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肘後備急方》~ 華陽隱居《補闕肘後百一方》序 (1)

回本書目錄

華陽隱居《補闕肘後百一方》序 (1)

1. 華陽隱居《補闕肘後百一方》序

太歲庚辰隱居曰:余宅身幽嶺,迄將十載。雖每植德施功,多止一時之設,可以傳方遠裔者,莫過於撰述。見葛氏《肘後救卒》,殊足申一隅之思。夫生人所為大患,莫急於疾,疾而不治,猶救火而不以水也。今輦掖左右,藥師易尋,郊郭之外,已似難值。況窮村迥野,遙山絕浦,其間枉夭,安可勝言?方術之書,卷軸徒煩,拯濟殊寡,欲就披覽,迷惑多端,抱朴此制,實為深益。

白話文:

太歲庚辰居住在幽靜的山嶺,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雖然我經常修行德行,施加恩惠,但大多隻是暫時停留,不能廣泛流傳後世,唯獨編撰書籍可以做到。我看到葛氏的《肘後救卒》,很能滿足部分的需要。世人生存的最大患難,沒有比患病更急迫的了,患病而不治療,就像救火卻不用水一樣。現在,在帝王左右,藥房很容易找到,在郊區之外,已經很難找到藥房了。更何況是在偏遠的村莊、荒野、遙遠的山區和水邊,在那裡枉死的人,怎麼能說得清呢?有關醫術的書籍,卷軸繁雜,拯救濟世的作用很少,想要去翻閱它,卻又困惑於種種疑難。葛洪編撰的這部書,確實是大有益處。

然尚闕漏未盡,輒更採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後百一方》,於雜病單治,略為周遍矣。昔應璩為百一詩,以箴規心行。今余撰此,蓋欲衛輔我躬。且《佛經》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輒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上自通人,下達眾庶,莫不各加繕寫,而究括之。

白話文:

然而書中闕漏未盡之處仍然不少,因此我又採集補闕,共有一百零一首方子,並用硃砂書寫以作區別,名為《肘後百一方》,對各種雜病的單獨治療方法基本上已涵蓋周全了。昔日應璩創作《百一詩》,用以箴規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如今我編撰此書,也是為了守護和輔助我自己。而且《佛經》中說,人體由四大構成,每大就有可能有一百零一種疾病,因此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無論是通人雅士,還是平民百姓,都應該各自繕寫此書,並加以研究。

余又別撰效驗方五卷,具論諸病證,徒因藥變通,而並是大治,非窮居所資,若華軒鼎室,亦宜修省耳。葛序云,可以施於貧家野居,然亦不止如是。今搢紳君子,若常處閒佚,乃可披檢方書,或從祿外邑,將命遐徵;或宿直禁門,晨宵隔絕;或急速戎陳,城柵嚴阻,忽遇疾倉卒,唯拱手相看,曷若探之囊笥,則可庸豎成醫。故備論證候,使曉然不滯,一披條領,無使過差也。

白話文:

我另外撰寫了五卷有效的驗方,詳細論述了各種疾病的證狀,只是因為藥物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都是大治之法,不僅是窮人才需要的方子,即使是富裕人家,也應該學習和了解。葛序說,這些方子可以施用於貧窮人家的鄉間,但也不止於此。如今,那些穿著華服、戴著官帽的君子,如果經常處於閒居無所事事的狀態,就可以翻閱方書。或者到偏遠的城市出差,出使遠方;或者在宮廷裡值夜班,早晚不能回家;或者在軍隊中急行軍,城池柵欄嚴格阻隔,如果突然發病,只能束手旁觀。如果他們能把方書放在身邊,即使是普通的僕役也能成為醫生。因此,我詳細地論述了證候,以便人們能夠清楚地理解,不會感到困惑。只要讀完這本書,就能掌握要領,不會有偏差。

尋葛氏舊方,至今已二百許年,播於海內,因而齊者,其效實多。余今重以該要,庶亦傳之千祀,豈止於空衛我躬乎!舊方都有八十六首,檢其四蛇兩犬不假殊題;喉舌之間,亦非異處;入塚御氣,不足專名;雜治一條,猶是諸病部類,強致殊分,覆成失例,今乃配合為七十九首,於本文究具都無忖減,復添二十二首,或因葛一事,增構成篇,或補葛所遺,准文更撰,具如後錄。

白話文:

