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體用》~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論濕溫化熱證治

濕為六淫之一,其有從溫而化熱者,其證最多,其變亦速。蓋緣長夏濕土司氣,黴雨浸淫,暑邪逼受,醞釀薰蒸,病以時作,名曰濕溫。夫濕為重濁之邪,溫乃化熱之漸,其邪之來,每多由於口鼻吸受,其病之應,則必歸於肺胃,以鼻為肺竅,咽為胃系,從鼻入者,首先犯肺,從口入者,必傳陽明。必其人脾氣欠連,內濕素盛,復感時令暑濕之邪。

熱得濕則鬱遏而不宣,濕得熱則蒸騰而上逼,無形之熱挾動有形之濕,兩邪相合,其病遂發。其證治淺深,約略舉之,可分為四焉。初微寒發熱,頭痛胸悶,便泄溺赤,或渴或否,脈或濡滑或滑數,舌苔或白或黃。乃為太陰陽明之受病也。夫太陰濕土之區,陽明濕熱之藪,緣肺經吸受暑邪,暑得濕則依附於其間,而微寒發熱,頭疼胸悶諸疾俱作。

白話文:

濕氣是六種致病因素之一,其中溫熱濕氣最常見,病情變化也最快。這是因為長夏時節,濕土主氣,連綿陰雨,加上暑氣逼人,濕熱交蒸,容易引發疾病,稱為濕溫病。濕氣屬重濁之邪,溫氣則逐漸化熱,這些邪氣多從口鼻吸入,首先侵犯肺胃。鼻子是肺的通道,咽喉與胃相連,從鼻子進入的濕熱之邪會先侵犯肺,從嘴巴進入的濕熱之邪則會傳入陽明經。如果本身脾氣虛弱,體內濕氣重,又遇上暑濕之邪,就會發病。

熱氣被濕氣阻礙,無法宣洩,濕氣被熱氣蒸騰向上,無形的熱氣帶動有形的濕氣,兩者結合,就會發病。濕溫病的症狀分為四個階段:初期表現為微寒發熱、頭痛胸悶、大便稀溏、尿赤、口渴或不渴,脈象滑或濡滑數,舌苔白或黃。這是太陰和陽明經受病的表現。太陰經主濕土,陽明經主濕熱,由於肺經吸入暑邪,暑邪遇濕則附著在肺經,從而出現微寒發熱、頭痛胸悶等症狀。

宜以連翹、薄荷、山梔、黃芩、鬱金等辛涼以清膈熱,藿香、豆豉、橘蔻芳香以開泄中焦,滑石、通草、淡芩以清濕熱。此即啟上閘開支河,治濕溫在衛分不易之理也。繼則由濕化熱邪擾陽明,身熱口渴胸悶嘔惡,骨節痠痛,苔黃而膩,脈滑而數,或痧疹鬱而不達,或疹瘖發而不透。宜連翹、象貝、牛蒡以清疏肺氣,仍由肺經為出路。

白話文:

應該用連翹、薄荷、山梔、黃芩、鬱金等辛涼藥物來清熱解毒,用藿香、豆豉、橘蔻等芳香藥物來開胃消食,用滑石、通草、淡芩等藥物來清濕熱。這就像打開水閘,疏通河道,治療濕溫病在衛分階段難以痊癒的道理一樣。接著,濕熱會化為熱邪擾亂陽明經,出現發熱口渴、胸悶嘔吐、骨節酸痛、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等症狀,或者出現痧疹鬱結不發,或者疹子發出卻無法透出。此時應該用連翹、象貝、牛蒡來清熱解毒,疏通肺氣,讓病邪從肺經排出。

杏仁、竹茹、青蒿、鬱金化痰宜郁解肌泄熱,豆卷、山梔疏經絡之濕而清三焦之熱,蘆根、薄荷清輕透表,痧疹藉以外達。此其邪猶在氣分,治沃從葉氏甘露消毒丹脫化而出也。若熱久不解,邪火內燔,陷入營分,灼爍胃液,逆傳心胞,其徵則神昏不清,邪熱上擾清竅為蒙,耳聾無聞,舌絳而燥,脈弦而數。

