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內傷

苟或內傷外感兼病而相挾者,則從乎輕重以治之。若顯內症多者,則是內傷重而外感輕,宜先補益而後散邪,以補中益氣湯為主,加散邪藥。當以六經脈症參究,各加本經藥治之。若顯外症多者,則是外感重而內傷輕,宜先發散而後補益,以辛涼等劑解散為君,而以參、朮、茯苓、芎、歸等為臣、使。以此辨之,則判然明矣。

王安常曰:夫飲食勞倦傷而內熱者,乃陰火乘其坤土之位,故內熱以及於胸中也。《內經》有云: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惟以溫藥以補元氣而瀉火邪。蓋溫能除大熱耳。故東垣立補中益氣湯加減以治之,其惠也不其大哉。然飲食所傷,又當分別。夫勞倦傷,飲食傷,雖與外感風寒暑濕有餘之症不同,然飲食傷又與勞倦傷不同。

勞倦傷誠不足也,飲食傷尤當於不足之中,分其有餘不足也。何也?蓋飢餓不飲食,與食太過,雖皆是失節,然必明其有兩者之分,方盡其理。節也者何無不及、無太過之中道也。夫飢餓不飲食者,胃氣空虛,此為不足,以停滯言則有餘矣。惟其不足故補益,惟其有餘故消導。

亦有物滯氣傷,必補益消導兼行者,亦有物暫滯而氣不甚傷,宜消導獨行,不須補益者,亦有既停滯不復自化,不須消導,但當補氣,或亦不須補益者。潔古枳朮丸,東垣橘皮枳朮丸之類,雖曰消導,固有補益之意存乎其間耳。其他如木香分氣丸,枳實導氣丸,大枳實丸之類,雖無補益,然施之於物暫滯,氣不甚傷者,豈不可哉。但不宜視為通行之藥耳。

且所滯之物,非枳實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於消導而不知變乎?故備急丸、煮黃丸,感應丸,瓜蒂散等之推逐者,潔古、東垣亦未嘗委之而費用也。故善將兵者,攻亦當,守亦當;不善者,則宜攻而守,宜守而攻,其敗也非兵之罪,用兵者之罪耳。觀乎此,則知消導補益推逐之理矣。

若夫勞倦傷則純乎補益,固不待議。雖東垣丁寧告誡,然世人猶往往以苦寒之劑,望除勞倦傷之熱。及其不愈而反甚,自甚而至危,但曰病勢已極,藥不能勝耳。醫者、病者,主病者,一委之天命,皆懵然不悟其為妄治之失也。嗚呼!仁人君子,能不痛心也哉!

補中益氣湯,〔批〕(按此方補元氣,養脾胃,升提下陷之氣,治內傷之要藥也)

治中氣不足,肢體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大而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或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或瘧痢因脾胃虛而不能愈;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感冒;或感冒而後入房,亦用此湯,急加附子;或瀉利腹痛,急用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損傷,又同時感染外來的疾病,這兩種情況同時發生時,就要根據內傷和外感哪種情況比較嚴重來決定治療方法。如果內傷的症狀比較明顯,就表示內傷比較嚴重,外感比較輕微,應該先用補益的方法來增強體力,然後再用藥來驅散外邪,這時可以以補中益氣湯為主,再加入一些驅散外邪的藥物。同時,要根據身體的六經脈象來詳細判斷,再分別加入對應經脈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外感的症狀比較明顯,就表示外感比較嚴重,內傷比較輕微,應該先用發散的方法來驅除外邪,然後再用補益的方法來增強體力,這時可以以辛涼的藥物來解除外感為主,再加入人參、白朮、茯苓、川芎、當歸等藥物來輔助。這樣辨別,就能夠清楚地分辨出病情的輕重了。

關於治療方法,王安常說:因為飲食或過度勞累而導致內熱的,是因為身體的陰火向上侵犯脾胃的位置,所以內熱會向上影響到胸部。《內經》說:「過度勞累要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虛弱也要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來補充元氣,同時驅除火邪。因為溫性的藥物可以消除身體的過度發熱。所以,東垣創立了補中益氣湯加減來治療,這對病人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然而,飲食所造成的損傷,還是需要仔細區分。過度勞累造成的損傷和飲食不當造成的損傷,雖然都和外感風寒暑濕導致的實證不同,但飲食造成的損傷和過度勞累造成的損傷也不一樣。

過度勞累造成的損傷確實是身體的不足,飲食造成的損傷雖然也是不足,但還需要仔細區分其中是不足還是有餘。為什麼呢?因為飢餓的時候不吃飯,和吃得過飽,雖然都是不節制,但必須要明白這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才能夠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所謂節制,就是指沒有不及,也沒有過度,保持中庸的狀態。飢餓的時候不吃飯,會導致胃氣空虛,這就是不足,但如果說食物停滯在體內,又是有餘。因為是不足,所以要用補益的方法,因為是有餘,所以要用消導的方法。

有時候是食物停滯,同時也傷到了氣,就必須補益和消導同時進行;有時候只是食物暫時停滯,氣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就應該單獨用消導的方法,不需要補益;也有時候是食物已經停滯很久,無法自行消化,就不需要消導,而只需要補氣,或者甚至連補益也不需要。像潔古的枳朮丸、東垣的橘皮枳朮丸之類,雖然說是消導的藥物,但其中其實也有補益的含義存在。其他像木香分氣丸、枳實導氣丸、大枳實丸之類的藥物,雖然沒有補益的作用,但如果用在食物只是暫時停滯,氣沒有受到太大損傷的情況,也還是可以的。只是不應該把它們當成常用的藥物。

而且,停滯的食物,並不是單靠枳實的力量就能夠去除的,怎麼能拘泥於消導的方法而不知道變通呢?所以像備急丸、煮黃丸、感應丸、瓜蒂散等具有推動和排泄作用的藥物,潔古和東垣也沒有完全放棄使用。所以善於帶兵的人,攻打和防守都應該擅長;不善於帶兵的人,該攻打的時候防守,該防守的時候攻打,最終失敗不是士兵的錯,而是帶兵的人的錯。從這裡可以看出,消導、補益、推逐的道理了。

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造成的損傷,就應該純粹使用補益的方法,這是不需要討論的。雖然東垣已經一再告誡,但世人還是常常用苦寒的藥物,希望消除過度勞累造成的發熱。結果導致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從嚴重到危急,卻只說病勢已經到了極點,藥物無法治癒。醫生、病人、主要負責病情的人,都把一切歸咎於天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誤診和錯誤治療的結果。唉!有仁德的君子,怎麼能不感到痛心呢!

關於藥方,補中益氣湯,(按:這個方劑能夠補充元氣,滋養脾胃,提升下陷的氣,是治療內傷的重要藥方。)

可以治療中氣不足,四肢疲倦無力,口乾發熱,食慾不振;或者因為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而導致身體發熱,脈搏大而虛弱;或者頭痛怕冷、容易出汗;或者呼吸急促、喘氣、身體發熱煩躁;或者脈搏細小軟弱、容易出汗、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者中氣虛弱而無法控制血液;或者因為飲食或過度勞累而患上瘧疾或痢疾;或者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瘧疾或痢疾無法痊癒;或者元氣虛弱,感染風寒,身體無法承受發散的藥物,應該用這個藥方代替發散的藥物;或者在性生活之後感染外感;或者感染外感之後進行性生活,也要用這個藥方,並且要立刻加入附子;或者腹瀉腹痛,要立刻用附子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