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9)

1. 泄瀉

升氣實臟丸(雲林制)〔批〕(按此方治滑泄止澀之劑),治久瀉,元氣下陷,脾胃衰憊,大腸滑脫,肛門墜下,日夜無度。飲食不思,米穀不化,湯水直過。煩渴引飲,津液枯竭,肌瘦如柴,寒熱互作。

黃耆(蜜炙,一兩),人參(去蘆,一兩),白朮(土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五錢),山藥(炒,一兩),蓮肉(去心,一兩),芡實(一兩),升麻(酒炒,五錢),柴胡(酒炒,五錢),乾薑(炒黑,五錢),肉豆蔻(麵裹煨,捶去油淨,五錢),粉草(炙,五錢),椿樹根皮(酒炒二次,四兩)

上為細末,阿膠水化開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用糯米半生半炒,煎湯送下。

灸法,治吐瀉日久,胃氣大虛,死在旦夕。

天樞二穴(在臍旁各開二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百會(在頂心中),用艾灸五、七壯,即愈。

白話文:

升氣實臟丸(雲林製)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拉肚子不止,以及止住滑脫的症狀。適用於長期腹瀉,導致元氣下陷、脾胃虛弱、大腸鬆弛、肛門下墜,一天到晚拉個不停。患者會食慾不振,吃不下飯,米飯等食物都消化不了,喝水就直接排出來。容易感到口渴想喝水,體內津液耗盡,變得非常消瘦,像柴火一樣,而且會忽冷忽熱。

藥方組成:

黃耆(用蜂蜜拌炒過,一兩),人參(去除蘆頭,一兩),白朮(用土炒過,二兩),白茯苓(去皮,五錢),山藥(炒過,一兩),蓮子(去心,一兩),芡實(一兩),升麻(用酒炒過,五錢),柴胡(用酒炒過,五錢),乾薑(炒黑,五錢),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搗碎去除油脂,五錢),甘草(炙烤過,五錢),椿樹根皮(用酒炒過兩次,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阿膠加水融化後做成藥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一半生的一半炒過的)煎湯送服。

灸法,用來治療因為長期嘔吐腹瀉,導致胃氣極度虛弱,情況危急的病人。

方法是:艾灸天樞穴(在肚臍兩旁各開二寸處)、氣海穴(在肚臍下方一寸半處)、百會穴(在頭頂中心),每個穴位灸五到七壯,病症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