宜以羚角、銀花、丹皮、鮮石斛、竹瀝石、菖蒲,加入萬氏牛黃清心丸以清營泄熱泄痰宣竅為治。至熱迫心營,痰火內閉,木火同氣,熱甚風生,胃陰將涸,肝風旋動,其徵則神昏詀語,舌焦短縮,脈得弦澀促數,手足瘛瘲痙厥之變,危在頃刻。則必參用紫雪丹、犀角、地黃之類,藉芳香靈通之品,宣竅入絡,可以直達心宮而開內閉,大劑熄風救液,或者尚有挽回之機。他如寒濕泄瀉、霍亂、黃疸、水腫、腳氣、濕痰、瘧痢之類,濕之為病,繁多不及細論。

白話文:

杏仁、竹茹、青蒿、鬱金可以化痰,並且解鬱、疏通肌膚、泄熱;豆卷、山梔可以疏通經絡的濕氣,並且清熱三焦;蘆根、薄荷可以清熱解表;痧疹藉此外達。如果邪氣還停留在氣分,可以用葉氏的甘露消毒丹將它排出。

若熱久不解,邪火內燒,陷入營分,灼傷胃液,逆流到心臟,就會出現神志不清、邪熱上擾清竅、耳聾、舌頭紅燥、脈弦數等症狀。

此時應該用羚角、銀花、丹皮、鮮石斛、竹瀝石、菖蒲,再加上萬氏牛黃清心丸,清熱泄熱、化痰宣竅。

如果熱氣逼迫心營,痰火內閉,木火同氣,熱氣加重導致風生,胃陰將要枯竭,肝風旋轉,就會出現神志昏迷、言語不清、舌頭焦短、脈弦澀促數、手腳抽搐痙攣等危急症狀。此時必須參用紫雪丹、犀角、地黃等芳香靈通的藥物,宣竅入絡,直達心臟,打開內閉,用大量藥物熄風救液,或許還有挽回的機會。

其他像寒濕泄瀉、霍亂、黃疸、水腫、腳氣、濕痰、瘧痢等等,由於濕氣引起的疾病非常多,就不一一細說了。

茲先舉濕溫化熱一症,順傳逆傳之候,從輕從重之治,剖晰詳辨。順傳者每治必驗,逆傳者症屬危險,得此治注,或有生者。茲將臨症試驗之方,略舉四端,質諸 高明。

白話文:

茲先舉溼溫化熱一症,順傳逆傳之候,從輕從重之治,剖析詳辨。順傳者每次治療都能驗證其效,逆傳者病症屬於危險,得到這種治療方法,或許能有存活的人。茲將臨症試驗之方,略舉四端,呈獻給高明人士。

現在我們首先討論溼溫化熱這一症狀,包括病情的順傳與逆傳,以及治療時的輕重選擇,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詳細辨別。順傳的情況每次治療都能驗證其效果,而逆傳則意味著病症處於危險狀態,採用這種方法治療,有可能輓救生命。現將臨牀試驗所得的藥方,簡單列舉四點,供知識淵博的您參考。

2. 秋燥時氣傷肺證治(井方論)

內經脫秋傷於燥一條,從人不敢暢發議論,惟喻氏獨開生面,著有秋燥論一篇,後有石芾南論燥氣一節,二公著淪可為精深透闢,尚何須後人之贅述乎?惟燥之一症,具有始終本末,而可引申觸類以盡其義者。如經云: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肺,肺生皮毛,故天以五行化,五氣以生寒暑燥濕風,各有主時。喻氏提論秋燥者,即三秋之時氣焉。

