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乾集 卷一 (4)
乾集 卷一 (4)
1. 傷寒(挾內傷論)
夫傷寒者,仲景而下著述,紛然未有定論,大率自霜降後至春分前,感寒而即發,從足太陽膀胱經,鬱熱以次而傳陰經,或太陽不傳陽明胃、少陽膽,而即傳少陰腎;或不由陽經而直入陰經;或二陽三陽同受而為合病;或太陽膀胱,陽明胃先後受而為並病;或太陽膀胱與少陰腎,陽明胃與太陰脾,少陽膽與厥陰肝,陰陽俱受而為兩感之類。此皆感而即病,仲景立法所治之傷寒也。
其不即病,而寒毒藏於肌膚之間,至春變而為溫,夏變而為暑,或將發而復感暴寒,此是不即發之溫病也,暑熱病也。若本無冬月所受之邪,而春夏自感暴寒之類,此皆後人通謂之四時傷寒也。若只外感而無內傷者,用仲景法。其本因飲食勞倦所傷,然氣虛邪襲,每感寒而顯表症,此乃所謂挾內傷之傷寒也。
白話文:
傷寒病自古以來,醫家們寫了很多書,但對於它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卻沒有統一的說法。一般來說,傷寒在霜降後到春分前,因為受寒而發病,病氣從足太陽膀胱經開始,隨著熱氣逐漸傳到其他陰經,也有可能直接跳過陽明胃、少陽膽,直接傳到少陰腎;或者直接進入陰經,不經過陽經;或者陽明、少陽、太陽等經脈同時受寒,形成合病;或者陽明胃和太陽膀胱先後受寒,形成並病;或者太陽膀胱和少陰腎、陽明胃和太陰脾、少陽膽和厥陰肝,陰陽經脈同時受寒,形成兩感。這些都是因為受寒而直接發病的傷寒,是仲景所描述的治療範圍。
有些情況下,寒毒雖然沒有立即發病,卻潛藏在肌膚之間,到了春天變暖,夏天變熱,或者快要發病時又受了寒,這些就是不立即發病的溫病和暑熱病。如果本來沒有冬天受寒的邪氣,卻在春夏時節突然受寒,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四時傷寒。如果只是外感,沒有內傷,就可以用仲景的方法治療。但如果病因是飲食勞倦所傷,氣虛導致邪氣入侵,每次受寒就顯現出表症,這就是所謂的挾內傷的傷寒。
但傷寒挾內傷者十居八九。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補中益氣湯從六經所見之症加減用之。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挾外感者,用此湯為主,從六經所見之症加減用之。
黃耆(蜜水炒),人參,白朮(去蘆炒),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甘草(炙)
白話文:
但凡傷寒合併內傷,十之八九都是如此。醫書上說:邪氣之所以能入侵,是因為人體正氣虛弱。補中益氣湯可根據六經症狀加減使用。
補中益氣湯主要用來治療內傷夾雜外感的病症,以這個湯方為基礎,根據六經症狀加減使用。
藥材包括黃耆(蜜水炒)、人參、白朮(去蘆炒)、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甘草(炙)。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如見太陽症,頭項痛,腰脊強,加羌活、藁本、桂枝;如陽明症,身熱目痛,鼻乾不得眠,加葛根,倍升麻;如少陽症,胸脅痛,耳聾,加黃芩、半夏、川芎,倍柴胡;如太陰症,腹滿嗌乾,加枳實、厚朴;如少陰症,口燥舌乾而渴,加生甘草、桔梗;如厥陰則煩滿囊縮,加川芎;如變症發斑,加葛根、玄參,倍升麻;內傷挾痰,加半夏、竹瀝,仍入薑汁傳送。
白話文:
服用藥方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清水煎煮至溫熱後服用。如果出現太陽病症狀,例如頭痛、頸項疼痛、腰脊僵硬,則需加羌活、藁本、桂枝;如果出現陽明病症狀,例如發熱、眼睛疼痛、鼻腔乾燥難以入睡,則需加葛根,升麻的份量加倍;如果出現少陽病症狀,例如胸脇疼痛、耳聾,則需加黃芩、半夏、川芎,柴胡的份量加倍;如果出現太陰病症狀,例如腹部脹滿、喉嚨乾燥,則需加枳實、厚朴;如果出現少陰病症狀,例如口乾舌燥並且口渴,則需加生甘草、桔梗;如果出現厥陰病症狀,例如心煩意亂、小便困難,則需加川芎;如果出現病症變化出現斑點,則需加葛根、玄參,升麻的份量加倍;如果內傷伴隨痰液,則需加半夏、竹瀝,並加入薑汁服用。
