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診脈入式

(一首集次王適齋等脈訣)

人身元氣由太極動靜陰陽一如式。陰血靜兮陽氣動。血逐氣行無暫息。周流身體似循環。榮養百骸由此力。五行五臟布其中。妙合乾坤纖芥悉。上中下體號三焦。在診排名寸關尺。寸為陽分尺為陰。關者陰陽界限位。天真始注手太陰。百脈周流所朝會。右為氣口左人迎。腑臟脈宗榮見爾。

脈行三寸呼吸中。呼吸定息行六寸。十二時周數幾何。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八百一十丈。脈循五十度周身。復還會於手太陰。此是平人形之道。度合陰陽晝夜停。不大不小脈曰平。呼吸來停至脈勻。數遲數至違呼吸。損曰離經與奪精。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三遲二敗冷所謂。

白話文:

人的生命能量是由太極運動、陰陽平衡的方式產生的。血液安靜而氣息活動,血液隨著氣息運行從不停歇,像循環一樣周流通遍全身,滋養著所有的器官。五行和五臟都分佈在人體之中,微妙地配合著天地之間的一切細微之處。人體上下部分被稱作“三焦”,在診斷中分別對應不同的部位:寸代表上部,關代表中部,尺代表下部。寸屬陽性,尺屬陰性,關則是陰陽交界的位置。天真的生命力開始注入到肺部,所有血管都在這裡匯聚。右手腕的穴位叫做“氣口”,左手腕的穴位叫做“人迎”。各個臟器的脈搏都是通過這些穴位表現出來的。 脈搏在胸部跳動約3英吋長,在每次呼吸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它。每分鐘平均有60次心跳,每天24小時總共有14,400次心跳。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內要呼吸13500次左右,每一次呼吸可以讓氣息走80英尺遠的地方。心率應該保持穩定,不快不慢,如果太快或太慢就表示可能出現問題了。一個健康的人的心跳速度通常是在每分鐘70-90次之間。如果超過這個範圍,那麼他很可能患有某種疾病或者正在經歷一些壓力事件。反之亦然,如果他的心跳速度低於這個標準值,那也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了他的心律失常。因此,我們必須密切關注自己的心率變化以便及早發現任何異常狀況並採取相應措施加以處理。

六數七極熱之多。八脫九死十命盡。十一十二魂入墓。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遲寒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意見九難。

寸關尺內十二經。臟腑陰陽合五行。唯有君火更相火。母子相通真氣生。

意見十八難。

失正邪干乃相剋。各有剛柔位相逢。

意見十難。

陰陽變病脈危殆。關格覆溢與相乘。

意見三難。後有圖。

太過不及分輕重。診後先須部分定。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即心主包絡也。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言男子面南受氣。則兩寸居前亦陽。脈之三陽從上走下。女人面北受氣。則兩尺居前亦陰。脈從下走上。經所謂男子陽生。脈在關上。寸脈常盛女陰生。脈在關下。尺脈常盛。是其常也。

白話文:

以下是對該古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和句子進行了簡要的現代化轉換:

  1. "六數七極熱之多":六次呼吸表示身體內部非常炎熱。
  2. "八脫九死十命盡":"八"代表死亡,"九"代表垂死,"十"代表生命結束。
  3. "十一十二魂入墓":指人已經死去,靈魂進入墳墓。
  4. "三至爲遲一二敗":"三"代表晚來或延誤,"二一"代表失敗或崩潰。
  5. "兩息一至死非怪":如果一個人只有一個呼吸就死了,這並不是奇怪的事情。
  6. "遲寒數熱古今傳":自古以來就有這種觀念,慢性的寒冷症狀通常會導致疾病,而急性的高溫症狀通常是疾病的徵兆。
  7. "難經越度分明載":《難經》是一本重要的中醫典籍,其中詳細記載了一些關於脈搏、病症等方面的知識。
  8. "見意九難":這裡提到的是《難經》中的第九章,主要討論瞭如何通過脈搏判斷病情的方法。
  9. "寸關尺內十二經":這是描述脈搏的位置,包括手腕上的三個位置(寸、関、尺),以及它們所對應的人體部位和五行為何物。
  10. "臟腑陰陽合五行":這裡提到了中醫理論中的陰陽和五行概念,這些都是用於描述人體各器官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
  11. "唯有君火更相火":只有君火和相火能夠產生真正的元氣。
  12. "母子相通真氣生":當一個器官受到另一個器官的支持時,就會產生真正有用的元氣。
  13. "意見十八難":這裡提到的是《難經》中的第十八章,主要是探討如何根據脈搏判斷病情的方法。
  14. "失正邪幹乃相剋":失去正常狀態或者被邪氣侵襲都會影響到人的健康狀況。
  15. "各有剛柔位相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性格,但他們都可能遇到一些相似的情境。
  16. "陰

