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四 (10)
卷之四 (10)
1. 傷食
木香(二錢),丁香(二錢),青皮(二錢),陳皮(二錢),黃連(二錢),半夏(為末,薑汁和餅,陰乾,二錢),三稜(五錢,火煨),蓬朮(五錢,火煨)
以上八味俱為末。
巴豆(六錢,去心膜,以瓦器盛醋,浸一宿,熬至醋乾,研)
烏梅(五錢,取肉焙乾為末,用水醋熬膏,調前藥為丸)
烏梅膏和丸黍大,每服五丸,或七丸至十丸,量虛實用。欲通則用熱湯。欲止則用冷水。常服磨積,不欲通泄,津液嚥下,或空心陳皮湯下。停食飽悶,枳殼湯下。但有所積之物,取本汁飲下。因食吐不止,津液下。小腸氣痛,茴香酒下。食瀉不休,及霍亂吐瀉,新汲水下。
赤痢,冷甘草湯下。白痢,冷乾薑湯下。心痛,菖蒲湯下。諸氣痛,生薑陳皮湯下。若欲宣通,滾薑湯下,仍加丸子。未利再服,利多飲冷水一口即止。
婦人血氣痛,當歸酒下,有孕不宜服。小兒量歲數加減用。疳積常服,不拘時候,米飲下三、五丸。
保和丸,消痰利氣,扶脾胃,進飲食。一切飲食所傷,胸膈滿悶不安;或腹中有食不化;或積聚痞塊,多服日漸消散,大有效驗。
白朮(五兩),陳皮(洗,三兩),半夏(泡,三兩),茯苓(三兩),神麯(三兩,炒),山楂肉(三兩),連翹(二兩),香附(醋炒,二兩),厚朴(姜炒,二兩),蘿蔔子(二兩),枳實(炒,一兩),麥芽(炒,一兩),黃連(姜炒,一兩),黃芩(酒炒,二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後茶清送下。
理氣健脾丸(高大尹傳)
白朮(土炒,六兩),歸身(酒洗,六兩),陳皮(洗,三兩),白茯苓(三兩),黃連姜炒,二兩),香附(醋炒,二兩),枳實(麩炒,二兩),桔梗(一兩五錢),山楂(去核,二兩),半夏(姜炒,二兩),神麯(炒,二兩),木香(五錢)
上末,荷葉煮飯為丸,梧子大。每用百丸,白湯下。
三補枳朮丸,〔批〕(按此方半消半補,平和之劑),化痰清熱。健胃補脾,消食順氣。
白朮(土炒,二兩),陳皮(去白,一兩),枳實(麩炒,一兩),黃連(姜炒,五錢),黃芩(酒炒,五錢),黃柏(鹽炒,一兩),貝母(去心,八錢),白茯苓(五錢),神麯(炒,五錢),山楂(去核,五錢),麥芽(炒,三錢),香附(醋炒,五錢),砂仁(一錢),桔梗(二錢),連翹(二錢),甘草(炙,三錢)
上末,荷葉煮飯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薑湯下。
白話文:
[傷食]
將木香、丁香、青皮、陳皮、黃連各二錢,以及半夏(磨成粉,用薑汁和著做成餅狀,陰乾後取二錢),還有三稜、蓬朮各五錢(用火煨過),以上八味藥材都磨成粉末。
另外,取巴豆六錢(去除內膜,用瓦器盛裝醋浸泡一晚,然後熬煮到醋乾,再研磨成粉)。
再取烏梅五錢,取出果肉焙乾磨成粉,用水和醋熬成膏狀,將此膏與前面磨好的藥粉混合,製成藥丸。
烏梅膏製成的藥丸大小像小米粒,每次服用五到十丸,用量根據個人體質虛實調整。想通便就用熱水送服,想止瀉就用冷水送服。平時服用可以幫助消化,不想通便的話,就用口水慢慢吞服,或空腹時用陳皮湯送服。如果因食物積滯導致腹脹,就用枳殼湯送服。若是因吃下某種食物導致積滯,就用該食物的汁液送服。如果因食物中毒導致嘔吐不止,就用津液送服。如果小腸氣痛,就用茴香酒送服。如果因食物導致腹瀉不止,或霍亂吐瀉,就用新打上來的清水送服。
如果是赤痢(紅色痢疾),就用冷的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白色痢疾),就用冷的乾薑湯送服。如果是心痛,就用菖蒲湯送服。如果是各種氣痛,就用生薑陳皮湯送服。如果想要通便,就用滾燙的薑湯送服,並增加藥丸的用量。如果沒有產生排便反應,就再次服用。如果腹瀉過多,喝一口冷水就能停止。
婦女因氣血不順導致的疼痛,可用當歸酒送服,但孕婦不宜服用。小兒用量依照年齡大小酌量增減。如果是疳積(兒童營養不良),可以經常服用,不拘時間,用米湯送服三到五丸。
保和丸,可以消除痰液,疏通氣機,扶助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對於各種飲食損傷,導致胸膈滿悶不適;或者腹中食物難以消化;或者積聚形成痞塊,多服用就能逐漸消散,效果顯著。
白朮五兩、陳皮(洗淨)三兩、半夏(泡過)三兩、茯苓三兩、神麯(炒過)三兩、山楂肉三兩、連翹二兩、香附(醋炒)二兩、厚朴(薑炒)二兩、蘿蔔子二兩、枳實(炒過)一兩、麥芽(炒過)一兩、黃連(薑炒)一兩、黃芩(酒炒)二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增加到七八十丸,飯後用清茶送服。
理氣健脾丸(高大尹傳授的方子)
白朮(用土炒過)六兩、當歸身(用酒洗過)六兩、陳皮(洗淨)三兩、白茯苓三兩、黃連(薑炒)二兩、香附(醋炒)二兩、枳實(麩炒)二兩、桔梗一兩五錢、山楂(去核)二兩、半夏(薑炒)二兩、神麯(炒過)二兩、木香五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煮的米飯做成丸狀,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
三補枳朮丸,這個方子(按:此方藥性平和,既能消食又能補益)能化解痰液、清除熱氣,健脾胃、幫助消化、調理氣機。
白朮(用土炒過)二兩、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一兩、枳實(麩炒)一兩、黃連(薑炒)五錢、黃芩(酒炒)五錢、黃柏(鹽炒)一兩、貝母(去心)八錢、白茯苓五錢、神麯(炒過)五錢、山楂(去核)五錢、麥芽(炒過)三錢、香附(醋炒)五錢、砂仁一錢、桔梗二錢、連翹二錢、甘草(炙過)三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煮的米飯做成丸狀,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