凡秋分以後,燥氣日盛,西風凜冽,萬物漸凋,枝葉漸落,乾勁皴揭,斯乃燥氣行令之徵也。凡人有血虛液衰之症,未有不觸發者,故始傷於人也。頭痛鼻塞,微畏寒,身有微熱,膚燥肌疼,其脈形微浮而澀。治以辛涼疏解。斯時正氣未傷,易於化解,失時則傳舍於氣分,其燥熱之勢漸熾,身熱口乾,胸悶鼻息不宣,肺之病已進一層,金氣外見,故舌苔簿白,脈見浮數。

白話文:

《內經》中關於秋季乾燥傷人這一點,很少有人敢於暢所欲言,只有喻氏獨樹一幟,撰寫了《秋燥論》一文。後來石芾南又撰寫了關於燥氣的論述,兩位前輩的著作精深透徹,已經十分完備,後人實在無需再贅述。不過,燥症本身具有始末本源,可以由此觸類旁通,將其意義闡述得更加完整。就像經書中所說: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肺,肺生皮毛,所以天以五行變化,五氣以生寒暑燥濕風,每種氣都有其主宰的季節。喻氏所論述的秋燥,正是指三秋時節的氣候特徵。

秋分之後,燥氣日漸加重,西風凜冽,萬物逐漸凋零,枝葉紛紛落下,變得乾枯皴裂,這就是燥氣主導季節的表現。凡是血虛津液不足的人,幾乎都逃不過燥氣的侵襲。因此,燥氣首先會傷害人體,引發頭痛、鼻塞、輕微畏寒、身體微熱、皮膚乾燥、肌肉疼痛等症狀,脈象表現為微微浮起且澀滯。治療方法是使用辛涼藥物來疏解燥氣。此時正氣未受損傷,容易化解燥氣。如果錯過時機,燥氣就會傳入氣分,燥熱之勢逐漸加劇,出現發熱、口乾、胸悶、鼻息不通等症狀,肺部病症加重,金氣外露,所以舌苔薄白,脈象浮數。

邪既入深,津液枯燥,邪氣鴞張,故見證肌膚灼熱,咽乾頭痛,微汗出而熱仍不得解,加以氣逆,口渴欲飲,咳吐白沫,舌苔燥白,斯乃燥火刑金,正氣漸傷,胃火已盛,求救於水,脈見浮滑或見虛數,非投清燥救肺,不足以清其勢。至若胃津被涸,化源欲絕,咳喘氣逆,諸痿喘嘔,皮膚銷爍,所見危殆諸症,雖投益陰生津,潤肺救燥,勢有鞭長莫及之虞。此止秋燥而言,其他或因火勢過勝,則金氣被奪而風生矣。

蓋風淫必燥熱,能耗液而為燥者,此燥從火化,由燥而熱,乃燥之本氣,燥熱為燥氣之常焉,非清火不愈也。更有素體陽實陰虛,其風熱勝於水濕而為燥者,此燥從熱化,焉非濟陰不愈也。每有嚴寒之時,水氷地坼,破䐃裂膚,鼻乾咽疼,咳嗽而為燥者,然非辛潤不可,此燥從塞化,因寒而燥,乃燥之化氣,寒燥乃燥氣之變也。然症勢可以推源而索於活,故綜論燥症,必條分縷晰,而病情治法始無遺蘊耳。

白話文:

邪氣深入體內,導致津液枯竭,邪氣橫行,因此出現皮膚灼熱、咽喉乾燥、頭痛、微汗不止、熱度不退,伴隨氣逆、口渴、咳嗽吐白沫、舌苔乾燥發白等症狀。這是燥火傷金,正氣受損,胃火旺盛,需要用清涼之物來救治。脈象浮滑或虛數,必須服用清熱燥、救肺的藥物才能緩解病情。如果胃津耗盡,化源將絕,出現咳嗽喘息、氣逆、肢體痿弱、嘔吐、皮膚枯燥等危重症狀,即使服用滋陰生津、潤肺救燥的藥物,效果也可能有限。以上是針對秋燥而言,其他情況可能是由於火勢過盛,導致金氣被奪,而生出風邪。