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並。腎居尺脈合膀胱。用意調和審安靜。肺與大腸居右寸。脾胃脈從關裡認。三焦心包絡脈同。尺中仔細須尋趁。若診他脈覆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瞭然心裡印。上部頭。候聽會。迎香。人迎之動脈也。以察頭面之疾。

中部手。候合谷。神門。經渠之動脈也。以察頭下至臍上之疾。下部足。候太谿。衝陽。太衝之動脈也。以察臍下至足之疾。

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脾胃相通五穀消。膀胱腎合為津慶。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肝膽同為津液府。能通眼目為清淨。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掌後高骨號為關。骨下關脈形宛然。以次推排名尺澤。三部還須仔細看。關後為陰乃是尺。關前為陽名寸口。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心與小腸位於左手的「寸」位;肝與膽則在同一個位置上的「關」位。腎臟的位置是在右手的「尺」位,而這個部位同時也是膀胱所在的地方。當你調整自己的呼吸、保持平靜的時候,就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這些脈搏了。肺與大腸位於右手的「寸」位,而胃與脾臟的脈搏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找到。「關」位是三焦以及心包膜所在的區域,在這裡你可以更加詳細地觀察到脈搏的情況。如果你想要檢查另一隻手臂的脈搏,那麼你需要把手反轉過來進行檢測。如果你想自己查看脈搏的話,就需要把手掌朝上放置。在「寸」「關」「尺」三個部分都需要手指下的清晰感應,而在「九侯」(即不同的脈搏)之間也需要有清晰的理解。上部的脈搏可以反映出你的頭面部疾病情況。中部的手腕處的脈搏可以反映從頭部下方直到腹部以上範圍內的疾病的狀況。下部腳踝附近的脈搏可以反映出從肚臍下面一直到雙腿之間的所有疾病的狀況。大腸與肺共同負責排泄功能,心與小腸則負責接受食物的功能。胃與脾臟相互連接,能夠消化掉所有的糧食。膀胱與腎臟一起形成了一種叫做「津液府」的結構,它們能夠幫助眼睛變得明亮起來。三焦是一個沒有具體形態但是卻存在於胸部中的器官,它的作用就是通過隔膜來對身體產生影響。肝與膽是一起形成的「津液府」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更加清明。聰明的人知道如何調節好自己的五臟六腑,這樣就能夠更好地辨別出各種各樣的病症了。手腕背側靠近骨骼的部分被稱作「關」,而在這塊骨骼下方的脈搏看起來就像是「尺」一樣。最後,「尺」代表的是陰性脈搏,而「寸」則表示陽性脈搏。

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陽實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陽實大滑應舌強。陰數脾熱並口臭。陽微浮弱定心寒。陰滑食注脾家咎。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經云。謹熟陰陽。無與眾謀。此之謂也。

病脈傳見舉要中。脈經素難尤宜究。

見後方脈舉要。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微沉緩澀遲並伏。濡弱相兼八里同。九道脈名長短是。虛促結代勞動細。在意專心察脈理。二十四種真玄微。互須脈證參虛實。勿失於邪病脈機。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提到:

陽性的頭痛可以確定無疑;陰性的心臟疼痛應該在哪個方向?陽性的人容易嘔吐並伴有頭痛;陰性的人可能會腹瀉並且腹部感到不適。陽性強壯的人可能面部發紅,並且有可能患有風疹;而陰性較虛弱的人則可能出現盜汗和疲勞的症狀。陽性強壯、脈搏快速有力的人可能舌頭會變得僵硬;而陰性體質偏熱或口腔異味嚴重的人可能是由於脾胃過熱導致的。心臟功能不足(陽氣虛)可能導致心跳緩慢無力;如果出現食物積滯的情況,則可能是由於脾胃的問題引起的。通過觀察關前與關後的陰陽變化來判斷疾病的來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疾病的根本原因。

