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3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4)

1. 補陣

七月初旬,余至葉坤生家,道經其門,乃父邀進,問余言小兒晚間大便去黑糞如拳大者一塊,目下遍身如火,欲飲井水,不知何故?余進診,視脈息數大,身體骨立,渴喜冷飲,視其所下之塊,黑而堅硬,意為瘀血結成。適閔介申家有酒蒸大黃丸,用二錢,下黑塊不計,用水浸之,胖如黑豆,詢其所以,乃全鹿丸未化也,始知為藥所誤。不數日,熱極而死。

同服三少年,一患喉痹而死,一患肛門毒而死,一患吐血咳嗽而死。此皆無病而喜服溫補藥之害也。錄此以勸世人,不必好補而服藥。

白話文:

七月初的時候,我到葉坤生家,路過他家門口,他父親邀請我進去,問我說他兒子晚上拉出像拳頭一樣大的黑色糞便,現在全身發燙像著火一樣,想喝井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替他診脈,發現脈搏跳動快而有力,身體非常消瘦,口渴喜歡喝冷水。看他拉出的黑色糞便,又黑又硬,我認為是瘀血凝結而成。剛好閔介申家裡有酒蒸大黃丸,用了二錢,之後又拉出許多黑色糞便,數不清,用水浸泡後,脹大得像黑豆一樣。問他原因,才知道是之前吃的全鹿丸沒有消化。才知道是藥物造成的錯誤。沒過幾天,因為高燒而死了。

另外還有三個年輕人也一起吃這種藥,一個得了喉嚨腫痛而死,一個得了肛門生毒瘡而死,一個吐血咳嗽而死。這些都是沒有生病卻喜歡吃溫補藥造成的禍害啊。我記錄下這些事情,勸告世人,不要喜歡進補而亂吃藥。

2. 和陣

五膈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致陰陽不和,遂成膈噎。《局方》治膈噎,俱用香燥熱藥,故丹溪發揮其弊,宜乎?景岳謂三陽結為寒結。

青皮,陳皮,香附,厚朴,甘草,白蔻,砂仁,丁香,木香

易老天麻丸

天麻,牛膝,萆薢,當歸,附子,羌活,生地

按:此方與愈風丹大同,但生地性涼,恐滯經絡,宜改熟地為妥。且以六十四兩之諸藥,而佐以一兩之附子,果能效否?最少亦宜四兩或六兩方可。此方因血虛有痰,經絡不宣通而有濕者而立。風邪湊襲,致麻木不隨,故以血藥為君,佐以天麻、羌活、萆薢散風去濕祛痰之藥,少加附子引經通達,非為寒邪也。景岳不知立方之意,妄謂附子宜多,殊屬可笑。

蓋其本念,喜用附子,並以重用為常技耳。

白話文:

[和陣]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中醫古方「五膈寬中散」和「易老天麻丸」的用途及成分。

「五膈寬中散」主要由青皮、陳皮、香附、厚朴、甘草、白蔻、砂仁、丁香、木香等藥材組成,用來治療因情緒壓力或環境氣候影響脾胃健康,導致身體陰陽失調,進而形成吞嚥困難的情況。古書《局方》中對此症的治療多使用具有香燥熱性的藥物,然而,丹溪曾指出這種方法的弊端,景嶽更認為這是因為三陽脈結滯,導致了寒結。

「易老天麻丸」則由天麻、牛膝、萆薢、當歸、附子、羌活、生地等藥材構成。這個配方和「愈風丹」非常相似,只是其中的生地因其性質偏涼,可能阻滯經絡,因此建議改用熟地會更妥當。另外,對於以六十四兩的藥材搭配僅一兩的附子,這樣的配比是否有效令人懷疑,至少應該增加到四兩或六兩纔有可能見效。此方主要是針對血虛、有痰、經絡不通暢且伴有濕氣的人所設立。當風邪侵襲,造成身體麻木、行動不便,便以補血藥為主,輔以天麻、羌活、萆薢等能祛風除濕化痰的藥物,再少量添加附子以引導經絡,並非是為了對抗寒邪。景嶽不明白創立方子的原意,錯誤地認為應多用附子,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由此看來,他本來就偏好使用附子,並且習慣大量使用作為其常規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