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約》~ 雜症分目 (5)
雜症分目 (5)
1. 飯逆
飯逆者,氣逆上衝,土敗本賊也。不足者,勞役傷脾則陰火上炎,久病中虛則寒火相搏,宜補之。有除者,飽食則不降,痰鬱則不舒,宜導之。脈浮緩可治,弦急無力者難也。
2. 噎膈反胃關格
(五噎食噎氣噎勞噎尤噎思噎五膈熱膈寒膈氣膈恚膈尤膈)
噎膈反胃總屬血液衰耗,胃脘乾枯,他槁在上者能飲難食為噎膈,稿在下者食久復吐為反胃。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噎膈屬熱,反胃屬寒。然亦勿拘,審其陰傷火旺者養血為急,脾傷陰盛者溫補為先,而順氣消痰,補血開鬱,養胃清火,潤肺滋燥,可相兼也。
其脈數為熱,滑為痰,數而無力為血虛,緩而無力為氣虛,寸關沈澀為氣結,寸關沈大為氣滿。大抵宜滑數,不宜緊澀。關則溺閉,格則吐逆。寒在上,熱在下也。人迎大氣口四倍為格,氣口大人迎四倍為關。此症多疽,須吐提之,或下之,猶或可救耳。
白話文:
噎膈和反胃都是因為血液衰竭,胃部乾燥所致。上部乾燥難以吞嚥,能喝水卻難以進食,就是噎膈;下部乾燥,吃進去的食物又吐出來,就是反胃。吃不下東西是火氣旺盛,吃進去又吐出來是火氣不足。噎膈屬於熱症,反胃屬於寒症。不過也不要死板地套用,要根據情況判斷:如果陰虛火旺,就要以養血為主;如果脾胃虛寒,就要以溫補為先。同時還要順氣消痰,補血開鬱,養胃清火,潤肺滋燥,才能治好。
脈象方面,脈搏數而有力代表熱症,滑脈代表痰濕,脈搏數但無力代表血虛,脈搏緩慢無力代表氣虛,寸關脈沈澀代表氣滯,寸關脈沈大代表氣滿。總的來說,脈象以滑數為宜,不宜緊澀。關脈沉澀代表小便不通,格脈沉澀代表嘔吐。寒在上,熱在下。人迎脈有力,氣口脈微弱四倍,代表格脈;氣口脈有力,人迎脈微弱四倍,代表關脈。這種病症很容易導致瘡瘍,需要用藥物促使嘔吐或排泄,才能救治。
3. 痙痓
痙者強勁,本氣虛,風氣勝,故無汁為剛痙。痓者結滯,血氣虛,濕氣勝,故有汁為柔痓。傷寒過汁成痓,此外感也宜解散。若血氣本虛,或七情怒氣,及濕熱內盛,痰壅經絡,產婦血虛,此內傷也宜補虛,降火敦土,平木清痰,去濕勿作風。治傷寒脈弦急為剛,遲濡為柔。內傷脈沈細為濕,微為氣血虛,數為熱,滑為痰,須辨之。
白話文:
痙攣發作時力量強勁,是因為人體本身元氣虛弱,風邪入侵,導致體液不足,呈現剛強的痙攣狀態。而痓瘕則是由於氣血凝滯,血氣不足,濕氣過盛所致,因此伴隨有體液分泌,表現出柔軟的痓瘕。傷寒病程中如果出現過多的體液分泌,就可能發展成痓瘕,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痓瘕也需要散寒化濕治療。如果是由於氣血本虛、七情郁結、濕熱內盛、痰濕阻滯經絡、產婦血虛等內傷原因導致的痓瘕,則需要補虛、降火、健脾、清痰、除濕,避免風寒侵襲。治療傷寒病時,脈象弦急為剛,遲濡為柔。內傷病症中,脈象沉細為濕,微弱為氣血虛,數快為熱,滑利為痰,需根據脈象進行辨證論治。
4. 癇
