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3)
乾集 卷一 (3)
1. 汗
脈沉微細弱不可汗,沉細為在裡,濡弱血氣虛。
脈浮而緊法當身痛,當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汗,此血微少故也。
陰病脈細沉數不可汗,病在裡故也。
傷寒風溫,素傷於風復傷於熱。四肢不收,頭痛身熱,常汗不解,治在少陰、厥陰,不可汗,汗出譫語,內煩不得臥,善驚目亂無精光。
傷寒濕溫,素傷於寒因而中暍。若兩脛冷,腹滿,頭目痛,妄言,治在足太陰,不可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變,死。
傷寒頭形象中風,常微汗出,又自嘔者,心懊憹,發汗則痙。
傷寒脈弦細,頭痛,如反熱,此屬少陽,不可汗。
白話文:
脈象沈而微弱,表示病情在體內,需避免使用發汗藥物。脈象浮緊,可能出現身體疼痛的症狀,適合用發汗方法治療;如果尺脈遲緩,則不宜發汗,因為可能血氣較虛弱。
陰性疾病的脈象細沈數,表示病情在體內,應避免發汗。
風寒或熱病後,如果四肢無法收縮,頭痛且持續出汗,這些情況應該治療於少陰和厥陰經,不宜發汗,否則可能會導致精神錯亂、內心煩躁、失眠以及容易驚嚇的情況。
風寒或濕熱病後,如果出現兩脛部冷感、腹脹、頭痛、胡言亂語等症狀,應該治療於足太陰經,不應發汗,否則可能會導致語言能力喪失、耳聾、無法辨識疼痛位置、皮膚青紫及面部改變,嚴重時會致死。
風寒病後頭部表現類似風邪,持續微汗且嘔吐,心煩不安,發汗可能會導致肌肉抽搐。
風寒病脈象弦細,頭痛且有反熱感,屬於少陽經的病症,不應發汗。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心下痞堅,不可汗。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強汗之故也。
胸中閉塞不可汗,汗之則吐血。厥不可汗,汗之聲亂咽嘶。
亡血家不可汗,汗之則寒慄。衄不可汗,汗之必額陷直視。
淋家不可汗,汗之必便血。瘡家不可汗,汗之則痙。
汗家不可汗,汗之必恍惚,脈短者死。
冬時發其汗,必吐、痢、口瘡。下痢清穀不可汗,汗之必脹滿。
咳而小便利,汗之則厥逆。諸逆發汗,微者難愈,劇者言亂,睛眩者死。
動氣在,不同左右上下,一切不可汗。
脈浮大可汗,問病者,設為虛不可汗也。浮而緊可汗。
白話文:
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頭頸部會劇烈疼痛,可能頭昏眼花,心口堵塞硬實,而且不能出汗。
少陰病症出現咳嗽和腹瀉,並且神志不清,這都是因為過度出汗造成的。
胸部悶塞不能出汗,出汗就會吐血。昏厥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聲音嘶啞,喉嚨發緊。
失血的人不能出汗,出汗會引起發冷。鼻出血的人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額頭凹陷,眼睛直視。
尿路感染的人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便血。患有瘡瘍的人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抽搐。
本來就容易出汗的人不能再出汗,出汗會導致神志恍惚,脈搏短促的人會死。
冬天發汗,必定會嘔吐、腹瀉、口瘡。腹瀉排出清稀的谷物殘渣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肚子脹滿。
咳嗽又伴隨小便頻繁的人,出汗會導致昏厥。各種逆向發汗,輕微的難以痊癒,嚴重的會神志不清,眼睛發花的人會死。
如果氣機不穩定,不論是左右還是上下,都不能出汗。
脈象浮大可以出汗,但要詢問病情,可能是虛弱不能出汗。浮而緊的脈象可以出汗。
太陽病脈浮弱可汗,浮而數者亦可汗。
陽明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發熱如瘧,此屬陽明,脈浮虛可汗。
下利後身痛,清便自調可汗。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脈象浮弱,可以發汗治療;如果脈象浮且數,也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陽明病如果脈象遲緩,出現大量出汗,並稍微畏寒,表明表層的病還沒有完全解除,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
下午時分發熱像瘧疾一樣,這屬於陽明病的表現,如果脈象浮虛,則可以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出現下痢後身體疼痛,大便和小便情況正常,可以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2. 中風
脈宜浮遲,不宜弦大急數。
夫中風百病,古今諸醫所見不同。古人論中風,風也;河間論中風,火也;東垣論中風,氣也;丹溪論中風,濕也。風、火、氣、濕四者立說,以賢論之,總之一虛而已,何也?良由素失調護,或五味之有傷,或七情之忒甚,或嗜欲之無節,或勞役之過極,以致臟腑虧損。
風邪乘虛卒中者,風也;陰精枯竭,水衰火盛而昏冒者,火也;元陽耗散,不任風寒故昏冒者,氣也;氣血衰憊,中氣不運而生濕,濕生痰,濕痰壅盛而昏冒者,濕也。以上四者而歸之一虛,可謂明矣。賢嘗考諸明醫論曰:所謂外中風邪者,亦未必不由元精虛弱,榮衛失調而後感之也;所謂因火、因氣、因濕,亦未必絕無外邪侵侮而作也,誠確論焉。
白話文:
脈象應該浮而緩慢,不應該緊而有力、快速而頻繁。中風病症的成因,古今醫家各有不同的觀點。古人認為中風是風邪所致,河間醫家認為是火邪所致,東垣醫家認為是氣虛所致,丹溪醫家認為是濕邪所致。風、火、氣、濕四種理論各有其道理,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身體虛弱。這是因為平時沒有注意保養,或是飲食不節制,或是情緒過度波動,或是縱慾無度,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臟腑功能損傷。
風邪趁虛而入,導致中風,這就是風邪所致;陰精耗竭,水液不足,火氣旺盛而昏迷,這就是火邪所致;元陽虧損,無法抵禦風寒而昏迷,這就是氣虛所致;氣血衰弱,中氣運行不暢而產生濕邪,濕邪生痰,痰濕阻塞而昏迷,這就是濕邪所致。以上四種病因歸根結底都是身體虛弱,這點是十分明確的。我曾經研究過許多名醫的論述,認為所謂的外感風邪,也不一定不是因為元精虧損、營衛失調,然後才被感染的;所謂的因火、因氣、因濕,也不一定完全沒有外邪的侵襲而發病。這點說法是十分準確的。
其為病也,或為中風舌強不語,語言謇澀,或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攣,筋骨麻痛,或頭目眩暈,痰火熾盛,或呵欠噴嚏,面木頭痛,或僵仆不省人事等症。宜先用通關之藥,俟有嚏,隨進解毒丸或導痰湯或攝生飲,對症選用。或有未至昏冒,而不必用此三方者,均宜服加味順氣散二三劑。
故曰:治風先理氣,氣順則痰消。徐理其風,如聖散急則以治其標也,使外邪少疏,人事稍醒,其餘諸症,然後從容調理,宜王道之劑,以補虛為主兼去外邪,每日早、午、晚服六味丸、五論湯、還真丹,三藥兼而進之。勿論病之輕重,年之淺深,輕則旬日奏效,重則久服收功。
