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回本書目錄

1. 乾集 卷一

2. 宋許學士傷寒脈法

3. 總論歌

大浮數動滑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

大脈者,指下尋之極大,舉之有餘。《內經》曰:大則病進。丹溪曰:大者,洪之別名,火之象也,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治之;其得之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而觀之,皆病症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

浮脈者,陽也。指下按而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如太過曰浮。主傷寒病在表。若雜病,主臟中冷,榮中有熱,治宜生精補虛。數脈者,陽也。《難經》曰:一呼三至,一吸三至,名曰數。是一息之間脈動六至,陽多陰少而有熱也。脈訣云:六數七極熱生多。動脈,許學士言仲景論動脈則曰:陽動,寸為陽則汗出;陰動,尺為陰則發熱;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名曰動。

是動也,仲景為陽脈,脈訣動為陰脈,二者不同,何也?此是開卷第一行疑處,而世人不知講。予謂脈訣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單言之也,仲景所論兼眾脈而合言之也。大抵雜病各見一脈,惟傷寒必兼眾脈而見,何以言之?仲景之意,若曰浮大者,陽也,兼之一動,數、滑之類,安得不為陽?故仲景以動為陽者,此也。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還無,再再尋之,不離其處,不往不來,動而不移曰動。

主虛勞、崩中、血痢,此舉一脈,單言主病,故為陰也。是以傷寒雜病不可同日而論,學者知之。仲景論滑脈之翕奄沉,名曰滑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一合,故名滑脈。古人論滑脈,雖云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曾謂仲景三語而足也。翕,張也,言脈升而張也,忽焉而沉,言脈降而復也,奄言奄忽之間,脈來大而盛,聚而沉謂之翕奄沉,正如轉珠之狀也。沉為臟氣,故曰純陰。

翕為腑氣,故曰正陽。滑者,陰陽氣不為偏勝也。叔和脈訣,三關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曰滑。若陰病見此五陽脈則生。

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陰終死脈。

沉脈者,陰也。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緩度三關,狀如爛綿曰沉。一曰重按之乃得,主病在裡。

澀脈者,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又云:如刀刮竹行。又云: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曰澀。

微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往來極微,再再尋之,若有若無曰微。《脈經》云:極細而數或欲絕。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

弱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如爛綿相似,輕手乃得,重手稍無,快快不前曰弱。《脈經》云: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一曰指下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弦脈者,脈訣云:陽,仲景為陰,二者不同,詳仲景論弦脈,狀如弓弦,按之不移,弦為陰。又云:支飲急弦。又云:少陰症手足寒,脈弦遲者,大抵沉細者,陰也。若兼之以澀、弦、微則為陰脈,陰病宜矣。脈訣言弦脈為陽者云: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曰弦。

為陽脈者,此單言雜病自內而之外者,仲景言弦脈為陰者,兼沉、澀、弱、微則為陰脈,陰病宜矣。脈訣言弦脈為陽者云: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此弦脈為陽者,乃單言雜病自內而外之者。仲景言弦脈為陰者,兼沉、細、弱、微,自外而之內,傷寒脈也。

故傷寒雜病不可同日而論。仲景言若傷寒陽病,如譫語妄言,見此五陰脈多死。

陰陽交互最難明,輕重斟量當辨白。

脈雖有陰陽,須看輕重,以公表裡在下文。

輕手脈浮為在表,表實浮而兼有力。

但浮無力表中虛,自汗惡風常淅淅。

傷寒先要辨表、里、虛、實,此四者為急。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裡。然表症有虛有實。浮而有力者,表實也,宜用麻黃、葛根、紫蘇、陳皮之屬以汗之,以其症必無汗、惡寒;若浮而無力者,表虛也,必自汗、惡風,宜用桂枝、芍藥或白朮、防風、甘草、川芎之屬以和解之。

重手脈沉為在裡,裡實脈沉表亦實。

重手無力大而虛,此是裡虛宜審的。

里症亦有虛實脈,沉而有力者,裡實也,故腹滿大便不通;沉而無力,裡虛也,或泄瀉或陰症之類。

風則虛浮寒牢堅,水停水滀必沉潛。

動則為痛數為熱,支飲應須脈急弦。

太過之脈為可怪,不及之脈亦如然。

仲景云:風則虛浮,寒則牢堅,沉潛水滀,支飲急弦,痛則為痛,數則煩熱,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空見,中必有汗。

榮衛大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綱。

榮衛微時名炸卑,煠卑相搏名曰彰。

榮衛既和名緩遲,緩遲名沉此最良。

九種之脈辨虛實,長沙之訣妙難忘。

仲景云: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炸,榮氣弱,名曰卑,炸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大抵仲景脈法論傷寒與雜病脈法異。

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脈定知陽氣衰。

縈縈來如蛛絲細,卻是體中陰氣衰。

脈如瀉漆之絕者,病人亡血更何疑。

仲景云: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縈縈如蛛絲細者,陰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血也,陽氣衰也。

陽結藹藹如車蓋,陰結尋竿亦象之。

仲景云:藹藹如車蓋者,陽結也。累累如循竿者,陰結也。

陽盛則促來一指,陰盛則結緩而遲。

此謂促、結二脈也。仲景云:脈來緩,時一止,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名曰促。脈陰盛則結,陽盛則促。

縱橫逆順宜審察,殘賊災怪要須知。

仲景云: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水行乘木,名曰順。又曰:脈有殘賊,何謂也?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殘賊,為諸賊作病也。

又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答曰:舊時服藥,今乃發作,如先服大黃,腹未瀉,後服白朮卻見瀉,故為災怪。

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

仲景云:脈病人不病曰行屍,以無主氣,故眩僕不知人;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谷,神雖困無苦。

右手氣口當主氣,主血人迎左其位,氣口緊盛食必傷,人迎緊盛風邪屬。

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緊,風傷榮;氣口緊盛,傷於食。

數為在腑遲為臟,浮為在表沉在裡,

浮緊兼澀寒傷榮,脈浮而緩風傷衛。

脈微大忌令人吐,欲下猶防虛則細,

沉微氣弱汗為難,三者要須當審記。

孫用和云:陰虛脈沉微而氣弱者,不可發汗。這汗、吐、下三法,脈其有不可行者,切當審之。

陽加於陰有汗症,左手脈沉卻應未。云:陽加於陰而謂之汗。

趺陽胃脈定死生,太谿腎脈為根蒂。

傷寒必診太谿、趺陽者,謂以腎脈、胃脈為主。

脈來六至或七至,邪氣漸深須用意。

浮大晝加病屬陽,沉細夜加分陰位。

九至以上來短促,狀若湧泉無入氣,

更加懸絕漸無根,命絕天真當死矣。

孫尚云:脈及七至六至以上,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更加八至精氣弱,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急為治療。又加之九至十至以上,須和扁亦難救。如八至九至,加以懸絕者,無根也。

病人三部脈調勻,大小沉浮遲速類,

此是陰陽氣已和,勿藥自然應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