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序 (5)

回本書目錄

序 (5)

1.

夫醫與造化參。學之精者為難。至著書垂訓,冀後世必然之用者為尤難。羅君謙甫,東垣先生之高弟,嘗謂予言:初受簡席下,東垣先生曰:「汝將為為人之學歟?聞道之士乎?」請曰:「愚雖不敏,幸蒙先生與教理之深指,乃所願也。」故十數年間,雖祁寒盛暑,親炙不少輟,真積力久,盡傳其私淑不傳之妙。大抵人之疾疢,不外乎陰陽變徵,我能參兩間,會一身,推窮其所受根源,方為可爾。用是以所得日用之間,如敵在目中,然後審藥為攻,未嘗不如吾之所必取也。因集為一書,題曰《衛生寶鑑》。曰辨誤者,證世之差謬,明其理之所自也;曰擇方者,別夫藥之精粗寒燠,以酌其疾證之宜否也;曰紀驗者,述其己之治療,與彼之深淺,見其功效之實也。僕平昔所得者如是。吾子其為我序之。余聞醫之為學,古聖賢致知格物之一端也。軒岐以來,《難經》、《素問》、《靈樞》等書,累千萬言,自非以醫為任者,孰克而究之。若羅君者,可謂以醫為任而究其理之所自歟。

昔王彥伯醫聲既著,列三四灶,煮藥於庭,老幼塞門來請。彥伯曰:「熱者飲此,寒者飲此,風者氣者各飲此。」初不計其酬謝。今羅君亦以道心濟物,復能著書垂後,冀必然之用,其仁心普濟,當以彥伯同流,其誰曰不然。故樂為題其端云。

至元癸未清明日中議大夫治書侍御史汲郡王惲序

白話文:

[序]

醫學與自然界的運作相互關聯,要精通醫學是非常困難的。而更困難的是,寫書傳授知識,希望後世能確實地應用。羅謙甫先生,是東垣先生的得意弟子,他曾告訴我,剛開始在東垣先生座下學習時,東垣先生問他:「你想要學習為人治病,還是追求醫道?」他回答說:「我雖然不是非常聰明,但幸運地得到先生深入的教導和指引,這正是我所期望的。」因此,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嚴冬酷暑,他都勤奮學習,從未停歇,真正地積累了深厚的學識和經驗。

他完全掌握了東垣先生獨特而未公開的醫學精髓。他認為,人的疾病,歸根結底不外乎陰陽失調。他能夠結合自然界和人體,深入探究疾病的根源,才能真正掌握醫學。他把每天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就像面對敵人一樣清楚,然後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每次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他把這些經驗匯集成一本書,命名為《衛生寶鑑》。「辨誤」部分,旨在糾正世間的錯誤觀念,闡明醫學原理。「擇方」部分,則是選擇藥物的精華和粗劣,以及寒熱性質,以適應不同的病情。「紀驗」部分,記錄了他自己治療的案例,包括病情的輕重,以及實際的療效。這就是我多年來的醫學心得,我希望你能為我寫一篇序。

我認為,醫學是古人智慧的一環,從軒岐開始,難經、素問、靈樞等書籍,累積了千萬字的醫學知識,如果不是以醫學為職志的人,誰能深入研究?像羅君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全心投入醫學,並深入探究其本源。

昔日,王彥伯醫術高超,他在庭院裡擺設了三四個爐竈煮藥,無論老少都紛紛前來求診。彥伯先生會根據病情,分別給熱症、寒症、風症、氣症患者提供不同的藥物,從不計較報酬。如今,羅君也以救死扶傷的精神幫助他人,並且還能寫書傳授後世,期待其被廣泛應用。他的仁慈之心,應當與彥伯先生並列,有誰能說不是呢?因此,我很高興為這本書寫序。

至元癸未清明日中議大夫治書侍御史汲郡王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