白話文:
這病症,可能是中風導致舌頭僵硬不說話,言語含糊不清,或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是手腳僵硬攣縮,筋骨麻痛,或是頭昏眼花,痰火旺盛,或是打呵欠、打噴嚏、臉色木訥、頭疼,或是昏倒不省人事等等症狀。應該先用通關的藥物,等到病人打噴嚏,就馬上服用解毒丸、導痰湯或攝生飲,根據症狀選擇服用。如果病症還未到昏迷狀態,也不需要服用這三種藥方,都應該服用加味順氣散二至三劑。
所以說:治療風症要先調理氣機,氣機通暢,痰火就會消散。慢慢地調理風症,像聖散這種藥,急症則以治標為主,使外邪略微消散,病人稍微清醒過來,其他症狀就慢慢調理。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以補虛為主,同時去除外邪,每天早、午、晚服用六味丸、五論湯、還真丹,三種藥一起服用。不論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輕症服用十天就會見效,重症則需長期服用才能奏效。
治以滋腎水,降心火,扶真元,補氣血,以培其本;祛風邪,平肝木,清痰火,除濕熱,以治其標。對症加減,慎毋執焉。久而腎水上升,心火下降,真元漸復,氣血漸充,邪氣漸退,肝木漸平,痰火漸消,濕熱漸除,則中風諸病自潛瘳矣。收功保後,宜用延齡固本丹,不惟以杜後患,而且卻病延年之聖藥也。
茲賢之管見,乃素所經驗,若此為愈,愧不能罄醫中之萬一耳。後之學者須探本窮源,當考諸《內經》之旨,洞析劉、張、朱、李諸家之秘,自可收萬全之功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以滋養腎水,降伏心火,扶持元氣,補益氣血,從根本上培補身體;同時驅除風邪,平息肝木,清除痰火,消除濕熱,從表象上治療疾病。應根據病情對症加減用藥,不可固執一法。久而久之,腎水上升,心火下降,元氣逐漸恢復,氣血漸漸充盈,邪氣逐漸消退,肝木逐漸平息,痰火逐漸消散,濕熱逐漸清除,中風諸病自然會逐漸痊癒。治療結束後,宜服用延齡固本丹以防止復發,此藥不僅能杜絕後患,更能防病延年,是聖藥也。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都是多年經驗累積所得,若能治癒疾病,愧不敢言醫術精通,僅是皮毛而已。後輩學者應探究病因,根源,並參考《內經》的精髓,深入理解劉、張、朱、李諸位醫家的秘訣,方可達到萬全的療效。
3. 中風惡候
口開者,心氣絕。遺尿者,腎氣絕。手撒者,脾氣絕。眼合者,肝氣絕。鼻鼾者,肺氣絕。
髮直吐沫,睛如直視,聲如鼾睡,皆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治,舉動則筋痛者,是無血以滋養其筋故也。面赤如妝,頭面青黑,汗綴如珠,不治之症也。
凡初中時,昏沉口噤,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搐鼻內,即提起頭髮,立蘇。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或急以手指掐刻人中即醒。其或不醒者,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甲角十井穴,捋去黑血,就以氣針刺合谷二穴,人中一穴,覺稍醒,即多灌香油或加麝香一二分,或薑汁亦可。
白話文:
嘴巴張開,心氣就絕;尿失禁,腎氣就絕;手無力,脾氣就絕;眼睛閉合,肝氣就絕;打呼嚕,肺氣就絕。
頭髮直立,流口水,眼睛直視,呼吸像睡覺打呼嚕一樣,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筋脈枯萎無法治癒,活動時筋骨疼痛,這是因為沒有血液滋養筋脈。臉色紅潤像塗了妝,頭面部青黑色,汗水像珠子一樣,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
凡是病症剛開始的時候,神志昏迷,嘴巴緊閉,不能服藥,要趕緊用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搐鼻內,接著提起頭髮,病人就會立刻清醒。如果打噴嚏就能治癒,不打噴嚏就無法治癒。或者用手指掐人中穴,病人也會清醒。如果還不醒,就要用三稜針刺手指十個指甲角和十個井穴,將黑血捋去,然後用氣針刺合谷穴兩個,人中穴一個,稍微清醒後,就多灌香油,或者加入麝香一、二分,薑汁也可以。
凡中氣亦似中風,但風中多痰涎,氣中口中無涎。又風中身溫,氣中身冷。此七情內傷,氣逆為病,治當順氣散主之。有熱者,導痰湯主之,或藿香正氣散皆可。
通關散,治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欲絕者。
先用皂角、細辛等分為末,每少許吹入鼻中,有嚏可治。隨用吐法,皂角末五分,半夏、白礬各三分,為細末作一服,薑汁調服,探吐後服解毒丸或導痰湯、攝生飲之類。
白話文:
中氣的症狀跟中風很像,但中風患者通常伴隨痰涎,而中氣患者則沒有。另外,中風患者體溫偏高,中氣患者則體溫偏低。這是因為七情內傷導致氣逆所致,可以用順氣散來治療。如果有發熱症狀,則可用導痰湯或藿香正氣散。
通關散用於治療中風痰厥、昏迷卒倒、神志不清、瀕臨死亡的患者。
首先用皂角和細辛等量研磨成粉,每次取少許吹入鼻中,引發噴嚏即可治療。接著使用吐法,用皂角末五分、半夏和白礬各三分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調服,催吐後服用解毒丸、導痰湯或攝生飲等藥物。
擦牙開關散,治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不能下藥。
用烏梅肉和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頻擦牙上,自開。
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用巴豆去殼捶油,在紙上入麝香少許,將紙卷作條入桐油內蘸過,點著吹滅,取煙燻鼻而省。
一方,治中風不語。牙皂七個,蜜水同煎,用鵝管吹入些許。
按上方,治中風不省人事外治之法。
雄黃解毒丸,治中風卒然倒僕,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並解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閉,一應熱毒。又能消食化氣兼治食瘧,取積下熱。
白話文:
擦牙[開關散],可以治療中風昏迷,牙關緊閉無法服藥的情況。用烏梅肉、南星、細辛研磨成粉末,用中指沾取,反覆擦拭牙齒,就能使牙關鬆開。
另一種治療中風痰厥,昏迷不醒的方法是,取巴豆去殼搗碎榨油,在紙上放少許麝香,將紙捲成條狀,浸入桐油中蘸一下,點燃後吹滅,用煙熏鼻,患者就會清醒。
還有一種治療中風不語的方法,用七個牙皂與蜜水一起煎煮,用鵝管吹入少量藥液即可。
以上方法都是治療中風昏迷的外治方法。
[雄黃解毒丸]可以治療中風突然倒地、牙關緊閉、昏迷不醒,以及上膈熱氣壅塞、痰涎不暢、咽喉腫脹閉塞等熱毒症狀。它還可以消食化氣,兼治食瘧,排除積熱。
鬱金(二錢半,研末),雄黃(二錢半,研末),巴豆(去油,二十四個)
先將上二味末和一處同研極細,再入巴豆同研用。好米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熱茶送下,吐出痰涎立蘇,未吐再服。如牙關緊,以刀、尺斡開口灌下。
