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1)
乾集 卷一 (1)
1. 總論歌
大浮數動滑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
大脈者,指下尋之極大,舉之有餘。《內經》曰:大則病進。丹溪曰:大者,洪之別名,火之象也,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治之;其得之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而觀之,皆病症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
浮脈者,陽也。指下按而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如太過曰浮。主傷寒病在表。若雜病,主臟中冷,榮中有熱,治宜生精補虛。數脈者,陽也。《難經》曰:一呼三至,一吸三至,名曰數。是一息之間脈動六至,陽多陰少而有熱也。脈訣云:六數七極熱生多。動脈,許學士言仲景論動脈則曰:陽動,寸為陽則汗出;陰動,尺為陰則發熱;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名曰動。
白話文:
脈搏有力且快速,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現,即使是陰性疾病,也可能出現陽氣旺盛的現象。
大脈是指摸起來特別粗大的脈搏,輕輕舉起手指還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內經》說:脈搏粗大,表示病情加重。丹溪則說:大脈是洪脈的別稱,代表著火性,屬於陽氣。如果病因來自內傷,是陰虛被陽氣侵襲,所以大脈應該以虛弱的方式治療;如果病因來自外傷,是邪氣侵襲經脈導致脈搏變大,應該以邪氣過盛的方式治療。綜觀兩種情況,都代表著病症正在發展的趨勢,稱為病進,這也是合乎道理的。
浮脈代表著陽氣。按壓手指時,感覺不到脈搏,但輕輕舉起手指就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這種脈象就像過度膨脹一樣,稱為浮脈。它主要反映了傷寒病停留在表面的情況。如果是其他疾病,則表示臟腑內寒,但卻有熱氣在經絡中運行,治療應該以滋補精氣、補虛為原則。
數脈也代表著陽氣。《難經》說: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稱為數脈。也就是說,在一次呼吸的時間內,脈搏跳動六次,表示陽氣旺盛,陰氣不足,並且有熱氣。脈訣中記載:六數七極熱生多。
動脈是指脈搏跳動頻繁,許學士引述仲景的論述,認為動脈分為兩種:陽動,出現在寸關脈,表示陽氣外洩,會出現汗出;陰動,出現在尺澤脈,表示陰氣內擾,會出現發熱。如果數脈出現在關脈,並且沒有頭尾,像豆子一樣跳動,稱為動脈。
是動也,仲景為陽脈,脈訣動為陰脈,二者不同,何也?此是開卷第一行疑處,而世人不知講。予謂脈訣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單言之也,仲景所論兼眾脈而合言之也。大抵雜病各見一脈,惟傷寒必兼眾脈而見,何以言之?仲景之意,若曰浮大者,陽也,兼之一動,數、滑之類,安得不為陽?故仲景以動為陽者,此也。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還無,再再尋之,不離其處,不往不來,動而不移曰動。
主虛勞、崩中、血痢,此舉一脈,單言主病,故為陰也。是以傷寒雜病不可同日而論,學者知之。仲景論滑脈之翕奄沉,名曰滑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一合,故名滑脈。古人論滑脈,雖云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曾謂仲景三語而足也。翕,張也,言脈升而張也,忽焉而沉,言脈降而復也,奄言奄忽之間,脈來大而盛,聚而沉謂之翕奄沉,正如轉珠之狀也。沉為臟氣,故曰純陰。
白話文:
