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脈學大要

又有三部九候之訣。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凡三部,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主皮膚,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氣;沉主筋骨,候里及臟也。

寸為陽,為上部,法天,為心肺,以應上焦,主心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法人,為肝脾,以應中焦,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尺為陰,為下部,法地,為腎命,以應下焦,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此三部診候之大法也。

又脈有上下、來去、至止,此六字不明,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來者、至者為陽;下者、去者、止者為陰。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

何謂生克之理?謂五行有相剋、相生也。相生者,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也;相剋者,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是也。凡脈遇相生者吉,相剋者凶,何也?蓋心若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皆遇克也,為鬼賊相侵,危證也。又心若見緩,肝見洪,肺見沉之類,是子扶養於母,遇我之脈生也,雖病易瘥。

至而腎病傳肝,肝病傳心之類,此母來抑子,病雖不死,亦延綿日久矣。又我克者為妻,假如春屬木,脈見脾土,是夫得妻脈也。妻來乘夫,雖非正克,然春中獨見脾脈,土乘木衰,土乘之,則生金來剋木耳。若肝脈弦緩,而本體尚存,脾土雖乘之,為微邪,不足慮也;若本脈全無,而獨見脾緩之脈,為害必矣。《脈賦》云:假令春得肺脈為鬼,得心脈則為肝兒,腎為其母,脾則為妻。

故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難瘥,秋得肝亦何疑。此即四時休旺,以例生克之義也。然人脈之息數,出氣為呼,入氣為吸。一呼一吸,為之一息。一息之間。脈來四至或五至,為平和,不大不小,和緩舒暢,此無病之脈也。至於三遲二敗,冷而危也;六數七極,熱之甚也;八脫九死,極於十一二至,與夫奄奄兩息一至,則又散而為變也。

如六數七極,熱也,脈中有力,為有神矣,當泄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為有神矣,當去其寒;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將何所悖耶?可與之決死期矣。

然脈理大要,元人又謂不出於浮、沉、遲、數、滑、澀六脈也。浮脈輕手取之;沉脈重手取之;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之;滑、澀之脈,則又察乎往來之形也。浮者,陽也,脈在肉上行也,輕手乃得。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類也。沉者,陰也。

白話文:

還有關於三部九候的訣竅。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三個部位;九候指的是浮、中、沉三種按壓的力度。基本上,每個部位都有浮、中、沉三種診察,三個部位各有三種診察,加起來就是九候。浮脈主要診察皮膚,可以了解身體的表面和腑臟的情況;中脈主要診察肌肉,可以了解胃氣的狀況;沉脈主要診察筋骨,可以了解身體內部和臟腑的情況。

寸脈屬於陽,是上部,對應天,可以診斷心和肺的狀況,並對應上焦,主要診斷心胸以上到頭部的疾病;關脈是陰陽的交界處,屬於中部,對應人,可以診斷肝和脾的狀況,並對應中焦,主要診斷橫膈膜以下到肚臍之間的疾病;尺脈屬於陰,是下部,對應地,可以診斷腎和命門的狀況,並對應下焦,主要診斷肚臍以下到腳的疾病。這是診斷三部脈象的基本原則。

另外,脈象還有上下、來去、至止的變化,如果不了解這六個字的意義,就無法區分陰陽虛實的狀況。上、來、至屬於陽;下、去、止屬於陰。上,指的是脈從尺部向上到寸口,代表陽氣從陰氣中產生;下,指的是脈從寸口向下到尺部,代表陰氣從陽氣中產生。來,指的是脈從骨肉深處浮現到皮膚表面,代表氣的上升;去,指的是脈從皮膚表面回到骨肉深處,代表氣的下降。應指脈搏的到來,息指脈搏的停止。

什麼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呢?就是五行之間有相生和相克的關係。相生指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指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診脈時,如果遇到相生的情況,就是吉利的;如果遇到相克的情況,就是凶險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心臟的脈象是沉細的,肝臟的脈象是短澀的,腎臟的脈象是遲緩的,肺臟的脈象是洪大的,脾臟的脈象是弦長的,這些都是遇到相克的情況,表示正氣受到邪氣的侵擾,是危險的徵兆。反之,如果心臟的脈象是緩和的,肝臟的脈象是洪大的,肺臟的脈象是沉的,這些都是屬於子扶養母的情況,表示脈象之間互相滋生,即使生病也容易痊癒。

如果出現腎臟的病傳到肝臟,肝臟的病傳到心臟等等的狀況,這是屬於母親來抑制兒子,雖然不會馬上死,但病情也會持續很久。另外,被我所剋的,就如同妻子。比如春天屬木,脈象出現脾土的脈象,這表示丈夫得到妻子的脈象。妻子來乘丈夫,雖然不是正克的關係,但春天獨獨出現脾脈,土氣會盛而木氣會衰弱,土氣盛就會生金來克木。如果肝脈弦緩,而肝臟的本體還在,脾土即使來乘,也是微弱的邪氣,不用太過擔心;但如果本脈完全沒有,而獨獨出現脾脈,那危害就很大了。《脈賦》說:假如春天得到肺脈是鬼脈,得到心脈則是肝臟的子脈,腎臟是它的母親,脾臟是它的妻子。

所以春天得到脾脈就難以治療,冬天見到心脈就無法治癒,夏天得到肺脈就難以痊癒,秋天得到肝脈也同樣很難治療。這就是根據四時的休養生息來比喻相生相克的道理。人的脈搏跳動,呼氣時為呼,吸氣時為吸,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四到五次,屬於平和,脈搏不大不小,和緩舒暢,這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跳動三次或兩次,則表示脈象遲緩而衰敗,是寒冷而且危險的;如果跳動六次或七次,則表示脈象急速,是熱盛的表現;跳動八次表示衰弱,跳動九次表示危險,甚至會超過十一或十二次,或是出現微弱到兩息才跳一次的狀況,這都是脈象散亂而發生的變異。

如果出現六數七極的脈象,是熱證,但如果脈象有力,表示還有神氣,應該要宣洩熱氣;如果出現三遲二敗的脈象,是寒證,但如果脈象有力,表示還有神氣,應該要去除寒氣;如果脈象急數衰敗,又沒有力量,表示沒有神氣了,還能怎麼辦呢?可以判斷死期了。

脈理的重點,元代人認為不出浮、沉、遲、數、滑、澀六種脈象。浮脈輕輕按壓就可以感受到;沉脈要用力按壓才能感受到;遲脈和數脈要根據自己的呼吸來判斷;滑脈和澀脈則要觀察脈搏往來的形態。浮脈屬於陽,脈搏在肌肉表面運行,輕輕按壓就可以感受到。芤、洪、散、大、長、濡、弦等脈象,都屬於輕輕按壓就可以感受到的。沉脈屬於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