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序

回本書目錄

1.

九流百家之書,苟有其才,皆可傳世而行遠。獨醫能制人生死,故尤不可以不信。世傳《千金》、《肘後》諸方尚已,他如急疾奇病,丹方秘製之類,製造不一,人大都用之,當時業有成效,流布已久,不可得而廢也。

近世業醫之家,務在各出己意,其於古人成法,頗疑不適於用,好博不專之患,又不能決擇其間。夫然師心者多虛聲,墨守者鮮實效。日以其身從事於此,而猶不能無惝恍焉。而謂能信之於天下後世乎。

毛君楓山,博學精識之士,《養生經驗集》亦既沾溉海內矣。濟物之懷,老而彌篤,旁搜博採,日有所增,已復取而詮次之,顏曰《三信編》。

白話文:

九流百家之書,苟有其才,皆可傳世而行遠。獨醫能制人生死,故尤不可以不信。

九流百家各種學問的書籍,只要有真才實學,都能流傳後世,影響深遠。唯有醫學能夠掌控人生死,所以更不能不信。

世傳《千金》、《肘後》諸方尚已,他如急疾奇病,丹方秘製之類,製造不一,人大都用之,當時業有成效,流布已久,不可得而廢也。

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千金方》、《肘後救卒方》等醫書,至今仍有其價值。其他如治療急病、奇病的方劑,以及丹方秘製等,製作方式不一,人們大多使用,當時都有一定的成效,流傳已久,不可輕易廢棄。

近世業醫之家,務在各出己意,其於古人成法,頗疑不適於用,好博不專之患,又不能決擇其間。夫然師心者多虛聲,墨守者鮮實效。日以其身從事於此,而猶不能無惝恍焉。而謂能信之於天下後世乎。

近代從事醫業的人,總想標新立異,對古人的成法,往往懷疑不適合當今使用,追求博而不精,又不能在各種方法中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一來,盲目追隨師心的人,大多徒有虛名,死板守舊的人,也很少有實際成效。每天都在從事醫業,卻依然不能免於迷惑和恍惚,又如何能讓人信服,並流傳於後世呢?

毛君楓山,博學精識之士,《養生經驗集》亦既沾溉海內矣。濟物之懷,老而彌篤,旁搜博採,日有所增,已復取而詮次之,顏曰《三信編》。

毛君楓山,是一位博學精通的學者,他的《養生經驗集》也已廣泛流傳於世。他濟世救人的心懷,隨著年歲增長而更加堅定,廣泛搜集、學習,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如今他又將這些經驗整理編排,命名為《三信編》。

昔陸忠宣晚歲尤留意於醫,遇有良方,必手自抄錄。張潔古洞徹醫術,自為家法,不用古方。若先生者,豈非兼有二子之長者歟。

夫宰相之道,在於則古,昔,稱先王,確然不欺,以無憾於天下。禹、稷之平成,伊、周之匡濟,蕭、曹、房、杜之策畫,其足以垂示後世者,亦曰:信而已矣。

今醫以活人為術,前人所為譬諸良相。而是編之作,實有會於斯旨焉。覽者苟能精心渺慮,以尋究夫作者學力之所在,安見信作者之心,必不如作者之信古哉。

由斯以往,微疴篤疾,均何有於驅除極之。上世所稱:割皮、解肌、湔腸、滌臟,離奇恢譎之功,雖謂至今尚存,可也。

乾隆六十年十有二月

同里弟陳德星頓首拜序

白話文:

陸忠宣先生晚年對醫術非常熱衷,遇到好的藥方,必定親手抄錄。張潔古先生則醫術精深,自成一家,不使用古方。若您能兼具二位先生的長處,豈不是醫術精進的最佳選擇?

