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體用》~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暑濕熱痢傷於何經應何見症將何法施治試詳論之

暑濕乃天地夏秋司令之常氣,人受其浸淫之氣,抑或起居不慎,飲食失節,感觸其邪,害人藏府而致熱痢之症。蓋痢症多端,約舉之而風寒濕熱皆能致痢,分其病名,各有噤口、休息、五色之別。風痢者似腸風下血而有痛墜,即經所謂「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澼是也。」寒痢者下稀水而清腥,腹中痛甚。

熱痢者如魚腦而稠黏,窘迫而痛。濕痢者色如豆汁,胸悶腹疼。噤口痢者下痢不食,或嘔不能食也。傷食成痢者,糟粕膿血雜下也。休息痢者下痢不休也。五色痢者,五色膿血相溷而下也。此皆發於秋,非伏氣為病也。

至於暑濕熱痢症,即通常時見之痢也,因夏傷暑濕之邪,復恣食生冷瓜果、沉寒諸物,阻其胸中之陽氣,於是腹中滯痛、裡急後重,或赤或白,黏膩不爽,所傷在腸胃者,治法宜以消暑化濕為妥。苟夏令不發,至秋而痢,則暑伏既久,所受之濕亦化為熱,宜以白頭翁湯為主治,更佐化熱清暑之品,如黃芩、竹茹、青蒿、丹皮、扁豆花之類,治之為常要之。瘧因貪涼取決,不避風寒所致;痢由不節飲食,多飲生冷而成。

苟夏日能慎此二者,則瘧痢自無由生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如下:

暑濕是夏季及秋季大自然常見的氣候現象,人如果受到這種氣候影響,或是生活作息不當,飲食沒有節制,觸碰到病原,就會對身體內臟造成傷害,進而導致熱痢的症狀。痢疾的症狀種類繁多,簡單來說,風、寒、濕、熱都能引發痢疾,具體病名上又可分為噤口痢、休息痢、五色痢等。

風痢的症狀像是腸道出血且伴隨疼痛,就像古書上所說的「春天受風邪影響,夏天會產生飧泄,也就是腸澼。」寒痢的症狀是排出的便便是稀水且帶有腥味,腹部劇烈疼痛。

熱痢的便便像魚腦一樣濃稠黏滑,使人感覺窘迫且疼痛。濕痢的便便顏色像豆汁,會感到胸悶腹痛。噤口痢的患者會出現下痢但無法進食,甚至嘔吐。食物中毒引起的痢疾,會出現食物殘渣和膿血混雜的情況。休息痢是持續性的下痢。五色痢則是五色膿血混合而出。這些症狀通常在秋天發生,並不是潛伏性的疾病。

至於暑濕熱痢,就是常見的痢疾,因為夏天受暑濕侵擾,又過度食用冰冷的瓜果等寒性食物,導致胸中的陽氣受阻,於是腹部產生滯痛、裏急後重的感覺,便便可能呈現紅色或白色,黏膩不適,若傷害在腸胃,治療上應該以消除暑氣與濕氣為主。如果夏天未發作,到了秋天纔出現痢疾,那麼暑氣久伏,受的濕氣也會轉化為熱氣,這時候就應該用白頭翁湯來治療,同時輔以清熱解暑的藥材,例如黃芩、竹茹、青蒿、丹皮、扁豆花等,這是常規的治療方式。

瘧疾是由於貪圖涼快,忽視防風防寒所致;痢疾則是飲食無節制,過度飲用冷飲造成的。

如果夏天能夠注意避免以上兩點,那麼就不容易得到瘧疾和痢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