癇乃三焦胞絡虛火為病,火為本,痰為標也。與顛痓相似,但顛屬心,癇屬五藏。痓症身強不醒,癇症身軟如蘇茸。癇雖有三五名目,其實脈浮身熱,驚掣啼喚者,病在六府肌膚,為陽癇,易治;脈沈身冷,不驚掣啼喚者,病在五藏骨髓,為陰癇,難治。降火為主,豁痰佐之。
白話文:
癇症是由三焦胞絡虛火所引起,火是根本,痰是表現。它與癲痓症狀相似,但癲症屬於心臟,而癇症屬於五臟。痓症患者身體強健但昏迷不醒,癇症患者身體軟弱無力,如柔軟的鹿茸。雖然癇症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但基本上脈搏浮動、身體發熱、驚慌抽搐、啼哭喊叫的患者,病症在六府和肌膚,屬於陽癇,容易治療;脈搏沉緩、身體冰冷、沒有驚慌抽搐、啼哭喊叫的患者,病症在五臟和骨髓,屬於陰癇,難以治療。治療的原則是降火為主,豁痰輔助。
5. 顛狂
顛乃重陰病,屬五藏;狂乃重陽症,屬六府。顛則顛呆多喜,如醉如癡。若心虛則膽怯,腎虛則失志,脾虛則不樂,肺虛則悲尤,肝虛則怒,雖有痰火不足之症,宜補勿瀉。狂則狂妄多怒,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罵詈不避親疏。此氣火有餘之症,有瀉無補。大概心經蓄熱者清之,痰迷心竅者豁之,產後血迷者行之,脈實者死,虛者生。
白話文:
顛狂病症的中醫解說
顛是一種重陰病症,屬於五臟範疇。狂則是一種重陽症狀,屬於六腑範疇。
顛的症狀表現為呆傻、喜怒無常,如同醉酒或痴呆一般。若為心虛所致,則會膽怯畏懼;若為腎虛所致,則會失去志向;若為脾虛所致,則會鬱鬱寡歡;若為肺虛所致,則會悲傷過度;若為肝虛所致,則會容易發怒。雖然有痰火不足的現象,但應以補益為主,不可過度瀉泄。
狂的症狀表現為狂妄自大、暴躁易怒,會無故登高唱歌、脫衣奔跑、翻牆越屋、肆意辱罵,不分親疏。這屬於氣火過盛的病症,應該以瀉火為主,不宜補益。
總體而言,心經積熱者應以清熱為治,痰迷心竅者應以豁痰開竅為治,產後血迷者應以活血化瘀為治。脈象實者預後較差,脈象虛者預後較好。
6. 驚悸怔仲健忘
驚悸者心忪跳動,有時而作,心傷火鬱而生痰也。其寸脈必動而弱,宜壯膽和血安神。怔忡者心中振動,時時而然,氣血虛而火動也。左寸右尺脈數,宜調氣補血降火。健忘者轉盼遺忘,心腎不交,神明亂而精氣伏也。脈必沈滑澀數,宜補腎養心兼消痰順氣。
白話文:
驚悸的人,心臟會跳動,有時發作,這是因為心臟受傷,鬱結生痰所致。這種情況下,寸脈會跳動而微弱,需要壯膽、和血、安神。怔忡的人,心中會震動,經常出現,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火氣旺盛所致。左寸脈和右尺脈跳動頻快,需要調氣、補血、降火。健忘的人,轉眼就忘記事情,這是因為心腎不交,神志混亂,精氣不足所致。脈象會沉滑、澀、快,需要補腎、養心,同時還要消痰順氣。
7. 發熱惡寒
發熱惡寒者,由感冒而發,比傳經熱症,邪猶輕耳。陽氣虛,邪乃入。或時氣受寒,或形寒受病,邪正相爭而為熱。熱後邪深,怯寒無汗,宜扶陽氣以泄表,熱邪從汗解矣。若感寒發熱,脈浮緊,宜汗之。傷寒發熱,脈浮滑,宜消之。勞力發熱,脈無力,宜帶補。陽虛發熱,脈亦無力,宜扶陽。
