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之六·雜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雜證 (3)

1. 脈候

二陳湯,治脾經濕痰。除肺經燥痰、腎經虛痰不用之外,凡一切痰病,俱用為主治。

陳皮(二錢),半夏(三錢),茯苓(二錢),甘草(錢半),

姜一錢,水煎,熱服。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痰飲甚者。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半夏,陳皮(去白。各錢半),甘草(炙,五分),

姜五片,水煎服。若痰滯氣逆,加木香。

利金湯,治肺經氣壅咳痰。

枯梗,貝母(炒),陳皮(去白。各二錢),枳殼(麩炒,八分),茯苓(錢半),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潤肺飲,治肺經火邪,燥咳氣喘,喉癢痰澀。

貝母(糯米拌炒),天花粉(各三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麥冬,橘紅,茯苓(各錢半),生地(二錢半),知母(酒炒,七分),

姜三片,水煎服。

防風丸,治肝經一切風痰。

防風,川芎,天麻(酒浸一夜),甘草(各二兩),硃砂(三錢,細研,水飛為衣)

上為細末,蜜丸,重錢半,每服一丸,荊芥湯化下。

川芎丸,治肝經風痰,清上利膈。

川芎,蘇薄荷葉(各三兩半),防風(一兩二錢),細辛(二錢半),

蜜丸,每丸五分重,臨臥,茶嚼下。

小黃丸,治心經熱痰,煩躁心痛。

南星,半夏,黃芩(等分),

上為末,薑湯為丸,白湯下七八十丸。

大黃丸,治症同上而重者。

天花粉,黃連(各三兩),

為末,竹葉煎湯糊丸,每服三錢,薑湯下。

胡椒理中丸,治腎經寒痰,心怖寒厥,不思飲食。

款冬花(去梗),胡椒,蓽茇,甘草,良薑(各二兩),細辛(八錢),陳皮,乾薑(炒。各一兩),白朮(三兩),

為末,蜜丸,米飲下三十丸。按此方純陽,寒重可服,此脾病則宜,若腎經虛寒,當用八味地黃丸。

桂苓甘術湯,治腸有水聲,心下極冷。

茯苓(四錢),桂枝(錢半),白朮(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

十棗湯,治脅下有水,咳唾引痛。

芫花,甘遂,大戟(等分),

水煎大棗十枚,取八分,入藥七分,平旦溫服。若不效,再服五分。

大青龍湯,治水流四肢,身體疼重。

麻黃(二錢,去節),桂枝(一錢),甘草(一錢),石膏(三錢),

姜一錢,棗一枚,水煎服。

澤瀉湯,治咳逆難睡,其形如腫。

白朮(一兩),澤瀉(八錢),

水煎服。

倍術丸,治咳喘嘔吐,惡寒背痛。

白朮(二兩),肉桂,乾薑(炒。各一兩),

蜜丸。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並治五飲俱效。

備揀古來治痰至筒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痰因表者汗之,因里者下之,挾濕者分利之。痰在膈上,必用吐法。膠固稠濁之痰,吐之可開。痰在經絡中,非吐不可,吐中有發散之義。(吐法,用鹽四五錢,於鍋中炒紅色,乃入以水,煮至將滾之際,試味稍淡,每用半碗飲之;漸次增飲,自然發吐。以去病而止。)痰在腸胃間可下。

白話文:

二陳湯: 主要治療脾經的濕痰。除了肺經的燥痰、腎經的虛痰不適用外,其他各種痰病都可以用它來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藥材包含:陳皮二錢、半夏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半,生薑一錢,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六君子湯: 主要治療脾胃虛弱,且痰飲嚴重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半夏、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一錢半,炙甘草五分,生薑五片,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痰滯氣逆,可以加入木香。

利金湯: 主要治療肺經氣機壅塞導致的咳嗽痰多。 藥材包含:桔梗、炒過的貝母、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二錢,麩炒過的枳殼八分,茯苓一錢半,甘草五分,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

潤肺飲: 主要治療肺經有火邪,導致燥咳、氣喘、喉嚨癢、痰黏稠的狀況。 藥材包含:糯米拌炒過的貝母、天花粉各三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麥門冬、橘紅、茯苓各一錢半,生地二錢半,酒炒過的知母七分,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

防風丸: 主要治療肝經一切風痰。 藥材包含:防風、川芎、酒浸泡一夜的天麻、甘草各二兩,硃砂三錢(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製成外衣)。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每丸重一錢半,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送服。

川芎丸: 主要治療肝經風痰,可以清上焦、疏利膈間。 藥材包含:川芎、蘇薄荷葉各三兩半,防風一兩二錢,細辛二錢半。將上述藥材用蜂蜜製成丸劑,每丸重五分,臨睡前用茶水嚼服。

小黃丸: 主要治療心經熱痰,導致煩躁、心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南星、半夏、黃芩,等量。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湯製成丸劑,用白開水送服七八十丸。

大黃丸: 主要治療症狀與小黃丸相同但較為嚴重的狀況。 藥材包含:天花粉、黃連各三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竹葉煎湯糊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湯送服。

胡椒理中丸: 主要治療腎經寒痰,導致心悸、怕冷、四肢冰涼、食慾不振的狀況。 藥材包含:款冬花(去除梗)、胡椒、蓽茇、甘草、良薑各二兩,細辛八錢,陳皮、炒乾薑各一兩,白朮三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用米湯送服三十丸。這個方劑性質純陽,適合寒症較重的人服用,比較適合脾病,如果是腎經虛寒,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

桂苓甘術湯: 主要治療腸鳴腹瀉,以及心下(胃部)極度寒冷的狀況。 藥材包含:茯苓四錢,桂枝一錢半,白朮三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十棗湯: 主要治療脅下積水,導致咳嗽時牽引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芫花、甘遂、大戟等量。用水煎煮十枚大棗,取汁八分,加入藥材七分,在早上空腹時溫服。如果沒有效果,再服五分。

大青龍湯: 主要治療水濕停留在四肢,導致身體疼痛、沉重的狀況。 藥材包含:麻黃(去除節)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一錢,石膏三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用水煎煮服用。

澤瀉湯: 主要治療咳嗽不止、難以入睡,且身體看起來腫脹的狀況。 藥材包含:白朮一兩,澤瀉八錢,用水煎煮服用。

倍術丸: 主要治療咳嗽、氣喘、嘔吐、怕冷、背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白朮二兩,肉桂、炒乾薑各一兩,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這個方劑對於各種痰飲都有效果。

(備註:以下為總結) 從古至今治療痰的有效且穩定的方劑,都記錄在後面,方便大家選用。痰的成因如果是外感表證,就要用發汗的方法;如果是內在原因,就要用瀉下的方法;如果是夾雜濕邪,就要用利濕的方法。痰停留在膈膜之上,必須用催吐的方法。對於黏稠難以清除的痰,催吐可以使之化開。痰在經絡之中,非催吐不可,催吐有發散的意義。(催吐的方法:用鹽四五錢,在鍋中炒至紅色,加入水煮至快滾開時,嚐味道稍微淡,每次用半碗飲用,逐漸增加飲用量,自然會產生嘔吐。以達到去除病邪的目的。)痰停留在腸胃之間,可以用瀉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