一導痰湯急喉閉,七丸研化,以熱水研白梅肉調下,或熱茶下。熱則流通之意,纏喉風卒死而心頭猶熱者,灌下即蘇。
一久瘧腹中有癖,用沉香磨水送下。
白話文:
取鬱金、雄黃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去油的巴豆二十四個,一起研磨至極細。用好米醋煮成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五到七丸,熱茶送服,吐出痰涎即可恢復。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刀或尺撬開嘴巴灌服。
此外,可用導痰湯七丸研磨成粉末,用熱水調和白梅肉服用,或用熱茶送服。熱能使氣血流通,對於突然發作的喉風導致猝死,但心頭仍然發熱的病人,灌服此藥就能恢復。
長期瘧疾導致腹中有積塊,可用沉香研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
一諸積下痢,煎五苓散送下。
一瘰癧,加斑貓十四個,去翅足,糯米炒,冷茶下。
家秘牛黃丸,治驚風痰熱等症。即雄黃解毒丸加牛黃一錢,硼砂一錢,水糊為丸,薄荷湯下。
一方,治小兒急驚風,痰熱上壅,加膩粉一錢。
一方,治疔瘡,加全蠍二錢,皂角二錢,麝香少許,滴水為丸,綠豆大,每二十丸,茶下。
白話文:
如果出現積食導致的腹瀉,可以用五苓散煎服。
治療瘰癧,可以加入十四隻斑貓,去掉翅膀和腳,用糯米炒過,再用冷茶送服。
治療驚風、痰熱等症,可以用牛黃丸,即雄黃解毒丸加入牛黃一錢、硼砂一錢,用水糊成丸,用薄荷湯送服。
另外,治療小兒急驚風、痰熱上壅,可以用膩粉一錢。
還有一種方法治療疔瘡,可以用全蠍二錢、皂角二錢、麝香少許,滴水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送服。
按上方,治中風不醒人事,風痰壅熱者宜之。
祛風導痰湯,治中風,中氣,痰火,頭目昏沉,痰氣迷悶,上氣喘急,口吐涎沫,症類傷寒,憎寒壯熱,此因內傷七情,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空空則痰自生也。
南星(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錢),黃連(薑汁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白朮(去蘆,一錢),枳實(麩炒,一錢),瓜蔞仁(一錢),桔梗(去蘆,七分),白附子(七分),防風(七分),人參(五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這方劑名叫祛風導痰湯,用來治療中風導致昏迷不醒,以及風痰鬱結、熱邪壅盛的病症。主要表現為中氣不足、痰火上炎、頭昏眼花、痰迷心竅、呼吸急促、口吐唾沫,症狀類似傷寒,畏寒發熱。這是由於內傷七情,導致痰濁阻礙心神,神志不清,心神虛弱則痰濕易生。方中南星、半夏、陳皮、茯苓、黃連、黃芩、白朮、枳實、瓜蔞仁、桔梗、白附子、防風、人參、甘草等藥物,具有祛風化痰、清熱解毒、益氣健脾、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有效治療中風昏迷、痰熱壅盛等症。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加竹瀝、薑汁同服。
按上方,治中風,中氣,痰火,昏迷不醒人事者宜之。
攝生飲,治一切卒中,不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濕及痰厥、氣厥之類,不醒人事者,初作只用此方。
蒼朮(生,一錢),南木香(一錢半),南星(濕紙煨,二錢半),半夏(泡,一錢半),細辛(一錢),石菖蒲(一錢),甘草(生,一錢),生薑(七片)
水煎服。痰盛加全蠍炙,二枚。
白話文: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加竹瀝、薑汁同服。
根據上方藥方,適用於治療中風、中氣、痰火以及昏迷不醒的情況。
攝生飲,適用於一切突然發生的中風、中寒、中暑、中濕或因痰、氣引起的昏迷不醒,初次使用時僅需此方。
藥物組成如下:
- 生蒼朮(一錢)
- 南木香(一錢半)
- 南星(濕紙包裹後烘烤,二錢半)
- 泡過的半夏(一錢半)
- 細辛(一錢)
- 石菖蒲(一錢)
- 生甘草(一錢)
- 生薑(七片)
將以上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痰多,可加入全蠍(炙烤後,二枚)一同服用。
按上方,治一切卒中不醒人事者宜之。服後人事稍醒,氣未盡順,痰未盡消,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以蘇痰氣,調理最穩。或服加味順氣散亦可。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
加味順氣散,治風先理氣,氣順則痰消,徐理其風,庶可收效。理氣者,氣滯,氣鬱,肩膊麻痛之類,此七情也。
人參,白朮(去油蘆),白茯苓(去皮),半夏(薑汁炒),青皮(去穰),陳皮,川芎,白芷,枳殼(麩炒),桔梗,烏藥,細辛,防風,殭蠶(炒),乾薑,麻黃,甘草
白話文:
針對突然昏迷不醒的人,可以用上方藥方治療。服藥後如果意識稍微恢復,但氣息尚未順暢、痰液尚未完全消散,就應該服用藿香正氣散,加入南星、木香來化解痰氣,這是最穩妥的調理方法。也可以服用加味順氣散。藿香正氣散的方劑在霍亂篇中可以找到。
加味順氣散用於治療風邪導致氣機不暢,氣順則痰消,慢慢調理風邪,才能收到效果。理氣針對的是氣滯、氣鬱、肩膊麻痛等症狀,這些都與七情有關。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去油蘆)、白茯苓(去皮)、半夏(薑汁炒)、青皮(去穰)、陳皮、川芎、白芷、枳殼(麩炒)、桔梗、烏藥、細辛、防風、殭蠶(炒)、乾薑、麻黃、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並遍身手足疼痛麻木者宜之。
五論湯(主方),治中風諸病之總司也。
人參(五分),白朮(去蘆炒,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當歸(酒洗,一錢二分),川芎(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生地黃(薑汁焙,一錢),熟地(薑汁焙,一錢),半夏(姜炒,一錢),南星(姜炒,一錢半),防風(去蘆,六分),羌活(六分),獨活(六分),天麻(一錢),黃連(姜炒,八分),黃芩(酒炒,八分),黃柏(酒炒,四分),甘草(炙,三分),陳皮(溫水洗去白,七分)
白話文:
先將生薑三片和紅棗一枚煎水服用。這個方子適用於中風引起的一切病症,包括全身、手腳疼痛麻木的患者。
五論湯是治療中風諸病的主方,藥材包括:人參五分、白朮去蘆炒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當歸酒洗一錢二分、川芎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生地黃薑汁焙一錢、熟地薑汁焙一錢、半夏薑炒一錢、南星薑炒一錢半、防風去蘆六分、羌活六分、獨活六分、天麻一錢、黃連薑炒八分、黃芩酒炒八分、黃柏酒炒四分、甘草炙三分、陳皮溫水洗去白七分。