2. 傷寒(要方)
脈,傷寒熱病宜洪大,忌沉細。
神授太乙散,治四時感冒時令不正之氣,頭痛,發熱惡寒,咳嗽喘急,口乾作渴,並傷寒夾食,夾氣,胸膈滿悶,肚腹脹痛,不問陰陽兩感,時常發散,皆可服之。
紫蘇,陳皮,香附,川芎,白芷,乾葛,羌活,升麻,赤芍,枳殼,甘草
白話文:
脈象在傷寒熱病時應該洪大,忌諱沉細。神授太乙散治療四季感冒、時令不正之氣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寒、咳嗽喘急、口乾作渴,以及傷寒夾食、夾氣、胸膈滿悶、肚腹脹痛等症,不分陰陽兩感,時常發散,皆可服用。此方由紫蘇、陳皮、香附、川芎、白芷、乾葛、羌活、升麻、赤芍、枳殼、甘草組成。
上銼作劑,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熱服。冬月加麻黃,無汗亦加之;頭痛加細辛、石膏、蔥白;胸膈膨悶加桔梗;心腹脹滿加枳實、半夏;潮熱加柴胡、黃芩;咳嗽加桔梗、桑白皮;痰盛加半夏、瓜蔞仁;嘔逆加藿香、砂仁;泄瀉加白朮、茯苓;腹痛加白芍(煨);冷氣痛加玄胡索、吳茱萸;大便秘澀加大黃、芒硝;咽喉痛加桔梗、牛蒡子。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製成藥劑,生薑三片,蔥白三根,加水煎煮,熱服。
冬季服用時,可加入麻黃,無汗症狀亦可添加麻黃;頭痛時,可加入細辛、石膏、蔥白;胸膈脹悶時,可加入桔梗;心腹脹滿時,可加入枳實、半夏;潮熱時,可加入柴胡、黃芩;咳嗽時,可加入桔梗、桑白皮;痰盛時,可加入半夏、瓜蔞仁;嘔逆時,可加入藿香、砂仁;泄瀉時,可加入白朮、茯苓;腹痛時,可加入白芍(煨);冷氣痛時,可加入玄胡索、吳茱萸;大便秘澀時,可加入大黃、芒硝;咽喉痛時,可加入桔梗、牛蒡子。
羌活沖和湯,治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脊強,脈浮緊。此足太陽膀胱受邪,是表症,宜發散,不與冬時正傷寒同治法。此湯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瘟,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病亦有神也。可代麻黃桂枝湯,大青龍湯,各半湯,乃太陽經神藥也。又名神解散。
蒼朮(米泔浸,一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川芎(一錢),白芷(一錢),黃芩(一錢),生地黃(一錢),細辛(三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專門用來治療春、夏、秋季節不合時宜的感冒,或者因為突然受寒引起的頭痛、發熱、畏寒,沒有汗液,脊背僵硬,脈象浮緊。這是因為足太陽膀胱受到邪氣侵襲,屬於表證,應該進行發散治療,與冬季的正傷寒治療方法不同。這個湯不僅用於三季的突然感寒,春天可以治療瘟疫,夏天可以治療熱症,秋天可以治療濕邪,還能治療各種雜病,效果也很好。可以替代麻黃桂枝湯、大青龍湯、各半湯,是太陽經的重要藥方,也被稱為神解散。
藥材配方包括:蒼朮(米泔浸,一錢)、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川芎(一錢)、白芷(一錢)、黃芩(一錢)、生地黃(一錢)、細辛(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棗一枚,蔥白一根,水煎。發汗用熱服,止汗用溫服。