脈訣和仲景對於「動」的理解有所不同,脈訣是指單一脈象的特性,而仲景則是指脈象的綜合表現。一般雜病只會出現單一脈象,但傷寒卻會同時出現多種脈象,例如浮大、動、數、滑等,因此仲景認為「動」屬於陽脈。仲景所說的「動」,指的是脈象似有若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動而不移的狀態。脈訣所說的「動」,則指的是單一「動」脈象,主虛勞、崩中、血痢等病症。因此,傷寒和雜病不能混為一談,學習者應當注意區分。仲景對於「滑脈」的定義,是以「翕奄沉」三個字來描述,其中「翕」代表脈象上升, 「奄」代表脈象快速下降, 「沉」則代表脈象沉降,三者合一,便形成了「滑脈」。古人對「滑脈」的描述,雖說「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但仲景三字已足以概括。
翕為腑氣,故曰正陽。滑者,陰陽氣不為偏勝也。叔和脈訣,三關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曰滑。若陰病見此五陽脈則生。
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陰終死脈。
沉脈者,陰也。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緩度三關,狀如爛綿曰沉。一曰重按之乃得,主病在裡。
澀脈者,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又云:如刀刮竹行。又云: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曰澀。
微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往來極微,再再尋之,若有若無曰微。《脈經》云:極細而數或欲絕。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
弱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如爛綿相似,輕手乃得,重手稍無,快快不前曰弱。《脈經》云: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一曰指下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白話文:
人體的腑氣聚合則為陽氣,所以稱為正陽。滑脈則表示陰陽氣機調和,不偏不倚。古書《叔和脈訣》中提到,滑脈在三關處摸起來像珠子一樣跳動,按下去就消失,既不向前也不向後,這就是滑脈。如果陰證患者出現這種五陽脈象,預示著病情好轉。
沉脈、澀脈、微脈、弱脈都屬於陰證,陽證患者出現這種陰證脈象,則預示著病情危重。
沉脈屬於陰證,古書《脈訣》中記載,沉脈摸起來好像有,卻又摸不到,在三關處摸起來像爛棉花一樣,這就是沉脈。沉脈也表示疾病深入內裡。
澀脈也屬於陰證,古書《脈訣》中記載,澀脈摸起來好像有,卻又摸不到,就像刀刮竹子一樣,又像細而遲緩,往來難以散開,或者停住之後又重新出現。
微脈也屬於陰證,古書《脈訣》中記載,微脈摸起來往來非常微弱,反复尋找,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古書《脈經》中也提到,微脈非常細小,或者快要消失。也有人說微脈摸起來很小,或者摸起來很快,或者浮而薄。
弱脈也屬於陰證,古書《脈訣》中記載,弱脈摸起來就像爛棉花一樣,輕輕按就能摸到,用力按卻又摸不到,而且摸起來速度很快,不向前延伸,這就是弱脈。古書《脈經》中也提到,弱脈非常柔軟,而且沉細,按下去幾乎要消失。也有人說弱脈按下去才能摸到,抬起來就摸不到。
弦脈者,脈訣云:陽,仲景為陰,二者不同,詳仲景論弦脈,狀如弓弦,按之不移,弦為陰。又云:支飲急弦。又云:少陰症手足寒,脈弦遲者,大抵沉細者,陰也。若兼之以澀、弦、微則為陰脈,陰病宜矣。脈訣言弦脈為陽者云: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曰弦。
為陽脈者,此單言雜病自內而之外者,仲景言弦脈為陰者,兼沉、澀、弱、微則為陰脈,陰病宜矣。脈訣言弦脈為陽者云: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此弦脈為陽者,乃單言雜病自內而外之者。仲景言弦脈為陰者,兼沉、細、弱、微,自外而之內,傷寒脈也。
