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綱

《羅氏會約醫鏡》~ 卷十四·婦科(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婦科(上) (15)

1. 三十八、子喑

喑者,謂有言無聲,非絕然之不語也。腎脈入肺,循喉嚨,系舌本,而為聲之所由出也。因胎氣肥大,阻腎上行之經,故間有之。十月分娩後,而自能言也,不必加治,人亦勿慮。

白話文:

所謂的「子喑」,就是指嬰兒會開口說話,但是卻沒有聲音發出,這並不是完全無法說話的意思。在人體中,腎臟的脈絡進入肺部,沿著喉嚨,連接到舌根,是聲音產生的地方。因為在母體內胎兒體型較大,可能會壓迫到腎臟向上運行的脈絡,所以有些嬰兒出生後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通常在嬰兒出生滿十個月後,他們就能自己恢復說話的能力了,不需要特別進行治療,人們也不必過度擔心。

2. 三十九、尿血

妊婦勞傷經絡,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滲入脬,故尿時痛而下血。宜四物加山梔、發灰,或加阿膠、熟地、麥冬、五味之類。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如果女性過度勞累導致身體的經絡受損,體內的熱氣會影響到血液,使得血液受到熱氣的影響後滲入膀胱,因此在排尿時會感到疼痛並有血尿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適合用四物湯再加入山梔子和頭髮燒成的灰(古時候的一種藥材)來調理,或者可以再加入阿膠、熟地、麥冬、五味子等藥材來進行治療。

3. 四十、妊婦惡阻

惡阻者,心有所惡而食嘔阻也。其證:脈息平和,心悶頭眩,惡食嗜酸。因氣血積聚以養胎元,而五味不化,中氣壅滯,穢腐之氣上攻於胃,以致嘔逆。法當散郁清熱,不可過用辛藥。若愈止愈吐,仲景法,停藥月餘自安,以為妊婦常病。

加味茯苓半夏湯(新),治妊婦惡阻。

陳皮(去白,一錢),半夏(二錢,姜炒,則不動胎,為健脾化痰主藥),茯苓(三錢),甘草(炙,一錢),砂仁(炒研,八分),白朮(錢半),

薑棗引。或只用茯苓、半夏、白朮各二錢亦可。姜一錢,棗三枚。若瘦人兼熱,加麥冬、竹茹。或脈滑數之甚,加黃芩。

參橘飲,治嘔逆不能食者,六脈虛滑,須補氣清熱以保胎也。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炙草(一錢),橘紅,紫蘇,麥冬,黃芩,竹茹,生薑(各一錢),廣香(五分),茯苓(錢半),

棗引。或加半夏二錢(姜炒)。經云:「有故無殞」,又謂胎前須順氣者,是也。

和中理脾湯(新),治惡阻兼腰痛者,防胎下墮,宜以和中理脾為主,不可升舉。蓋嘔逆氣已上升,藥再上升,則犯有升無降。上更實,而下更虛,益促其墮矣。

當歸,熟地(薑汁炒。各二錢),白芍(酒炒,錢半),川芎(一錢),陳皮,甘草,黃芩(各一錢),半夏(姜炒,錢半),白朮,杜仲(鹽炒。各二錢),茯苓(錢半),

姜三分,棗三枚,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四十、孕婦晨吐】

孕婦晨吐指的是孕婦對某些食物感到噁心,且吃東西時會出現嘔吐的情況。其主要症狀包括:脈搏平穩,但心情鬱悶,頭暈目眩,對食物反感,偏好酸味。這是因為懷孕後身體內的氣血大量聚集以供應胎兒成長所需,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中焦氣機運行不暢,腐敗的氣體向上衝擊胃部,進而引起嘔吐。治療上應著重在於疏解鬱結、清除熱毒,不宜過度使用辛辣藥物。如果服用藥物後,嘔吐情況反而更嚴重,根據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應該停止服藥一個多月,通常就能自然好轉,這是孕婦常見的症狀。

【加味茯苓半夏湯】(新),適用於孕婦晨吐。

藥材包含:陳皮(去白)1錢,半夏2錢(用薑炒,可以避免影響胎兒,是健脾化痰的主要藥物),茯苓3錢,甘草(炙)1錢,砂仁(炒研)8分,白朮1錢半。

薑棗作為引導藥。或者只用茯苓、半夏、白朮各2錢也可。薑1錢,棗3枚。如果體型瘦弱的孕婦同時伴有熱象,可以加入麥冬、竹茹。或者脈搏滑數的現象非常嚴重,可以加入黃芩。

【參橘飲】,適用於嘔吐無法進食的孕婦,六脈虛弱滑順,需要補氣清熱來保護胎兒。

藥材包含:人參1錢,白朮2錢,炙草1錢,橘紅,紫蘇,麥冬,黃芩,竹茹,生薑(各1錢),廣香5分,茯苓1錢半,

棗作為引導藥。或者加入半夏2錢(薑炒)。

【和中理脾湯】(新),適用於晨吐且伴隨腰痛的孕婦,為了防止胎兒早產,應該以調和中焦,理順脾臟為主要目標,不可以使用提升氣機的藥物。因為嘔吐已經使氣機上升,如果藥物再提升氣機,就會違反了升中有降的原則。這樣會讓上焦更實,下焦更虛,加速胎兒早產。