銼作一劑,水煎,臨服入竹瀝、薑汁一二茶匙,清旦時溫服。宜隨時對症加減於後。
風火氣濕虛,五論探玄微,一方皆可療,增損始為奇。
中風左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屬血虛與死血,加秦艽、桃仁、紅花。
中風右瘓者,渙也。血氣散漫渙然而不用也,屬氣虛與濕痰,加黃耆、木香、烏藥。
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加遠志、石菖蒲、枳實、瓜蔞、麥冬。
中風口眼喎斜,加白芷、殭蠶。中風痰涎熾盛,加枳實、瓜蔞仁。
白話文:
把這些草藥混合在一起煮成一帖藥,用清水熬煮,服用前加入一兩勺竹葉搗碎出的汁和薑汁,早上溫熱了喝下去。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適當地增加或減少配方中的成分。
如果是因為風邪、火毒、溼氣或者身體虛弱引起的疾病,這個方子都可以治療,如果能夠適當增減其中的成分會更有效果。
如果是中風導致左手無力無法抬起來,那就是“坦”,這是因為肌肉神經鬆弛而無法支撐起來,可能是血液不足或者是有凝固的血液阻塞,可以加上秦艽、桃仁和紅花。
如果是中風導致右手無力無法使用,那就是“渙”,這是由於血液和氣息分散而無法集中力量,可能是由於氣血不足或是溼氣過重,可以加上黃芪、木香和烏藥。
如果是中風導致舌頭僵硬無法說話,可以再加上遠志、石菖蒲、枳實、瓜蔞和麥冬。
如果是中風導致嘴巴歪斜,可以再添加白芷和殭蠶。如果是中風導致喉嚨裏有很多粘液,可以再加上枳實和瓜萎仁。
中風肢體頑麻,加烏藥、殭蠶、薄桂。中風筋骨疼癇,加官桂、乳香、沒藥。
中風頭目眩暈,並頭痛,加白芷、蔓荊子、藁本。
中風手足拘攣,加牙皂、木香。
中風或左足癱或右足瘓,加牛膝、木瓜、薏苡仁。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多服以愈為度。
奪命還真丹,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足癱瘓,口眼喎斜,語言謇澀,一切諸風痰火氣鬱,濕熱疼痛,驚癇之疾。
白話文:
對於中風導致四肢麻木的情況,可以添加烏藥、殭蠶和薄桂進行調理;如果中風引起筋骨疼痛或者癲癇,則可以加入官桂、乳香和沒藥;對於頭暈、頭痛的中風患者,可添加白芷、蔓荊子和藁本;如果中風造成手足抽搐,可以使用牙皁和木香;對於單側足部癱瘓的情況,可以加入牛膝、木瓜和薏苡仁。根據上方的配方,治療中風各類疾病,應多次服用直至痊癒。
奪命還真丹,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手腳癱瘓、口眼歪斜、語言蹇澀,以及各種因風痰火氣鬱積、濕熱引起的疼痛和驚癇等症狀。
當歸(酒洗,一兩),川芎(五錢),白芍(酒炒,一兩),熟地黃(五錢),生地黃(酒洗,五錢),人參(七錢),白朮(去蘆,七錢半),陳皮(去白,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半夏(薑製,一兩),枳殼(麩炒,一兩),桔梗(去蘆,一兩),木香(七錢半),官桂(五錢),全蠍(去毒,五錢),天麻(七錢),防風(去蘆,一兩),殭蠶(炒,五錢),羌活(一兩半),獨活(七錢半),藁本(七錢半),細辛(三錢),薄荷(一兩),菊花(五錢),知母(一兩),石膏(一兩),柴胡(一兩),黃芩(五錢),黃連(五錢),地骨皮(五錢),蔓荊子(五錢),菟絲子(酒製,一兩半),小茴(酒炒,一兩),杜仲(酒炒,一兩),麻黃(一兩),蛤蚧(酥炙,一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 當歸(用酒浸泡後,一兩):補血調經。
- 川芎(五錢):活血止痛。
- 白芍(用酒炒過,一兩):緩急止痛。
- 熟地黃(五錢):滋陰補腎。
- 生地黃(用酒浸泡後,五錢):清熱涼血。
- 人參(七錢):補氣養生。
- 白朮(去掉根蘆頭,七錢半):健脾利水。
- 陳皮(去掉白色部分,五錢):理氣和胃。
- 白茯苓(去掉皮,一兩):利水消腫。
- 半夏(用姜煮過,一兩):化痰止咳。
- 枳殼(用麩炒過,一兩):行氣散結。
- 桔梗(去掉根蘆頭,一兩):宣肺利咽。
- 木香(七錢半):調理腸胃。
- 官桂(五錢):溫中散寒。
- 全蠍(去除毒性,五錢):祛風止痛。
- 天麻(七錢):平肝熄風。
- 防風(去掉根蘆頭,一兩):解表散寒。
- 壞蠶(炒過,五錢):祛風止痛。
- 羌活(一兩半):祛風散寒。
- 獨活(七錢半):祛風除濕。
- 藁本(七錢半):散風止痛。
- 細辛(三錢):散寒止痛。
- 薄荷(一兩):清熱解暑。
- 菊花(五錢):清熱明目。
- 知母(一兩):清熱潤燥。
- 石膏(一兩):清熱解毒。
- 柴胡(一兩):疏肝解鬱。
- 黃芩(五錢):清熱燥溼。
- 黃連(五錢):清熱解毒。
- 地骨皮(五錢):涼血止血。
- 蔓荊子(五錢):疏散風邪。
-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製成,一兩半):滋陰補腎。
- 小茴(用酒炒過,一兩):暖腎散寒。
- 杜仲(用酒炒過,一兩):補肝腎,強筋骨。
- 麻黃(一兩):發汗解表。
- 蛤蚧(酥炙後,一兩):補肺益腎。
- 甘草(一兩):調和藥性。
上三十七味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任下。
如中風癱瘓癩疾,茶酒下。如遍身骨節疼痛及心氣痛並不醒人事,熱醋下。如洗頭風及暗風,茶清下。如驚痛口吐涎沫,酒下。如婦人胎前產後經脈不調,酒煎香附湯下。
按上方,以羌活愈風湯為本,最能行道諸經,滋養氣血,使陰陽無偏勝,久服大風悉去。始終調理之良劑也。
八味丸(方見補益),治中風等症因房勞者,名曰內風。房勞過度則元精暴亡,舌本欠柔,言語不利也。精血一虧即水竭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或一肢之偏枯,或半身而不遂,或口眼之喎斜,或語言之謇澀,悉宜此方,或湯或丸皆可。
白話文:
以上這些草藥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煉製好的蜂蜜做成像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個,慢慢咀嚼,可以用茶、酒隨便送服。
如果因為中風導致癱瘓或者皮膚病,可以喝茶或喝酒來送服;如果是全身骨骼關節疼痛和心臟部位不舒服,可以用熱醋吞下去;如果是因為洗頭時吹到風或者是被不明原因的風吹到,可以用茶水送服;如果有小孩受到驚嚇並且嘔吐口水,可以用酒送服;如果是女性在懷孕生產期間月經不順,可以把酒煮開再喝下去。
這個配方是以「羌活愈風湯」作為基礎,能夠讓身體各個器官都得到良好的運作,同時也能夠增強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使得陰陽兩種能量不會失衡,長期使用還能夠去除所有的風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法,從開始到結束都能很好地照顧身體健康。