白話文:
弦脈,古書中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陽,有的認為是陰。仲景認為弦脈像弓弦,按下去不移動,屬於陰。也有人認為支氣管炎引起的水腫會導致脈搏急而弦。還有說法是,少陰症患者手腳冰冷,脈搏弦而遲,通常又細又沉,屬於陰。如果脈搏同時澀、弦、微弱,就更像是陰脈,代表著陰性疾病。
另一種觀點認為弦脈是陽,形容脈搏摸起來不夠飽滿,但抬起來卻又有力,像箏弦一樣,而且經常跳動。這種弦脈指的是內在疾病外顯的表現。而仲景認為弦脈屬於陰,是因為它同時具有沉、澀、弱、微的特徵,代表著疾病從外往內發展,屬於傷寒脈。
故傷寒雜病不可同日而論。仲景言若傷寒陽病,如譫語妄言,見此五陰脈多死。
陰陽交互最難明,輕重斟量當辨白。
脈雖有陰陽,須看輕重,以公表裡在下文。
輕手脈浮為在表,表實浮而兼有力。
但浮無力表中虛,自汗惡風常淅淅。
傷寒先要辨表、里、虛、實,此四者為急。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裡。然表症有虛有實。浮而有力者,表實也,宜用麻黃、葛根、紫蘇、陳皮之屬以汗之,以其症必無汗、惡寒;若浮而無力者,表虛也,必自汗、惡風,宜用桂枝、芍藥或白朮、防風、甘草、川芎之屬以和解之。
白話文:
所以傷寒和雜病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判斷。張仲景說,如果傷寒屬於陽證,例如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又觀察到病人五個陰脈都很弱,這樣的患者大多會死亡。
陰陽的變化關係非常複雜,需要仔細判斷病情的輕重,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雖然脈象有陰陽之分,但更重要的是要觀察脈象的輕重,關於表裡證的判斷則會在後文說明。
如果脈象輕而浮,代表病症在表,表實的脈象既浮又有力。
但如果脈象浮而無力,則代表表虛,病人會容易出汗、怕風,並且經常感到身體微微發冷。
治療傷寒首先要辨別表裡、虛實,這四個方面最為關鍵。張仲景說:脈象浮代表病症在表,脈象沉則代表病症在裡。然而表症又有虛實之分。浮而有力的脈象屬於表實,應該使用麻黃、葛根、紫蘇、陳皮等藥物發汗,因為這種病症患者必然沒有汗、怕冷;若脈象浮而無力,則屬於表虛,病人一定會自汗、怕風,應該使用桂枝、芍藥或者白朮、防風、甘草、川芎等藥物進行和解治療。
重手脈沉為在裡,裡實脈沉表亦實。
重手無力大而虛,此是裡虛宜審的。
里症亦有虛實脈,沉而有力者,裡實也,故腹滿大便不通;沉而無力,裡虛也,或泄瀉或陰症之類。
風則虛浮寒牢堅,水停水滀必沉潛。
動則為痛數為熱,支飲應須脈急弦。
太過之脈為可怪,不及之脈亦如然。
仲景云:風則虛浮,寒則牢堅,沉潛水滀,支飲急弦,痛則為痛,數則煩熱,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空見,中必有汗。
榮衛大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綱。
榮衛微時名炸卑,煠卑相搏名曰彰。
榮衛既和名緩遲,緩遲名沉此最良。
九種之脈辨虛實,長沙之訣妙難忘。
白話文:
手脈沉重,代表病症在內臟,內臟實證則手脈沉重,表證也實。
手沉重無力,脈象大而虛弱,這是內虛的表現,需要仔細辨別。
內臟病症也有虛實之分,脈沉而有力,代表內實,所以肚子脹滿,大便不通;脈沉而無力,代表內虛,可能是腹瀉或陰症等症狀。
風邪導致脈象虛浮,寒邪導致脈象牢固,水停積則脈象沉潛,支飲則脈象急促弦緊。
脈象過於強勁或過於虛弱,都屬於異常現象。
張仲景說:風邪導致脈象虛浮,寒邪導致脈象牢固,水停積則脈象沉潛,支飲則脈象急促弦緊,疼痛則脈象跳動,發熱則脈象快速,過於強勁或過於虛弱的脈象都屬於異常,如果邪氣消失,則一定會出汗。
榮氣和衛氣旺盛,脈象高亢有力,稱為高章脈。高章脈互相搏動,稱為綱脈。
榮氣和衛氣微弱,脈象微小細弱,稱為炸卑脈。炸卑脈互相搏動,稱為彰脈。
榮氣和衛氣調和,脈象平和緩慢,稱為緩遲脈。緩遲脈又稱為沉脈,是最好的脈象。
這九種脈象可以辨別虛實,長沙的醫訣精妙難忘。