陰虛發熱,脈數無力,宜清補。鬱熱脈虛弦數,宜涼血散熱。煩熱脈虛數,宜補元清肺養心。勞熱脈芤澀數,宜活血除蒸。若陽虛惡寒,脈微弱,本無寒而若怯,是為真寒,宜溫補。內熱惡寒,脈沈數,是為陽盛格陰,宜滋補。
白話文:
發燒伴隨畏寒通常是感冒引起的,比傳染病引起的發熱,病邪較輕。陽氣不足,病邪就容易入侵。可能是季節交替受寒,或是體質虛弱受寒,導致正氣和邪氣交戰而發熱。發熱後病邪深入,畏寒無汗,應該扶助陽氣,讓體表汗出,就能解除病邪。如果因受寒而發燒,脈搏浮緊,應該用汗法治療。傷寒發燒,脈搏浮滑,應該用消法治療。勞累過度導致發燒,脈搏無力,應該用補益藥物治療。陽虛發燒,脈搏也無力,應該扶助陽氣。
陰虛發燒,脈搏細數無力,應該用清補藥物治療。鬱熱體質,脈搏虛弱弦緊細數,應該用涼血散藥物治療。煩躁發熱,脈搏虛弱細數,應該用補元清肺養心藥物治療。勞累過度導致發熱,脈搏虛弱細數,應該用活血除蒸藥物治療。如果陽虛畏寒,脈搏微弱,本來不應該畏寒卻感覺怕冷,這就是真寒,應該用溫補藥物治療。內熱畏寒,脈搏沉細數,這是陽氣旺盛而抑制陰氣,應該用滋補藥物治療。
8. 自汗盜汁
汗為心液,腎主五液。凡汗症必由心腎虛而得也。心虛不能衛外則自汗,腎衰不能內營則盜汗。然有寒熱之分。寒乘陽虛而發汗必冷,宜溫補;熱乘陰虛而發汗必熱,宜清熱。大抵肺虛宜固其皮毛,脾虛宜壯其中宮,心虛宜益其血脈,肝虛宜禁其疏泄,腎虛宜肋其封藏。脈大而虛,寸浮而濡則為自汗,尺浮而濡則為盜汗。
白話文:
汗為心液,腎主五液。凡汗症必由心腎虛而得也。
汗液是心臟的精華,而腎臟主宰著人體的五種液體。任何汗症的出現,必定是心臟和腎臟虛弱所致。
心虛不能衛外則自汗,腎衰不能內營則盜汗。然有寒熱之分。
心臟虛弱,無法保護肌膚,就會出現自汗(白天無故出汗);腎臟衰竭,無法調節體內水分,就會出現盜汗(夜間出汗)。但是,汗症還分為寒熱兩種。
寒乘陽虛而發汗必冷,宜溫補;熱乘陰虛而發汗必熱,宜清熱。
如果體寒導致陽氣虛弱,出現的汗症必然是冷汗,需要溫補;如果體熱導致陰氣虛弱,出現的汗症必然是熱汗,需要清熱。
大抵肺虛宜固其皮毛,脾虛宜壯其中宮,心虛宜益其血脈,肝虛宜禁其疏泄,腎虛宜肋其封藏。
總而言之,肺虛需要固護皮膚和毛髮;脾虛需要強健中焦(脾胃);心虛需要滋養血脈;肝虛需要限制其疏泄功能;腎虛需要幫助其封藏精氣。
脈大而虛,寸浮而濡則為自汗,尺浮而濡則為盜汗。
脈象寬大而虛弱,寸脈浮而濡滑,則為自汗;尺脈浮而濡滑,則為盜汗。
9. 痿
痿者熱症也,心火剋金剛肺熱葉焦,肝木無制而侮所不勝。瀉火則肺清而木不實,不致傷脾;補水則心瀉而金不虛,不致肺熱。此症屬虛,有補無瀉,非若痹之有瀉無補。蓋痹病在表,麻木難受,病於經絡;痿病在裡,精血不足,受病於藏府也。脈多浮大或微滑,不宜虛澀,亦不可作風治之。
白話文:
痿病是熱證,由於心火過盛剋制肺金,導致肺熱葉焦,而肝木失去抑制,反過來侵犯脾土。治療方法應該是瀉火以清肺,使肝木不致過盛而傷脾;補水以瀉心,使肺金不致虛損,避免加重肺熱。
此症屬於虛證,需要補益而不宜瀉下,這與痹病不同。痹病屬於表證,症狀為麻木難受,病位在經絡;痿病屬於裡證,症狀為精血不足,病位在臟腑。
脈象多為浮大或微滑,不宜虛澀,也不可使用風寒治療方法。
