現它們通常呈現浮弦且滑的狀態。如果頭痛是出現在頭髮邊緣,且脈象浮起,那可能是太陽經的問題;如果是額頭前部疼痛,脈象顯得較長,則可能是陽明經的問題;若是頭側部位疼痛,脈象呈弦狀,那可能是少陽經的問題;如果除了頭痛還伴有想吐、腹部脹滿的症狀,脈象較深,這可能是太陰經的問題;若是頭頂部疼痛,脈象微弱而深,可能是少陰經的問題;若頭頂正上方疼痛,脈象微弱而緩慢,可能是厥陰經的問題。若是因血液不足導致的頭痛,脈象會顯示為芤且伴隨頭髮脫落;若是氣力不足導致的頭痛,脈象會顯示為大且伴有眩暈;若是飲食過量導致的頭痛,脈象會顯示為緊且在飯後更疼;若是痰涎過多導致的頭痛,脈象會顯示為滑且眉棱骨也會疼。

基本上,風邪入侵會導致頭部有被抽扯的感覺,寒冷會使肌肉緊繃,熱氣會讓人心煩,濕氣會使人感到頭部沉重,痰多會讓人想嘔吐。治療上應著重於清理痰液、降火並驅除風邪。至於偏頭痛,通常屬於少陽經的問題,左側的偏頭痛可能與風邪或血液不足有關,右側的偏頭痛可能與濕痰或熱氣有關,應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如果病人手腳冰冷且呈現青色,這可能是嚴重的頭痛,很難治療。脈象浮滑的患者預後較好,而脈象短且澀的患者則預後不佳。

5. 頭風

頭風起於過暖,反致受寒。太陽則眉稜至腦後痛,脈浮緊弦數;陽明則痛達齒頓,脈洪弦數;少陽則耳前後左右痛,脈浮弦數,即偏頭痛也。太陰無症。若少陰則虛煩不眠,脈虛數微弱,即血虛頭痛也。厥陰則畏寒肢冷,脈沉弦急。當審左為血虛,右為濕痰,久為火鬱而治其風熱與痰。

白話文:

【頭風】 頭風是因為身體過度保暖,反而導致受寒所引起。當風邪侵入太陽經時,會感到從眉毛到腦後的疼痛,脈象會呈現浮、緊、弦、數的特徵;若影響的是陽明經,疼痛感會延伸到牙齒,脈象會呈現洪、弦、數的特徵;若是少陽經受影響,會感到耳朵前後左右的疼痛,脈象會呈現浮、弦、數的特徵,這就是常說的偏頭痛。太陰經並不會出現頭風的症狀。如果影響的是少陰經,會有虛弱煩躁、失眠的現象,脈象會呈現虛、數、微弱的特徵,這就是因血液不足引起的頭痛。當風邪進入厥陰經,會感到畏寒、四肢冰冷,脈象會呈現沉、弦、急的特徵。在治療上,要分辨左側的疼痛是由血液不足引起,右側的疼痛是由濕痰造成,長期的疼痛可能是由火鬱所致,因此要針對風熱和痰濕進行治療。

6. 面風

面風浮腫屬陽明胃經。大抵虛則能食,熱則不食;陽盛則面熱,陽衰則面寒;胃熱則面瘡。須辨而治之。

白話文:

「面部的風濕浮腫問題,主要與陽明胃經有關。通常來說,如果身體虛弱,食慾會增加;但若體內有熱,則會食慾不振;當體內陽氣過盛,面部會感覺熱;反之,若陽氣不足,面部就會感到寒冷;胃部有熱時,面部可能會長痘痘。這些狀況都需要辨別清楚後,再進行治療。」

7.

目病屬風熱血少神勞腎虛,脈必弦洪而數。在表宜除風散熱,在裡宜養血安神。眼皮紅爛宜瀉脾;兩眥肉綻宜瀉心;白上紅筋宜瀉肺;兩輪腫痛宜瀉肝;瞳昏作痛宜瀉腎;多淚作養宜疏風;瞳神無光宜補腎;視物昏花宜補氣;乾枯宜補血;羞明宜補氣;眼眶脹痛宜抑肝順氣;目眩不定宜宣風去痰;統治宜四物。以目主肝,肝藏血也。

然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豚之宗。若不兼理脾胃,豈治本者哉?