胸中飽悶加枳殼、桔梗,去生地黃;夏月加石膏、知母,作渴亦加之;如服此湯不出汗加蘇葉;喘而惡寒身熱加杏仁、生地黃;汗後不解宜要服,汗下兼行加大黃;其三時感冒,非時暴寒,亦有頭痛,惡寒,身熱,脈浮緩,自汗,宜實表,去蒼朮,加白朮;汗不止加黃耆,即加減沖和湯,再不止,以小柴胡湯加桂枝、芍藥立止。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心經蘊熱,口舌乾燥加黃芩。如諸般瘡毒腫痛,去人參,加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名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上銼、生薑三片、棗一枚、蔥白一根,加水煎煮。發汗時服用需熱飲,止汗時則需溫飲。
若出現胸部滿悶的情況,可加入枳殼、桔梗,並去除生地黃;夏季則可加入石膏、知母,如果感到口渴也一併加入;若服用此湯後仍無發汗反應,可加入蘇葉;出現喘息且伴有畏寒與發熱,則可加入杏仁、生地黃;若出汗後症狀未改善,則應持續服用;對於三個季節的感冒,或非季節性的突然寒冷,除了頭痛、畏寒、發熱、脈搏浮緩、自汗等症狀外,還應注重表層的實質化,去除蒼朮,加入白朮;若出現出汗不停的情形,可加入黃耆,如仍無法改善,可根據情況加入減量沖和湯,若再無改善,使用小柴胡湯加入桂枝、芍藥即可停止出汗。
人參敗毒散,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壯熱畏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音沈重。心經內積熱,口舌乾燥時可加入黃芩。對於各種膿毒、腫脹疼痛的症狀,可去除人參,加入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稱為荊防敗毒散。
柴胡,桔梗,羌活,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獨活,人參,甘草,生薑,薄荷,煎服
按上方,治傷寒初起,頭痛,發熱,身痛,或服前發表藥,或有汗或無汗未解,宜服此解表裡之熱,即愈。
小柴胡湯,治肝膽症,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或濕熱身熱,默默不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下作痛,甚者轉側不便,兩脅痞滿,或咳嗽痰喘,或泄瀉,或吐酸食苦水,或因怒而患瘧、痢等症。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姜,棗
白話文:
柴胡、桔梗、羌活、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獨活、人參、甘草、生薑、薄荷,一起煎煮服用。這個方子適用於傷寒初期,伴隨頭痛、發熱、身痛的症狀。即使之前已經服用過發汗的藥物,無論是否有出汗,症狀依然未解,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解表裡之熱,效果很好。
這個方子叫做小柴胡湯,可以治療肝膽方面的疾病,例如寒熱往來、下午發熱、濕熱導致的身熱、食慾不振、脾氣暴躁、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肋疼痛、轉身不便、兩脅脹滿、咳嗽痰喘、腹瀉、嘔吐酸苦水,以及因生氣而引起的瘧疾、痢疾等。
