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脈學大要

四時之脈,雖有弦、鉤、毛、石之分,然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六部內按之,又兼和緩為有胃氣,此無病之脈也。若乃見弦、鉤、毛、石而無和緩,此是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大抵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壯則脈大,氣血微則脈小,氣血和則脈平。試以脈之大綱言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於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心脈之應也。

蓋心肺在上,故其脈皆浮,若浮大而散者,心也;浮澀而短者,肺也。重手按之,脈附於肌肉之下者,陰也,臟也,肝腎之應也。蓋肝腎在下,故其脈皆沉,若弦而長者,肝也;沉而軟滑者,腎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脈應於肌肉之間,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

蓋脾居中州,故脈緩而大,此五臟不病之平脈也。診視者必熟知平脈,然後可以辨病脈也。若短小而見於皮膚之間者,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者,陽乘陰也。寸尺皆然。

又以脈之十二經細分之,脈有浮沉,診有輕重也。左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小腸屬表;後以重手如六菽之重得之,是心屬裡。心在肺下,主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按至血脈而得為浮;稍加力,脈道粗大為大;又稍加力,脈道潤軟而散,此乃浮大而散,不病之脈也。若出於血脈之上,見於皮膚之間,是其浮也;入於血脈之下,見於筋骨之分,是其沉也。

左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膽屬表;後以重手如十二菽之重取之,是肝屬裡。肝在脾下,主筋。肝脈循筋而行。按至筋平,脈道如箏弦者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為長,此弦、長為不病之脈也。若出於筋上,見於皮膚血脈之間,是其浮也;入於筋下,見於骨上,是其沉也。左尺先以輕手得之,是膀胱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度如十五菽之重而得之,是腎屬裡。

腎在肝下,主骨。腎脈循骨而行,按至骨上得之為沉;又重手按之,脈道無力者為濡;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此乃沉濡而滑,不病之脈也。若出於骨上,見於皮膚血脈筋肉之間,是其浮也;入而至骨,是其沉也。右寸先以輕手得之,是大腸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如三菽之重得之,是肺屬裡。

肺居最高,主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脈道縮入關中,上半指不動;下半指微動者為短,此浮澀而短,不病之脈也。若出於皮毛之上,見於皮膚之表,是其浮也;入於血脈筋肉之分,是其沉也。右關先以輕手得之,是胃屬表;後以重手取之,如九菽之重得之,是脾屬裡。

脾在心下,主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按至肌肉,脈道如微風楊柳梢之狀為緩;又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此為緩大,不病之脈也。若出於肌肉之上,見於皮毛之間者,是其浮也;入於肌肉之下,見於筋骨之分者,是其沉也。右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為表;後以重手得之,是命門屬裡,為相火,氣與腎通也。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脈象,雖然有弦脈、鉤脈、毛脈、石脈的區別,但是春天三個月,在六個脈位上都帶有弦的感覺;夏天三個月,都帶有洪大的感覺;秋天三個月,都帶有浮的感覺;冬天三個月,都帶有沉的感覺。在六個脈位上按壓,如果同時感到平和、緩慢,那就是有胃氣的表現,這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出現弦、鉤、毛、石這些脈象,但沒有平和緩慢的感覺,那就是真臟之脈,即使人沒有生病也會死亡。

一般來說,脈象是氣血的先兆,氣血旺盛則脈象強盛,氣血衰弱則脈象也衰弱,氣血發熱則脈象快,氣血寒冷則脈象慢,氣血強壯則脈象大,氣血微弱則脈象小,氣血平和則脈象平穩。試著從脈象的大概來說,剛開始把脈時,用輕柔的手指去感受,在皮膚表面感覺到的脈象,屬於陽,也對應六腑,是心脈的反應。

心和肺在身體上方,所以它們的脈象都比較浮,如果脈象浮大而散亂,那是心脈;如果脈象浮澀而短,那是肺脈。用較重的力量按壓,在肌肉下方感覺到的脈象,屬於陰,也對應五臟,是肝腎的反應。肝和腎在身體下方,所以它們的脈象都比較沉,如果脈象弦而且長,那是肝脈;如果脈象沉而柔軟滑順,那是腎脈。用不輕不重的力道按壓,在肌肉之間感覺到的脈象,是陰陽協調、平和的表現,對應脾胃。

脾位於身體中間,所以脈象緩慢而寬大,這是五臟沒有疾病的正常脈象。診斷脈象的人必須熟知正常的脈象,才能辨別出有疾病的脈象。如果脈象短小而且在皮膚表面出現,這是陰氣侵犯陽氣的表現;如果脈象洪大而且在肌肉下方出現,這是陽氣侵犯陰氣的表現。在寸脈和尺脈都是一樣的道理。

再以脈象在十二經脈的細節來區分,脈象有浮沉,診斷時按壓的力道也有輕重。左手寸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小腸,屬於表;再用像六顆豆子重量的力道按壓,這是心,屬於裡。心在肺的下方,主管血液運行。心脈沿著血管運行,按到血管處感覺到的脈象為浮;稍加力道,脈道寬大的是大;再稍加力道,脈道潤滑柔軟而散開,這是浮大而散,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在血管之上、皮膚表面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浮;如果進入血管之下、筋骨處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沉。

左手關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膽,屬於表;再用像十二顆豆子重量的力道按壓,這是肝,屬於裡。肝在脾的下方,主管筋。肝脈沿著筋運行。按壓到筋的平坦處,脈道像箏的弦一樣是弦脈,再稍加力道,脈道連綿不絕是長脈,這種弦脈和長脈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在筋之上、皮膚血管間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浮;如果進入筋之下、骨頭上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沉。左手尺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膀胱,屬於表;再用像十五顆豆子重量的力道按壓,這是腎,屬於裡。

腎在肝的下方,主管骨頭。腎脈沿著骨頭運行,按壓到骨頭上感覺到的脈象為沉;再用重力按壓,脈道無力的是濡脈;抬起手指後脈象流暢快速的是滑脈,這種沉濡而滑的脈象,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在骨頭上、皮膚血管肌肉間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浮;如果直接按到骨頭,是屬於沉。右手寸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大腸,屬於表;再用像三顆豆子重量的力道按壓,這是肺,屬於裡。

肺位於最高的位置,主管皮膚毛髮。肺脈沿著皮膚毛髮運行,按壓到皮膚毛髮處感覺到的脈象為浮;稍加力道,脈道不順暢的是澀脈;再稍加力道,脈道縮回關脈中,上半指不動,下半指稍微動一下的是短脈,這種浮澀而短的脈象,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在皮膚毛髮之上、皮膚表面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浮;如果進入血管肌肉中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沉。右手關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胃,屬於表;再用像九顆豆子重量的力道按壓,這是脾,屬於裡。

脾在心臟的下方,主管肌肉。脾脈沿著肌肉運行,按壓到肌肉處,脈道像微風吹拂楊柳枝條一樣是緩脈;再稍加力道,脈道紮實有力的是大脈,這種緩而大的脈象,是沒有疾病的脈象。如果在肌肉之上、皮膚毛髮間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浮;如果進入肌肉之下、筋骨之間感覺到脈象,是屬於沉。右手尺脈先用輕微的力道感覺,這是三焦,屬於表;再用重力按壓,這是命門,屬於裡,是相火,其氣與腎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