白話文:

眼睛的疾病大多是由風熱、血不足、過度用眼導致的精神疲勞或是腎虛引起的,這種情況下,脈搏通常會呈現出弦洪且快速的狀態。如果病因在外,應著重於排除風邪和清熱;如果病因在內,則應注重滋養血液和安定精神。

眼皮紅腫潰爛,應要調理脾胃;眼角肉突出,應要清心火;眼睛白眼球上有紅色血絲,應要清肺熱;眼珠周圍腫痛,應要清肝火;瞳孔模糊且疼痛,應要滋養腎臟;淚水多,應要疏散風邪;瞳孔失去光澤,應要滋養腎臟;視力模糊,應要補充氣力;眼睛乾澀,應要補充血液;對光敏感,應要補充氣力;眼睛周圍脹痛,應要抑制肝火,順暢氣機;眼睛眩暈不穩,應要疏散風邪,清除痰濕。總的來說,可以使用四物湯來統合治療。因為眼睛主要與肝臟相關,而肝臟負責儲存血液。

然而,脾臟是所有陰臟器中的首領,而眼睛是血液循環的集中地。如果不一起調理脾胃,這又怎麼能算是從根本上治療呢?

8.

耳者腎之外候,水涸火炎則癢且鳴。左屬肝火,右屬相火,脈必洪數。治宜瀉火補水。停膿作痛則去風熱。聾則調氣開關。若病後陰虛火動,必補血降火。

白話文:

[耳朵],耳朵是腎臟在身體外部的反映,如果腎水乾涸、火氣旺盛就會感到耳朵癢和有鳴聲。左耳的問題通常跟肝火有關,右耳則與相火(腎火)相關,這時候脈搏會呈現洪大而快速的現象。治療上應當先清火再補充水分。若是耳內有膿液堆積引起疼痛,則需去除風熱。對於聽力下降的情況,則應調整體內氣機運行,開通耳部經絡。如果是疾病後期出現的陰虛火旺,就必須補充血液並降火。

9.

鼻為肺竅,鼻塞則感風寒,宜跋風發汗;鼻淵則外寒束內熱,宜散之;鼻衄則血不歸經,宜清之;至若傷酒則生齄,傷風則干痛等症,不可不用涼劑也。

白話文:

鼻子是肺部的開口,如果鼻子堵塞,這表示感受了風寒,應該要使用能驅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若是鼻腔深處有黃綠色分泌物(鼻淵),則顯示外在寒氣束縛了內在的熱氣,應採用散寒或解熱的方法治療;如果發生鼻出血(鼻衄),則是血液沒有正常循環,應使用清熱涼血的方式處理;至於因為過量飲酒導致的鼻頭紅腫(齄鼻)或是因風邪侵襲導致的乾燥疼痛等症狀,都必須使用一些具有清涼效果的藥物來治療。

10. 口舌唇

口病熱極則糜爛,中虛火上炎,怒屬於熱,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熱甚則口臭,宜瀉火滋腎。

舌病外因強短,內因則腫長,腎虛則淡黑,肺痰則脹,肝衄則瘡,以至重舌木舌,莫非心火為熾,以舌乃心之苗也,治宜涼膈瀉。

心唇病屬脾風則瞤動,寒則掀翻,熱則乾裂,血虛則淡,氣虛則腫,又當從脾胃補瀉之。

白話文:

[口腔和舌頭]

口腔疾病如果熱度過高就會導致組織糜爛,這是因為體內虛弱,火氣上沖所導致。情緒激動也會引起體內熱度上升,因此肝臟過熱會導致口腔有酸味,心臟過熱會導致口腔有苦味,脾臟過熱會導致口腔有甜味,肺部過熱會導致口腔有辛辣感,腎臟過熱會導致口腔有鹹味,胃部過熱會讓你感覺口淡無味,熱度過高還會導致口臭,治療應著重於清熱和滋養腎臟。

舌頭的問題,外在因素可能使舌頭變得僵硬或縮短,而內部原因可能導致舌頭腫脹或變長,腎虛會讓舌頭顏色偏淡且發黑,肺部有痰會導致舌頭脹大,肝臟出血會導致舌頭長瘡,更嚴重的狀況如舌頭重疊或舌質硬化,都是因為心臟的火氣過旺所導致,因為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治療應著重於清涼隔熱和調節心臟功能。

嘴脣的問題通常與脾臟有關,脾臟風邪過盛會導致嘴脣顫動,受寒會導致嘴脣翻起,過熱會導致嘴脣乾燥破裂,血液不足會讓嘴脣顏色偏淡,氣力不足會導致嘴脣腫脹,這些問題都應從調理脾胃開始。

11.