這段文本還提到了一些關於中醫診斷的知識點:熟悉掌握陰陽理論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療過程中不要輕易地與其他醫生商量病情。此外,《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對於理解脈象和病症的關係非常重要。春季時人的脈象像楊柳一樣柔軟舒緩,這是脾臟的功能正常的表現之一。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節令特徵,如春天爲“弦”,夏天爲“洪”等等。另外還有其他各種類型的脈象及其對應的症狀表現,例如浮、芤、滑、實、緊、洪等都是屬於表面現象的類型;微、沈、緩、澀、遲以及伏、濡、弱則是內部狀態的表現形式。這些不同的脈象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專心致志地去研究它們以便更準確地把握身體狀況及病因所在。最後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避免誤診或者漏診等問題的發生。

凡在左者皆克諸右。凡在右者皆受左克。此臟腑五行自相剋制。脈所當然也。至如太過不及。當視本位及邪干自異爾。

兩手交義。則六脈五行。子母毒相生養。本心包絡與三焦二脈。皆系右尺。今脈訣以兩腎分兩尺。則遺失心心包絡一經矣。

右手太陰陽明金。生左尺足太陽少陰水。太陽少陰水。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生左關足厥陰少陽木。厥陰少陽木。生左寸手太陽少陰火。太陽少陰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陰火。通右尺手心主少陽火。手心主少陽火。生右關足太陰陽明土。足太陰陽明土。復生右寸手太陰陽明金。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白話文:

凡是位於左手邊的事物都剋制著右手邊的事物;凡是位於右手邊的事物都要受到左手的剋制。這是因為五臟和五行之間相互剋制的道理所致。如果出現了太強或太弱的情況,就需要看其原本的位置以及是否有外邪侵入而有所不同。 當左右手交叉時,就會形成六種脈象和五行中的子、母關係互相生成和滋養。其中心包絞和三焦兩個脈象都是屬於右手的小指部位。然而現在的診脈方法卻把雙腎分別歸類到小指上,這樣就忽略了心包絞這條經脈的存在。 右手的肺經(屬太陰)和胃經(屬陽明),是產生於左腳的大腸經(屬太陽)和腎經(屬少陰)。大腸經和腎經又會產生出左腿的肝經(屬厥陰)和膽經(屬少陽)。肝經和膽經又會產生出左胸的心經(屬太陽)和心包絞(屬少陰)。心包絞和心經又會產生出右腳的手掌中心(即心主穴)和小指末端(即神門穴),這些穴位均屬少陽。手掌中心和小指末端又會產生出右臂上的脾經(屬太陰)和胃經(屬陽明)。最後,脾經和胃經又會回到右手指尖處,再次成為肺經(屬太陰)和胃經(屬陽明)。以上所述就是五行中的子、母關係互相生成和滋養的情形。

2. 歌曰

左手頭指火之子。五行造化豈虛偏若將兩腎脈分二。何獨三焦經獨專。水火相生滋養處。土金涵育委和全。自然神氣存斯理。不識天真道不傳。素問脈類五十餘種。後世類為二十四種。至如拒格者。素問謂陰勝

格陽。陽勝拒陰。非死脈也。皆宜詳審。

白話文:

左手中指是火元素的孩子,五行創造生命的力量不會偏向任何一方。如果把兩個腎臟的脈搏分成兩部分,為什麼只有三焦經獨佔特殊地位?水與火相互生成、滋潤的地方,也是土壤和金屬孕育成長的地方,一切都遵循著協調和平的原則。自然而然地保持這種道理,如果不瞭解真正的天性,就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黃帝內經》中有超過五十餘種脈象,但後世將其歸類爲二十四個類型。至於那些拒絕接受診斷的情況,《黃帝內經》認爲陰氣過盛會導致陽氣被排斥在外,而陽氣過盛則會抵制陰氣進入體內,並不是死亡的徵兆。所有這些情況都應仔細審查。

脈是人身造化機。要須指下識其微。浮洪動滑弦如緊。微澀濡虛緩類遲。覆溢代牢誠莫療。細芤實弱可扶持。短長促結沉伏別。寒熱參差必誤醫。

白話文:

脈搏反映了人體的生命活動狀態。在診斷時必須仔細辨認脈象的微妙變化。浮、洪、動、滑等脈象通常表示身體狀況良好;而弦硬且緊張的脈象則可能代表疾病的存在。微小、滯澀、濡軟和虛弱的脈象可以提示病情輕微或正在康復之中。然而,如果出現了覆蓋過多、替代不規律或者牢固不易變化的脈象,就可能是無法治療的情況。此外,細小微弱和實強有力的脈象也需要區分清楚,因為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導致醫生對疾病的判斷出錯。

3. 二十四種脈體

浮脈不足舉有餘。芤脈中空兩畔居。滑體如珠中有力。實形愊愊與長俱。弦如始按弓弦狀。緊若牽繩轉索初。洪舉按之皆極大。此名七表不同途。浮為中風芤失血。滑吐實下分明別。弦為拘急緊為疼。洪大從來偏生熱。

浮為在表

為風。(應人迎)為氣。(應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痞。為喘。為厥。為內結。為滿不食。浮大為鼻塞。浮緩為不仁浮大長。為風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浮滑為飲為走刺。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肺傷諸氣。浮細而滑為傷飲。浮滑疾緊。為百合病。浮數。(大便堅小便數)浮緊為淋為癃閉。

芤為血

白話文:

浮脈:指脈搏在皮膚表面就可輕易觸到,但力度不足,而脈動的範圍較大,常見於風邪、氣滯或熱症。

芤脈:脈象中間空虛,兩邊比較充盈,表示血流失或血量不足。

滑脈:脈象如珠子般圓潤且力量足夠,常見於有痰濕、飲食過剩或有宿食、或有水腫等情況。

實脈:脈象緊實而有力度,伴隨脈動範圍較大,常見於有實熱、食積、疼痛、腹脹、痞滿、喘息、厥冷、內有結塊、食後不消化、鼻塞、四肢麻木、風眩、癲癇、宿食、飲邪、走刺疼痛、宿食滯氣、肺傷、諸種氣病、傷飲、百合病、大便堅硬、小便頻繁、淋病、癃閉等症狀。

弦脈:脈象如同開始按壓時感覺到弓弦的韌性,常見於筋骨肌肉的緊張、疼痛或拘束。

緊脈:脈象如同拉著繩索一樣,從開始按壓就感受到緊繃,常見於疼痛、瘀血或寒邪凝滯等情況。

洪脈:脈象抬起手就能觸及,力度極大,常見於熱盛、有實熱、尿頻、熱病等症狀。

寸芤為吐血。微芤為衄血。關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便出血。

滑為吐

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閉。為鬼疰。為血氣俱實。滑散為癱緩。滑數為結熱。滑實為胃熱,滑而大小不勻。必吐。為病進。為泄利。滑而和為妊娠。滑而浮大小腹痛。弱則陰中痛。大便亦然。

實為熱

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咳。為大便不禁。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腰痛

弦為寒

為痛。為飲。為瘧。為水。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雙弦脅急痛。弦為鉤。為脅下刺痛。弦長為積隨左右上下。緊為寒

白話文:

寸脈芤象表示為吐血;微芤則是鼻血;關脈芤象代表大便出血;尺脈芤象則是下焦虛弱引致小便出血。

脈象滑動通常表示吐、滿、咳嗽、熱、隱藏的痰、過夜的食物、積聚的血液、經期阻塞、鬼魂的附體、氣血俱實,滑動且弛緩則可能導致癱瘓緩慢,滑動且急數則代表結熱,滑動且堅實則為胃熱,滑動且大小不均則必定會吐,表示病情加重或洩瀉。

脈象實表示熱,有嘔吐、疼痛、氣塞、喘息、大便失控,實與緊合則為陰不能勝過陽,胃寒,腰痛。

脈象弦表示寒,疼痛,水液,瘧疾,中空,厥逆,肌肉僵硬,寒冷,弦緊則代表惡寒,疝氣,腫瘤,雙弦脹痛,弦象如鉤,脅下刺痛,弦長則表示積聚隨左右上下移動,緊象則代表寒冷。

以上所述脈象只是中醫診斷的一種方法,不同脈象可以代表不同的身體狀況。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請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