我收集到了葛洪的舊方,現今已經過兩百多年了,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因此使用的人很多,這些方子的確是相當有效。現在我以這個機會,加以整理修訂,希望能沿傳到千年之後,而我也就因此名留青史了。舊方共有八十六首,其中有「四蛇」「兩犬」,不過不是特別的名稱。喉嚨和舌頭之間的疾病,原本就只是同一個地方。用「入塚」和「御氣」為題名,以它們作專門疾病的病名,顯然太牽強了。「雜治」這一條,也是把各種病症歸類後再下定義,勉強把它獨立成一個類別,結果反而使它失掉常規。現在我是把它歸併為七十九首,內容方面,完全沒有增減,還另外增補了二十二首,有的由於只涉及葛洪的一件事情,而把它擴大成一篇;有的是補充葛洪所遺漏的,並且依據原文內容再次做紀錄,詳細記錄在後面。

詳悉自究,先次比諸病,又不從類,遂具勞覆在傷寒前,霍亂置耳目後,陰易之事,乃出雜治中。兼題與篇名不盡相符,卒急之時,難於尋檢,今亦復其銓次,庶歷然易曉。其解散腳弱、虛勞、渴痢、發背、嘔血,多是貴勝之疾,其傷寒中風,診候最難分別,皆應取之於脈,豈凡庸能究?今所載諸方,皆灼然可用,但依法施治,無使違逆。其癰疽,金瘡形變甚眾,自非具方,未易根盡。

白話文:

仔細地自我檢討反省,先依照類別將疾病分類列出,但卻不按類別順序排列,因此勞倦病排在傷寒病前面,霍亂病放在耳目病的後面,與陰虛有關的疾病則出現在雜治類的治療方法中。加上篇名與所著的文章內容不盡相符,使得在緊急的時候難以查找。因此,現在我重新組織整理文章內容,以便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腳弱、虛勞、痢疾、發背、嘔血等疾病通常較為嚴重,而傷寒、中風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很困難,這些都應該根據脈象來判斷,並不是一般庸醫所能瞭解的。目前所記載的各種治療方法,都是可靠有效的,只要按照方法治療,不違反原則,就能起到好的效果。至於癰疽、金瘡等疾病,病情變化多端,如果不使用特定的治療方法,很難根治。

其婦女之病、小兒之病,並難治之方法不少,亦載其綱要云,凡此諸方,皆是撮其樞要,或名醫垂記,或累世傳良,或博聞有驗,或自用得力,故復各題秘要之說,以避文繁。又用藥有舊法,亦不復假事事詮詔,今通立定格,共為成准。凡服藥不言先食者,皆在食前;應食後者,自各言之。

白話文:

婦女病和兒童病有很多難以治癒的方法,我也摘錄了它們的綱要。所有的這些藥方,都是摘取關鍵點,有的是名醫留下的記錄,有的是積累了好幾代人的經驗,有的是博聞強識並且驗證有效的,有的是自己用了有效的方法,所以又各自題寫了祕訣,以避免文章繁冗。用藥也有舊有的方法,也不必事事都解釋。現在通盤規定,作為既定標準。凡是服藥不說明要在飯前服用的,都是在飯前服用;應該在飯後服用的,則說明在飯後服用。

凡服湯云三服。再服者,要袍山源涯味,或疏或數,足令勢力相及。毒利藥,皆須空腹,補瀉其間,自可進粥。凡散日三者,當取旦、中、暮進之。四五服,則一日之中,量時而分均也。凡下丸散,不云酒水飲者,本方如此,而別說用酒水飲,則是可通用三物服也。凡云分等,即皆是丸散,隨病輕重所須,多少無定,銖兩三種五種,皆分均之分兩。

白話文:

  1. 凡是藥方上寫服湯藥三次的,再次服用時,要看藥的來源和藥性,或稀或稠,但要使藥力相等。

  2. 毒性強烈的藥物,都必須空腹服用。補益和瀉下的藥物之間,可以進食粥類。

  3. 凡是藥方上寫一日三次的散劑,應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服用。如果藥方上寫四五服,則應在一天之內,根據情況均勻分配服用。

  4. 凡是藥方上沒有寫明要用酒或水送服的丸、散劑,就按照本方的規定服用。如果藥方上另外說明要用酒或水送服,則可以用三種東西送服。

  5. 凡是藥方上寫明「分等」的,都是丸劑或散劑。根據病情的輕重,所需要的藥量多少不固定。銖兩三種五種,都是均勻分配的重量。

凡云丸散之若干分兩者,是品諸藥,宜多宜少之分兩,非必止於若干分兩,假今日服三方寸匕,須瘥止,是三五兩藥耳。凡云末之,是搗篩如法。㕮咀者,皆細切之。凡云湯煮,取三升,分三服,皆絞去滓而後酌量也。字方中用鳥獸屎作矢字,尿作溺字,牡鼠亦作雄字,乾作干字。

白話文:

凡是說到丸散的多少分兩,那是指各種藥物該多該少的分量,而不是一定要限定在多少分兩。假設今天服用了三方寸大小的藥丸,如果病已經好了,那麼這個藥丸就只有三五兩的藥材。凡是說到「末」的,是指按照規定搗碎篩選。凡是寫「㕮咀」的,都是要切得很細。凡是說「湯煮」的,取三升藥材,分成三次服用,都是要過濾掉渣滓後才服用。方劑中用鳥獸的糞便寫成「矢」字,尿寫成「溺」字,公老鼠也寫成「雄」字,乾寫成「幹」字。

凡云錢匕者,以大錢上全抄之;若云半錢,則是一錢抄取一邊爾;並用五銖錢也,方寸匕,即用方一寸抄之可也;刀圭准如兩大豆。炮、熬、炙、洗治諸藥,凡用半夏,皆湯洗五六度,去滑;附子烏頭,炮,去皮,有生用者,隨方言之;礬石熬令汁盡;椒皆出汗;麥門冬皆去心;丸散用膠皆炙;巴豆皆去心皮,熬,有生用者,隨而言之;杏人去尖皮,熬,生用者言之;葶藶皆熬;皂莢去皮子;藜蘆枳殼甘草皆炙;大棗梔子擘破;巴豆、桃杏仁之類,皆別研搗如膏,乃和之;諸角皆屑之;麻黃皆去節;凡湯中用芒硝阿膠飴糖,皆絞去滓,納湯中,更微煮令消;紅雪、朴硝等,皆狀此而入藥也;用麻黃即去節,先煮三五沸,掠去沫後,乃入余藥。凡如上諸法,皆已具載在余所撰本草上卷中。

白話文:

所謂「錢匕」,是指用整個大錢來舀取藥物。而「半錢」是指用錢幣的一半分來舀取藥物。無論是「錢匕」或「半錢」,都是以五銖錢作為單位。

「方寸匕」是指用一英寸見方的東西來舀取藥物。

「刀圭」的大小則約等於兩顆黃豆。

在炮製、熬煮、炙烤、清洗等處理藥物時,如果要用到半夏,必須先用沸水清洗五六次,以去除滑性。

附子和烏頭,在炮製後要去皮。有些藥方中會用到生附子和生烏頭,這時就必須按照藥方中的指示使用。

礬石需要經過熬製,直到汁液完全乾涸。

所有的辣椒在炮製前都要去除汗毛。

麥門冬在炮製前要去除芯。

丸藥和散劑中所使用的膠類,在使用前都要經過炙烤。

巴豆必須去除心皮和外皮,然後經過熬煮。有些藥方中會用到生巴豆,這時就必須按照藥方中的指示使用。

杏仁去除尖皮,然後經過熬煮。有些藥方中會用到生杏仁,這時就必須按照藥方中的指示使用。

葶藶必須經過熬煮。

皁莢去除豆莢外皮。

藜蘆、枳殼和甘草在使用前都要經過炙烤。

大棗和梔子需要剝開。

巴豆、桃仁和杏仁等藥物,在使用前都要研磨成膏狀,再與其他藥物混合。

所有的角類藥物在使用前都要研磨成屑狀。

麻黃在使用前要去除節。

在湯劑中使用芒硝、阿膠和飴糖時,都需要將這些藥物絞去雜質,再加入湯水中,並稍微煮一下,使其溶解。

紅雪和朴硝等藥物,也需要按照上述方法入藥。

在使用麻黃時,必須先去除節,然後煮沸三四次,撈去浮沫後,再加入其他藥物。

以上所述的各種藥物處理方法,都已經詳細記載在我的《本草綱目》上卷中。

今之人有此《肘後百一方》者,未必得見本草,是以復疏方中所用者載之,此事若非留心藥術,不可盡知,則安得使之不僻繆也?案病雖千種,大略只有三條而已,一則腑臟經絡因邪生疾;二則四肢九竅內外交媾;三則假為他物橫來傷害,此三條者,今各以類,而分別之,貴圖倉卒之時,披尋簡易故也。今以內疾為上卷,外發為中卷,他犯為下卷,具列之云。

白話文:

如今有《肘後百一方》這本書的人,不見得能看到《本草》,所以又將方子中所用的藥材載錄在這本書中。這件事如果不是留心藥術的人,不可能全部都知道,那怎麼能讓它不偏僻不荒謬呢?診斷的疾病種類雖然有上千種,大體上只有三種,一種是腑臟經絡因邪氣產生疾病;二種是四肢九竅內外發生交媾;三種是假藉他物橫來傷害。這三種,我如今分別以類別將它們歸類,這是為了在倉促之時,能夠披覽簡明的內容而設計的。現在以內科疾病為上卷,外發疾病為中卷,其他疾病為下卷,一一列示出來。

上卷三十五首治內病。

中卷三十五首治外發病。

下卷三十一首治為物所苦病。

白話文:

上卷三十五篇,主治內科疾病。

中卷三十五篇,主治外感疾病。

下卷三十一篇,主治因外物所傷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