小柴胡湯的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煎服。煩躁加麥門冬、淡竹葉;嘔吐加陳皮、竹茹、薑汁;左脅痛加青皮;右脅痛加薑黃;痰多加貝母、瓜蔞;寒熱如瘧加官桂;口渴飲水加知母、石膏、天花粉;口乾不飲水加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結胸痞滿加枳殼、桔梗;發熱煩渴,小便不利,大便泄,加四苓散,或因熱多者加炒黃連,白芍腹痛倍之;若腹痛,惡寒,去黃芩,加炒白芍、官桂;若血虛發熱,至夜尤甚,加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若口燥舌乾,津液不足,去半夏加天花粉、麥門、五味;若內熱甚,錯語,心煩不得眠,合黃連解毒湯;內熱甚,惡熱煩渴,飲水者,去半夏,合白虎湯。
白話文:
煎煮服用。心煩躁加麥門冬、淡竹葉;嘔吐加陳皮、竹茹、薑汁;左邊肋骨疼痛加青皮;右邊肋骨疼痛加薑黃;痰多加貝母、瓜蔞;寒熱像瘧疾一樣加官桂;口渴想喝水加知母、石膏、天花粉;口乾不想喝水加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胸部脹滿加枳殼、桔梗;發熱煩渴,小便不順暢,大便稀,加四苓散,或者因為熱盛者加炒黃連,白芍治療腹痛加倍;如果腹痛,怕冷,去掉黃芩,加炒白芍、官桂;如果血虛發熱,晚上尤其嚴重,加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如果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去掉半夏加天花粉、麥門冬、五味子;如果內熱很盛,說胡話,心煩睡不著,合用黃連解毒湯;內熱很盛,怕熱煩渴,想喝水,去掉半夏,合用白虎湯。
按上方,治傷寒用前發表之藥,或有汗、無汗未解,宜服此。治足少陽膽經受症,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經。膽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白虎湯,治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必煩渴欲飲,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渴,飲水數升者;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燥,面垢,譫語,發黃,厥逆,自汗,和解兩感,解頭痛,止自汗,或傷風自汗,桂枝症表未解半入於裡;中暑自汗,脈虛弱;雜病時疫;煩渴發斑兼小兒痘疱、瘡疹、伏熱。
白話文:
如果用前期的發汗藥物治療傷寒,出現有汗或無汗但病情未解的情況,就應該服用白虎湯。白虎湯也可以治療足少陽膽經受影響引起的耳聾、脅痛、寒熱、嘔吐伴口苦、脈象弦數等症狀,因為這些症狀屬於半表半裡的狀態,需要用白虎湯來調和解表。要注意的是,膽經有三大禁忌,不可發汗、瀉下、利尿。
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在出汗後表證已經解除,但仍然出現口渴想喝水,或者在嘔吐或腹瀉後七八天邪氣未解,熱邪積聚在內,表裡都熱,經常怕風,口渴,舌頭乾燥,喝水很多的情況;也可用於治療三陽合病,表現為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口乾,面容憔悴,神志不清,皮膚發黃,四肢厥逆,自汗等症狀;還可以和解風寒和暑熱兩種外感,解頭痛,止自汗,或者治療因傷風引起的汗出不止,桂枝藥物治療後表證未解而半入內裡的情況;以及中暑引起的自汗,脈象虛弱;以及各種雜病和時疫;煩渴發斑,同時伴有小兒痘疹、瘡疹、伏熱等症狀。
石膏(四兩),知母(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
上每銼五錢,水一鍾,煎六分,去渣溫服無時候,日進二四服。或咳或嘔,加半夏、橘紅半兩,生薑煎服。
傷寒發汗未解,脈浮者加蒼朮,名蒼朮白虎湯。
傷寒或汗或吐下後煩渴,口乾舌燥,脈洪大,加人參半兩,名人參白虎湯。
傷寒下後自汗,虛熱不已,加蒼朮、人參。一服通神,汗止身涼,此通仙之妙也。
傷寒汗下之後自汗,虛熱不退,不問有汗無汗,加蒼朮解之。又加人參亦妙。