為痛。為嗽。為喘。為滿。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為宿食。為逆吐。緊急為遁屍。緊數為寒熱。

洪為脹

為滿。為瘡。為熱。為煩。洪實為癲。洪緊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

微來如有又如。無沉舉都無按有餘。遲緩息間三度至。(訣云。緩脈一息四至。遲脈。一息三至也。)濡來散止細仍虛。伏須切骨沉相類。弱脈沉微指下圖。(診而細。沉按之乃得。舉之若無為弱。)澀脈如刀輕刮竹。分明八里坦如途。(脈澀體細而遲。往來難而散。)

遲寒緩結微為痞。澀因血少沉氣滯。伏為物聚濡氣虛。弱則筋痿須審記。

白話文:

疼痛:咳嗽:喘息:腹部飽脹:浮緊脈象表示肺部可能有水氣:緊滑脈象可能表示寄生蟲活動:宿食停滯:逆吐:緊急脈象可能預示著屍厥(一種病症):緊數脈象可能表示寒熱病:洪脈表示腹部腫脹和飽脹:瘡瘍:發熱:煩躁:洪實脈象可能表示癲狂:洪緊脈象可能預示著疽(一種皮膚病):喘急:也表示腹部飽脹:洪大脈象可能預示著邪氣的入侵:洪浮脈象可能表示陽邪的出現:微脈來去若有若無,沒有沈舉,按壓有餘:遲緩脈象在一息間三次到達:緩脈一息四次,遲脈一息三次:濡脈來去散亂,細且虛:伏脈需要深入骨髓才能感覺到,與沈脈相似:弱脈沈微,手指下方可見:澀脈如同刀刮竹子,八里平坦:遲寒結微脈象可能表示痞症(一種消化不良的症狀):澀脈是因爲血液不足,氣滯:伏脈可能是由於物體聚集,氣虛:弱脈沈微,按壓手指下方纔能感覺到,抬起時徬彿沒有。

微為虛

為弱。為衄。為嘔。為泄。為亡汗。為拘急。微弱為少氣。為中寒。

沉為在裡

為實。為水。為寒。為喘。為癥。為瘕。沉弱為寒熱。沉滑為風水。為下重。沉細為少氣。臂不能舉。沉緊為上熱下冷,沉重而直前絕者為瘀血。沉重而中散。為寒食成瘕。沉重不至寸。徘徊絕者為遁屍。沉緊為懸飲。沉遲為痼冷。沉重為傷暑發熱

緩為在下

為風。為寒。為弱。為痹。為疼。為不仁。為虛。為氣不足。為眩暈。緩而滑為熱中。緩而遲。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澀為少血

為亡汗。熱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惡寒。為心痛。澀而緊為痹。為寒濕。澀細大寒。

白話文:

微弱是指身體虛弱、出血、嘔吐、腹瀉、出汗過多和肌肉痙攣等症狀;微弱的人呼吸短促,容易受寒冷影響。 下沈是指病症出現在內部器官,如腫脅、腹水或寒性哮喘等;如果脈象沈弱,可能是有寒性和熱性的疾病;若脈象沈滑且快速,可能表示有風邪侵入皮膚,或者出現浮腫;若脈象沈細且慢,可能會感到疲倦無力,手臂無法抬起;若脈象沈緊且強烈,可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疼痛,也有可能是因吃太多生冷食物造成腹部積聚硬塊;若脈象沈鬆且沒有到達手腕處,可能是因為血液凝固形成淤血;若脈象沈緩且緩慢,可能是慢性病引起的長期低溫感;若脈象沈重且快,可能是夏天受到高溫刺激而出現發燒; 緩慢是指病症出現在下半身,例如風疹、感冒、衰弱、關節炎、疼痛、麻木、虛弱、氣虛以及頭昏眼花等;若脈象緩滑且快速,可能是胃部有炎症反應;若脈象緩慢且緩慢,可能是虛寒交加,吃了生冷食物後喉嚨會痛。 乾燥是指血液減少,也可能與失血有關;若脈象乾燥且快速,可能是熱氣不足引起反覆發作的寒性疾病;若脈象乾燥且緩慢,可能是下痢、畏寒、胸悶等症狀;若脈象乾燥且緊張,可能是關節炎或寒溼所致;若脈象乾燥且細小,可能是嚴重的寒性疾病。