另外一種叫做「八味丸」的藥物也可以治療中風等病症,特別是那些由於性生活過多引起的疾病,這種情況又稱為「內風」。性生活過度會造成精子大量流失,舌頭變得僵硬,說話也會有困難。當精液和血液不足時就會出現缺水的情況,心臟部位的火力就非常旺盛,腎臟功能衰退,無法控制住它,這樣就會出現陰虛陽盛的情況,熱氣鬱積在心中,精神模糊不清,肌肉和骨骼都不能正常工作,突然暈倒失去意識。有些人只有一隻手腳麻痹,有些人的半邊身子都不聽指揮,有的人嘴巴歪斜,有的人講話結巴,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方子解決,不管是吃成藥還是泡成湯都可以。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宜空心服六味丸,巳未時服五論湯,夜臨臥服奪命還真丹,每日早、午、晚三服無間。任諸風百病可起沉而拔痼也。
凡中風百病,照前諸方服之,萬有不效者,乃風之為病百端,非數方所能盡也,宜依後方對症選用。
化風如聖散,一名刀圭散,治男婦小兒諸般風症,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腰腿疼痛,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癬,上攻頭目,耳內蟬鳴,痰涎不利,皮膚瘙癢,偏正頭風,無問新久,及破傷風角弓反張,並蛇傷犬咬,金刀所傷,出血不止,敷貼立效。久患痔漏膿血痛楚,服之良驗。
白話文:
治療中風等疾病,宜空腹服用六味丸,巳時或未時服用五論湯,晚上臨睡前服用奪命還真丹,每天早、午、晚三餐服用,不可間斷。這樣一來,各種風病都能起沉拔痼,痊癒。
凡是中風等疾病,按照以上方法服藥,如果效果不佳,可能是風病千變萬化,不是幾個方子就能治好的,就需要依照後面的方子對症選用。
化風如聖散,又名刀圭散,可以治療男女老少各種風症,比如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疼痛、手足麻木、言語遲鈍、行走困難、全身瘡癬、頭風、耳鳴、痰多、皮膚瘙癢、偏頭痛等等,無論是新病還是舊病,都能有效。同時還能治療破傷風、角弓反張、蛇傷、犬咬傷、金刀所傷,以及出血不止等。外敷還能快速止血。長期患有痔瘡,或有膿血、疼痛,服用此方也有很好的療效。
蒼朮(米泔浸,二兩),草烏(炮去皮,二兩),川烏(炮去皮尖,二兩),何首烏(米泔浸忌鐵器,二兩),全蠍(瓦焙,二錢半),天麻(二錢半),殭蠶(隔紙炒,三錢半),兩頭尖(一錢),防風(去蘆,一錢半),荊芥(二錢半),白芷(二錢半),細辛(二錢半),藁本(二錢半),麻黃(二錢半),當歸(酒洗,二錢半),川芎(二錢半),人參(一錢半),白茯苓(一錢半),石斛(酒洗,五錢),白花蛇(五錢,酒浸三日去皮骨),羌活(二錢半),甘草(炙,一兩半),共二十二味
白話文:
將蒼朮浸泡在米泔水裡,用量兩兩;草烏去皮後炮製,用量兩兩;川烏去皮尖後炮製,用量兩兩;何首烏浸泡在米泔水裡,忌用鐵器,用量兩兩;全蠍用瓦焙,用量二錢半;天麻用量二錢半;殭蠶隔著紙炒,用量三錢半;兩頭尖用量一錢;防風去蘆頭,用量一錢半;荊芥用量二錢半;白芷用量二錢半;細辛用量二錢半;藁本用量二錢半;麻黃用量二錢半;當歸用酒洗淨,用量二錢半;川芎用量二錢半;人參用量一錢半;白茯苓用量一錢半;石斛用酒洗淨,用量五錢;白花蛇用酒浸泡三日後去皮骨,用量五錢;羌活用量二錢半;甘草炙製,用量一兩半。總共二十二味藥材。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或五分,漸加至六七分,臨臥酒調下,茶亦可。服後忌多飲酒並一切熱物飲食,一時恐動風氣。服後覺麻是藥之效也。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暫服之劑,立可奏效。
分金酒,治中風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及諸風疼痛麻木,及手足出膿水。先服前加味順氣散,二三劑後進此分金酒。
當歸,川芎,白芷,半夏,茯苓,蒼朮,細辛,防風,荊芥,殭蠶,天麻,川烏,草烏,麻黃,落陽花,白花蛇(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藥三錢,用燒酒一斤,棗三枚,蜜五錢,同入瓶內封固,重湯煮半炷香,冷定取出,每服一小鐘。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配方為細末,每次服用量可從三分到五分開始,逐漸增加至六七分,最好在睡前用酒調服,也可以用茶。服用後應避免大量飲酒和所有熱食,以免引起風氣不穩。若在服用後感到麻木,這是藥物作用的正常反應。
這套方子專門用於治療中風引發的各種疾病,短期服用可見效。'分金酒'是治療中風引起的單側肢體無力、口眼歪斜,以及各種風寒引起的疼痛和麻木,和因傷風導致的手腳流出膿水的問題。
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芷、半夏、茯苓、蒼朮、細辛、防風、荊芥、僵蠶、天麻、川烏、草烏、麻黃、落陽花、白花蛇(各一兩)。
將所有成分磨成粗末,每份用量為三錢,加入一斤燒酒、三枚棗和五錢蜜,一同放入瓶中密封,用沸水蒸煮半炷香時間後放涼取出。對於上身的病症,應在餐後服用;對下身的病症,則應在空腹時服用。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通行經絡以利關節,祛風除濕,養血化痰,止痛除麻,舒筋活骨之劑。
防風通聖散,治中風一切風熱,大便閉結,小便赤澀,頭面生瘡,眼目赤痛,或熱極生風,舌強口禁,或鼻生紫赤風刺癮疹而為肺風,或成風厲而世呼為大風,或腸風而為痔漏,或腸鬱而為諸熱、譫妄、驚狂,並皆治之。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石膏,桔梗,黃芩,白朮,梔子,荊芥,滑石,甘草
白話文:
點擊上方,治療中風等疾病,暢通經脈以增進關節靈活,祛除風邪與濕氣,補血化痰,緩解疼痛與麻木,舒展筋骨的藥方。
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各種風熱症狀,如大便不通、小便混濁、頭部及面部長痘、眼睛紅痛,或是熱毒過盛引發風症,舌頭僵硬、口難開合,或是鼻子出現紫色紅腫的風刺疹,導致肺部風症,或者形成風厲症狀被人稱為大風,或是腸風導致痔漏,或是腸道積熱引起各種熱症、神志錯亂、驚恐狂躁,這些病症都能得到有效治療。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石膏、桔梗、黃芩、白朮、梔子、荊芥、滑石、甘草。
生薑煎服
按上方,治中風百病,大小便閉澀,屬實熱有餘者宜之。
搜風順氣丸,治腸胃積熱,以致膈間痞悶,大便結燥,小便赤澀,腸風痔漏,腰膝痠痛,肢節頑麻,手足癱瘓,行步艱辛,語言謇澀,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無不治之。
大黃(五兩,酒浸九蒸九曬),火麻仁(微炒去殼,二兩),郁李仁(去殼泡去皮,二兩),菟絲子(酒炒,二兩),山藥(酒蒸,二兩),牛膝(去蘆酒浸,二兩),獨活(一兩),枳殼(麩炒,一兩),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檳榔(二兩),車前子(三兩半,炒)
白話文:
生薑煎的用法及功效,以及搜風順氣丸的方劑組成和主治:
生薑煎
服用生薑煎,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各種病症,以及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適合實熱症狀明顯者。
搜風順氣丸
