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體用》~ 卷中 (3)
卷中 (3)
1. 癍疹痧□㾦五種分別論治
夫外感六淫者,風寒暑濕燥火也。其六淫之邪,風傷衛,寒傷營,暑傷氣,濕傷陽,惟燥與火最易傷陰,為患尤烈。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陽虛者陰必乘之。裡虛則表不固,一切時邪疫癘皆易感受。受之即發其病輕而淺,受之不即發其病重而深。熱深者為癍,為□,為疹;淺者為痧,為㾦。五種之傳變,要不容混而視也。
考發癍之源,有陰陽之別。陽癍者,皆屬傷寒瘟疫諸症。往往初起失於宣解,餘邪逗留胃腑,走入營分,發於肌肉之間,或稠如綿紋,或稀如蚊跡,成點或片為多。急與清胃(宜化斑湯加牛蒡簿荷連翹羚羊角之屬),降火(如黃芩山梔銀花花粉等),不宜溫燥升陽(禁用參朮半夏等)。
白話文:
外在環境的六種致病因素,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會損傷人體的衛氣,寒會損傷營氣,暑會傷氣,濕會傷陽,而燥和火最容易損傷陰氣,危害尤為嚴重。醫書中說,邪氣容易侵襲虛弱的地方,陰虛的人就容易招致陽邪,陽虛的人就容易招致陰邪。內部虛弱,則外在的防禦能力就會減弱,各種時疫和瘟疫都很容易入侵。入侵後,如果發病,病症就會輕微而表淺;如果沒有立即發病,病症就會嚴重而深重。熱邪深入體內,就會導致斑疹、痘疹、麻疹;熱邪停留在體表,就會導致痧疹、痱子。這五種疹症的傳變,要仔細區分,不能混淆。
研究斑疹的根源,可以分為陰陽兩種。陽斑是由傷寒、瘟疫等疾病引起的,往往是因為初期治療失當,餘邪停留在胃腸,進入了營氣,發作在肌肉之間,有的像棉線一樣密,有的像蚊子叮咬的痕跡一樣稀疏,多呈點狀或片狀。應當及時清熱解毒(可以用化斑湯加牛蒡、薄荷、連翹、羚羊角等藥物),降火(可以用黃芩、山梔、銀花、花粉等藥物),不宜溫燥升陽(不能使用人參、白朮、半夏等藥物)。
陰癍者,先傷於暑,再食生冷納涼過度,伏寒在下,迫其無根失守之火上灼肺胃而發癍者,或布於胸腹,或見於四肢。宜乎升陽達表(如六和湯芎芷夏霍甘桔橘皮砂仁等),不宜苦寒清裡(禁用黃芩山梔花粉等)。
發㾦之證,有虛實之分。虛㾦者,氣陰已虛,郁邪未泄,久之自內達外,所發之㾦,其色枯白,或如麩亮。邪雖外出而氣液內枯。治以扶正之中,默寓化邪之意(吳鞠遍加減復脈湯,去薑桂,加石斛沙參)。實㾦者,由濕熱鬱蒸肺胃,自里達表,其色明亮,潤如水晶者為輕,粗如含漿者為重。
白話文:
陰斑是因為先受暑熱侵襲,接著又吃生冷食物過度,導致寒邪伏於體內,逼迫原本無根無依的陽氣上灼肺胃而形成斑點,這些斑點可能出現在胸腹,也可能出現在四肢。治療應當採用升陽達表的藥物,例如六和湯中包含的芎芷夏霍甘桔砂仁等,不宜使用苦寒清裡的藥物,例如黃芩山梔花粉等。
發疹的病症,有虛實之分。虛疹是因為氣陰虧虛,邪氣郁結,久而久之從內而外,所發的疹子顏色枯白,或像麩皮一樣。雖然邪氣外泄,但氣血津液內虛。治療應當以扶正為主,同時兼顧化解邪氣,例如吳鞠通的加減復脈湯,去薑桂,加石斛沙參。實疹是因為濕熱鬱積於肺胃,從內而外,顏色明亮,潤如水晶的為輕症,粗如含漿的為重症。
