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意也。臨病立意以施治也。其書內經載運氣病源靡不悉備。候天地之變,究疾病之機,盡調治之理。此神聖愛人之仁,拯羸救枉濟物之至道也。醫道斯立。秦越人演其精義述難經。漢張仲景論傷寒,用藥定方。晉王叔和集次及撰脈經以示後學。意亦至哉。經去聖遠,遺文錯簡。

後學專方而惑意。幸唐太僕令王冰重整其義,啟大法之幽玄,釋神運之奧妙,析理於至真之中,俾學者遇諸審脈,用藥去病,根本無貶損醫之道明矣。而其為法,制勝伐其勢,資化助其生,扶危定亂之功,本諸經論,知氣識病,治理得焉。嗟乎!學必本於經,病必明於論,治必究於方,

而能變通而無滯,斯能盡夫立醫之意矣。昔丹溪朱先生,以醫鳴江東,家君親從之遊,領其心授,純度。竊以先生之旨,輯其醫之可法,本諸經論之精微,節目更為定次,歌語引例具圖以便記習。至於脈訣之未備者,亦為增正。名曰醫經小學。蓋欲初學者,得以因流尋源而不蹈夫他歧之惑。

有志於古神聖愛人濟物之道者,其無誚愚以管窺而蠡測。或有未至,矜其志而加正焉,則不惟醫道之幸,亦斯民之幸也。

洪武二十一年冬十一月朔日吳陵劉純序。

白話文:

[序],醫學就是對待疾病的態度與治療方法。《內經》這本書裡,對於運氣理論、病因病理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它教導我們觀察自然界的變化,深入研究疾病的機理,全面掌握調養治病的道理。這是神聖的醫者對人類的仁愛之心,是拯救弱小、匡扶正義、幫助眾生的最高道德原則。由此,醫學這個學科便確立了基礎。秦朝的扁鵲深入解析醫學的精華,寫作了《難經》;漢代的張仲景探討了傷寒病的治療,確定了藥方;晉代的王叔和編纂了《脈經》,作為後學的指導。這些著作的意旨都極為深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醫學經典離我們越來越遠,許多原始文獻已經遺失或混淆。

後世的醫學家專注於藥方,卻忽視了醫學的原意。幸好唐代的王冰重新整理了醫學的意義,揭示了醫學深奧的法則,解開了運氣理論的神祕面紗,將道理剖析得淋漓盡致。讓學者能夠準確地診斷脈象,合理使用藥物,治病救人。醫學的原則明確了,那就是:剋制敵人,消滅病勢;資助生長,助其康復;扶持危難,穩定混亂。這些原則都來自於經典的理論。要了解氣象,認識疾病,治理疾病,必須深入研究這些原則。

然而,只有理解並能靈活運用,才能真正實現醫學的價值。過去,丹溪的朱先生在江東以醫術聞名,我的父親曾親自向他學習,領悟了他的心法。我認為,應該將朱先生的醫學理論整理出來,根據經典的精華進行編排,更詳細地解釋各個部分,用歌訣、例子和圖表的形式,方便學習記憶。對於脈象知識的不足,我也做了補充和修正,並將這本書命名為《醫經小學》。我希望初學者可以通過本書,循著源頭,避免誤入歧途。

對於那些立志於古代醫學、對人類充滿愛心、願為眾生付出的人來說,請不要嘲笑我這只是一點皮毛的理解。如果我有不足之處,請指正我,不僅是醫學的幸運,也是人民的幸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冬季十一月初一,吳陵劉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