牙屬腎,牙床屬胃,又胃脈貫上齦,大陽脈貫下齦也。動搖者腎虛宜滋陰補腎,口臭者胃熱宜安胃瀉火,呷風則痛者腸胃有風邪宜清熱去風。若生疳出血皆熱症也,總以降火為主。

白話文:

「牙齒的健康與腎臟相關,而牙齦的健康則與胃部有關,因為胃部的經脈連接至上牙齦,而大陽脈則連接到下牙齦。如果牙齒鬆動,這可能是腎虛的徵兆,應該滋養陰氣並補充腎氣。如果有口臭問題,這可能表示胃部有過多熱氣,應該安撫胃部並清除過剩的熱氣。如果牙齒遇風就疼痛,這可能代表腸胃中有風邪,應該清除熱氣及風邪。如果牙齦出血或發炎,這些都是熱症的表現,治療時應以降低體內火氣為主要目標。」

12. 痛風(麻木附)

痛風者,濕痰濁血流注為痛,肝木病也。血熱之際,三氣相侵,熱得寒而凝,受濕而著,遇風而閉,是以作痛。其症:風則脈浮,汗黃;寒則脈緊,掣髓;濕則脈細重;痛熱則脈數,煩疼;內傷則刺痛;食積則停痰血;氣血虛則不榮。理治宜行氣活血,流濕疏風。久則帶補,其大要也。

若麻木是為不仁,麻屬氣虛,久麻則氣血為風痰所湊;木屬濕痰死血,久木則氣血凝滯,外挾風寒。此不特痛風為然。

白話文:

[痛風(以及隨之而來的麻木症狀)]

痛風這疾病,是由於濕氣、痰液和污濁的血液流通不暢,聚集在一起導致疼痛,主要是肝臟功能失調所致。當血液過熱時,風、寒、濕三種外邪會侵犯身體,熱氣遇冷凝結,遇到濕氣就會滯留,碰到風氣就會閉塞,因此造成疼痛的發作。具體症狀如下:如果風邪為主,脈象會浮,出汗色黃;如果寒邪為主,脈象會緊,甚至影響到骨髓;如果是濕邪,脈象會細弱且重;如果疼痛伴隨著熱感,脈象會快速,感覺煩躁且疼痛;如果是內傷造成的,疼痛會像針刺一樣;如果是由於飲食積累,會有痰血停滯;如果氣血兩虛,則會出現不榮養的現象。在治療上,應以行氣活血、排除濕氣和疏散風邪為主要原則。長期下來,可以輔以滋補,這是最重要的原則。

若出現麻木的症狀,這被稱為失去知覺。麻木主要是氣虛所致,長時間的麻木表示氣血被風痰所困擾;而木感,則是因為濕氣和死血造成的,長時間的木感表示氣血凝滯,外部又被風寒所夾雜。麻木和木感的形成不僅僅是在痛風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13.

五痹者:春為筋痹,夏為脈痹,長夏為肌痹,秋為皮痹,冬為骨痹。又風勝為行痹,脈浮宜散;風寒勝為痛痹,脈緊宜散;寒濕勝為著痹,脈澀宜散。至如氣虛則麻,濕痰瘀血則木,又宜和血通氣,消痰逐瘀,當與痛風參看,不可補之太早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痹症」的不同類型。在春季常見的是筋肉僵硬疼痛,夏季多發的是血管痹阻,長夏季節(即梅雨季)易患肌肉痹痛,秋季常見皮膚病痛,冬季則多骨頭疼痛。如果風邪過盛,會導致行動不便的痹症,治療上應採用散風的方法;風寒過重會引起劇烈疼痛的痹症,脈象緊繃,也應採用散風去寒的療法;若寒濕過重,則會形成粘滯不愈的痹症,脈象遲滯,同樣要使用散寒除濕的療法。

此外,如果氣血不足,人體可能會感到麻木;而濕氣、痰濁、瘀血等問題也會導致肢體僵硬無力。對於這些情況,應採用調和血氣、通暢氣血、消除痰濁、活血化瘀的方法來治療,並且要將其與痛風一同考慮,不能過早地使用補益藥物。

