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序 (3)

回本書目錄

序 (3)

1.

吳郡韓公,復陽,精於醫學。嘗以李東垣門人羅謙甫所著《衛生寶鑑》書,詳加考訂,將付諸梓,未就而歿。公之季子公達,克世其業,遭逢聖明,仕為太醫院判。嘗持此書語予曰:「吾將刻之以成先志,幸一言以序之。」予既諾而未暇為。今年冬,公達又歿。其子布,覆泣且拜,懇求不已。

予惟上古聖神,閔斯民之瘥夭閼,不得以全其壽,於是為之醫藥以濟之。厥後名醫世出,各以意見著方書,聯篇累牘,非止一家。然用而試之,有得有失。獨近世東垣所著《內外傷辨》等篇,發前人之所未發,故其所著之方,靡不神效。謙甫受業其門,得聞至論,其為此書,斟酌損益,具載悉備,嘉惠於世者厚矣。公達既精通其藝,上承於眷遇,下濟於斯人,而尤惓惓以繼先志為務。此仁人孝子之用心。予於公達素相知,於其歿豈能忘言哉。世之為醫者得此書,誠如鑑之燭物,一舉瞭然在目,必不至於差謬。凡有疾者觀於此書,誠足以衛生,不至於危殆。

然則此書之傳,其功不亦博乎。遂書以序於後。

永樂十五年歲次丁酉十二月戊申,翰林院學士奉政大夫兼右春坊右庶子建安楊榮書。

白話文:

[序]

吳郡的韓公復陽,他精通醫術。曾經因為李東垣的門徒羅謙甫所撰寫的《衛生寶鑑》一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校正,打算將其出版,但未能完成就去世了。他的小兒子韓公達,繼承了他的醫學事業,在盛世時,擔任了太醫院判官。他曾經拿著這本書告訴我,他想要完成父親的遺願,將這本書出版,希望我能寫一篇序言。我答應了他,但當時並沒有時間來寫。

今年冬天,韓公達也去世了。他的兒子披麻戴孝,哭泣著向我跪拜,不停地請求我完成他父親的心願。

我想起上古時代的聖賢,憐憫百姓遭受疾病折磨,無法享受完整的壽命,因此創立了醫藥來拯救他們。從那以後,著名的醫生們陸續出現,各自根據自己的見解,編寫了許多醫學著作。但是,當我們實際使用這些方法時,有的有效,有的無效。唯有近世李東垣所著的《內外傷辨》等篇章,揭示了前人未曾發現的事實,因此他所寫的處方,無不具有神奇的效果。羅謙甫在他的門下學習,聽到了最深奧的理論,他寫這本書時,進行了慎重的增刪修改,內容豐富,對世人有很大的幫助。

韓公達精通醫術,上得到皇上的信任,下救濟百姓,尤其以繼承父親的遺志為己任。這種仁慈和孝順的用心,我與韓公達素來相知,對於他的去世,我怎能無動於衷呢?世間的醫生如果得到這本書,就像有了明鏡照物,一切病情都能一眼看清楚,必然不會再有錯誤。所有生病的人閱讀這本書,確實能夠保護健康,避免危險。

既然這樣,這本書的流傳,其功效不是非常廣大嗎?於是我在這裡寫下了這篇序言。

永樂十五年,丁酉年十二月戊申日,由翰林院學士、奉政大夫兼右春坊右庶子、建安的楊榮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