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五 (11)
卷之五 (11)
1. 霍亂
但有熱者,須加姜炒黃連;寒甚,加乾薑;萬無一失。又腹痛者,加桂;痛甚者,去藿香,加吳茱萸;小便不利,加茯苓;如干霍亂,加枳殼,茯苓、肉桂,最佳。
加減薷苓湯,〔批〕(按此方治霍亂屬熱者宜之),治霍亂身熱口渴,此熱暑中也。
豬苓(七分),澤瀉(七分),白朮(五分),赤茯苓(一錢),黃連(五分),香薷(一錢),乾葛(七分),天花粉(一錢),甘草(五分),扁豆(十四粒)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如熱極,加石膏、知母。泄瀉,加升麻、黃芩、滑石。腹痛,加炒白芍藥、桂。
理中丸,〔批〕(按此方治霍亂屬虛寒者宜之),治轉筋霍亂,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乾霍亂,俗名絞腸沙,並真陰證,手足厥冷。嘉靖甲子年間,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腳心麻至膝,死者不計其數。時大方趙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因述以廣其傳。
人參(一錢),乾薑(炒,一錢),茯苓(一錢),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取一丸細嚼,淡薑湯送下。忌食米湯,此即理中湯改為丸,取土能塞水之義。若仍煎湯,則不效矣。
陰陽湯,治霍亂吐利腹痛,服藥即吐,無法可施,用百沸活河水,及冷井泉水各半碗,合而服之。
百沸湯,治霍亂吐瀉,因飲冷或冒寒,或失飢,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冒氣,令人吐利交作,目眩頭旋,手足轉筋,四肢厥冷,用藥遲緩,須臾不救。
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
上三味同炒焦,用百沸湯煎,隨病人服之。
乾霍亂者,俗名絞腸沙。其症因宿食不消,心腹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揮霍撩亂,所傷之物不得出泄故也。死在頃刻,急宜多灌鹽湯探吐之。令物出盡,卻服理中湯,更刺十井出血,並委中出血。
鹽薑湯,治乾霍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垂斃者。
鹽(一兩),生薑(切,五錢)
上二味,同炒色變,以童子溺二盞,煎一盞,溫服。
麥門冬湯,治霍亂愈後,煩熱多渴,小便不利。
人參(一錢),白朮(炒,一錢),茯苓(八分),陳皮(八分),半夏(制,八分),小麥(一百粒),麥冬(去心,二錢),甘草(七分)
上烏梅三個,生薑三片,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霍亂
如果發熱,要加入用薑炒過的黃連;如果寒冷嚴重,要加入乾薑,這樣就萬無一失。如果腹痛,要加入桂枝;如果疼痛劇烈,要去掉藿香,加入吳茱萸;如果小便不順暢,要加入茯苓;如果是乾霍亂,加入枳殼、茯苓、肉桂效果最好。
加減薷苓湯(說明: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霍亂屬於熱證的情況),治療霍亂身體發熱、口渴,這是中暑引起的。
藥材:豬苓(七分)、澤瀉(七分)、白朮(五分)、赤茯苓(一錢)、黃連(五分)、香薷(一錢)、乾葛(七分)、天花粉(一錢)、甘草(五分)、扁豆(十四粒)。
把上面的藥材切碎,加生薑用水煎服。如果熱到極點,加入石膏、知母。如果腹瀉,加入升麻、黃芩、滑石。如果腹痛,加入炒過的白芍藥、桂枝。
理中丸(說明: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霍亂屬於虛寒的情況),治療腿腳抽筋的霍亂,上吐下瀉,心腹疼痛,以及乾霍亂,俗稱絞腸痧,還有真陰證,手腳冰冷。嘉靖甲子年間,梁宋地區,很多人患這種病,從腳心麻到膝蓋,死亡人數無法計算。當時名醫趙公公拿出這個方子,患者都得到了救治,因此記錄下來廣為流傳。
藥材:人參(一錢)、乾薑(炒過,一錢)、茯苓(一錢)、甘草(炙過,一錢)。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每個丸子重一錢。取一個丸子細細嚼碎,用淡薑湯送服。不要喝米湯,這個方子是把理中湯改成了丸劑,取土能止水的意思。如果仍然煎湯服用,就沒有效果了。
陰陽湯,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吃藥就吐,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剛燒開的沸水和涼的井水各半碗混合服用。
百沸湯,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原因是喝了冷飲、受了寒、沒吃飯、大怒、坐船車顛簸,這些原因擾動了氣機,導致上吐下瀉,頭暈眼花,手腳抽筋,四肢冰冷,如果用藥遲了,很快就會死亡。
藥材: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
把上面的三味藥材一起炒焦,用剛燒開的沸水煎服,隨時讓病人喝。
乾霍亂,俗稱絞腸痧。症狀是原因是積食沒有消化,心腹絞痛,想吐又吐不出來,想瀉又瀉不出來,突然發作,亂七八糟,是因為所吃之物沒有排出。很快就會死亡,要趕緊多灌鹽水催吐,讓東西吐出來,然後服用理中湯,再刺破十宣穴和委中穴放血。
鹽薑湯,治療乾霍亂,想吐又吐不出來,想瀉又瀉不出來,快要死的人。
藥材:鹽(一兩)、生薑(切片,五錢)。
把上面的兩味藥材一起炒到變色,用童子尿兩碗,煎成一碗,溫熱服用。
麥門冬湯,治療霍亂痊癒後,煩躁發熱、口渴、小便不順暢。
藥材:人參(一錢)、白朮(炒過,一錢)、茯苓(八分)、陳皮(八分)、半夏(制過,八分)、小麥(一百粒)、麥冬(去心,二錢)、甘草(七分)。
加上烏梅三個,生薑三片,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