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衛生寶鑑者,羅謙甫所著之書也。謙甫,東垣李明之之門人。東垣在當時,有國醫之目,已達窔奧。謙甫蓋升其堂而入其室者,發言造詣,酷類其師,有裨於前人之未備。書已板行,元末毀於兵燹,故今少見全籍。近年以來,間有抄錄之者,又多遺逸,獨吳郡韓氏家藏為善。

本蓋復齋韓公恆補其缺略,正其訛誤,此書之不廢其有幸矣。復齋嘗欲鋟梓以惠於世,有志未遂而卒,遺命屬其子公達。公達拳拳服膺不忘,既刻東垣脾胃論、及內外傷辨、用藥珍珠囊三書已,又刻完是書,為費不貲,卒成其先人之志,間徵廣文為序。竊觀方書,古今不一家。

其或有非出於良醫師之手集錄,往往用之或失其宜,不能收效而反有戕賊人者,非方之罪,蓋不知醫之誤也。大抵醫家著述,其說尤難,一或失理,生死安危,在亳忽間耳。世或病張長沙著論,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兒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治,斯殆所謂難也歟!今觀謙甫是書,

備諸證療,蓋斟酌古方而參以己意,且一一經試用之,無不神應,如養由基之於射,百發百中,誠有裨於醫道為不少矣。復齋深究其然,乃欲廣其傳以壽斯人於無窮,閔世疾苦之心切矣。公達克推是心,無所違焉。果能俾是書之傳,如其先人之欲,賢哉公達之為人子也!使其書家列而戶置之,

其功不亦溥乎?窮鄉下邑之士,猝然有疾,不得良醫師,得是書而觀之,對證以求方,依方而服藥,必灑然如褫,不至於束手待斃。使凡淺之夫為醫者,得是書而觀之,於用藥必有所循仿,必不至於謬誤,其為惠澤於人者,詎可涯乎?遂書以為序,以見公達父子之用心也。今國家覃至仁以為治,

躋斯世斯民於壽域之中,而公達之為,蓋有所助也歟?公達名夷,仕為太醫院判,忠勤端愨,小心慎密,尤為上所知遇云。

永樂十五年歲次丁酉十二月戊戌,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夫廬陵胡廣序。

白話文:

[序],《衛生寶鑑》這本書,是由羅謙甫所撰寫的。羅謙甫是東垣李明之的弟子。東垣在當時被譽爲國醫,已經深入醫學的精微之處,而羅謙甫則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的言論和學識,極像他的老師,並對前人的不足進行了補充。此書曾經出版過,但在元朝末年毀於戰火,因此現在很少能看到完整的版本。近年來,偶爾有人抄錄,但多數內容遺失。唯有吳郡韓氏家族收藏的版本最爲完整。

韓恆,字復齋,他補充了書中的缺失,修正了錯誤,讓這本書得以保存下來,這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復齋曾計劃將此書出版,以惠及世人,但遺憾的是,他未能實現這個願望就去世了。他把這個遺願交給了兒子公達,公達銘記於心,沒有忘記父親的願望。他已經刻印了東垣的《脾胃論》、《內外傷辨》以及《用藥珍珠囊》三本書,現在他又完成了這本《衛生寶鑑》,花費了大量資金,終於實現了他父親的心願。他請我爲這本書寫序,我欣然答應。

我看過許多醫書,從古至今,各種觀點紛呈。有些並非出自優秀的醫師之手,使用起來可能不適合,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對人造成傷害。這不是藥方的問題,而是醫生知識不足的錯誤。一般來說,醫生撰寫書籍尤其困難,一旦理論有誤,生死安危就在瞬間。人們常批評張長沙的理論,只討論成人疾病,沒有涉及嬰兒問題;只提到北方的藥物,沒有提及南方的治療方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難題吧。

現在看羅謙甫的這本書,他詳細地描述了各種症狀的治療方法,參考古方並結合自己的見解,而且每一種方法都經過實際驗證,效果神奇,如同養由基射箭,百發百中,對醫學的貢獻不可小覷。復齋深入研究後,想要廣泛傳播這本書,以延長人們的壽命,他的關心世人疾苦的心情非常強烈。公達繼承了這份心,沒有任何違背。如果這本書能夠廣泛傳播,就像他父親希望的那樣,那麼公達作爲兒子,真是賢德之人。如果每家每戶都有這本書,那他的功勞豈不是很大嗎?

在偏遠鄉村,突然生病,找不到好醫生,有了這本書,對照病症尋找藥方,按照藥方服藥,必定能迅速緩解病情,不至於束手無策,等待死亡。即使是淺薄的醫者,有了這本書,用藥時也會有所依據,不會出現錯誤,這對人類的恩惠,怎麼能衡量呢?我寫下這篇序言,來表達公達父子的用心。

現在國家以仁愛治理天下,使人民生活幸福長壽,而公達的行爲,無疑是對國家政策的助力。公達,名夷,擔任太醫院判官,忠誠勤奮,正直謹慎,深得上級賞識。

永樂十五年歲次丁酉十二月戊戌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夫廬陵胡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