白話文:
石膏四兩,知母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每種藥材磨成粉末,取五錢,用水一鍾煎煮,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兩到四次。若有咳嗽或嘔吐,則加半夏、橘紅各半兩,用生薑煎服。
如果傷寒發汗後症狀未解,脈象浮緩,則加蒼朮,稱為蒼朮白虎湯。
若傷寒發汗或吐瀉後,感到煩躁口渴,口乾舌燥,脈搏洪大,則加人參半兩,稱為人參白虎湯。
傷寒下瀉後,自汗不止,虛熱不退,則加蒼朮、人參,一服藥後便會精神煥發,汗止體涼,此乃通仙妙法。
傷寒汗下後,自汗不止,虛熱不退,無論是否出汗,均可加蒼朮解之。此外,加人參亦有奇效。
正傷寒或濕熱病,若胸脅之間見紅點者,發斑,加人參,名化斑湯。或再加玄參。
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時秋後,並亡血虛家並不可服。不惡寒反惡熱,大便閉者,亦可服。
按上方,治傷寒發汗後,大渴飲水者宜之。
六一順氣湯,治傷寒熱邪傳裡,大便堅實,口燥咽乾,怕熱譫語,揭衣狂妄,揚手擲足,斑黃陽厥,潮熱自汗,胸腹滿硬,繞臍疼痛等症,並皆治之。可代大小承氣,調胃承氣,三乙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也。
白話文:
患了傷寒或濕熱病,如果胸口兩側出現紅點,也就是發斑,可以服用加了人參的化斑湯。也可以再加上玄參。
這藥方適合在立夏後、立秋前服用。春季和秋季,以及血虛的人都不適合服用。如果病人不畏寒反而畏熱,大便不通,也可以服用。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傷寒發汗後,口渴不停喝水的人。
六一順氣湯可以治療傷寒熱邪侵入內部,大便乾燥,口乾舌燥,怕熱神志不清,掀衣服胡言亂語,揮手踢腳,斑點發黃,陽氣虛衰,發熱盜汗,胸腹脹滿堅硬,繞著肚臍疼痛等症狀,可以替代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三乙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藥方,是治療這些病症的神藥。
黃芩,柴胡,芍藥,枳實,厚朴,大黃,芒硝,甘草
上先將水二鍾,滾三沸後入藥,煎至八分。臨服入鐵鏽水三匙溫服。
如潮熱自汗,譫語發渴,揚手擲足,揭衣狂妄,斑黃便實,俱屬正陽明腑病,依本方。口燥咽乾,大便實者屬少陽,依本方。如下利純清,心下硬痛而渴者屬少陰,依本方。如怕熱發渴,譫妄,手足乍冷乍溫,大便實者陽厥症屬厥陰,依本方。舌卷囊縮者難治,須急下之。若譫語發渴,大便實,繞臍疼痛者,有燥糞,依本方。
熱病目不明,謂神水已竭,不能照物,病已篤矣,須急下,依本方。如結胸症,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譫語,大便實者,依本方去甘草,加桔梗、甘遂。凡傷寒過經及老弱並血氣兩虛之人,或婦人產後有下症,或有下後不解,或有表症尚未除而里症又急,不得不下者,以此湯去芒硝下之。
白話文:
用黃芩、柴胡、芍藥、枳實、厚朴、大黃、芒硝、甘草等藥材,先煮水兩鐘,滾沸三次後放入藥材,煎煮至八分滿。服用前加入三匙溫熱的鐵鏽水服用。
這個方子適用於出現潮熱自汗、神志不清、口渴、躁動不安、黃疸、大便乾燥等症狀,屬於陽明腑病的患者。同時,也適用於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的少陽病患者;以及腹瀉清澈、心下硬痛、口渴的少陰病患者;以及怕熱口渴、神志不清、手腳忽冷忽熱、大便乾燥的厥陰病患者。舌頭卷縮的病人則難治癒,需要及時服用瀉藥。如果神志不清、口渴、大便乾燥、腹部繞臍疼痛、排便困難,也可以服用這個方子。