遲為寒為痛

遲而澀。為癥瘕咽酸。遲而滑為脹。遲而緩為寒。

伏為霍亂

為疝瘕。為水氣。為溏泄。為停痰。為宿食。為諸氣上衝。為惡膿貫肌

濡為虛

為痹。為自汗。為氣弱。為下重。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

為小便難

弱為虛

為風熱。為自汗。

長脈流利通三部。短脈本部不及須。虛脈遲大而兼軟。促脈來數急促歟結脈時止而遲緩。代脈不還真可籲。(結脈與代脈相類。但代脈不能自還。)牢脈如弦而更實。衝脈鼓動無定居。細脈雖有但如線。九道之形乃自殊。

細為氣血俱虛

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通刺痛。細而緊。而癥瘕積聚。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白話文:

慢是寒冷和疼痛 慢且澀:病症、喉嚨發酸;慢且滑:脹氣;慢且緩:寒冷 伏脈爲霍亂 痧瘕、水腫、腹瀉、停滯的痰液、積存的食物、各種氣體向上衝、惡膿貫穿肌肉 虛爲虛弱 疼痛、自我出汗、氣虛、下半身沈重 虛且軟爲內熱外冷自我出汗 小便困難 虛爲虛弱 風熱、自我出汗 流暢通過三個部位的長脈 不達到本部位的短脈 遲且大並柔軟的虛脈 來得快去也快的促脈 結脈時停止遲鈍緩慢 替換不了真的代脈(結脈與代脈相似,但是代脈無法自己回來) 像琴絃一樣結實的牢脈 衝擊移動沒有固定位置的衝脈 細微雖然存在但也像線一樣的細脈 九種形狀各自不同 細爲氣血都虛弱 在內部生病 積累 受溼氣影響 後面洩露 寒冷 心靈疲勞 過度憂傷 肚子滿 刺穿性痛苦 細且緊:症瘕積累聚集 細且滑:僵硬摔倒 發燒 嘔吐

動為痛

為驚。為攣。為泄。為恐。

虛為寒

為虛。為腳弱。為食不消化。為傷暑。

促脈有五

一曰氣。二曰血。三曰飲。四曰食。五曰痰。但臟熱則脈數。以氣血痰飲留滯不行則止促。非惡脈也。

結為痰

為飲。為血。為積。為氣。

長為熱

為癇。長而緩。病在下。脈經有散脈而無長脈。陳氏釋曰六腑氣絕於外。主手足寒而上氣。五臟氣絕於內。則下不禁。甚者不仁。其脈皆散。散則不聚。病亦危矣。

短為氣病

短而急病在上。脈經有數脈。而無短脈。陳氏釋曰。數為熱。為虛。為煩渴。為煩滿。

牢(脈經作革)為滿。

白話文:

當人感到疼痛、驚嚇、抽搐、排便困難或害怕時,身體會出現一些症狀;當人感到寒冷、疲倦、腿軟或食物不易消化時,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脈搏加速可能由五種原因引起:氣、血、水、食物和痰液阻塞,如果這些問題是因體溫過高引起的,那就不算是嚴重的疾病;痰液、水分、血液、堆積物和空氣都可能會造成結塊;發燒可能是因為癲癇或其他疾病的影響,而且這種情況通常與下半身有關;呼吸困難通常是因為肺部功能受損或是心臟衰竭所造成的;情緒上的壓力和焦慮也可能導致心跳加快;腹脅腫大通常是因為肝硬化等疾病所引致的。

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三因釋曰。革者。革也。固結不移之狀。三部應之皆危脈也。

代為一臟氣絕。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描述一些疾病的症狀和診斷:

"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

意思是:病情緊急,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寒冷交加所引起的問題。女性可能有流產或出血的情況。

"○三因釋曰。革者。革也。固結不移之狀。三部應之皆危脈也。" 這是對「革」這個字的解說。「革」是指一種堅硬、固定且不易改變的狀態,在這裡指的是脈象。如果在三個部位(寸、關、尺)都出現這種脈象,表示病人的狀況非常危險。

最後一句: "代為一髒氣絕。" 意指「代脈」是一種代表某一內臟功能已經衰竭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