風邪必然伴隨燥熱,風邪耗損津液而導致燥症,這種燥症是從火化而來,由燥而熱,是燥氣的本性,燥熱是燥氣的常態,只有清熱才能治癒。還有一些人天生陽氣旺盛、陰氣不足,風熱勝於水濕而導致燥症,這種燥症是從熱化而來,必須滋陰才能治癒。在嚴寒時節,水結冰、土地龜裂、皮膚皴裂、鼻子乾燥、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狀也屬於燥症,但需要辛潤之物才能治療。這種燥症是從寒化而來,由於寒冷而導致燥症,是燥氣的變化,寒燥是燥氣的變態。然而,症狀可以追溯病因,從中尋找治療方法。因此,綜觀燥症,必須條理分明、分析透徹,才能準確把握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初起秋燥,時氣襲肺,先傷於衛,見證頭痛鼻塞,身有微熱,外應皮毛,膚燥肌疼。(頭痛者,以頭主天氣,鼻寒者,以鼻為肺竅,燥氣襲之上焦,先傷肺氣不宣,故頭為之痛,鼻為之塞,身有微熱者,衛分郁遏使然,膚燥肌疼,則以肺之外應在皮毛,肺病而肌膚為之燥疼也。)脈形微浮而澀。

(浮為肺之本脈,微而澀者,以燥氣初傷,而肺氣之往來不得流利也。)宜以

經霜桑葉 薄荷 前胡 北桔梗 苦杏仁 象貝 炒牛蒡 淡豆豉 橘紅 連須蔥白

白話文:

秋季初起燥熱,傷肺之症狀與治療

剛開始入秋,乾燥的氣候侵襲肺部,首先傷害到人體的衛氣,表現為頭痛、鼻塞、身體微熱等症狀。乾燥之氣外在影響皮膚毛髮,導致皮膚乾燥、肌肉疼痛。

(頭痛是因為頭部主掌天氣,鼻子是肺部的竅穴,乾燥的氣息襲擊上焦,首先傷害肺氣,使其不能正常宣散,所以頭會痛,鼻子會塞;身體微熱是衛氣鬱結不通造成的;皮膚乾燥肌肉疼痛,是因為肺在外與皮膚毛髮相表裡,肺病就會導致皮膚乾燥疼痛。)

脈象呈現微浮而澀。

(浮脈是肺的本脈,微而澀則說明乾燥之氣剛開始傷害肺氣,導致肺氣運行不順暢。)

治療宜用:

  • 經霜桑葉
  • 薄荷
  • 前胡
  • 北桔梗
  • 苦杏仁
  • 象貝
  • 炒牛蒡
  • 淡豆豉
  • 橘紅
  • 連須蔥白

此宗桑杏湯意而加減者也。經霜桑葉薄荷為君,桑葉薄荷有橫紋,象肺,能入肺絡,桑得箕星之精,以經霜者,獨得金氣之厚,而與肺同類相求之義,薄荷辛涼,辛能散邪,涼可祛燥,入肺達皮毛,開腠理,能祛燥邪,故以之為君。臣以前胡牛蒡淡豆豉,前胡味苦微寒,入肺經,宣化氣機,除風痰之要品,牛蒡

白話文:

這桑杏湯的方子,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加減的。

其中,霜桑葉和薄荷是君藥。桑葉和薄荷都有橫紋,形狀像肺,能進入肺絡。桑葉吸收了箕星的精華,經過霜降的桑葉,獨得金氣的厚重,與肺氣同類相求。薄荷辛涼,辛味能散邪氣,涼性可祛除燥邪,進入肺經,到達皮毛,疏通腠理,能祛除燥邪。所以,將桑葉和薄荷作為君藥。

臣藥則有前胡和牛蒡,以及淡豆豉。前胡味苦微寒,入肺經,能宣通氣機,是祛除風痰的要藥。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