用藥清解之中,必兼化濕之品(宜羚羊散銀翹散,加蘆根荷錢石斛蔗汁)。考㾦之隱現,每隨汗之比。沒汗由濕蒸,㾦由濕鬱。有屢發數次者,亦有瘥後發出白㾦者。凡油膩葷醒之屬,皆能助濕生痰。故戒口為第一要義。苟中宮肅清,內濕不生,雖有外邪,勢成孤立。庶幾熱退津回,膚癢脫皮,不為反覆。
此治㾦之要略也。
試舍㾦而論疹。疹即火之苗,火即疹之根。疹之出也,由於肺氣不清,冬溫太過,吸受非常之氣,鬱於臟腑之中,經絡之間。常春夏發泄之時,亦隨氣流行。所以春發者為凍疹(形似魚子而色白,宜消風散加減)。夏發者為疿疹(形如米粟,色紅。外科書謂之暑疿,宜清暑解毒,如銀花青蒿荷花露荷梗等,或苦參湯洗之)。
白話文:
用藥治療感冒時,一定要加入化濕的藥物,例如羚羊散、銀翹散,再加入蘆根、荷錢石斛、蔗汁。觀察感冒的隱現,往往與出汗的程度有關。沒有汗是因為濕氣蒸騰,感冒是因為濕氣鬱結。有些人會反覆發作幾次,也有人病癒後又出現白痰。凡是油膩葷腥的食物,都會助長濕氣生痰。所以忌口是治療感冒最重要的原則。如果脾胃功能強健,內濕不生,即使有外邪入侵,也會孤立無援。希望可以退燒生津,皮膚瘙癢脫皮,不再反覆發作。
這就是治療感冒的要點。
再說疹子,疹子就是火的苗,火就是疹子的根。疹子出現,是因為肺氣不清,冬天的溫熱過度,吸入了一些不正常的氣,鬱結在臟腑和經絡之間。經常在春夏發泄的季節,隨著氣的運行而出現。所以春天發的疹子叫做凍疹(形狀像魚子,顏色白,可以用消風散加減治療)。夏天發的疹子叫做疿疹(形狀像小米粒,顏色紅。外科書上稱為暑疿,可以用清暑解毒的藥物治療,比如銀花、青蒿、荷花露、荷梗等等,也可以用苦參湯洗)。
風客皮毛曰風疹(由脾虛血熱感受風邪,色淡紅,成點成片為多,宜調中湯加減,不可專以風藥,酌加涼血之品)。濕遊肌表曰癮疹(由脾家蓄熱,更兼風濕,隱見肌肉,古人稱曰癮疹,宜消風散治之)。邪在氣分則發白疹(因血不足,宜養血益營湯。因虛寒,宜辛溫解肌扶正法)。
邪在血分則發紅疹(宜化斑湯)。惟溫病門中紅白疹發者較多,餘皆似疹非疹,實疹之別類也。考癍疹之形色,總以鮮明紅潤為輕,紫赤晦暗為重,黑為胃爛(宜犀角解毒
白話文:
风邪侵犯肌肤毛发,就会出现风疹,通常是脾虚血热,感受风寒所致,颜色淡红,多呈点状或片状,宜用调中汤加減,不可单用祛风药,需酌加凉血药。湿气游走于肌肤表面,就会出现瘾疹,通常是脾胃积热,又兼风湿,隐藏在肌肉中,古人称之为瘾疹,宜用消风散治疗。邪气入侵气分则会发白疹,通常是因血不足,宜用养血益营汤;如果因虚寒所致,则宜用辛温解肌扶正法。
邪气入侵血分则会发红疹,宜用化斑汤。不过温病门中红白疹出现的比较多,其他疹子并非真正的疹子,而是疹子的别类。观察疹子的形状和颜色,总体来说鲜红润泽为轻症,紫红晦暗为重症,黑色则为胃溃烂,宜用犀角解毒。
2. 論猝中口眼喎斜不能語言痰涎上壅
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又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金匱云:正氣引邪,喎僻不遂。蓋肝主筋脈,脾主四肢,二者血虛無以榮養筋絡,外風引動內風,所以猝然肢體廢弛,遍身筋絡拘急,神識不清。緣肝陽挾動外風,乘隙襲湊空竅,痰熱無從宣泄,以致涎沫上壅,不能語言。