搜風順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積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
- 膈間痞悶(胸口堵塞,呼吸不暢)
- 大便乾燥
- 小便赤澀(小便顏色深,排尿困難)
- 腸風痔漏(肛門出血,痔瘡)
- 腰膝痠痛
- 四肢麻木
- 手足癱瘓
- 行走困難
- 語言不清
此丸藥可以治療各種風寒濕邪引起的病症,功效非常廣泛。
搜風順氣丸的方劑組成:
- 大黃:五兩,用酒浸泡,反覆蒸曬九次
- 火麻仁:二兩,微炒去殼
- 郁李仁:二兩,去殼泡去皮
- 菟絲子:二兩,用酒炒制
- 山藥:二兩,用酒蒸制
- 牛膝:二兩,去蘆頭,用酒浸泡
- 獨活:一兩
- 枳殼:一兩,用麩炒制
- 山茱萸:二兩,酒蒸去核
- 檳榔:二兩
- 車前子:三兩半,炒制
注:
- 以上藥材用量以兩為單位。
- 括號內為藥材的炮製方法。
- 現代藥方中,一般不再使用"兩"這個單位,而是以克或毫克計算。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茶酒任下。百無忌。早晚各一服,覺臟腑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久患腸風便血,服之除根;癱瘓語澀,服之平復;酒後能進一服,宿酒盡消。中年以後之人,若用厚味酒內,多有痰火,且不能戒房,往往致虛火動,動則生風,所謂一水不能勝五火是也。故以此方降火疏風為主,不問年高氣弱,稚壯婦女,並皆服之大效。
孕婦勿服。
按上方,治中風百病,不問虛實,大小便閉澀者宜之。
如程飲,治中風口眼喎斜神方。
當歸,川芎,白朮,白芍,茯苓,陳皮,半夏,枳殼,白芷,桔梗,殭蠶,天麻,防風,荊芥,細辛,黃芩,烏藥,甘草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蜜丸,每服三五十顆,可用茶或酒送服,百無禁忌。早晚各服一次,若感覺臟腑微動,可用羊肚和肺羹補益。此方可治久患腸風便血,服用後可根治;癱瘓語澀,服用後可恢復;酒後服用一服,宿酒可消。中年以後的人,若經常食用厚味酒食,容易積聚痰火,又不能戒房事,往往導致虛火上升,動則生風,如同水火不容。因此,此方以降火疏風為主,不論年老氣弱、年輕壯年或婦女,服用都可見效。
孕婦勿服。
此方可治中風百病,不論虛實,大小便閉塞者皆宜。
如程飲,可治中風口眼歪斜等症。
方中藥材包括:當歸、川芎、白朮、白芍、茯苓、陳皮、半夏、枳殼、白芷、桔梗、殭蠶、天麻、防風、荊芥、細辛、黃芩、烏藥、甘草。
生薑煎服
參蘇飲(方見咳嗽),治痰積中脘,眩暈,嘈雜,怔忡,噦逆,或痰停關節,手足嚲曳,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嘔吐噁心,頭疼發熱,狀似傷寒。
治口眼喎斜,先用鱔魚血塗不斜處,須臾,口眼俱正,即用熱水洗淨,卻服五論湯一二十劑即愈。
治中風牽口面喎斜,取新硬石灰一合,以酸醋炒,調如泥。喎斜向右即於左邊塗之,向左即於右邊塗之,候方正如舊,即須以水洗去,大效。
按上方治中風口眼喎斜之劑。
治中風瘖啞不能言。
白話文:
生薑煎服
參蘇飲(方見咳嗽),可治療痰積於中脘,導致眩暈、嘈雜、心慌、呃逆等症狀,或痰停於關節,造成手足麻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亦可治嘔吐噁心、頭疼發熱,症狀類似傷寒。
若要治療口眼歪斜,可先用鱔魚血塗抹於不歪斜處,片刻後口眼便會恢復正常,然後用熱水洗淨,再服用五論湯十至二十劑即可痊癒。
若要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可取新鮮硬石灰一合,用酸醋炒至泥狀。歪斜向右則塗抹於左側,歪斜向左則塗抹於右側,待歪斜恢復正常後,即用水洗去,效果顯著。
以上方劑均可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
另外,還可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症,無法言語。
大黃(一兩),芒硝(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五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瀉下後,用四物湯四兩,加殭蠶一兩,作二服。
一婦人忽然不語半年矣,諸藥不應,兩尺浮數。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數劑稍愈,再以地黃飲子三十餘劑而痊。男子多有此症,亦用此藥治之。
地黃飲子,治腎虛弱,舌瘖不能言,足廢不能行。
熟地黃(自制),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焙),石斛),大附子(泡去皮),五味子,白茯苓(去皮),石菖蒲,遠志,桂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白話文:
大黃、芒硝、當歸各一兩,甘草五錢,將這些藥材混合成一劑,用水煎服。瀉下後,再用四物湯四兩,加入殭蠶一兩,分兩次服用。
一位婦人突然失語半年,各種藥物都無效,脈象浮數。先用六味丸的藥材加上肉桂,服用幾劑後略有好轉,接著用地黃飲子三十多劑才痊癒。男性也常有此病症,可以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地黃飲子用於治療腎虛,舌頭麻痺不能說話,雙腳無力不能行走。
熟地黃(自行製作)、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焙)、石斛、大附子(泡去皮)、五味子、白茯苓(去皮)、石菖蒲、遠志、桂心、麥門冬(去心),這些藥材各等分。
上銼每一兩入薄荷少許,薑棗水煎服。
清心散,治舌強不能言。
青黛(二錢),冰片(二分),硼砂(二錢),牛黃(三分),薄荷(三分)
上為末,先以蜜水洗舌上,後以薑汁擦之,將藥蜜水調,塗於舌面上,頻與之,數日效。
治中風不語,痰迷心竅不能言。
南星(一兩),防風(五錢)
為末,麵糊為丸,每五十丸,薑湯送下,立效。
治中風不語,舌不能言。遠志、甘草,水泡不去骨,不拘多少,為末,雞清調敷天突、咽喉、前心三處效。
白話文:
上藥每份一兩,加入少量薄荷,用薑棗水煎服,可以治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
將青黛、冰片、硼砂、牛黃、薄荷磨成粉末,先用蜜水清洗舌頭,再用薑汁擦拭,然後將藥粉用蜜水調和,塗抹在舌頭上,頻頻塗抹,數日就會見效。此法適用於中風不語、痰迷心竅不能說話。
南星一兩,防風五錢,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用薑湯送服,效果顯著。此法適用於中風不語、舌頭不能說話。
遠志、甘草,用水煮至只剩骨頭,不限數量,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在喉嚨、前胸和天突穴三處,可以治療中風不語。
按上方,治中風不語,瘖啞之劑。
神仙健步丸,治癱瘓。