治國之道在於效法古代先賢,古人所言的「先王之道」確實可靠,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從無遺憾。大禹、后稷治理天下太平,伊尹、周公輔佐君王,蕭何、曹參、房玄齡、杜如晦的謀略,都足以流傳後世,這都是因為他們信守古訓的結果。

醫術以救治病人為目的,如同治國的宰相。這本書的編撰,正是體現了這個道理。讀者只要用心思考,就能明白作者的學識淵博,也就能理解作者對古訓的信賴。

從此以後,無論是輕微的疾病還是嚴重的病症,都能輕易治癒。古人所說的「割皮、解肌、湔腸、滌臟」等奇特的治療方法,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效。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

同鄉兄弟陳德星叩首拜上序言

醫之為書多矣,自《素問》、《靈樞》以下,卓然可傳者,不過數種。其餘百家撰述,汗牛充棟,未免擇焉不精,語焉不詳,學者視之有茫乎不知所折衷者。

楓山先生博綜群集,懼其泛而雜也。於是講明切究,聚古今之精英,著《三信編》三卷。言簡而賅,其於藥石之性味,疾疚之源流,開卷瞭然,可與向所刻《養生經驗》一書,並垂不朽。雖不敢以倉公、扁鵲之說諛之,而稱為濟世之書,洵可無愧也。

先生年臻大耋,神明不衰,是深得乎養生之道者。然而先生不欲自私,形諸著述,以濟當世而利後人。古人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其先生之志也歟。

時乾隆己卯清和月

同里弟鍾汾拜序

白話文:

醫學書籍之多,自《素問》、《靈樞》以降,真正值得流傳的,不過寥寥數種。其他的百家著作,浩如煙海,難免擇選不精,論述不夠詳盡,學者閱之,往往茫然不知所取捨。

楓山先生博覽群書,深知醫學書籍繁雜,懼其泛濫無序。因此,他精研考證,汲取古今精華,著成《三信編》三卷。書中言簡意賅,藥石之性味、疾病之源流,一目了然,可與之前刻印的《養生經驗》一書,並列傳世。雖然不敢以倉公、扁鵲之名譽誇讚,但稱其為濟世之書,實不為過。

先生年近八十,精神矍鑠,顯然深得養生之道。然而先生不願自私,將其所學著成書籍,以濟世利人。古人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此乃先生之志也。

良相良醫,皆以救人為心。然未有不信古人而能救今人者,亦未有能救今人而不欲後人之師其意以救後人者。良相之救人也,以其能讀孔孟之書,信而守之而佐以子史。良醫之救人也,以其能讀軒岐之書,信而守之而佐以扁盧。顧軒岐、扁盧之書不易讀,則又在得其傳者之闡發其奧旨,以示天下後世也。

楓山毛先生,於醫能窮源而暢流,復以救世之心,慎於診視,所治輒有奇效。今且年逾大耋矣,數十年妙手苦心,全活無算,而猶慮沾溉不逮於久遠也。於是以其信於古者,筆之於書。前所刊《養生經驗集》已為世寶貴矣。茲復採古方之精粹者,編為歌訣,參以議論,變而通之,匯為一冊,顏曰《三信》。

白話文:

好的領袖和醫生,都以救人為己任。然而,沒有人可以不相信古人的智慧而救治現代人,也沒有人可以救治現代人而不希望後代能學習自己的理念來救治後人。優秀的領袖救人,靠的是能讀懂孔子和孟子的書,相信並遵循他們的教誨,並輔以子史典籍。優秀的醫生救人,靠的是能讀懂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書,相信並遵循他們的教誨,並輔以扁鵲和盧醫的醫術。但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書不易讀懂,因此需要有繼承他們衣缽的人來闡發其深奧的道理,讓天下後世都能理解。

楓山毛先生在醫學方面能追溯根源,又能深入研究,並以救世之心,謹慎地診治病人,所治的病症常常有奇效。如今先生已經年過八旬,數十年來妙手仁心,救活了無數人,但仍擔心自己的醫術無法惠及後世。因此,他以對古人的信任,將自己的醫術寫成書。之前出版的《養生經驗集》已經成為世人珍貴的寶典。現在他又將古方中的精華部分編寫成歌訣,並加入自己的見解,使之通俗易懂,彙集為一冊,取名為《三信》。

俾後人之信先生,猶先生之信古人,則其學傳,其救世之心無不傳,凡後之神明其術為斯人福者,皆先生功也。豈云小補哉。夫出蛇走獺,理腦解顱,世每詫為不經者,以未明陰陽感觸之實有是病;與夫能見五臟癥結之實有是術;且未明青芝、赤箭、牛溲、馬勃之實有是用;草石骨肉,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之實有是理;無惑乎少見而多怪也。

是編擇精語詳。於藥則溫涼平毒辨其性,君臣佐使明其用;於病則天地動靜,五行遷復溯其源;於人則虛實老少參其變;於診治則宜攻、宜補、宜解、宜養慎其思。所謂人有二十五類,生是人即有是病。有是病,即有是醫者,無不洞若觀火,雖欲不信不可得也。至其書之義無不顯,句無不諧。學者尤易拾誦,又誘掖之善術歟。

嘉慶二年歲在丁巳且月朔日

錢塘後學陳岱拜序

白話文:

讓後人信服先生,如同先生信服古人,那麼先生的學術和救世之心就能代代相傳。凡是後世那些醫術高明、造福百姓的人,都是先生的功勞。這怎麼能說是小補呢?

