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褚序

回本書目錄

褚序

1. 褚序

張仲景,世稱醫聖,所著《傷寒論》,為諸家之祖。而王安道摘其三百九十法之脫衍復誤,得二百三十八條,多所糾正,為仲景功臣。至越人張介賓《景岳》一書,托於仲景諸家,偏執一見,穿鑿附會,後人無攻其失者。吾郡葉先生天士,號香岩,為國初神醫,治病奇驗,傳聞於故老,不可勝紀,而著作之流傳甚鮮。今之風行者,若《臨證指南》等書類,多門人志錄,不盡出先生之手。

先生嘗謂:自古醫書已備,學者神而明之,臨機應變,治病有餘。是先生信古而不泥古,並不欲輕議前人可知。惟《景岳》行世已久,先生恐其貽誤後學,特詳為批校,名之曰《發揮》。發揮者,義取《周易》孔疏,且本朱丹溪《局方發揮》例。言景岳之當,發其覆而揮其誣,俾讀其書者,毋為其說所部,而治病必通,類其情也。

較之王氏之增益仲景功,尤巨焉。書久藏於家,嘉慶間,先生元孫半帆,欲刊行而未果,蓋全書卷帙浩繁,套板工費,力有所未逮也。嗣半帆族兄訥人議錄清本單行,仿前人經說,節其本文為綱,而以批本循行聯綴,工較省,卒亦未成。今晉卿為半帆令嗣,始毅然以剞劂,自任節縮衣食,以鳩其工,可謂善繼人之志者矣。

記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葉氏自香岩先生後,代明醫理,及今晉卿,且五傳矣,則其家學之有本源,奚翅三世遺澤之久而勿替,尤難得也。予不知醫,重晉卿之克承先志,故不辭而為贅言。至於貫穴其說,隱括其理,難為是書之元晏,則請俟夫精斯術者。

時維道光二十四年歲次甲辰秋九月仙根褚逢椿序

白話文:

張仲景被世人尊稱為醫聖,他所撰寫的《傷寒論》堪稱眾多醫學著作的鼻祖。然而,王安道從其中挑選並修正了三百九十個錯誤,最終整理出二百三十八條正確的條目,這對張仲景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糾正,可謂是對張仲景的貢獻頗大。到了後來,越地的張介賓,他寫了一本書叫《景嶽》,聲稱是源自張仲景的醫學理論,但他的觀點過於片面,很多地方都強加解釋,牽強附會,後世卻沒有人指責他的錯誤。

我們這裡的葉天士先生,號稱香巖,是清朝初年的神醫,他治病的經驗豐富,效果神奇,這些事蹟在老一輩的人中口耳相傳,數不勝數,但他的著作卻罕有流傳。現今流行的如《臨證指南》等書籍,大多是由他的門生記錄下來的,並非全部出自葉先生本人。

葉先生曾說過,自古以來醫學典籍已經很完善,學醫者應該深入研究,靈活運用,這樣治病才會遊刃有餘。由此可見,葉先生尊重古訓,但不會盲目迷信,他從不輕易評論前人的理論。然而,《景嶽》一書流傳已久,葉先生擔心它會誤導後學,因此詳細批閱並加以校正,並將此書命名為《發揮》。"發揮"一詞,取自《周易》的孔疏,同時也借用了朱丹溪《局方發揮》的例子。其意在指出《景嶽》的正確之處,揭露並駁斥其謬誤,使讀者能夠避免被其說法所誤導,治病時能夠通達病情。

這比王氏對張仲景的補充和修訂,影響更為深遠。此書長久以來一直藏於葉家,直到嘉慶年間,葉先生的玄孫半帆想要出版,但最終未能實現,原因可能是全書篇幅浩繁,雕版費用高昂,力有未逮。之後,半帆的族兄訥人計劃錄製清本單獨出版,仿效前人對經書的註解方式,節選原文作為綱要,再以批校本循序聯繫,這樣可以節省成本,但最終也未能完成。如今,晉卿作為半帆的兒子,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個重任,節衣縮食,籌集資金,終於得以實現,他可謂是真正繼承了前人的遺志。

古語有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葉氏自香巖先生開始,代代精通醫理,到現在的晉卿,已經是第五代了,由此可見葉家的醫學知識淵源深厚,遠超三代,其影響力久遠且不斷延續,這是極為難得的。我雖不懂醫學,但對晉卿能繼承先人的遺志,深感敬佩,所以願意為他寫下這些話。至於要深入剖析其理論,精確概括其原理,對此書進行深度解讀,那就需要等待精通此道的專家來完成了。

以上就是我在道光二十四年,即甲辰年的秋天九月,為此書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