藥材包含:當歸,熟地(薑汁炒)各2錢,白芍(酒炒)1錢半,川芎1錢,陳皮,甘草,黃芩(各1錢),半夏(薑炒)1錢半,白朮,杜仲(鹽炒)各2錢,茯苓1錢半,

薑3分,棗3枚,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4. 四十一、妊娠腹痛

此病或素有冷疼,或新觸風寒,邪正相擊而並於氣,氣上則衝心,氣下則攻腹。若脈證俱有寒邪,須照上傷寒治法,否則為胎痛或小腹重墜。潔古、丹溪,俱以血虛治之,用熟地六錢,當歸一錢,水煎服。若不應,加參、朮、陳皮。或中氣下墜作痛者,用補中益氣湯。如偶有所傷,胎動切痛,喜熱喜按者,用帶殼砂仁,和皮炒淡黑色,為末,酒下二錢,不飲酒者,米湯下。腹中覺熱,胎安痛止,極效。

若小腹寒甚,如扇風之涼,加附子二、三錢,以溫下焦。勿疑動胎,以有病當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孕婦腹部疼痛的情況。可能原本就有冷痛的老毛病,或是最近受了風寒,身體內外的邪氣與正氣互相衝突,影響到氣的流動。氣往上衝就可能導致心臟不舒服,氣往下衝就可能導致腹部疼痛。如果診斷結果顯示有寒邪存在,治療方式應該參考感冒的處理方法。若不是因為寒邪,可能是胎兒造成的疼痛,或是小腹有下墜感。

古人潔古和丹溪都認為這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的,他們建議用熟地六錢和當歸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入人參、白朮和陳皮。若是因為中氣下墜導致的疼痛,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是因為意外受到撞擊,胎兒移動引起劇烈疼痛,且喜歡熱敷和按壓的人,可以使用帶殼砂仁,炒至淡黑色後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兩錢。不喝酒的人,可以用米湯代替。當腹部感覺溫暖時,胎兒就會安定,疼痛也會停止,效果非常好。

若小腹特別寒冷,像被風扇吹過一樣,可以加入二、三錢的附子,以溫暖下腹部。不要擔心會影響胎兒,因為這是為了治病所必須的。

5. 四十二、妊婦霍亂

此病因寒熱之感,邪正交爭,故心腹絞痛。如邪在上胃脘,則心痛而吐。邪在下胃脘,則當臍痛而利。若在中,則腹痛,而吐利俱致。吐多傷氣,利多傷血,氣血俱傷,子母不安,此危證也。

加味紫蘇和胎飲

紫蘇葉(紅者真),條芩,甘草(各一錢),白朮(錢半),陳皮,藿香(須梗連葉者真。各八分),砂仁(五分),

熱服。若痛而不吐不泄者,名乾霍亂,殺人。須參閱霍亂門救法。(在十五卷。)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孕婦發生霍亂的情況。病發的原因是因為感受了寒熱,導致體內的正邪兩股力量互相爭鬥,所以會出現心腹劇烈疼痛的情況。如果邪氣影響到上部的胃脘,就會有心痛並伴隨嘔吐的症狀;如果影響到下部的胃脘,則會感到肚臍周圍疼痛且有腹瀉的現象;如果邪氣影響到中部,就會有腹痛,嘔吐與腹瀉同時發生的情況。嘔吐太多會傷害氣力,腹瀉太多會損耗血液,氣血都受損的話,母親和胎兒都會不安,這是個危險的情況。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加味紫蘇和胎飲"來治療。

使用的藥材包括:紅色的紫蘇葉、條芩、甘草(各自一錢)、白朮(錢半)、陳皮、藿香(必須是梗連葉的,這樣效果纔好,各自八分)、砂仁(五分)。

這個藥方需要熱服。如果出現疼痛但沒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這被稱為乾霍亂,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致命。對於這種情況,需要參考霍亂的救治方法。(可以在第十五卷找到相關資訊。)

6. 四十三、妊婦泄瀉

此證雖不無風寒暑濕之外感,飲食生命之內傷,然屬於脾虧者,乃其本也。蓋血統於脾,血擁胎元,則脾陰虛,而食不運化,故作泄也,總以補脾安胎為主。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少者,用山藥四錢炒黃代之),白朮(二錢),茯苓(錢半),炙草(一錢),白芍(一錢),

如脈實而熱者,必煩躁、舌黃,加黃芩一錢。如脈虛尿清,或腹痛喜按,穀食不甚化者,加乾薑(炒)五七分,烏梅一個,或加肉豆蔻一錢。如小便短少,口渴,屬濕熱者,加蓽薢四錢,廣香(煨)三分。至於扁豆、藿香、訶子之類,俱可加用。

白話文:

這個病症雖然可能由風寒、暑濕外在因素引起,或是飲食不節制導致身體受損,但歸根究柢,多數是由於脾臟功能不足造成的。因為血液主要由脾臟管理,當血液滋養胎兒時,脾臟的陰氣會相對虛弱,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所以才會造成腹瀉的情況,因此治療上應以補強脾臟和安胎為主要目標。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如果份量較少,可用炒黃的山藥約12克來替代),白朮(6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白芍(3克)。

如果脈搏強勁且有熱象,患者感到煩躁,舌頭呈黃色,可加入黃芩(3克)。如果脈搏虛弱,尿液清澈,或是腹部疼痛喜按,食物消化不良,可加入炒過的乾薑(約1.5至2.1克),烏梅一個,或者加入肉豆蔻(3克)。如果小便量少,口渴,顯示有濕熱的情況,可以加入蓽薢(12克),以及煨過的廣香(0.9克)。至於扁豆、藿香、訶子等藥材,都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加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