黃耆(鹽水炒,一兩半),人參(一兩),白朮(去蘆,二兩),茯神(一兩),當歸(一兩半),白芍(鹽酒炒,二兩),生地黃(二兩),熟地黃(二兩),枸杞子(一兩半),五味子(五錢),虎骨(酥炙,二兩),龜板(酥炙,一兩半),牛膝(二兩),杜仲(二兩),黃柏(乳炒,二兩),知母(乳炒,二兩),麥門冬(二兩),遠志(甘草制,二兩),石菖蒲(二兩),酸棗仁(炒,一兩),沉香(五錢),木瓜(一兩),薏苡仁(一兩),羌活(一兩),獨活(一兩),防風(一兩),大附子(童便制,五錢)
白話文:
上方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中風不語、失聲啞的症狀。神仙健步丸可以治療癱瘓。這個方子由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虎骨、龜板、牛膝、杜仲、黃柏、知母、麥門冬、遠志、石菖蒲、酸棗仁、沉香、木瓜、薏苡仁、羌活、獨活、防風、大附子等藥材组成。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治癱瘓秘方
用牛骨髓一碗,熟的蜜一斤,煉熟二味濾過,入炒麵一斤,乾薑炒為末三兩,四味攪勻,丸如彈子大,一日服三四丸嚼,酒下。
洗癱瘓秘方
蛤蚧(一個),麻黃(四兩),川烏(二兩),草烏(二兩),透骨草(四兩),川椒(四兩),白花蛇(二錢),防風(四兩),紫花地丁(一升),大鹽(四兩),艾(一把),槐枝(一條)
用水二桶煎,中大缸半埋在地入水,溫時坐上洗,再用水二桶煎渣,候冷時再入熱水,或一日或一夜,臨出時用水澆頂心數次,再用芥茉稀貼患處,紙絹裹熱炕上捶,汗出為度。忌早起,飲食就臥內為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服。
治癱瘓的秘方:取牛骨髓一碗,熟蜂蜜一斤,將兩者煉熟後過濾,加入炒麵一斤、炒乾薑粉三兩,混合均勻,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日服用三到四丸,用酒送服。
洗治癱瘓的秘方:取蛤蚧一隻,麻黃四兩,川烏二兩,草烏二兩,透骨草四兩,川椒四兩,白花蛇二錢,防風四兩,紫花地丁一升,大鹽四兩,艾草一把,槐枝一根。用水兩桶煎煮,將大缸半埋入水中,水溫適宜時坐缸中洗浴。再用兩桶水煎煮藥渣,待藥水冷卻後加入熱水,可洗浴一日或一夜。臨出缸時,用清水澆淋頭頂數次,再用芥末稀糊敷於患處,用紙絹包裹,置於熱炕上捶打,出汗為止。忌早起,飲食最好卧床內解決。
榮花散,治左癱右瘓。
鱉甲(醋炙,九次),鹿茸(酥炙),乳香,沒藥,榮花樹根皮(即夜合花根)
上各為淨末三錢,合一處再重羅過,分為二服,五更黃酒下,一服五錢。男子至重者,二服出汗,女人至重止用一服。
獨神丹,治癱瘓。
用淮安陳曲一塊,將四面削去各一指厚,止用中心,打碎入砂鍋焙去濕氣為末,用福建黑砂糖等分,入石臼搗,再用生薑汁熬熟添入內,搗如泥,丸如彈子大,收磁器內,細嚼。病在上者,晚上黃酒送下一丸;病在下者,牛膝煎酒送下一丸;如全身有病,早晚如引下。治癱瘓手足攣蜷或疼痛。
白話文:
榮花散
功效: 治療半身不遂,左側肢體癱瘓,右側肢體癱瘓。
藥方:
- 鱉甲(醋炙,九次):三錢
- 鹿茸(酥炙):三錢
- 乳香:三錢
- 沒藥:三錢
- 榮花樹根皮(即夜合花根):三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在一起,再過篩一遍,分成兩份。
服用方法: 早上五點,用黃酒送服,每次五錢。男性病情嚴重者,服用兩份藥後會出汗;女性病情嚴重者,僅服用一份即可。
獨神丹
功效: 治療癱瘓。
藥方:
- 淮安陳曲:一塊(取其中心部位,削去四周各一指厚的邊緣,打碎後焙乾,研磨成粉末)
- 福建黑砂糖:與陳曲粉末等量
製法: 將陳曲粉末和黑砂糖放入石臼中搗碎,加入生薑汁熬煮至熟,再繼續搗成泥狀,搓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放入磁器中保存。
服用方法:
- 病症在上半身者:晚上用黃酒送服一丸。
- 病症在下半身者:用牛膝煎酒送服一丸。
- 全身有病症者:早晚各服用一丸。
適用症狀: 治療癱瘓導致的手足攣縮或疼痛。
外應膏,治癱瘓。
川烏一斤為細末,用隔年陳醋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醬色,敷患處。如病一年,一日即癢,如病二年,二日作癢,令人將手拍癢處,以不癢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水洗患處令淨,然後敷藥,不可見風。
治手足拘攣不伸,用牙皂一個,木香等分,水煎,一服立效。
按上方,治中風左癱右瘓之劑。
治中風一身俱麻,宜用:
烏藥,陳皮,乾薑,枳殼,殭蠶,川芎,白芷,麻黃,桔梗,人參,白朮,當歸,麥門冬,甘草
上銼,水煎服。
仙靈酒,治偏風手足不遂,皮膚不仁。
白話文:
治療癱瘓,可以用川烏研磨成細末,以隔年的陳醋在砂鍋裡慢火熬煮,直到呈醬色,然後塗抹在患處。如果患病一年,塗藥後一天就會發癢,患病兩年,則兩天就會發癢,直到用手拍打患處不再癢為止。塗抹前,先用升麻、皮硝、生薑煎水洗淨患處,然後敷藥,不可見風。
治療手腳拘攣不能伸展,可以用牙皂和木香等量,用水煎服,一服即可見效。
以上方法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左側癱瘓或右側癱瘓。
治療中風全身麻木,可以用烏藥、陳皮、乾薑、枳殼、殭蠶、川芎、白芷、麻黃、桔梗、人參、白朮、當歸、麥門冬、甘草,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治療偏風導致手腳不靈活、皮膚麻木,可以使用仙靈酒。
淫羊藿一斤,以生絹袋盛於不津器中,用好酒浸之,厚紙重重封固,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開壇,隨量飲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合時勿令雞犬見之。治一切冷風勞氣,補腰膝,強心力;丈夫絕陽不起,女人絕陰無子,老人昏耄健忘,服之最良。
治中風面目、十指俱麻木,乃氣虛也。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大附子、羌活、防風、烏藥。(方見內傷。)
神仙粥,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
大川烏頭,生研為末,每用白晚米半碗,入藥末四錢,慢火炊作稀粥,不可稠,下生薑自然汁二匙,白蜜三匙攪勻,空心溫啜之。如是中濕,更入薏苡仁末二錢煮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隨及重病不能舉,有此症,預服防之。左氏云:風淫末疾,謂四肢為四末也。脾主四肢,風邪客於肝則淫於脾,脾為肝克,故疾在末。穀氣風溫之藥徑入脾經,故四肢得安。
白話文:
淫羊藿一斤,使用生絹袋裝好,置於不透水的容器中,加入好酒浸泡。用厚重的紙張多次密封封口,夏季和秋季浸泡三天,冬季和春季則浸泡五天。開封後,按照個人需求飲用,但不要飲至完全醉倒,並且在服用期間避免讓雞犬見到。此方能治療所有因寒冷或風氣引起的體質問題,強壯腰膝,增強心力;對於男性性功能減退、女性性功能失常、老人記憶力衰退等情況,此方尤其有效。
若遇到中風導致面部和十指皆感麻木,這是因為體內氣血不足所致。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木香、大附子、羌活、防風、烏藥來調理(詳細方劑請參閱「內傷」部分)。
