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 (5)
卷之十 (5)
1. 腳氣
脈
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宜汗;濡弱濕氣,宜滲;遲澀因寒,宜溫;洪數為熱,宜下。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病
夫腳氣者,古謂之緩風,又謂之厥者,是古今之異名也。有干、濕之分,其腳腫者,名濕腳氣;其不腫者,名乾腳氣。由脾胃兩經虛弱,行動坐臥之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侵,或內因飲食厚味所傷,致濕熱下注而成。
如得之不便覺,乃因他病發動而知,先從腳起,或先緩弱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下松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澀,或舉體轉筋,骨節痠痛,或惡聞食氣,見食吐逆,或胸滿氣急,憎寒壯熱,狀似傷寒,是其候也。或經一旬,或半月復作,漸而至於足筋腫大如瓜瓠者。
白話文:
脈
腳氣的脈象,其形狀有四種:
- 浮弦的脈象,是風邪所致,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 濡弱的脈象,是濕氣所致,宜用滲濕的方法治療。
- 遲澀的脈象,是寒邪所致,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 洪數的脈象,是熱邪所致,宜用瀉下之法治療。
脈象微滑者屬虛,脈象牢堅者屬實。脈象結者是氣滯所致,脈象散者是憂慮所致,脈象緊者是怒氣所致,脈象細者是悲傷所致。
病
腳氣,古人稱之為緩風,又稱之為厥,這是古今不同的稱呼。腳氣分為乾、濕兩種:腳腫者稱之為濕腳氣;腳不腫者稱之為乾腳氣。
腳氣的病因是脾胃兩經虛弱,在行動坐臥之間,受到風寒暑濕之氣的侵襲,或因飲食厚味傷脾胃,導致濕熱下注而發病。
發病初期,可能不易察覺,等到其他疾病發作才顯現出來,先從腳部開始,或感覺到肢體沉重麻痺,或行走時突然跌倒,或小腿腫脹,或足膝枯瘦,或心下空虛悸動,或小腹麻木不仁,大小便不暢,或全身抽筋,骨節酸痛,或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看見食物就想吐,或胸悶氣急,畏寒發熱,狀似傷寒,這些都是腳氣的症狀。
有些病人在發病後,可能經過十天或半個月,病情又會再次發作,逐漸發展到腳筋腫大,如瓜瓠一般。
治
治之之法,用蒼朮、白朮以治其濕,黃芩、黃拍、知母以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以調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牛膝引諸藥下行,及消腫去濕,以為此證之大法矣。兼用針焫導引其濕熱之氣外出也。東垣曰:濕淫所勝,治以苦溫,以苦辛發之,透關節,勝濕為佐,以苦寒泄之,流濕清熱為臣。故立當歸拈痛湯治之,其效捷於影響,學者更宜詳究焉。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
治療這種疾病,要使用蒼朮、白朮來去除濕氣,用黃芩、黃柏、知母來治療熱症,用當歸、芍藥、生地黃來調和氣血,用木瓜、檳榔來調節氣機,用羌活、獨活來疏通關節,散除風濕。同時輔以木通、防己、牛膝引導藥效向下運行,消除腫脹,去除濕氣,這是治療這種病症的主要方法。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溫灸,引導濕熱之氣排出體外。
東垣先生說:「濕邪過盛,應該用苦溫之藥來治療,用苦辛之藥來疏通經絡,透達關節,以勝濕之藥為輔助,用苦寒之藥來泄瀉濕熱,以流濕清熱之藥為臣藥。」因此,制定了「當歸拈痛湯」來治療此症,其療效迅速顯著,學者們應該更深入地研究。
一、凡腳腫,名濕腳氣,用五積散加檳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一、凡足疼痛,皮不腫赤,筋不拘急,遇夜則痛甚,此是氣虛,而血不榮也。宜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木瓜、檳榔、石南藤、五加皮、沒藥、川烏之類,或四斤丸。若兩膝赤腫,強急作熱而掣痛,兩總筋拘急,此血熱也,宜人參敗毒散加赤芍藥、大黃,利氣丸下之。
白話文:
如果腳痛,皮膚沒有腫脹發紅,筋脈也沒有緊繃,但到了晚上疼痛加劇,這是氣虛導致血液不能滋養筋脈。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牛膝、木瓜、檳榔、石南藤、五加皮、沒藥、川烏等藥材,或者服用四斤丸。如果兩膝蓋發紅腫脹,疼痛劇烈,感覺有熱氣,並且兩條腿的筋脈緊繃,這是血熱所致,應該服用人參敗毒散,加入赤芍藥、大黃,再配合利氣丸服用。
一、凡腳氣上攻,胸膈悶滿,大便不通,宜三和散。
