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序 (4)
序 (4)
1. 序
《後漢·郭玉傳》曰:醫之為言,意也。意則指與物化,不可端倪。奚執乎陳方舊說而信之?然不讀《靈》、《素》之書,而欲試軒岐之術,師心自用,誤針誤藥,以至於不可救,則恃意適足為害也。
楓山毛先生蓋深憫之矣。先生神明而壽,究岐黃之術而能通其原,著有《養生經驗集》行於世。猶慮粗工之學醫而人費也,乃採古今明哲之精粹,編為韻語,使人諷詠以昌之,先生殆神於用意者歟。學者閱歷是編,洞若觀火也。然則先生豈恃己意為嘗試者乎?信於古,然後信於今,信於一人,然後信於天下。
旨哉三信之說,所以教天下之不學無術者也。雖然,先生非虛心玩索,安能仰軒岐於數千載,上而羹牆遇之。則夫讀先生之書,無物而不化,又非先生意也。學者於審脈辨藥外,得先生慎思之旨。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所謂信者,於是益堅且確,先生其許我為知言歟。
時在嘉慶丙辰正月
同里後學周由厚拜序
白話文:
【序】
《後漢書·郭玉傳》中提到,醫學這門學問,講求的是對病情的理解與判斷。這種理解往往需要醫生憑藉直覺和經驗,與病情互動,難以捉摸。為何要固守舊有的醫方和理論,死板地相信它們呢?然而,如果沒有深入研究過《黃帝內經》等古典醫書,卻想要實踐扁鵲、黃帝的醫術,單憑自己的想法來施針下藥,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錯誤,這種依賴直覺的做法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毛先生,號楓山,他對此深感悲憫。他智慧高超,長壽,深入研究扁鵲、黃帝的醫學理論,並能理解其精髓,寫了《養生經驗集》,在世上流傳。但他仍擔心那些醫術淺薄的人學習醫術會浪費生命,於是收集了古今醫學大家的精華,編纂成詩歌的形式,讓人們吟誦以傳承醫學知識。毛先生可謂是在運用直覺方面達到神妙境界的人。讀者閱讀這本書,將會像看火一樣清楚明白。那麼,毛先生豈是單憑自己的想法去嘗試的人嗎?他先相信古人,再相信今人;先相信一個人,再相信天下人。
「三信」的理論非常深刻,這是為了教導那些不懂醫術的人。然而,如果毛先生不是真心去探索,怎能跨越數千年的時間,對扁鵲、黃帝有如此深刻的認識。讀毛先生的書,可以理解萬物的變化,這並非只是毛先生的想法。學習者除了學習脈診和藥物辨識之外,還應領悟毛先生深思熟慮的精神。深思熟慮,才能通達鬼神,所謂的「信」,將因此變得更加堅定和確切。毛先生,您認為我的話是否恰當呢?
時在嘉慶丙辰正月
同鄉晚輩周由厚恭敬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