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7)

1. 貫膿三朝證治類

凡痘七八九日,漸貫膿,膿水之盈虛,視血氣之盛衰也,故須調和脾胃,滋補血氣,令易膿,易靨。

夫出痘歷七日當貫膿,八日九日肥滿光澤,蒼蠟色,如果黃熟者,不須服藥,貫膿三日,有他證,照後論治。

七日前後,見五陷者,氣不足也,血不足不能收血,而毒不能成漿,蓋氣不盛毒故也,以保元湯川芎、官桂、糯米溫胃助氣。

七日前後,倒陷者,氣血衰也,以保元湯加白朮茯苓、肉豆蔻。渴,以參苓白朮散主之。

七日前後,見寒戰者,表虛也;咬牙者,內虛也。七日後,見寒戰者,氣虛也;咬牙者,血虛也。氣虛以保元湯加桂以溫陽;血虛加川芎、當歸以益陰分。

凡痘瘡七八日不貫膿,灰白陷頂,寒戰咬牙,腹脹口渴。渴非因熱,津液少也。內托散倍加丁、桂、參、耆。腹痛加丁香乾薑;瀉,以木香散豆蔻丸

凡痘當貫膿之時,雖若起脹,而中空乾燥並無膿血者,死。若略有清水,或根窠起脹,血紅而活,猶有生意者,內托散倍加參、耆、歸,又將人乳、好酒各半盞,和入溫服,此貫膿之巧法也。

凡貫膿肥滿,庶易結靨,若痘雖脹滿,光澤可觀,然摸過軟而皮皺者,雖有膿,不甚滿足,後必不能收靨,或痘皆貫膿,中間幾顆不貫者,終變虛寒癢塌之證,宜內托散倍加補血氣排膿之藥。

凡痘陷無膿,雖因服內托藥而暫起,不久又陷者,貫膿不滿故也,宜內托散倍參、耆、歸、人乳、好酒之類。蓋貫膿既滿,必無陷伏之患矣。

凡因虛發癢,遍身抓破,膿血淋漓,不能坐臥者,宜內托散去桂,倍白芷止癢,當歸和血,木香調氣,氣行血運,其癢自止,外用敗草散敷之,庶免破處感風變證,以致上痰咳嗽聲啞。若變遍身抓破,並無膿血清水,皮白乾如豆殼者,死。

凡穢氣衝觸,發癢抓破者,宜內托散照前加減,外用祛穢散焚熏。如黑陷不起,煎內托散調下無價散服之。

此當八九日貫膿之時,最不宜寒藥解毒,以傷脾胃,凝氣血不能貫膿,尤忌食魚以助痰氣。

2. 貫膿三朝決生死例

一、痘當起脹三日之後,根窠紅潤,貫膿充滿,如黃蠟色,二便如常,飲食不減,吉候也,不必下藥;如紅紫黑色,外剝聲啞者,死。

一、痘當貫膿之時,純是清水,皮白如薄,與水泡相似,三四日遍身抓破而死。

一、痘當貫膿之時,痘中乾枯,全無血水,此名空瘡痘,決死。

一、痘當貫膿之時,吐痢不止,或二便下血,乳食不化,痘爛無膿者,決死。

一、痘當貫膿之時,二便不通,目閉聲啞,腹中脹滿,肌肉黑者,死。

3. 收靨三朝證治例

凡痘十日,十一二日,痘漸收靨,自上而下為順,自下而上為逆,其遍身皆靨,雖數顆不靨,尚能殺人,猶蛇蛻皮,雖一節被傷,不能退者,是亦死也。

夫出痘十一二日,從口唇頭面逐漸收靨至足者,不須服藥,若有他證,然後論治。

凡痘當靨不靨,泄瀉寒戰,咬牙抓破,此虛寒者,服異功散;觸穢冒寒,黑陷不靨,煎異功散調下無價散。外癢者,外用去穢散熏之。

凡過服熱藥,以致熱毒猖狂,氣血彌盛,痘爛不靨者,內服小柴胡湯豬尾膏解之,外用敗草散敷之。

凡痘在前發越已透,貫膿已滿,茲解毒已清,至收靨時,或因觸冒,致陷伏,斑爛癢塌不靨者,但服異功散自愈,瘡雖不起,不必憂也。

凡痘皆收靨,惟數顆臭爛,深坎不收口者,用硝膽膏塗之。

凡痘不收靨,氣急上痰,聲啞目閉無神者,死;靨後瘢紅者,吉。白者、血色者,毒氣歸內也,恐生餘證。

凡痘收靨後,氣血大虛,肌肉柔嫩,不耐風寒,慎戒觸冒風寒,乘涼不謹,輕則餘毒內攻,重則中風癱瘓,危矣,戒之戒之。

凡痘既收靨,欲落不落而燥癢者,或瘡痂雖落,其色黯,或凸或凹,或瘡愈痂未落,用白沙蜜不拘多少,塗於瘡上,其痂易落,亦不令瘢痕紫黑,又不腥穢,甚妙。

凡痘瘡已靨未愈之間,五臟未定,肌肉尚虛,血氣未得平復,忽被風寒搏於膚腠之間,則津液澀滯,故成疳蝕瘡,宜雄黃散、綿繭等藥治之,久而不愈者,潰骨傷筋,以害人也。

小兒痘自出至收靨要十二日可保平安,首尾不可與水吃,少與滾熟水則可,若誤與之,瘡靨之後,其痂遲落,或身上癰腫,若針之則成疳蝕瘡,膿水不絕,甚則面黃唇白,以致難愈者何也?蓋脾胃屬土,外主身之肌肉,只緣飲水過多,濕損脾胃,搏於肌肉,其脾胃肌肉虛,則津流衰少,而榮衛滯澀,氣血不能周流,凝結不散,故瘡痂遲落而生癰腫也。

黃帝曰:飲有陰陽何也?好飲冷者,冰雪不知冷;好飲熱者,沸湯不知熱。岐伯對曰:陽盛陰虛,飲冷不知寒;陰盛陽虛,飲湯不知熱。治之何如?故陽盛則補陰虛,木香散丁香肉桂治之;陰盛則補陽虛,異功散加木香當歸,每一兩藥共加一錢。

異功散能除風寒濕痹,調和陰陽,滋養血氣,使痘瘡易出,易靨,不致癢塌;木香散性溫平,能和表裡,通行津液,清上實下,扶陰助陽之藥也,善治小兒腹脹瀉渴,其效如神,不能盡述。大抵天地萬物,遇春而生髮,至夏而長成,乃陽氣熏蒸,故得生長者也。今瘡疹之病,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自然易出易靨,蓋因外常和暖,內無冷氣之所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