「神仙粥」,用於治療由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與肢體麻木。
大川烏頭生長後研磨成粉末,每次取白晝米半碗,加入烏頭粉末四錢,慢火烹煮成稀粥,粥不宜過稠。加入生薑汁兩匙,白蜜三匙,攪拌均勻,早晨空腹食用。如果中了濕邪,可以再加入薏苡仁粉末兩錢一同煮服。這款粥對手腳四肢活動不靈或重病難起的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左傳》提到,風邪侵襲四肢,脾主四肢,風邪侵入肝部後會影響脾臟,脾為肝的剋制部位,因此疾病會表現於四肢。風熱之類的藥物可以直接進入脾經,使四肢得以舒適。
按上方,治中風麻木不仁之劑。
治皮膚瘙癢,烏藥順氣散加蟬退、薄荷。
治皮膚燥癢。經曰:諸癢為虛,血不榮肌腠,所以癢也。當以滋補藥以養陰血,血和肌潤,癢自不作。
治身虛癢,四物湯加黃芩,調浮萍末一錢服。
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治風氣客於皮膚,瘙癢不已。
苦參丸,治肺風皮膚瘙癢或生癮疹疥癬。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可任者,連胸、頸、臍腹及近隱處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白話文:
按上方,治療中風引致的麻木不仁的藥方。
治療皮膚瘙癢,使用烏藥順氣散加入蟬退和薄荷。
治療皮膚乾燥瘙癢,經書中提到:各種瘙癢是因為虛弱,血液未能充盈皮膚,因此會感到瘙癢。應使用滋補藥物來滋養陰血,血液充足,皮膚潤澤,瘙癢自然就消失了。
治療體虛引起的瘙癢,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芩,調和浮萍粉一錢服用。
治療皮膚因風熱引起,全身長出癮疹。使用牛蒡子和浮萍等量,用薄荷湯調製後服用二錢,每日兩次。此方可以治療風氣侵入皮膚,導致瘙癢不斷。
「苦參丸」,用於治療肺風皮膚瘙癢或者產生癮疹、疥癬。有個人因全身風熱細疹而瘙癢難忍,從胸部、頸部、腹部到私密部位都如此,同時伴有大量涎液和痰,晚上無法安睡。
苦參一斤為末,用皂莢去皮,蔓荊子二斤,以水一斗,浸揉去濃汁,濾去渣,熬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荊芥、薄荷湯下,惟酒下亦可。
按上方,治諸風皮膚瘙癢之劑。
治中風滿身刺痛。
當歸,川芎,白芍,懷生地,防風,荊芥,蔓荊子,蟬退,麥門冬
治中風左癱右瘓,遍身筋骨疼痛者。
陳皮(去白,一錢),半夏(姜炒,一錢),白茯苓(一錢),當歸(酒洗,一錢),川芎(八分),赤芍(一錢),蒼朮(泔浸炒,一錢),白朮(一錢二分),烏藥(一錢),枳殼(一錢),桔梗(八分,手有病方用),黃連(酒炒,一錢半),黃芩(酒炒,一錢),白芷(九分),防風(八分),羌活(一錢),甘草(五分),身痛加薑黃(一錢)
白話文:
將苦參一斤研磨成粉末,皂莢去皮,蔓荊子二斤,用水一斗浸泡揉搓,去除濃汁,濾掉渣滓,熬製成膏狀,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荊芥、薄荷煮水送服,也可以用酒送服。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引起的皮膚瘙癢。
此外,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中風導致全身刺痛。
當歸、川芎、白芍、懷生地、防風、荊芥、蔓荊子、蟬退、麥門冬可以治療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全身筋骨疼痛。
陳皮(去白皮,一錢)、半夏(用薑汁炒,一錢)、白茯苓(一錢)、當歸(用酒洗淨,一錢)、川芎(八分)、赤芍(一錢)、蒼朮(用淘米水浸泡後炒,一錢)、白朮(一錢二分)、烏藥(一錢)、枳殼(一錢)、桔梗(八分,手部有病才用)、黃連(用酒炒,一錢半)、黃芩(用酒炒,一錢)、白芷(九分)、防風(八分)、羌活(一錢)、甘草(五分),如果患者身體疼痛,還可以加入薑黃(一錢)。
上銼生薑五片,水煎服。腳癱加防己、牛膝、威靈仙。
按上方,治中風癱瘓疼痛者宜之。
延齡固本丹
滋補之聖藥也,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顏色衰朽,形體羸瘦,中年陽事不舉,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鬚髮先白並左癱右瘓,步履艱辛,腳膝痠痛,小腹疝氣,婦人下元虛冷,久無孕育。
菟絲子(酒洗慢爛搗餅曬乾,四兩),肉蓯蓉(酒洗,四兩),甘枸杞子(二兩),人參(二兩),川巴戟(酒浸去心,二兩),懷山藥(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木香(二錢),懷牛膝(去蘆酒洗,二兩),柏子仁(二兩),遼五味子(二兩),覆盆子(一兩半),川杜仲(去皮酒炒,二兩),地骨皮(一兩半),老川椒(一兩),懷生地黃(酒洗,二兩),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車前子(一兩半),麥門冬(水泡去心,二兩),天門冬(水泡去心,二兩),澤瀉(去毛,一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兩),懷熟地黃(酒蒸黑,二兩),石菖蒲(去毛,一兩),虎脛骨(酥炙,二兩)
白話文:
上銼生薑五片,用水煎服。如果患有腳癱,還要加入防己、牛膝、威靈仙。
上面這個方子適合治療中風癱瘓導致的疼痛。
延齡固本丹是滋補聖藥,可以治療五勞七傷、各種虛損、面色衰敗、形體消瘦、中年陽事不舉、精神不足、未到五十歲就頭髮變白、半身不遂、步履困難、腳膝酸痛、小腹疝氣、婦女下元虛冷、久不懷孕等症狀。
藥方:菟絲子(酒洗,慢火煮爛後搗成餅狀晒乾,四兩)、肉蓯蓉(酒洗,四兩)、甘枸杞子(二兩)、人參(二兩)、川巴戟(酒浸去心,二兩)、懷山藥(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木香(二錢)、懷牛膝(去蘆頭,酒洗,二兩)、柏子仁(二兩)、遼五味子(二兩)、覆盆子(一兩半)、川杜仲(去皮,酒炒,二兩)、地骨皮(一兩半)、老川椒(一兩)、懷生地黃(酒洗,二兩)、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車前子(一兩半)、麥門冬(水泡去心,二兩)、天門冬(水泡去心,二兩)、澤瀉(去毛,一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兩)、懷熟地黃(酒蒸至黑,二兩)、石菖蒲(去毛,一兩)、虎脛骨(酥炙,二兩)。
上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百丸,空心溫酒送下。婦人加當歸、赤石脂各一兩,去麥門冬、木香。
按上方,治中風諸病,收功保後之良劑也。
白話文:
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像梧桐樹種一樣大的丸子,每次吃一百個,空腹時用水和酒送服。如果是女性服用,可以再加上當歸和赤石脂各一兩,去掉麥門冬和木香。 按照以上的方子,可以治療各種中風疾病,是保持病情穩定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