如果熱病導致眼睛看不清,說明體內津液耗盡,病症已經很嚴重,需要立即服用瀉藥。如果出現胸悶、心下硬痛、不能碰觸胸部、口渴神志不清、大便乾燥的結胸症,可以服用這個方子,但要去除甘草,加入桔梗和甘遂。對於傷寒病程已久、體弱或氣血虛弱的人;產後出現腹瀉的女性;或已經服用了瀉藥但沒有改善;或體表症狀尚未消失而內臟症狀又非常嚴重,不得不服用瀉藥的人,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但要去除芒硝服用。
按上方,治傷寒熱傳於裡,譫言妄語,大便閉結者宜之。
桃仁承氣湯,治熱邪傳裡,熱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滿痛,身目黃,譫語燥渴,為蓄血症,脈沉有力,宜此下盡黑物則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為欲愈,不必服。
桃仁,桂枝,大黃,芒硝,甘草,柴胡,青皮,枳實,芍藥,當歸,生薑煎服
按上方,治熱邪傳裡,其人如狂,小便利,大便黑,小腹痛,此蓄血症宜之。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大熱不止,煩躁,口乾口渴,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及汗、吐、下後寒涼諸藥不能退其熱者。如腹滿嘔吐,欲作痢者,加半夏、厚朴、茯苓各二錢,生薑煎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熱邪侵入內部,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便秘者,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熱邪侵入內部,熱邪積聚在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小便頻繁,大便黑色,小腹脹痛,皮膚和眼白發黃,胡言亂語,口渴,屬於蓄血症,脈象沉而有力,服用此方即可排出黑色瘀血而痊癒。若未服用藥物前已自行排出血液者,預示病情將要好轉,不必再服藥。
桃仁承氣湯的藥方為:桃仁、桂枝、大黃、芒硝、甘草、柴胡、青皮、枳實、芍藥、當歸、生薑,煎服。
治療熱邪侵入內部,病人神志恍惚,小便頻繁,大便黑色,小腹疼痛,屬於蓄血症,可以用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傷寒高燒不退,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呼吸急促,陽氣衰竭,熱邪積聚於內,汗、吐、瀉後服用寒涼藥物也無法退熱者。若伴有腹脹嘔吐,欲瀉痢者,可加入半夏、厚朴、茯苓各二錢,生薑煎服。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炒,各二錢),加柴胡,連翹(各一錢)
銼劑水煎。
按上方,治傷寒大熱不止,反汗、吐、下後諸藥不能退其熱者宜之。
凡治傷寒,前方治之略而詳矣。今又有簡易諸方不忍棄之,姑備以便採用。
行軍散,治傷寒。
綠豆,麻黃(各一升),雄黃(三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重者二錢,無根水下走,出汗愈。
燒褌散,治女子病新瘥,與男子交者,名曰陰易。其症則裡急胯痛,頭重不舉,目中生花,或頭面烘熱,耳中蟬鳴,胸中煩悶,甚者百節解散。用男子舊褌襠著在左腹者,剪取一塊燒灰,每日三服,白湯下。男子病則用女人褌襠,如不應,用參附湯。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炒,各二錢),加上柴胡、連翹(各一錢)。用水煎煮成汁液。
根據此方,適合治療傷寒導致的大熱持續不退,即使使用其他藥物後仍無法降低熱度的情況。
對於治療傷寒,前面的方子已經大致且詳細地說明瞭。現在有一些簡便的方子,我不忍心捨棄,暫時保存在這裡以便使用。
