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傷食

氣口脈緊盛為傷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又曰:氣口脈大於人迎三倍,食傷太陰。蓋飲食填塞胸中,太陽之分野,肝木之氣,鬱而不伸,故必吐以達之,然傷有輕重,必甚而至於兩手尺脈絕無者,乃用瓜蒂散吐之。不則或以指,或以鵝翎蘸桐油膽礬探吐之,免致夭枉之患也。

病源曰:宿食不消,由臟腑虛弱,寒氣在於脾胃之間,故使穀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氣既弱,故不能磨之,則經宿而不消也。令人腹脹氣急,胸膈痞塞,咽酸噫氣,如敗卵臭。時復憎寒壯熱,或頭痛如瘧狀,皆其症也。凡傷食必惡食,胸中有物,宜用消導之劑。若傷食挾外感者,不可專攻其食,用行氣香蘇散,兼而治之。

飲者,無形之氣。傷之,則宜發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也。五苓散、葛花解酲湯、生薑、半夏、枳實、白朮之類是也。食者,有形之物。傷之則宜損其谷,其次莫如消導。重者,宜吐。宜下,枳朮丸、保和丸、備急丹之類,量輕重擇用。

行氣香蘇散(三山陳氏方)〔批〕(按此方治內傷、外感、七情、四氣,和解表裡之劑)

治內傷生冷厚味、堅硬之物,胸腹脹滿疼痛,及外感風寒濕氣,發熱惡寒,遍身痠痛,七情氣逆,嘔吐泄瀉,飲食不下等症。

紫蘇(一錢),柴胡(八分),陳皮(八分),香附(醋炒,一錢),烏藥(八分),川芎(八分),羌活(八分),枳殼(八分),蒼朮(八分),麻黃(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溫服。外感風寒,加蔥白三根;內傷飲食,加神麯、山楂各一錢。

消滯丸,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痞消脹,消腫消痛,消積聚,消癥瘕。此藥消而不見,響而不動,藥本尋常,功效甚妙。

黑牽牛(頭末,二兩),香附(炒,一兩),五靈脂(一兩)

上共末,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寬中丸,治一切飲食不消,腹脹發熱之症。

山楂(蒸過,去核,曝乾)

上為末,每服五錢,米湯調下。

利氣丸(方見氣門)〔批〕(按此方消導積熱之劑)

備急丸,治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及諸心腹卒痛。

大黃,乾薑,巴豆(去油,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水送下,量虛實加減丸數。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痛如刀刺,氣急口噤,屍厥卒死者,以熱酒灌下。或口噤,以木棒撐起牙關,令下咽,須臾瘥,未瘥,更與三丸,以腹中鳴轉,即吐下便愈。若口噤,須折齒灌之,令人為妙。忌豬肉、冷水、肥膩之物。

化滯丸,〔批〕(按此方通利冷積之劑),理一切氣,化一切積。奪造化有通塞之功,調陰陽有補瀉之妙。久堅沉涸,磨之自消;暴積乍留,導之自去。

白話文:

傷食

脈象:氣口脈緊盛則為傷食。食物消化不良時,脈象浮滑而急速。經書記載:上部有脈,下部無脈,病人應該嘔吐,不吐則死。又說:氣口脈大於人迎脈三倍,是太陰經受傷。這是因為飲食阻塞胸中,影響太陽經循行,肝木之氣鬱結不通,所以必須嘔吐才能使之暢通。但傷食的輕重不一,如果嚴重到兩手尺脈完全消失,則需用瓜蒂散催吐。否則,可用手指或鵝毛蘸桐油膽礬探吐,避免危及生命。

症狀:病因是宿食不消化,因臟腑虛弱,寒氣滯留在脾胃之間,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宿食未消,又進食新食,脾氣虛弱,無法磨化食物,於是宿食日久不消。症狀包括腹脹氣急、胸膈痞塞、咽喉酸痛、呃逆,口中氣味如腐敗雞蛋般臭。有時還會寒熱交替,或頭痛如瘧疾,這些都是傷食的症狀。凡是傷食,必厭惡進食,感覺胸中有物阻滯,應服用消導藥物。如果傷食伴隨外感,不可單獨治療傷食,應服用行氣香蘇散,兼顧治療。

治療:飲水屬無形之氣,傷食飲水則應發汗、利尿,使水濕從上下排出。五苓散、葛花解酲湯、生薑、半夏、枳實、白朮等藥物可用。食物是有形之物,傷食則應減少飲食,其次是服用消導藥物。嚴重者,應催吐或瀉下。枳朮丸、保和丸、備急丹等藥物可根據病情輕重選擇使用。

藥方:

行氣香蘇散(三山陳氏方):此方治療內傷、外感、情志異常、氣候變化等引起的表裡不和。主治因食用生冷厚味、堅硬食物引起的胸腹脹滿疼痛,以及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惡寒、全身痠痛,情志異常引起的嘔吐泄瀉、食慾不振等症。組成:紫蘇、柴胡、陳皮、香附(醋炒)、烏藥、川芎、羌活、枳殼、蒼朮、麻黃、甘草。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外感風寒者加蔥白;內傷飲食者加神麴、山楂。

消滯丸:消酒消食,消痰消氣,消痞消脹,消腫消痛,消積聚,消癥瘕。藥物平常,功效甚妙。組成:黑牽牛子(去頭,研末)、香附(炒)、五靈脂。醋糊丸,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服。

寬中丸:治療一切飲食不消化,腹脹發熱的症狀。組成:山楂(蒸過,去核,曬乾)。研末,每服五錢,米湯調服。

利氣丸:(方劑見氣門)此方消導積熱。

備急丸:治療胃中停滯寒邪,以及各種心腹突然疼痛。組成:大黃、乾薑、巴豆(去油,等分)。煉蜜丸,每服三丸,溫水送服,根據虛實加減丸數。若中惡,心腹脹滿,疼痛如刀刺,氣急口噤,昏厥將死,用熱酒灌服。若口噤,用木棒撐開牙關,使其吞服,片刻即可痊癒,若未痊癒,再服三丸,待腹中鳴響,則嘔吐瀉下而癒。若口噤,需撬開牙齒灌服藥物。忌食豬肉、冷水、肥膩食物。

化滯丸:此方通利寒積,理氣化積。久積者磨之自消,新積者導之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