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序

回本書目錄

1.

先君䔿樓公,辛丑夏抱恙,延醫調治,仙草無靈。迨竹坪兄於木民龔明府處得《四聖心源》一編攜歸,與醫者討論,師其意以訂方,而病已不可為矣。為人子而不知醫,此愚兄弟之抱憾終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白話文:

原作:伏念是編本昌邑黃氏所著,實稱善本,向曾刻於陽湖宛鄰書屋叢書中。宛鄰張氏集叢書十有十種,除詩、古文、詞外,有黃氏所著《長沙藥解》、《傷寒懸解》、《素靈微蘊》,莊氏所著《慈幼二書》,並張氏自著《素問釋義》諸書,而《心源》一書,尤諸書中之至粹至精者。 伏念是編本昌邑黃氏所著,實稱善本,向曾刻於陽湖宛鄰書屋叢書中。宛鄰張氏集叢書十有十種,除詩、古文、詞外,有黃氏所著《長沙藥解》、《傷寒懸解》、《素靈微蘊》,莊氏所著《慈幼二書》,並張氏自著《素問釋義》諸書,而《心源》一書,尤諸書中之至粹至精者。

宣素不知醫。辛丑歲初夏,先君䔿樓公抱恙,群醫束手。遷延三閱月,勢益劇。適明府龔木民以《四聖心源》一帙見示,宣受而卒識之,嘆其說理精當,實為醫家善本。急與醫者議,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漸無及,竊恨是書之不早見也!

白話文:

宣素不懂醫術。辛丑年年初夏,父親大人得病,羣醫束手無策。拖延了三個月,病情加劇。正好有知府龔木民將《四聖心源》一書拿給我看,我拜讀後對其理論的精妙嘆為觀止,認為它是醫家寶典。趕緊和醫生商量,仿照書中的思路開藥方,希望能得到一些效果。但不幸的是,父親的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我對未能早點看到這本書感到遺憾。

白話譯文:謹記這部著作是昌邑黃氏所著,確實是一本好書,過去曾經收錄在陽湖宛鄰書屋的叢書中。宛鄰張氏蒐集了十多種叢書,除了詩歌、古文、詞賦之外,還有黃氏所著的《長沙藥解》、《傷寒懸解》、《素靈微蘊》,莊氏所著的《慈幼二書》,以及張氏自著的《素問釋義》等書。而《心源》一書,尤其是在這些書中極為精華純粹的。

因念人子,當父母康強時,依依承順,輒取岐黃家言,庋置弗觀,及一旦父母有疾,非不博求醫術,及弗獲效,則當父母床褥痛楚,呼天號泣,欲嚼舌齧臂,以分親痛而不可得,亦已無如何。而醫者方坐視成敗,以其必不效之術,嘗試於萬一,竟至不諱,則云證固不治。

白話文:

想到為人子女,當父母身體健康時,依依順從,隨意拿取醫書,收藏起來而不閱讀。等到父母一旦生病,雖然不遺餘力地尋求醫術,但如果沒有效果,那麼在父母病榻上痛苦呻吟,呼天號泣,想要咬舌頭、啃手臂,來分擔父母的痛苦,卻做不到,也是無可奈何。而醫生只是旁觀成敗,用他們肯定不會見效的醫術,嘗試萬分之一的機會,最後導致死亡,就說病情本就不治。

夫醫雖小道,理極精深,用之得當,如濟世之航,用之不當,如傷人之刃,可不慎歟!近世庸工,藥性湯頭一經熟讀,自詡通人。及入病家,論實論虛,猜寒猜熱,以人試藥,莫中病情。求其觀天時之變,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數覯。此矯其弊者,有勿藥中醫之說也。

白話文:

醫生這個職業雖然看起來等級不高,但道理卻十分精深。運用得當,就像救世的船;運用不當,就像傷人的刀刃,難道可以不慎重對待嗎?

近期的庸醫,只要把藥性和湯頭熟讀了,就自以為是通曉醫道。等到了病人家中,一會兒說病人是實症,一會兒說是虛症,一會兒猜測是寒症,一會兒猜測是熱症,拿病人來試藥,根本無法治得好病。想要他們觀察天氣變化的影響,體察病人身體需要的適宜方法,根據古人的經驗並適應當下的實際情況,靈活且精妙地運用醫術,這樣的人實在很少見。

針對這種問題提出的補救辦法,就是不要用藥的「中醫」理論。

嗚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張從正撰《儒門事親》十五卷,蓋謂儒者,能明其理以事親,當知醫也。

甚至逞其私智,立說著書,伐陽滋陰,損人生氣。種種背妄,遺禍無窮,良可慨已!縱有一二依附聖經,強為詮釋,惜又穿鑿附會,龐雜不精,反令古聖之道,愈解而愈晦矣。

白話文:

有些人甚至憑藉一己之見,寫書立論,提倡「減陽補陰」之法,這會損害人體的元氣。種種錯誤言論,遺害無窮,實在令人痛惜。縱使有一兩個人依循經典,強行為其解釋,可惜他們過於牽強附會,內容駁雜而不精確,反而使古聖賢的道理越解釋越模糊了。

是書作於昌邑黃氏,刻於陽湖張氏,因所傳未廣,爰與小摟弟校勘付梓,以廣其傳。區區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書而急識之,以善其頤養之方云爾。

白話文:

這本書是昌邑的黃氏所著,由陽湖的張氏刊刻。由於流傳不廣,所以與小弟校對後印刷出版,藉此擴大它的傳播。我心中著實感到遺憾和不安,也希望天下那些有仁愛之心和孝順之行的善人,取得這本書後能快速識讀它,以便更好地奉養年邁的親人。

是編宗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人之心傳,而運以精思,達以卓論,抉天人之秘奧,闡順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獨標真諦,舉謬悠之說,一掃而空之,其為功豈淺鮮哉!愚兄弟不能早購是書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顧念世之人子或有願讀是書者,爰另梓流傳,以志終天之憾,且以見事親者之不可不知醫也。竹坪兄與宜悉心校讎,付諸剞劂,謹敘其意,以為緣起云。

白話文:

這部著作承襲了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位聖人的思想,並運用精深的思考,提出卓著的見解,揭示了天地人三界的奧祕,闡明瞭順應和逆反的精微道理。它承前啟後,獨樹一幟,一掃那些荒誕不稽的說法,其功勞豈止是淺顯微小!我愚昧的兄弟們不能早點購得這本書為先父治療頑固的疾病,想到世上有願意讀這本書的人,特地再刊印流傳,以彌補未能讓父親痊癒的遺憾,也希望告訴大家,為人子女者不可不知醫術。竹坪兄和宜叔仔細校對,付梓刊印。謹在此敘述我的用意,作為這本書的緣起。

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趙克宣竹坪序

道光壬寅歲季春下浣丹徒趙克宜小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