即經所謂:邪風之至,疾如風雨。蓋邪中陽絡,陽明之脈夾口環唇,以致口面喎斜。痰涎壅塞,竅絡氣不往來,語言蹇澀,所以見症如斯也。診得脈象左三部弦急而長,右寸關郁滑不調。以脈參症,症屬血虛內火招風,風中肝脾之經,正不敵邪,甚為棘手,勢慮抽掣痙厥之變。
姑擬熄風宣竅,滌痰通絡,一則冀其轉機。附方候政。
白話文:
經書上說:所有暴躁強直的病症,都屬於風邪。又說:邪氣之所以能夠侵入人體,是因為人體氣虛。金匱要略中記載:正氣引導邪氣,就會出現口眼歪斜、肢體不遂的症狀。
這是因為肝臟主宰筋脈,脾臟主宰四肢,如果這兩個臟腑血虛,就無法滋養筋絡。外風引動內風,就會導致肢體突然廢弛、全身筋絡拘急、神志不清。
由於肝陽挾帶外風,乘虛而入,襲擊人體的空竅,痰熱無處宣洩,導致涎沫上涌,無法言語。
就像經書中所說:「邪風的到來,就像風雨一樣迅速。」邪氣侵入陽絡,陽明經脈環繞口唇,所以導致口面歪斜。痰涎阻塞,竅絡之氣不通暢,言語艱澀,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症狀。
診脈發現,左手三部脈象弦急而長,右手寸關脈郁結滑利不調。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病症屬於血虛內火招風,風邪侵襲了肝脾經脈,正氣不敵邪氣,病情十分棘手,擔心會發展成抽搐痙厥。
暫時擬定用熄風宣竅、滌痰通絡的方劑,希望能夠轉危為安。具體方劑等待後續觀察。
羚角片 真滁菊 橘絡 蠍尾 陳膽星 淡竹瀝 法半夏 煨明天麻 冬桑葉 鮮石菖根搗汁 白茯苓 純釣 聖濟大活絡丹
此法治猝中風痰宣竅通絡之要劑也。用羚角膽星桑菊為君者,以羚角性靈,有熄外風而靖肝陽之功。南星制以牛膽為滌痰宣絡之主宰。桑得箕星之精,菊具四氣輕清之品,為散隧絡之虛風而能清火。佐以竹瀝菖蒲二味為臣者。蓋竹瀝通絡豁痰,善開舌竅。得菖蒲用鮮搗汁者,為斬關奪門之將。
白話文:
羚羊角片、真滁菊、橘絡、蠍尾、陳膽星、淡竹瀝、法半夏、煨明天麻、冬桑葉、鮮石菖根搗汁、白茯苓、純釣、聖濟大活絡丹,這是一劑治療中風痰阻,宣竅通絡的藥方。方中以羚羊角、膽星、桑菊為君,羚羊角性靈,可熄滅外風,平息肝陽。南星以牛膽制之,為滌痰宣絡的主藥。桑葉得箕星之精,菊花具四氣輕清之性,可以散去經絡中的虛風,清熱解毒。佐以竹瀝、菖蒲二味為臣,竹瀝通絡豁痰,善開舌竅。菖蒲用鮮根搗汁,為斬關奪門之將。
橘絡法半夏為祛太陰濕熱生痰和中之妙品。茯苓保守臟氣,為滲濕熱之淡味。得蠍尾色青屬肝,為祛風而通舌竅。正舌散之古劑也。使以天麻鉤藤輕可去實,為宣發清陽之用。復加大活絡丹者,有安內攘外之主帥。搜風滌痰開竅,則上來諸症可一鼓而除矣。
白話文:
半夏能去除太陰濕熱生痰,是調理脾胃的良藥。茯苓能保護臟腑,去除濕熱,性味平和。蠍尾色青,屬肝,能祛風通舌竅,是[正舌散]的古方。天麻鉤藤能輕輕去實,宣發清陽。加上[活絡丹],則有安內攘外之功效,能搜風滌痰開竅,使以上諸症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