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六·雜證 (2)
卷之六·雜證 (2)
1. 脈候
逍遙散,治暴得乾咳,火鬱痰滯。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柴胡,桔梗(各錢半),薄荷葉(三分),
煨姜五分,水煎服。
貝母丸,治肺火乾咳,久不愈者。
川貝母為末二兩,蜜和丸,細嚼服之,用開水少許送下,仰臥一刻。如火甚者,用上清火寧肺湯亦可。
杏仁丸,治久嗽,及老人咳嗽喘急,不能睡臥,服此立愈。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
等分,研為膏,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薑湯下。
九仙散,治一切咳嗽不已。
人參(難辦者,用沙參),款冬花,桔梗,桑白皮,阿膠,貝母(各一錢),五味子,烏梅肉(各五分),粟殼(蜜炙,二錢)
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若咳嗽未久者,忌服。
罌粟丸,治一切勞嗽如神。
粟殼(新者一半,去蒂,焙;陳者一半,泡去筋膜炒,各二兩)
為末,蜜丸。臨臥嚼服二錢,即睡。
四七湯,治七情氣鬱,上逆為咳。
半夏(二錢),茯苓(錢半),厚朴(姜炒,一錢),紫蘇葉(八分),
生薑一錢,紅棗二枚,水煎服。
安腎丸,治腎虛咳逆,煩冤。
肉桂,附子(制,各二錢),巴戟(去心),白蒺藜(炒,去刺),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去甲),石斛(去根),萆薢,白朮,補骨脂(各三兩),桃仁(八錢),
上為末,蜜丸,鹽湯下。
越婢加半夏湯,治肺脹喘咳,鼻扇肩抬。
麻黃(八分),石膏(錢半),生薑(五分),甘草(五分),半夏(錢半),大棗(三枚)
水煎服。
紫金散,治久嗽,日夜不得眠。
南星(去皮臍),白礬,甘草(各一錢),烏梅肉(二兩),
上為細末,於新瓦上炒紫,再研。每用二錢,臥時以溫水加齏汁調服,便仰臥。藥入肺,即嗽止得睡。
備採古來治嗽至簡至穩諸方於後,以便取用。
痰咳嗽,用蛤粉於瓦上炒紅,入青黛少許,麻油數點,水調服。○氣實者痰嗽,用荊瀝加薑汁;氣虛者,用竹瀝加薑汁。○內傷咳嗽,用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五錢為末。每用三錢,以姜三片,烏梅一個,煎湯調下。○痰嗽難臥,用胡桃三個,姜三片,臥時嚼服,少用開水吞下,即臥。
○濕痰嗽,以半夏為主,同南星、白朮,丸服。熱痰,同南星、黃芩丸服。肺熱,同栝蔞仁丸服。老痰,浮水石丸服。○痰火者,黃芩、桔梗、前胡、麥冬、兜鈴,俱清肺除痰。○咳痰氣臭,用射干以散熱。貝母、知母、枇杷葉,俱清肺消痰止嗽。○肺傷咳嗽,紫菀煎服。陰虛久咳,用款冬、百部,未服。
或用款冬、百合,蜜丸服,更妙。○咳甚,用款冬花燒煙,以筒吸之良。○痰咳,咽喉不利,用訶子含之,咽津,殊效。
白話文:
逍遙散:治療突然發生的乾咳,是因肝火鬱結導致痰液停滯的狀況。 藥方: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柴胡、桔梗(各七點五克),薄荷葉(二點二五克),煨過的生薑一點五克,用水煎服。
貝母丸:治療肺火引起的乾咳,且久治不癒的狀況。 藥方:將川貝母磨成粉末,約七十五克,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慢慢咀嚼後服下,用少量開水送服,服藥後仰臥休息片刻。如果火氣很旺,也可以改用清火寧肺湯。
杏仁丸:治療久咳,以及老年人咳嗽氣喘,無法躺臥入睡的狀況,服用此藥可立即見效。 藥方:杏仁(去皮尖,炒過)和胡桃肉(去皮)等量,磨成膏狀,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顆,慢慢咀嚼後,用薑湯送服。
九仙散:治療各種久咳不止的狀況。 藥方:人參(難取得可用沙參代替)、款冬花、桔梗、桑白皮、阿膠、貝母(各三點七五克),五味子、烏梅肉(各二點二五克),蜜炙過的罌粟殼(七點五克)。 用一片生薑和一顆紅棗,加水煎服。如果咳嗽時間不長,則不宜服用。
罌粟丸:治療各種因勞累引起的咳嗽,效果極佳。 藥方:新的罌粟殼一半,去除蒂頭後烘乾;陳舊的罌粟殼一半,浸泡去除筋膜後炒過,各七十五克。 將兩種罌粟殼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臨睡前咀嚼服用七點五克,即可入睡。
四七湯:治療因情緒波動引起的氣滯,導致氣逆而咳的狀況。 藥方:半夏(七點五克)、茯苓(五點六克)、厚朴(用生薑炒過,三點七五克)、紫蘇葉(三克),生薑三點七五克,紅棗兩枚,用水煎服。
安腎丸:治療因腎虛引起的咳嗽、氣逆和煩躁不安的狀況。 藥方:肉桂、製附子(各七點五克),巴戟天(去心),炒過的白蒺藜(去刺),山藥,茯苓,酒浸過的肉蓯蓉(去甲),石斛(去根),萆薢,白朮,補骨脂(各一百一十二點五克),桃仁(三十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用鹽水送服。
越婢加半夏湯:治療因肺部腫脹引起的氣喘咳嗽,伴隨鼻翼搧動、聳肩等症狀。 藥方:麻黃(三克)、石膏(五點六克)、生薑(一點九克)、甘草(一點九克)、半夏(五點六克),大棗(三枚),用水煎服。
紫金散:治療久咳不止,導致日夜無法入睡的狀況。 藥方:南星(去皮臍)、白礬、甘草(各三點七五克),烏梅肉(七十五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新的瓦片炒至紫色,再次研磨。每次使用七點五克,臨睡前用溫水加少量醋調和後服用,並仰臥休息。藥效進入肺部,咳嗽就會停止,就能入睡。
以下是一些古方,提供參考使用:
- 痰咳嗽:將蛤粉在瓦片上炒紅,加入少量青黛,滴幾滴麻油,用水調服。
- 氣實的痰咳:用荊瀝加入薑汁;氣虛的痰咳,用竹瀝加入薑汁。
- 內傷咳嗽:用紫菀、款冬花各三十七點五克,百部十八點七五克磨成粉末。每次用十一點二五克,加三片生薑和一個烏梅,煎湯調服。
- 痰咳難以入睡:用三個胡桃和三片生薑,臨睡前嚼服,少量開水吞下,即可入睡。
- 濕痰咳嗽:以半夏為主,搭配南星、白朮,製成丸子服用。熱痰,搭配南星、黃芩製成丸子服用。肺熱,搭配栝蔞仁製成丸子服用。老痰,搭配浮水石製成丸子服用。
- 痰火:黃芩、桔梗、前胡、麥冬、兜鈴,都有清肺除痰的功效。
- 咳痰氣味臭:用射干來散熱。貝母、知母、枇杷葉,都有清肺消痰止咳的功效。
- 肺損傷引起的咳嗽:用紫菀煎服。陰虛引起的久咳,用款冬、百部磨成粉末服用,或者將款冬、百合用蜂蜜製成丸子服用,效果更佳。
- 咳嗽嚴重:用款冬花燒煙,用管子吸入效果很好。
- 痰咳、咽喉不適:含服訶子,慢慢吞嚥津液,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