世人常常對那些以蛇入藥、以獺治病、鑽腦開顱的醫術感到不可思議,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陰陽感應、疾病的真實存在;也因為他們不了解醫生能洞悉五臟病灶的真實本領;更因為他們不知道青芝、赤箭、牛溲、馬勃等藥物的真實療效;以及草木、金石、骨肉之間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真實道理。所以才會覺得稀奇古怪,不相信這些醫術。

這本書精選了先生醫術的精華,對於藥物,則從溫涼平毒的角度分析其藥性,並用君臣佐使的理論闡明其用法;對於疾病,則從天地動靜、五行生剋的角度探討其根源;對於病人,則從虛實老少的角度考慮其變化;對於診治,則從宜攻、宜補、宜解、宜養的角度謹慎思考。所謂人有二十五種體質,人生來就可能患上某種疾病。有病就一定有治病的醫生,這些道理就像一目了然,即使想要不信也不可能。整本書的道理都十分明白,文句也十分通順,學者很容易理解和記憶,可謂是引導學習的好方法。

《後漢·郭玉傳》曰:醫之為言,意也。意則指與物化,不可端倪。奚執乎陳方舊說而信之?然不讀《靈》、《素》之書,而欲試軒岐之術,師心自用,誤針誤藥,以至於不可救,則恃意適足為害也。

楓山毛先生蓋深憫之矣。先生神明而壽,究岐黃之術而能通其原,著有《養生經驗集》行於世。猶慮粗工之學醫而人費也,乃採古今明哲之精粹,編為韻語,使人諷詠以昌之,先生殆神於用意者歟。學者閱歷是編,洞若觀火也。然則先生豈恃己意為嘗試者乎?信於古,然後信於今,信於一人,然後信於天下。

旨哉三信之說,所以教天下之不學無術者也。雖然,先生非虛心玩索,安能仰軒岐於數千載,上而羹牆遇之。則夫讀先生之書,無物而不化,又非先生意也。學者於審脈辨藥外,得先生慎思之旨。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所謂信者,於是益堅且確,先生其許我為知言歟。

時在嘉慶丙辰正月

同里後學周由厚拜序

白話文:

《後漢·郭玉傳》記載:「醫者之名,取其意也。意,是指心意與萬物相化,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為何要執著於陳舊的方劑和說法而相信呢?然而,不讀《靈樞》、《素問》等醫書,就想嘗試行醫,只憑自己臆測,誤用針灸、藥物,最終導致無法救治,那麼單憑心意就足以造成傷害了。

楓山毛先生深感醫術的精妙與重要,因此用心良苦。先生神明而長壽,精通岐黃之術,並能洞悉其本源,著有《養生經驗集》傳世。先生擔心醫術粗淺的人誤入歧途,讓百姓遭受損失,便將古今醫學明哲之士的精華,編成韻語,讓人們吟誦以精進醫術。先生用心良苦,可謂神乎其技!學者閱讀此書,便能洞悉醫理,如同觀火一般清楚明白。那麼,先生是否只是憑藉自己的意念來嘗試醫術呢?相信古代醫學典籍,才能相信當今醫術;相信一位醫者,才能相信天下所有醫者。

這「三信」之說,寓意深遠,是教導天下那些不學無術的人的。然而,先生若非虛心鑽研,又怎能仰望軒轅黃帝與岐伯等醫學先賢於千載之上,並在醫術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所以,閱讀先生的著作,便能通曉萬物變化之理,這也非先生個人意念所能及。學者除了學習如何診察脈象和辨認藥物之外,還要從先生的著作中領悟其慎思之旨。反覆思考,便能通達鬼神之妙,所謂的「信」,也因此更加堅定確信。先生應該會認可我這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