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2)
乾集 卷一 (2)
1. 診脈口訣
察脈之法,先須六部齊診,看何部異於眾者,便是此部有病,然後每部另診,方可得其精微。無病之人,左手弱,右手強,是血虛;右手弱,左手強,是氣虛。有病之人,左手大,右手小,是外感;右手大,左手小,是內傷。如邪氣盛脈大,醫而使之小;正氣虛脈小,醫而使之大者,乃為效也。
2. 論絕脈
彈石之脈,狀如硬蛇觸石,辟辟而急,腎氣絕也。
解索之脈,狀如繩索解股散於兩旁,多見於尺,精血竭也。
雀啄,狀如雞雀頻啄,止而復來,多見於脾,穀氣絕也。
屋漏,狀如水滴地上,久復濺起,胃氣絕也。
蝦游,狀如蝦浮不動,瞥去復來,神魂絕也。尺脈澀如大蝦鬚者死,脈連連如蜘蛛絲者亦死。
魚翔,狀如游魚高頭泛,定尾搖,命絕死也。
釜沸一脈,如羹上肥滿,湧湧而浮,此陰陽之氣絕也。
所謂偃刀者,如猶刀刃,其與彈石類焉。若代若牢,亦為危脈。代者,動中一止,如更代之代;牢似乎革。《經》曰:渾渾革至如湧泉,謂出而不返也。又曰:牢而搏,如薏苡累累然者死。牢之與革無以異也。前所論覆、溢二脈,自關前進,上出於魚際者,謂之溢;自關後退,入於尺澤者,謂之覆。
是皆陰陽不守,離經無根,必死之脈也。凡篤病六脈澀刮,按之無力,若能用藥挽得胃氣脈回,三部和緩,藹藹而來,必有生意。或一併澀刮而胃氣之脈不回,是雖息數猶存,終不能保其諸篤症,但見右尺脈和軟而大,厥疾其有瘳乎?
3. 太過不及脈
心脈洪大心家熱,頭腦昏疼血氣結,腳板心內似火燒,口燥心煩渴不歇。
心脈微小主心虛,心中驚悸流汗隨,頭腦昏沉多困倦,夢魂常在水邊歸。
肝脈洪大不調血,背痛項強疼左脅,手痠腳冷目赤紅,行路昏暈常怕跌。
肝脈微小四肢酸,膽冷肝枯血氣寒,頭眩眼花雙足軟,背間常有汗漫漫。
腎脈洪大主腰疼,背痛項強小腹膨,膀胱暑熱不便赤,咽乾舌苦口無涎。
腎脈微小下部虛,耳內嘈嘈風雨聲,腦痛腰疼雙足腫,背間盜汗出無停。
肺脈洪大心頭緊,咳有風痰常壅盛,腰疼背痛腳又酸,口渴氣急時時並。
肺脈微小肺家氣,悶悶憂愁口又幹,手寒腹內多虛弱,咳嗽時時背上寒。
脾脈洪大心膨脹,飲食不思常欲困,頭疼腦痛嘔頻頻,食後傷風精氣損。
脾脈微小兩眉愁,悶悶憂憂唇口焦,手足軟酸多氣急,無情無意過良宵。
命脈洪大心胸熱,潮渴三焦血氣結,四肢倦怠少精神,食後傷風精氣別。
命脈微小號平和,腎氣應教嘔逆多,手足冷寒脾胃冷,口淡無味不調和。
4. 察視
黑氣起於耳目鼻上,漸入於口者死,白色亦然。
赤色見於耳目額上,五日死。張口如魚出氣,不反者死。
循摸衣縫者死。無熱妄語者死。
爪甲青者死,爪甲青肉黑者死。遺尿不知者死。
舌卷卯縮者死。眉傾須豎,目直視者死。
唇反,人中滿者死。陰陽俱閉,失音者死。
神氣不守,聲嘶者死。汗出不流者死。
屍臭不可近者死。回目直觀者死,肩息死。
齒忽黑者死。面赤目黃死,面赤目白死。
面青目黑,面青目黃,面青目白,面青唇黑皆死。
面白目黑,面白目白皆死。面黑目青死。
面黑目白死。面黑脅滿不能反側死。面黑唇青死。
面黃目白,面黃目青,面黃目黑死。已上九黑如煤,白如枯骨,赤如衃血,青如草茲,方為死候。
心絕,肩息回聘,目直視者,一日死。
肺絕,氣去不反,口如魚,三日死。
骨絕,腰脊痛不可反側,五日死。
脾絕,口冷,足腫,脹泄,十二日死。
腎絕,大便赤澀下血,耳干,腳浮,舌腫者,六日死。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九日死。
腸絕,髮直,汗出不止,不得屈伸者,六日死。
肝絕,恐懼伏臥,目直面青,八日死。又即時死。
胃絕,齒落目黃者,七日死。
凡病色見於面者,黃赤為熱;白為寒,為脫血,為積;青黑者痛。《內經》云:肝青,肺白,心赤,腎黑,脾黃。若青如翠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脂,黑如烏羽,此五色之見,生也。青如初生草茲,黃如枳實,黑如炱煤,赤如衃血,白如枯骨,其色常變不同。
5. 雜論
濕熱相火病多,土火病多。氣常有餘,血常不足。
肥人血多濕多,瘦人氣實熱多。白者,肺氣弱,血不足。黑者,腎氣余,忌黃耆。
熱傷血不能養筋,故為拘攣。寒傷筋不能束骨,故為痿弱。
氣屬陽,無寒之理。勞症忌涼藥,此東垣之旨也。
寒不得熱,是無火也。熱不得寒,是無水也。
肺癰,非吐不可療。辛苦,飢飽,勞役,疼痛,皆傷血。
服藥藥力峻,須酸收。指甲卷是血少不養,傷筋。
身如被打,濕傷血也。亦有血虛而痛。腑病責臟用,臟病責腑用。
氣血弱,遠枳殼,以其損氣。氣血盛,忌丁香,以其益氣。
治病先調氣。病分氣、血、陰、陽。
晝增夜靜,是陽氣病而血不病。夜增晝靜,是陰血病而氣不病。
夜靜日惡寒,是陰上溢於陽。
日夜並惡寒,是陰部大盛兼有其陽,當瀉其寒,峻補其陽。
夜靜日熱,是陽盛於本部。日靜夜惡寒,是陰自生於本部。
日安夜躁煩,是陽氣下溜於陰中,當瀉其陽,峻補其陰。
日惡寒夜煩躁,為陰陽交,飲食不及,必死。
傷寒、中暑與傷酒食一般。人火正治,龍火反治,諸病有郁,治之可開。
噁心,有熱、有痰、有虛。陽絕則陰虧,陰氣若盛,陽無暴絕之理。
虛勞不受補者死。
諸病能發熱,風、寒、暑、濕、燥、火,七情皆能發熱。
寒濕同性,火燥同途,非也。寒宜溫之,濕宜燥之,火宜降之涼之,燥宜潤之。
諸病尋痰火,痰火生異症。診脈,觀形,察症,三者殊途,不可執一。
諸病先觀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