14. 斑疹

斑者心火克肺,故紅見皮膚,乃熱毒也。然有陰陽之分。脈如洪數,為腸胃風熱之標病,謂之陽斑,宜表裡清之。脈加遲緩,為肺脾心腎之陰火,謂之陰斑,宜溫散之。疹如蛟跡起伏隱現,非比斑有錦紋,此必結胸下痢,宜清散之。蓋少陽相火發為斑,少陰君火發為疹。白輕紅重,而紫黑危也。脈者血之波爛,發斑血見皮膚,其脈必伏,須細察之。

白話文:

[關於斑疹]

斑點的出現是因為心臟的火氣抑制了肺的功能,因此紅色會顯現在皮膚上,這就是所謂的熱毒。然而,熱毒還可以分為陰性和陽性兩種。

如果脈搏跳動強而快,表示是腸胃風熱引起的病症,這種情況被稱為陽斑,治療應當清熱解毒,內外兼治。

反之,如果脈搏跳動慢且弱,表示肺、脾、心、腎等內臟的陰性火氣引起,這種情況被稱為陰斑,治療應當溫和地散去火氣。

疹子像小丘一樣在皮膚上起伏,隱隱約約,不像斑點那樣有鮮明的紅色紋路,這種情況常伴隨胸悶和腹瀉,應該要清熱散結。

總之,由肝膽的火氣引發的是斑點,由心臟的火氣引發的是疹子。白色斑疹較輕,紅色較嚴重,而紫色或黑色的斑疹則非常危險。

脈搏是血液流動的表現,出現斑疹時,血液會湧向皮膚,所以脈搏通常會變得隱蔽,必須細心觀察。

15. 寒門

16. 咳嗽

咳者有聲無痰肺氣傷也,嗽者無聲有痰脾濕動也,咳嗽者有聲有痰傷肺氣動脾濕也。治嗽以治痰為先,治痰以理氣為本。其症:火則面赤,濕則有聲,鬱則發喘,頑則如膏,清則不黏,風則頓出,寒則惡寒,酒則內熱,食則濃黃。五更嗽為食積,上午嗽為胃火,午後嗽為陰虛,黃昏嗽為火浮於肺。

若干嗽則陰虛火動。咳膿血者,須防肺痿。肺癰皆難治也。自表入者,病在陽,宜辛溫散邪。自內生者,病在陰,宜甘以壯水潤以養金。其脈:風浮,寒緊,濕細,熱數。痰涎則滑,房勞則澀,脾則濡,肝衰則短,肺傷則浮短。大約浮大者順,沈伏者逆也。(與痰門參看)

白話文:

[咳嗽]

咳嗽若只有聲音而無痰,是肺氣受損;若只有痰而無聲音,則是脾臟濕氣過重;既有聲音又有痰的咳嗽,則是肺氣受損且脾臟濕氣活動。治療咳嗽應先從化痰開始,而化痰的根本在於調理氣機。其症狀如下:火氣大的人臉色會泛紅,濕氣重的人咳嗽聲音明顯,鬱悶的情緒會讓人喘不過氣,頑固的痰質地如膏,清痰則不黏稠,風邪引起的咳嗽會突然爆發,感受寒氣的人會畏寒,飲酒過量的人體內會產生熱氣,食物積滯的人痰色濃黃。五更時分的咳嗽多因食物積滯,上午的咳嗽是胃火旺盛,下午的咳嗽是陰虛,黃昏時的咳嗽是肺部有火。

乾咳不止通常是陰虛火旺。咳出膿血要小心可能是肺萎縮。肺部嚴重疾病通常較難治療。由外感進入體內的病,病在體表,應用辛溫藥物來散去邪氣。由體內產生的病,病在體內,應使用甘味藥物來滋養腎水,用滋潤藥物來滋養肺金。脈象方面:風邪引起的脈象輕浮,寒氣引起的脈象緊繃,濕氣引起的脈象細微,火氣引起的脈象快速。有痰的脈象會滑,房事過度的脈象會澀,脾臟問題的脈象會濡弱,肝臟衰弱的脈象會短,肺部受傷的脈象會浮而短。大體來說,脈象浮大是正常的,沉伏的脈象則是反常的。(可參照痰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