10. 厥
厥者,手足逆冷,陰陽不相接。他寒厥即陰厥,陰盛陽衰,唇青,四逆脈沈伏,宜溫中散寒。陽厥即熱厥,熱極化寒,冷不過肘膝,脈數有力,宜清涼解表,敬苦寒利之。痰厥痰湧昏憒,宜先吐後導氣。氣厥暴怒肢冷,麵青,脈伏,宜順氣。血厥昏憒肢冷,宜降火。蛔厥胃寒,脈沈,宜安蛔理中。
屍厥體僵口噤,脈沈,宜補元。凡厥而不醒,必先通關而後治其本病。
白話文:
厥者,手足逆冷,陰陽不相接。
厥,指的是手腳冰冷、陰陽失調的症狀。
他寒厥即陰厥,陰盛陽衰,唇青,四逆脈沈伏,宜溫中散寒。
寒厥,也就是陰厥,是由於陰氣過盛、陽氣不足造成的,表現為嘴唇發青、脈象沉伏無力,可以用溫中散寒的藥物來治療。
陽厥即熱厥,熱極化寒,冷不過肘膝,脈數有力,宜清涼解表,敬苦寒利之。
陽厥,也就是熱厥,是由於熱氣過盛、陽氣衰竭,導致熱極化寒,表現為冷不過肘膝、脈象數而有力,可以用清涼解表的藥物來治療。
痰厥痰湧昏憒,宜先吐後導氣。
痰厥,是由於痰濕阻礙經絡,導致昏迷不醒,可以用先吐痰再導氣的方法來治療。
氣厥暴怒肢冷,麵青,脈伏,宜順氣。
氣厥,是由於暴怒傷氣,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肢體冰冷、面色青白、脈象沉伏,可以用順氣的藥物來治療。
血厥昏憒肢冷,宜降火。
血厥,是由於血熱妄行,導致昏迷不醒,可以用降火的方法來治療。
蛔厥胃寒,脈沈,宜安蛔理中。
蛔厥,是由於蛔蟲寄生於胃腸,導致胃寒疼痛,可以用安蛔理中的藥物來治療。
屍厥體僵口噤,脈沈,宜補元。
屍厥,是指身體僵硬、口不能開的症狀,可以用補元的方法來治療。
凡厥而不醒,必先通關而後治其本病。
所有厥症,如果患者昏迷不醒,必須先疏通經絡,然後再針對其本病進行治療。
11. 勞瘵
勞瘵者陰虛內熱,火升則痰與血病也。脈必虛數,干嗽宜降火,喘急宜順氣,吐血咳痰宜涼血消痰,骨蒸勞熱宜清而赤足冷宜降,自汗盜汗宜斂灑淅惡寒宜除熱,腰疼骨軟宜補元,夢遺鬼交宜補虛清心,此大略也。但脾腎者,水為萬物之元,土為萬物之母,胛為肺母,金實水源則土不剋水而腎安,腎兼水火,腎安則水不助木剋土而火父能生脾也。故曰土旺而金生,勿拘於保肺,水旺而火息,勿急於清心。
常法皆保肺清心,須知補中滋腎是為要耳。
白話文:
勞累过度的人容易阴虚内热,热气上升就会导致痰湿和血瘀。脉象一定虚弱而快,干咳需要降火,喘息急促需要顺气,吐血咳痰需要凉血化痰,骨蒸发热需要清热,脚心发冷需要温阳,自汗盗汗需要收敛止汗,恶寒发热需要除热,腰疼骨软需要补益元气,梦遗滑精需要滋补虚损清心火。这是大致的治疗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肾是人体之根本,水是万物之源,土是万物之母,脾脏是肺的母,金(肺)实则水源充足,土(脾)就不会克制水,肾脏就能安稳。肾脏兼具水火,肾安稳则水不会助长木(肝)去克制土,火(心)的父亲就能生养脾脏。所以说土旺则金生,不要拘泥于保肺,水旺则火息,不要急于清心。
常见的治疗方法都是保肺清心,但一定要知道补脾益肾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