一、凡腳氣攻注,大小便不通,用水中大螺螄三個,以鹽一小撮,和殼生搗爛,置兩臍下一寸三分,用帛緊緊繫之,立通神效。
一、凡兩膝腫痛,腳脛枯細,名曰鶴膝風,以四物湯加黃耆、人參、白朮、附子、牛膝、杜仲、防風、羌活、甘草。又宜五積散加松節、林節。
白話文:
如果腳氣向上侵犯胸部,導致胸悶氣短、大便不通,可以用三和散治療。
如果腳氣向下侵犯,導致大小便不通,可以用三個活生生的螺螄,加入少許鹽,搗碎後敷在肚臍下一寸三分的地方,用布緊緊綁住,馬上就能見效。
如果雙膝腫痛,小腿瘦弱,稱為鶴膝風,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黃耆、人參、白朮、附子、牛膝、杜仲、防風、羌活、甘草,再加上五積散和松節、林節治療。
方
螺螄,治腳氣初發,一身俱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散以徹其邪。
羌活(二錢),獨活(二錢),當歸(二錢),防己(一錢五分),大黃(四錢),枳實(炒,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當歸拈痛散,治濕熱腳氣為病,四肢骨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脅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腳膝生瘡赤腫,及內外生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並宜服之。
白話文:
方
螺螄湯,用於治療腳氣初期,全身疼痛,或肢節腫痛,大小便不暢,先用此藥引導,之後服用當歸拈痛散以徹底去除病邪。
藥方:
- 羌活(2錢)
- 獨活(2錢)
- 當歸(2錢)
- 防己(1錢5分)
- 大黃(4錢)
- 枳實(炒,1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取一劑,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當歸拈痛散,用於治療濕熱腳氣,導致四肢骨節疼痛,肩背沉重,胸脅不適,全身疼痛,下肢腫痛,腳踝生瘡紅腫,內外生瘡,膿水不斷,或癢或痛等症狀。
羌活(一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防風,蒼朮(米泔浸炒,各四分),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洗,各一錢),當歸(酒洗),豬苓,澤瀉,知母(去毛,酒浸),白朮(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神仙飛步丸(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腳氣因濕熱者),治腳膝疼痛。
當歸(一兩),川芎(八錢),白芍(一兩五錢),生地黃(一兩),黃柏(酒炒,二兩),知母(一兩),蒼朮(一兩),牛膝(一兩),木瓜(一兩),杜仲(一兩),薏苡仁(一兩),防風(七錢),防己(七錢),威靈仙(七錢),羌活(七錢),桃仁(七錢),紅花(七錢),黃連(酒炒,一兩),肉桂(三錢),黃芩(酒炒,一兩),陳皮(一兩),半夏(薑汁炒,一兩),白茯苓(一兩)
白話文:
羌活一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防風、蒼朮(米泔浸炒)、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洗)、當歸(酒洗)、豬苓、澤瀉、知母(去毛,酒浸)、白朮各四分,共為一劑,水煎服,空腹服用。
此方名為神仙飛步丸,由雲林制成,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腳氣,以及腳膝疼痛。
當歸一兩,川芎八錢,白芍一兩五錢,生地黃一兩,黃柏(酒炒)二兩,知母一兩,蒼朮一兩,牛膝一兩,木瓜一兩,杜仲一兩,薏苡仁一兩,防風七錢,防己七錢,威靈仙七錢,羌活七錢,桃仁七錢,紅花七錢,黃連(酒炒)一兩,肉桂三錢,黃芩(酒炒)一兩,陳皮一兩,半夏(薑汁炒)一兩,白茯苓一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五積交加酒(雲林制),治諸濕足膝麻木,冷痹緩弱,及腰痛,腳氣下虛之疾。
白芷,陳皮,厚朴,枳殼,桔梗,川芎,白芍,蒼朮,當歸,茯苓,半夏,官桂,乾薑,麻黃,甘草,小茴(酒炒),牛膝(酒洗),杜仲(酒炒),大附子(制),川烏,吳茱萸,檳榔,木瓜,草果,砂仁,破故紙(酒炒),羌活,葫蘆巴,威靈仙(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捏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此方名為「五積交加酒」,出自雲林制,主治各種濕邪導致的足膝麻木、寒痺、肢體乏力,以及腰痛、腳氣下虛等病症。
