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體用》~ 卷中 (3)
卷中 (3)
1. 癍疹痧□㾦五種分別論治
夫外感六淫者,風寒暑濕燥火也。其六淫之邪,風傷衛,寒傷營,暑傷氣,濕傷陽,惟燥與火最易傷陰,為患尤烈。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陽虛者陰必乘之。裡虛則表不固,一切時邪疫癘皆易感受。受之即發其病輕而淺,受之不即發其病重而深。熱深者為癍,為□,為疹;淺者為痧,為㾦。五種之傳變,要不容混而視也。
考發癍之源,有陰陽之別。陽癍者,皆屬傷寒瘟疫諸症。往往初起失於宣解,餘邪逗留胃腑,走入營分,發於肌肉之間,或稠如綿紋,或稀如蚊跡,成點或片為多。急與清胃(宜化斑湯加牛蒡簿荷連翹羚羊角之屬),降火(如黃芩山梔銀花花粉等),不宜溫燥升陽(禁用參朮半夏等)。
陰癍者,先傷於暑,再食生冷納涼過度,伏寒在下,迫其無根失守之火上灼肺胃而發癍者,或布於胸腹,或見於四肢。宜乎升陽達表(如六和湯芎芷夏霍甘桔橘皮砂仁等),不宜苦寒清裡(禁用黃芩山梔花粉等)。
發㾦之證,有虛實之分。虛㾦者,氣陰已虛,郁邪未泄,久之自內達外,所發之㾦,其色枯白,或如麩亮。邪雖外出而氣液內枯。治以扶正之中,默寓化邪之意(吳鞠遍加減復脈湯,去薑桂,加石斛沙參)。實㾦者,由濕熱鬱蒸肺胃,自里達表,其色明亮,潤如水晶者為輕,粗如含漿者為重。
用藥清解之中,必兼化濕之品(宜羚羊散銀翹散,加蘆根荷錢石斛蔗汁)。考㾦之隱現,每隨汗之比。沒汗由濕蒸,㾦由濕鬱。有屢發數次者,亦有瘥後發出白㾦者。凡油膩葷醒之屬,皆能助濕生痰。故戒口為第一要義。苟中宮肅清,內濕不生,雖有外邪,勢成孤立。庶幾熱退津回,膚癢脫皮,不為反覆。
此治㾦之要略也。
試舍㾦而論疹。疹即火之苗,火即疹之根。疹之出也,由於肺氣不清,冬溫太過,吸受非常之氣,鬱於臟腑之中,經絡之間。常春夏發泄之時,亦隨氣流行。所以春發者為凍疹(形似魚子而色白,宜消風散加減)。夏發者為疿疹(形如米粟,色紅。外科書謂之暑疿,宜清暑解毒,如銀花青蒿荷花露荷梗等,或苦參湯洗之)。
風客皮毛曰風疹(由脾虛血熱感受風邪,色淡紅,成點成片為多,宜調中湯加減,不可專以風藥,酌加涼血之品)。濕遊肌表曰癮疹(由脾家蓄熱,更兼風濕,隱見肌肉,古人稱曰癮疹,宜消風散治之)。邪在氣分則發白疹(因血不足,宜養血益營湯。因虛寒,宜辛溫解肌扶正法)。
邪在血分則發紅疹(宜化斑湯)。惟溫病門中紅白疹發者較多,餘皆似疹非疹,實疹之別類也。考癍疹之形色,總以鮮明紅潤為輕,紫赤晦暗為重,黑為胃爛(宜犀角解毒
白話文: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癍、疹、痧、㾦五種疾病的區別及治療方法。
對於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外來病邪,風會影響身體的防禦系統,寒會傷害營養系統,暑會消耗氣力,濕會損害陽氣,而燥和火最容易傷害陰氣,造成疾病。如果身體某部分虛弱,那麼邪氣就會侵入該處。當身體內部虛弱,表層的防禦能力也會下降,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一旦感染,病情輕微且表淺的是痧和㾦,病情嚴重且深入的是癍和疹。
五種病症的轉換和發展,不能混淆視聽。癍的產生,可分為陰性和陽性兩種情況。陽性癍通常由傷寒、瘟疫等引起,初期若未得到妥善處理,殘餘的病邪會滯留在胃部,進入營養系統,在肌肉間爆發,呈現綿紋或蚊跡狀,多為點或片狀。應使用清胃、降火的藥物,如化斑湯加牛蒡、薄荷、連翹、羚羊角等,但避免使用溫燥升陽的藥物,如人參、白朮、半夏等。
陰性癍,通常是先受到暑熱的影響,再食用過多生冷食物或過度受涼,導致寒氣積聚,迫使體內的火氣上攻肺胃,從而在胸部、腹部或四肢出現癍。這種情況應使用升陽、表達的藥物,如六和湯、川芎、白芷、夏枯草、陳皮、砂仁等,但避免使用苦寒清裡的藥物,如黃芩、山梔、花粉等。
關於㾦,有虛實之分。虛性㾦,是因為氣陰已經虛弱,邪氣沒有得到充分排解,長時間累積後從內向外爆發,呈現枯白或麩亮的顏色,雖然邪氣排出,但體內的氣液仍然乾涸。治療時應在扶正的同時,暗含化邪的作用,例如使用吳茱萸加減復脈湯,去掉薑、桂,加入石斛、沙參。
實性㾦,是由濕熱鬱結在肺胃,從裡向外爆發,顏色明亮,像水晶一樣清澈,或含有濃厚的液體。治療時應在清解的同時,加入化濕的成分,例如使用羚羊散、銀翹散,加入蘆根、荷錢、石斛、蔗汁等。
至於疹,它是火氣的表現,火氣是疹的根源。疹的爆發,通常由於肺氣不清,冬季過暖,吸入異常的空氣,鬱結在臟腑和經絡之間。在春季或夏季,這些鬱結的氣體會隨血液流動而爆發。春天爆發的疹,稱為凍疹,形狀像魚卵,顏色呈白色,治療時應使用消風散加減。夏天爆發的疹,稱為疿疹,形狀像小米,顏色紅色,外科書籍稱之為暑疿,治療時應使用清暑解毒的藥物,如銀花、青蒿、荷花露、荷梗等,或使用苦參湯洗滌。
風邪入侵皮毛,稱為風疹,由脾虛血熱引發,顏色呈淡紅色,多為點狀或片狀,治療時應使用調中湯加減,不能單純使用風藥,應酌情添加涼血的藥物。濕邪在肌肉表面遊走,稱為癮疹,由脾臟儲存熱量,加上風濕,隱藏在肌肉中,古人稱之為癮疹,治療時應使用消風散。
如果邪氣在氣分,會爆發白色疹,可能是因為血液不足,治療時應使用養血益營湯;如果是由虛寒引起,應使用辛溫解肌扶正法。如果邪氣在血分,會爆發紅色疹,治療時應使用化斑湯。溫病中,紅白疹爆發的情況較多,其他類型的疹,可能不是真正的疹,而是疹的變種。根據癍疹的形狀和顏色,鮮明紅潤的病情較輕,紫紅色晦暗的病情較重,黑色的疹表示胃部受損,應使用犀角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