行軍散:用於治療傷寒。
綠豆、麻黃(各一升)、雄黃(三錢)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重病者可服用二錢,用無根水送服,出汗即愈。
燒褌散:用於治療女子病後剛好,與男性接觸後所出現的病症,稱為陰易。其症狀包括腹部疼痛、腰胯痠痛、頭昏眼花、或頭面部感到熱感,耳朵聽到蟬鳴聲,胸部感到煩躁,嚴重情況下甚至出現全身骨節散亂。使用男性舊褌襠放置在左腹部,剪下一塊燒成灰粉,每天分三次服用,用白湯送服。若男性患病,則使用女性的褌襠,若效果不佳,可用參附湯進行治療。」
治傷寒,溫疫,頭痛發熱,身痛無汗。(周少源驗。)
生薑,細茶,核桃仁(去殼帶皮研爛),白砂糖(各三錢)
上四味同入砂罐內,水煎溫服,被蓋出汗。一方無白砂糖,用蔥白等分,水煎服。
治傷寒無汗,或日久汗不出者。
甜梨一個,生薑一塊,同搗取汁,再入童便一碗,重湯煮熱,服之即汗。但有頭痛發熱或憎寒身痛即表,汗出而已。
治傷寒不得汗出,用樟樹白皮搗爛炒熱,絹中包烙渾身上下,一時汗即出而愈。
治傷寒多日不出汗,白蜜一小盞,好黃酒一鍾,同煎極熱服,當時汗出。
白話文:
治療傷寒和溫疫引發的頭痛、發熱、身體疼痛且無汗症狀。
材料:生薑、細茶、核桃仁(去除外殼,保留皮並研磨)、白砂糖(各三錢)
做法:將以上四種材料一同放入砂罐中,加水煎煮,溫熱後服用,並覆蓋被子讓體溫上升而出汗。另一個方子則不使用白砂糖,改用等量的蔥白,加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傷寒導致的無汗症狀,或是長期無法出汗的情況。
材料:甜梨一個、生薑一片,一起搗碎取得汁液,再加入一碗童子尿,用重湯煮熱後服用,這樣就會出汗。如果出現頭痛、發熱或畏寒、身體疼痛等表徵,則可通過此方法出汗痊癒。
治療傷寒期間長時間未能出汗的問題,使用樟樹的白色樹皮,搗碎後炒熱,用絹布包裹後在全身上下摩擦,一會兒後就會出汗並痊癒。
治療傷寒持續多日仍無汗的狀況,使用一小杯白蜜和一杯好品質的黃酒一同煎煮至極熱後服用,當時就能出汗。
治傷寒結胸聲啞,白果去殼搗爛,入蜜調和,重湯煮成塊,頻頻服之,茶下。
治傷寒時氣熱極,狂亂者及發熱不退。
雞子清(一個),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錢)
涼水調服。如心下不寧者,北人謂之心慌是也,加珍珠末五分同服。
治傷寒熱極發狂,不認親疏,燥熱之極。(長垣成都憲方。)
熊膽一分,研末,淨水調服立已。
治傷寒痰厥昏迷,不省人事,先以皂莢燃煙入鼻,有嚏可治,無則不治,肺氣上絕也。可治者,隨用: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胸部阻塞、聲音沙啞,可用白果去殼搗碎,加入蜂蜜調和,用大量水煮成塊狀,頻繁服用,以茶水送服。
治療傷寒初期熱度極高,出現狂躁或高燒不退的情況,可用一個雞蛋、一匙白蜜、三錢芒硝,用冷水調和服用。如果患者心神不寧,北方人稱為心慌,可加五分珍珠粉一起服用。
治療傷寒熱度極高、神志不清、不認親人,極度燥熱,可用熊膽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服,立即見效。
治療傷寒痰阻心竅、昏迷不醒,先用皂莢燃煙熏鼻,若能打噴嚏則可治療,若不能打噴嚏則無法治療,因為肺氣已經上逆,無力回升。能治療者,可依此方隨即服用。
皂莢,半夏,白礬(生)
上為末,共一錢半,入薑汁調服。探吐,痰去即蘇。
姜熨法,治傷寒胸膈不寬,一切寒結,熱結,水結,食結,痞結,痰結,支結,大小結,胸痞氣結者,俱用。
生薑搗爛如泥,去汁取渣炒熱,絹包漸漸揉熨心胸脅下,其滿痛豁然自愈。如姜渣冷,再入薑汁,再炒再熨。熱結不用炒。
治傷寒因食熱物補住,結胸有痰、有熱,並咳嗽失音。
黃連解毒湯加蘇子、白芥子、枳實、桔梗、杏仁、烏梅、瓜蔞仁、石膏,共十二味。
白話文:
用皂莢、半夏和白礬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薑汁調和服下,可以催吐,吐出痰液後就會恢復。
用生薑搗成泥狀,去除汁液,取渣炒熱,用絹布包起來,慢慢揉熨胸部和脅下,積聚的疼痛就會自然痊癒。如果薑渣冷了,就再加入薑汁,重新炒熱後繼續熨。如果是熱結,就不用炒。
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因食用熱物而導致胸部積聚、有痰、有熱,並伴有咳嗽失聲的傷寒。
用黃連解毒湯,加入蘇子、白芥子、枳實、桔梗、杏仁、烏梅、瓜蔞仁、石膏,共十二味藥一起服用。
治傷寒五四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口渴。
苦參(一兩),黃芩(五錢),乾生地黃(二兩),水煎服。
治傷寒伏熱譫語,溫病大熱狂言。
白頸蚯蚓,味鹹,氣寒,無毒,取須鹽水洗淨,搗爛絞汁,井水調下,立差。小水不通亦搗汁飲。蠱毒卒中,須浸酒吞。
治傷寒濕䘌方
黃連,生薑(各一兩),艾葉(八兩),苦參(四兩)
水煎服。
治熱病有䘌,上下食人。豬膽一枚,苦酒一合,同煎二兩,滿日飲之,蟲立死即愈。
白話文:
治療感冒第四天,出現頭痛、發燒和胸口不適以及口渴的情況:使用苦參 1 盎司、黃芩 5 錢和乾燥的地黃 2盎司,用水煮沸後服用。 治療因感冒或潛在感染引起的高燒和胡言亂語:白頸蚯蚓具有鹹味、性質寒冷且無毒性,需用鹽水清洗乾淨並搗碎榨出汁液,再加入井水攪拌後服用即可立即改善症狀;若尿道阻塞也可搗碎果汁飲用;對於被蛇咬傷的人則可浸泡於酒中吞服。 治療因溼氣導致身體沈重的藥方:使用黃連、生薑各 1 盎司、艾草 8 盎司及苦參 4 盎司,加水煮沸後服用。 治療因為熱性疾病而產生寄生蟲,影響消化系統:使用一個豬膽和一杯醋一起熬煮至剩餘一半時喝下去,寄生蟲會立刻死亡,病情也會好轉。
甘露散,治傷寒時氣作熱發狂,及解五毒,治煩熱。
寒水石,石膏,甘草(炙)
為末,新汲水入薑汁調服。
獨參湯,治傷寒汗、下後不解,或投藥錯誤,致患人困重,垂死昏沉,或陰陽二症不明,七日以後皆可服。
好人參一兩,銼片,水二鍾,煎至一鍾半,溫服。病人喜冷,以新水沉冷服之,渣再煎服,連進數服,至鼻尖上潤汗出,是其應也。此藥不拘男婦,傷寒時氣疫症,二七、三七不解,不知人事者並治。
白話文:
甘露散可以治療傷寒初期發燒神志不清,以及解毒和治療煩躁發熱。配方是寒水石、石膏和炙甘草,研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井水加入薑汁調和服用。
獨參湯可以治療傷寒發汗、瀉下後症狀未解,或者用藥不當導致病人體重減輕、昏迷欲死,以及陰陽失調等情況,可以在發病七天之後服用。配方是人參一兩,切成薄片,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半,溫熱服用。病人如果喜涼,可以用冷水浸泡後服用,藥渣可以再煎煮服用,連續服用數次,直到鼻尖出汗,就是藥效發揮了。此藥不分男女,傷寒初期、時疫以及發病兩週、三週後症狀未解、神志不清的病人,都可以服用。
治傷寒頭痛,發熱口乾,屢服發表解肌之藥罔效,而日晡發熱尤甚,或時日輕重,此陰虛而火動也,宜六味地黃丸。(方見補益。)依本方作湯,加酒炒黃柏、知母服之,立效。
白話文:
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和口渴,即使多次服用表散解肌(即退燒降溫)的藥物都沒有效果,而且在下午四點左右發燒更嚴重,或者病情隨著時間有輕重變化,這都是因為身體陰氣不足導致內火旺盛所造成的症狀。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這個配方來調理(該處已經在「補益」部分有所說明)。按照這個配方製作成湯劑,再加入用酒炒過的黃柏和知母一起服用,就能立刻看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