藥材包括:白芷、陳皮、厚朴、枳殼、桔梗、川芎、白芍、蒼朮、當歸、茯苓、半夏、官桂、乾薑、麻黃、甘草、小茴香(酒炒)、牛膝(酒洗)、杜仲(酒炒)、大附子(制)、川烏、吳茱萸、檳榔、木瓜、草果、砂仁、破故紙(酒炒)、羌活、葫蘆巴、威靈仙,以上藥材各等分。
上共合一斤,用陳酒十壺,姜十斤,棗十格,瓦罐炊熟,每日空心溫服。
趁痛散(秘方),治濕氣攻注腰腳痛,行步少力。
當歸(酒洗,二兩),肉桂(二兩),玄胡索(二兩),萆薢(二兩),沒藥(二兩),杜仲(酒炒,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
芙蓉丸(魏憲副傳),治腳腿疼痛,一服即愈。
啞芙蓉,乳香,沒藥,孩兒茶,鹿茸(去毛,酒蒸),官桂,玄胡索(酒浸微炒),烏藥(炙),陳皮,五加皮,粉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取上藥共計一斤,用陳酒十壺,生薑十斤,紅棗十格,放入瓦罐中煮熟,每日空腹溫熱服用,可治濕氣入侵腰腳,導致疼痛難忍,行動不便。
另外,取當歸(酒洗,二兩)、肉桂(二兩)、玄胡索(二兩)、萆薢(二兩)、沒藥(二兩)、杜仲(酒炒,一兩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溫酒送服,亦可治療腰腳疼痛。
此外,啞芙蓉、乳香、沒藥、孩兒茶、鹿茸(去毛,酒蒸)、官桂、玄胡索(酒浸微炒)、烏藥(炙)、陳皮、五加皮、粉草(炙,各等分)混合製成丸劑,服用一粒即可治癒腳腿疼痛。
上為末,麵糊為丸。每服二錢,酒煎葛根湯,臨臥,出微汗。
換腳丸(秘方),治腎虛,下注腳膝,或當風取涼,冷氣所乘,沉重少力,移步遲緩,筋脈攣痛不能屈伸,腳心隱痛,有礙履地,大治干、濕腳氣,赤腫痛楚,發作無時,呻吟難忍,氣滿喘急,舉步艱難,面色黧黑,傳送秘澀並治。
當歸,天麻,防風,羌活,石南藤,萆薢(炙),石斛(去根),黃耆,肉桂,大附子(炮),南星,續斷,薏苡仁(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一兩五錢),川牛膝(一兩,酒洗),木瓜(四兩),檳榔(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兩錢,用酒煎服葛根湯,睡前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是一個秘方,名叫換腳丸,專治腎虛導致的腳膝无力、受凉后冷气入侵、沉重无力、行动迟缓、筋脉挛痛、脚心隐痛、无法正常行走等症状,还能有效治疗干湿脚气引起的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行动不便、面色暗黑等问题。
方剂由当归、天麻、防风、羌活、石南藤、萆薢(炙)、石斛(去根)、黄芪、肉桂、大附子(炮)、南星、续断、薏苡仁(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两五钱)、川牛膝(一两,酒洗)、木瓜(四两)、檳榔(五钱)组成。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木瓜湯下,日二服。
二仙丹(劉夷門傳)〔批〕(按此方治腳氣因寒濕者),治腳疾,腫痛拘攣。
川牛膝,威靈仙(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白滾湯亦可,忌茶。
追風通氣散,治腳氣,加檳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
治婦人腳氣,一月一次,足下浮腫,手肢拘攣不伸,頭疼心痛,吐痰脹滿,下元濕熱帶下,行步艱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或用木瓜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這個方子是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腳氣,可以治腳疾,腫痛、僵硬。
將川牛膝和威靈仙等量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白開水也可以,忌茶。
治療腳氣,可以在追風通氣散中加入檳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
治療婦女腳氣,每月服用一次,症狀包括腳部浮腫、手腳僵硬不能伸展、頭痛、心痛、痰多胸悶、下半身濕熱帶下、走路困難。
當歸,川芎,白朮,茯苓,陳皮,香附,木瓜,檳榔,白芷,天麻,牛膝,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白話文:
這是一帖中藥方,包含以下材料:當歸、川芎、白朮、茯苓、陳皮、香附、木瓜、檳榔、白芷、天麻、牛膝和甘草。這些草藥被磨碎後用生薑煮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