仲景云: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炸,榮氣弱,名曰卑,炸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大抵仲景脈法論傷寒與雜病脈法異。
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脈定知陽氣衰。
縈縈來如蛛絲細,卻是體中陰氣衰。
脈如瀉漆之絕者,病人亡血更何疑。
仲景云: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縈縈如蛛絲細者,陰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血也,陽氣衰也。
陽結藹藹如車蓋,陰結尋竿亦象之。
仲景云:藹藹如車蓋者,陽結也。累累如循竿者,陰結也。
陽盛則促來一指,陰盛則結緩而遲。
白話文:
張仲景說:寸口脈摸起來有力,叫做「高」,脈摸起來有力且有彈性,叫做「章」,「高」和「章」一起出現叫做「綱」。寸口脈摸起來無力,叫做「炸」,脈摸起來軟弱無力,叫做「卑」,「炸」和「卑」一起出現叫做「損」。寸口脈摸起來平穩有力,叫做「緩」,脈摸起來平和緩慢,叫做「遲」,「緩」和「遲」一起出現叫做「沉」。總之,仲景的脈法論在傷寒和雜病方面的脈法有所不同。
脈搏跳動像浮在湯上的肥肉一樣,這是陽氣衰微的徵兆。
脈搏跳動細如蛛絲,這是身體陰氣衰弱的表現。
脈搏如同瀉漆一樣突然消失,病人失血,毫無疑問。
張仲景說:脈搏跳動像浮在湯上的肥肉一樣,是陽氣微弱的表現。脈搏跳動細如蛛絲,是陰氣衰弱的表現。脈搏綿綿如瀉漆一樣突然消失,是失血,也是陽氣衰微的表現。
陽氣結聚,脈搏跳動緩慢有力,像車蓋一樣。陰氣結聚,脈搏跳動細弱,像循着竹竿一樣。
張仲景說:脈搏跳動緩慢有力,像車蓋一樣,是陽氣結聚的表現。脈搏跳動細弱,像循着竹竿一樣,是陰氣結聚的表現。
陽氣旺盛則脈搏跳動有力快速,一指就能摸到。陰氣旺盛則脈搏跳動緩慢細弱,且有結滯感。
此謂促、結二脈也。仲景云:脈來緩,時一止,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名曰促。脈陰盛則結,陽盛則促。
縱橫逆順宜審察,殘賊災怪要須知。
仲景云: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水行乘木,名曰順。又曰:脈有殘賊,何謂也?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殘賊,為諸賊作病也。
又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答曰:舊時服藥,今乃發作,如先服大黃,腹未瀉,後服白朮卻見瀉,故為災怪。
白話文:
這指的是促脈和結脈。張仲景說:脈搏緩慢,時而停頓,稱為結脈;脈搏快速,時而停頓,稱為促脈。陰氣盛則結脈,陽氣盛則促脈。
脈象的縱橫逆順,以及殘賊災怪,都應仔細觀察。
張仲景說:脈象有相乘關係,有縱有橫,有逆有順,這是什麼意思呢?他說:水克火,金克木,稱為縱;火克水,木克金,稱為橫;水克金,火克木,稱為逆;金克水,水克木,稱為順。又說:脈象有殘賊,指的是什麼呢?他說:脈象有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稱為殘賊,會造成各種疾病。
又問:脈象有災怪,指的是什麼呢?答:以前服用藥物,現在卻出現病症,例如之前服用大黃,肚子還沒瀉,後來服用白朮卻反而出現瀉瀉,這就是災怪。
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
仲景云:脈病人不病曰行屍,以無主氣,故眩僕不知人;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谷,神雖困無苦。
右手氣口當主氣,主血人迎左其位,氣口緊盛食必傷,人迎緊盛風邪屬。
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緊,風傷榮;氣口緊盛,傷於食。
數為在腑遲為臟,浮為在表沉在裡,
浮緊兼澀寒傷榮,脈浮而緩風傷衛。
脈微大忌令人吐,欲下猶防虛則細,
沉微氣弱汗為難,三者要須當審記。
孫用和云:陰虛脈沉微而氣弱者,不可發汗。這汗、吐、下三法,脈其有不可行者,切當審之。
