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乾集 卷一 (1)

1. 乾集 卷一

2. 宋許學士傷寒脈法

3. 總論歌

大浮數動滑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

大脈者,指下尋之極大,舉之有餘。《內經》曰:大則病進。丹溪曰:大者,洪之別名,火之象也,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治之;其得之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而觀之,皆病症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

浮脈者,陽也。指下按而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如太過曰浮。主傷寒病在表。若雜病,主臟中冷,榮中有熱,治宜生精補虛。數脈者,陽也。《難經》曰:一呼三至,一吸三至,名曰數。是一息之間脈動六至,陽多陰少而有熱也。脈訣云:六數七極熱生多。動脈,許學士言仲景論動脈則曰:陽動,寸為陽則汗出;陰動,尺為陰則發熱;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名曰動。

是動也,仲景為陽脈,脈訣動為陰脈,二者不同,何也?此是開卷第一行疑處,而世人不知講。予謂脈訣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單言之也,仲景所論兼眾脈而合言之也。大抵雜病各見一脈,惟傷寒必兼眾脈而見,何以言之?仲景之意,若曰浮大者,陽也,兼之一動,數、滑之類,安得不為陽?故仲景以動為陽者,此也。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還無,再再尋之,不離其處,不往不來,動而不移曰動。

主虛勞、崩中、血痢,此舉一脈,單言主病,故為陰也。是以傷寒雜病不可同日而論,學者知之。仲景論滑脈之翕奄沉,名曰滑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一合,故名滑脈。古人論滑脈,雖云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曾謂仲景三語而足也。翕,張也,言脈升而張也,忽焉而沉,言脈降而復也,奄言奄忽之間,脈來大而盛,聚而沉謂之翕奄沉,正如轉珠之狀也。沉為臟氣,故曰純陰。

翕為腑氣,故曰正陽。滑者,陰陽氣不為偏勝也。叔和脈訣,三關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曰滑。若陰病見此五陽脈則生。

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陰終死脈。

沉脈者,陰也。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緩度三關,狀如爛綿曰沉。一曰重按之乃得,主病在裡。

澀脈者,脈訣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全無。又云:如刀刮竹行。又云: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曰澀。

微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往來極微,再再尋之,若有若無曰微。《脈經》云:極細而數或欲絕。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

弱脈者,脈訣云:陰也。指下尋之如爛綿相似,輕手乃得,重手稍無,快快不前曰弱。《脈經》云: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一曰指下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弦脈者,脈訣云:陽,仲景為陰,二者不同,詳仲景論弦脈,狀如弓弦,按之不移,弦為陰。又云:支飲急弦。又云:少陰症手足寒,脈弦遲者,大抵沉細者,陰也。若兼之以澀、弦、微則為陰脈,陰病宜矣。脈訣言弦脈為陽者云: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曰弦。

白話文:

總論歌

浮、數、動、滑、陽脈皆屬陽性,若陰病出現這些脈象,則預示病情好轉。

大脈是指脈搏非常有力,按之有力,舉之仍有力。《內經》說,脈大則病情加重。丹溪認為,大脈是洪脈的另一種稱呼,象徵著火,屬於陽性。若因內傷導致大脈,是陰虛被陽氣所乘,應從虛症治療;若因外傷導致大脈,是邪氣侵犯經脈,應從邪勝的角度治療。綜上所述,大脈都反映了病情加重的趨勢,所以說病情加重是合理的。

浮脈屬於陽性,指輕按時感覺不到,但提指時感覺有力,好像過於充盈,稱為浮脈。主要見於傷寒表證。若為雜病,則表示臟腑寒冷,而經絡有熱,治療應著重於滋補精氣。數脈屬於陽性,《難經》記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稱為數脈。也就是一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六次,表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並且有熱。脈訣中說:「六數七極熱生多」。動脈,許學士根據仲景的論述說:陽動,寸脈為陽,則會出汗;陰動,尺脈為陰,則會發熱;數脈出現在關上,上下沒有頭尾,像豆子一樣微微跳動,稱為動脈。

仲景將動脈視為陽脈,而脈訣中則將動脈視為陰脈,兩者為何不同呢?這是書中開篇的第一個疑問,而世人卻不知道如何解釋。我認為,脈訣是針對單一脈象而言的,而仲景的論述則結合多種脈象綜合判斷。大多數雜病只會出現一種脈象,只有傷寒才會兼具多種脈象。為什麼這樣說呢?仲景的意思是,如果出現浮大脈,屬於陽性,再加上動脈、數脈、滑脈等,怎麼能不是陽性呢?所以仲景將動脈視為陽脈,原因在此。所謂動脈,是指輕按時好像感覺到,但提起手指後又感覺不到,反覆觸摸,脈搏位置不變,不進不退,動而不移,稱為動脈。

動脈主要見於虛勞、崩漏、血痢等症,這裡只舉一種脈象,單獨說明其主症,所以認為它是陰性脈象。因此,傷寒和雜病不能混為一談,學習者應該明白這一點。仲景論述滑脈的翕、奄、沉,稱為滑沉脈,屬純陰;翕屬正陽,陰陽合一,故稱滑脈。古人論述滑脈,雖然說它往來前卻,流利展轉,與數脈相似,但仲景三語足以概括。翕,是舒張的意思,指脈搏上升而舒張;奄,是忽然的意思,指脈搏下降而恢復;沉,指脈搏來時有力,聚而沉下,如同轉珠一樣。沉屬臟腑之氣,故稱純陰;翕屬腑氣,故稱正陽。滑脈是陰陽之氣不偏勝的表現。叔和脈訣中說,三關脈如珠子般跳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稱為滑脈。若陰病出現這五種陽脈,則預示病情好轉。

沉、澀、弦、微、弱脈屬陰性,陽病出現這些陰性脈象,則預示病情危重。

沉脈屬於陰性,脈訣中說:輕按時好像感覺到,提起手指後完全感覺不到,緩慢地通過三關,像爛棉花一樣,稱為沉脈。也有人說,重按才能摸到,表示病情在裡。

澀脈,脈訣中說:輕按時好像感覺到,提起手指後完全感覺不到。又說:像刀刮竹子一樣。又說:細而遲,往來困難,或停頓後又來,稱為澀脈。

微脈,脈訣中說:屬於陰性。輕按時往來極微,反覆觸摸,似有似無,稱為微脈。《脈經》說:極細而數或將要消失。也有人說它很小,也有人說它很快,也有人說它浮而薄。

弱脈,脈訣中說:屬於陰性。輕按時像爛棉花一樣,輕按才能摸到,重按則摸不到,脈搏跳動緩慢,稱為弱脈。《脈經》說:極軟而沉細,按之將要消失。也有人說,重按才能摸到,提起手指後則感覺不到。

弦脈,脈訣中說:屬於陽性,而仲景則認為是陰性,兩者不同,詳見仲景論述弦脈,形狀像弓弦,按之不移,弦脈屬陰。又說:支飲急弦。又說:少陰症手足冰冷,脈弦而遲,大多是沉細的,屬於陰性。如果兼有澀、弦、微脈,則為陰脈,陰病的表現。脈訣中說弦脈為陽性,是指輕按時感覺不到,提起手指時感覺有力,像箏弦一樣,時時帶有數脈,稱為弦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