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傷暑全書序
傷暑全書序
1. 傷暑全書序
夫醫,九流一技也。而回天札與安樂,躋壽域而補造物之不逮,厥功博已。顧五行在手,則天可延;陰陽未分,則延者促已。審之在跬步,而適之則燕越,可畏哉。寒暑均天地之厲氣,傷寒、傷暑二病,均厲氣之能生殺人者。《素問》因寒因暑之說,昭昭為萬世的。顧傷寒書創自張長沙,詳於朱南陽,而反復精析於陶節庵。
其全書若眉列然。學者類能據籍按方而施治,故往往取效。若傷暑一症,醫書只勒小款,中世皆忽之。一遇是證,率目為傷寒,以發散等劑投之。間加衣被取汗,甚灸以致傷生者,累累不悟,可不悲歟!予諸生時,萬曆戊子夏患茲症,勢極氣索,瞀然自憒,庸醫以為脾胃內傷,或以為勞役中折,幾不自持。徽醫汪韞石適在旁,蹙然曰:心煩面垢,此暑症也,何多指?聞之皆駭其名。
予於瞀中微解依之,服益元散二劑而蘇,仍調以加味香薷飲數劑而愈。遂著《傷寒傷暑辨》一篇,刊於暑月印布,兼施藥餌,其捷效若谷響。乃發願蒐羅群書,著為全帙以濟世。懼閱歷未久不中窾,期五十以後方就筆研。戊申自計部以目恙請告,杜門靜攝,得畢志於性命黃老諸家,昕夕矻矻,無逸晷暇,即焚香兀坐,間入圜內視,百日不佞。及目愈後,至天啟壬戌感仙師教,就筆研挾古諸名家,參考編集而成帙。
拮据十餘載,約二萬餘千言,分為上下兩卷。議論皆常語,不敢鉤深,以便醫家覽解。方多遵古無他奇,宜症則靈,菽粟豈珍錯,而食其時,百骸理宜也,要在於燕越歧路處著力耳。平高貢,除妒忌,澄心察理,審症投咀,醫之上計乎?寧獨醫人一心耳。虛與實相反,拗與圓相仇,古今成敗之大關也。
秉國成者,與謀國計者,身系社稷安危,操萬姓命脈,虛心圓智,蓋可忽乎哉!予因醫而廣其說。
天啟三年歲次癸亥孟夏朔旦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戶部陝西司郎中潁郡張鶴騰撰
白話文:
醫學,原是眾多學術中的一種技能。然而,它能夠挽救瀕死之人,讓人享受安樂,使人健康長壽,彌補自然界的不足,其功效可謂巨大。然而,如果醫生掌握了五行理論,就能延長生命;若不懂陰陽之別,反而可能加速病人死亡。醫學的判斷僅在一瞬之間,但結果卻可能天差地遠,令人敬畏。寒暑都是自然界中的危險氣象,傷寒和傷暑兩種疾病,都是這種氣象導致的生死問題。《素問》對於寒暑致病的理論,明確且影響深遠。傷寒學說由張仲景創立,經由朱丹溪詳細闡述,再由陶華反覆精細解析,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學者們通常能根據書籍和方劑進行治療,因此往往能取得效果。
然而,對於傷暑這種病症,醫書中只有寥寥數語,中世紀的醫學界都忽略了它。一旦遇到這種病症,大多數醫生都會誤認為是傷寒,使用發汗等藥物治療。有的甚至讓患者穿著厚重衣物以求出汗,或者使用灸法,結果往往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喪命,令人悲痛不已。我年輕時,在萬曆年間的夏天,曾經得了這種病,病情非常嚴重,感到非常疲倦,神志不清。庸醫認為這是脾胃受損或是勞累過度,病情一度非常危急。幸好當時有位來自徽州的醫生汪韞石在場,他緊張地說:「心煩面垢,這是暑熱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誤診?」聽到這話,大家都驚訝他的診斷能力。
我在神志不清中略微理解了他的話,決定按照他的建議,服用兩劑益元散,病情逐漸好轉,接著又用加味香薷飲調理,最終痊癒。於是,我寫了一篇《傷寒傷暑辨》的文章,並在夏季印製發行,同時提供藥物,效果非常顯著。我發誓要收集各種醫書,寫出一本全面的著作,以幫助世人。但擔心自己的經驗不足,計劃等到五十歲以後才開始動筆。戊申年,因為眼睛問題從官職上退休,我閉門養生,專心研究生命哲學和道家思想,日夜努力,沒有閒暇時間。即使焚香靜坐,也會偶爾進入內室檢查身體,一百天內沒有任何放縱行為。等到眼睛恢復後,到了天啟年間,受到仙師的指導,開始動筆,參考古代名家的觀點,編輯成書。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約兩萬字的著作,分為上下兩卷。我所提出的觀點都是常識性的,不敢深入挖掘,以便醫生們容易理解。我遵循古人的方法,方劑中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只要適合症狀,就會產生靈驗的效果,就像普通的食物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身體有益一樣。關鍵在於如何在不同病症之間做出正確判斷。避免高傲和嫉妒,保持清醒的頭腦,觀察病情,精準投藥,這就是醫生的最高境界吧?這不僅是醫學上的要求,也是對醫生個人品質的要求。虛與實是相對的,偏執與圓滑是相互排斥的,這是古今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國家的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他們的決策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命,他們必須保持虛心和智慧,怎麼能輕易忽視呢?我通過醫學理論,進一步闡述了這個道理。
- 由天啟三年(癸亥年)五月一日,賜進士出身的奉政大夫、戶部陝西司郎中、潁郡人張鶴騰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