陽加於陰有汗症,左手脈沉卻應未。云:陽加於陰而謂之汗。
白話文:
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 如果脈象平靜,但人有疾病,這是因為內在虛弱所導致的。相反的,如果人的身體狀況安好,但脈象異常,這被稱為「行屍」,表示缺少主導生命氣息。
仲景雲:脈病人不病曰行屍,以無主氣,故眩僕不知人;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谷,神雖困無苦。- 張仲景指出,如果脈象異常,但人並無疾病,這表示沒有主導生命的氣息,因此會出現頭暈或意識不清現象。反之,如果人身體有疾病,但脈象正常,這被稱為「內虛」,表示是因為缺乏食物,即使精神疲憊也無痛苦。
右手氣口當主氣,主血人迎左其位,氣口緊盛食必傷,人迎緊盛風邪屬。- 右手的氣口主要負責主導氣息,而左側的人迎主要負責血液循環。如果氣口脈象緊張且強烈,表示可能因過度進食而受傷。同樣的,如果人迎脈象緊張,則表示風邪侵入。
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緊,風傷榮;氣口緊盛,傷於食。- 左側的人迎脈象緊張,表示風邪傷害了皮膚和肌肉(榮)。而右側的氣口脈象緊張,則表示因進食過多而受傷。
數為在腑遲為臟,浮為在表沈在裡,- 快脈(數脈)通常表示在臟腑內部有問題,而慢脈(遲脈)則表示在心臟或肝腎等深部器官有問題。浮脈表示問題在表面,沈脈則表示問題在內部。
浮緊兼澀寒傷榮,脈浮而緩風傷衛。- 浮脈伴隨著緊張和澀感,表示寒邪傷害了皮膚和肌肉(榮)。脈浮而緩慢,表示風邪傷害了衛護體表的氣體(衛)。
脈微大忌令人吐,欲下猶防虛則細,- 脈象微弱或太大都不宜使用吐藥治療。想要進行下藥治療時,還需謹慎,以免導致虛弱。
沈微氣弱汗為難,三者要須當審記。- 沈脈伴隨著微弱和氣弱的脈象,出汗治療可能會有困難。這三種脈象都需要仔細評估。
孫用和雲:陰虛脈沈微而氣弱者,不可發汗。這汗、吐、下三法,脈其有不可行者,切當審之。- 孫用和指出,對於陰虛、脈象沈微且氣弱的病人,不適合使用發汗的方法。對於汗、吐、下三種治療方法,必須根據脈象來評估其適用性,並仔細考慮。
陽加於陰有汗症,左手脈沈卻應未。雲:陽加於陰而謂之汗。- 若陽氣加於陰氣之上,可能會引發出汗的症狀。然而,若左手脈象沈弱,卻出現應有的脈象反應,這表示陽氣加於陰氣上的現象。
以上內容為中醫學中的脈診理論與臨牀應用,涉及到脈象分析、疾病辨識及治療原則。
趺陽胃脈定死生,太谿腎脈為根蒂。
傷寒必診太谿、趺陽者,謂以腎脈、胃脈為主。
脈來六至或七至,邪氣漸深須用意。
浮大晝加病屬陽,沉細夜加分陰位。
九至以上來短促,狀若湧泉無入氣,
更加懸絕漸無根,命絕天真當死矣。
孫尚云:脈及七至六至以上,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更加八至精氣弱,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急為治療。又加之九至十至以上,須和扁亦難救。如八至九至,加以懸絕者,無根也。
病人三部脈調勻,大小沉浮遲速類,
此是陰陽氣已和,勿藥自然應可喜。
白話文:
腳背上的陽明胃經脈決定生死,腳踝內側的太溪腎經脈是根本。
诊断伤寒一定要仔细观察太溪、趺阳脉,因为肾脉、胃脉是关键。
如果脉搏每分钟跳动六次或七次,说明邪气逐渐深入,需要用心治疗。
脉搏浮大,白天病情加重,属于阳证;脉搏沉细,夜晚病情加重,属于阴证。
如果脉搏每分钟跳动九次以上,而且跳动短促,像是泉水涌出但没有气流进入,
再加上脉搏悬绝,逐渐没有根气,就说明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即将死亡。
孙思邈说:脉搏每分钟跳动七次或六次以上,浮大白天病情加重,沉细夜晚病情加重。再加之脉搏每分钟跳动八次,精气衰弱,神气紊乱,必定有精神散乱的征兆,需要紧急治疗。如果再加之脉搏每分钟跳动九次或十次以上,即使用尽方法也难以救治。如果脉搏每分钟跳动八次或九次,再加上悬绝,就说明没有根气。
病人三部脉象调匀,大小、沉浮、迟速都相似,
这是阴气阳气已经调和,无需药物自然就会好转,应该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