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火證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仁(俱不炒)
上銼一劑,水煎服。以此四味為丸,名梔子金花丸。實者,可用硝黃、冰水正治。或君火轉甚者,須用薑汁,或酒製炒用,則火自伏。此寒因熱用之法也。
清火湯(雲林制),治五臟六腑及上、中、下三焦火熱。
連翹(一錢),梔子(一錢,炒),玄明粉(一錢,如無,以硝代之),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酒炒),桔梗(一錢二分),玄參(一錢二分),薄荷(八分),羌活(酒洗,八分),防風(六分),貝母(一錢),獨活(酒洗,八分),前胡(八分),柴胡(八分),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川芎(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三分),大黃(酒蒸,二錢),酒毒加白粉葛(一錢)
既濟解毒丸,治諸經客熱及心腎二火熾焰。
黃連(去毛),黃芩(去梗),黃柏(去皮),山梔(去殼),知母(去毛),連翹(去殼),玄參(去老根),柴胡(去毛,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燈心湯下百丸。
黑金丹(云菜弟傳)〔批〕(按上方皆治實熱之劑,其餘火證,各求之本門),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及牙齒疼痛,傷寒誤補,大潮大熱,聲啞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紅,痰壅火盛,癲狂譫語,一切實熱之症。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連翹,石膏,澤瀉,赤芍藥,大黃,枳殼,薄荷,牡丹皮,玄參,桔梗,防風,赤茯苓,荊芥(各等分)
上大合一劑,水八碗,煎七碗去渣,入芒硝一斤於內,化開,澄去泥水,將藥入鍋內,煎至干,須慢火剷起,入新罐內,上用新燈盞一個蓋住,入水於盞內,火煅,候乾水三盞為度。取出放地上去火毒,研為細末,入甘草末五分,攪勻,每服二錢,茶清送下。
白話文:
火證
用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仁(全部都不炒),把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服。如果把這四味藥做成藥丸,就叫做「梔子金花丸」。如果病情屬於實熱證,可以用芒硝、大黃或冰水來治療。如果體內火氣過旺,就必須用薑汁或用酒炮製後再炒過來使用,這樣火氣自然會消退。這是一種利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證的方法。
清火湯(雲林所製),可以治療五臟六腑以及上、中、下三焦的火熱症狀。
藥方組成:連翹(一錢)、梔子(一錢,炒過)、玄明粉(一錢,沒有的話用芒硝代替)、黃芩(一錢,用酒炒過)、黃連(一錢,用酒炒過)、桔梗(一錢二分)、玄參(一錢二分)、薄荷(八分)、羌活(用酒洗過,八分)、防風(六分)、貝母(一錢)、獨活(用酒洗過,八分)、前胡(八分)、柴胡(八分)、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川芎(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三分)、大黃(用酒蒸過,二錢)。如果是因為酒毒引起的,可以再加白粉葛(一錢)。
既濟解毒丸,可以治療各種經絡的遊走性熱證以及心腎火氣旺盛的症狀。
藥方組成:黃連(去除毛鬚)、黃芩(去除莖梗)、黃柏(去除外皮)、山梔子(去除外殼)、知母(去除毛鬚)、連翹(去除外殼)、玄參(去除老根)、柴胡(去除毛鬚)(每種藥材用量相同)。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燈心草煎的湯送服。
黑金丹(據說是云菜弟傳授的配方)[批註:上面的藥方都是治療實熱的藥劑,其他的火證,要到本門中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法],此方可以治療上焦的邪熱,咽喉腫痛、牙齒疼痛,傷寒病誤用了補藥導致病情加重,出現高燒、極度發熱、聲音嘶啞、胸膈疼痛、流鼻血或吐血、痰多火盛、癲狂胡言亂語等一切實熱症狀。
藥方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連翹、石膏、澤瀉、赤芍藥、大黃、枳殼、薄荷、牡丹皮、玄參、桔梗、防風、赤茯苓、荊芥(每種藥材用量相同)。
將以上藥材混合成一劑,用水八碗煎煮至剩七碗,去除藥渣,加入芒硝一斤,使其溶解,澄清雜質後,將藥液倒入鍋中,用慢火煎至濃稠,然後用鏟子鏟起,放入新的罐子裡,上面蓋上一個新的燈盞,在燈盞裡加水,用火煅燒,直到燈盞內的水燒乾三次。取出後放在地上散去火毒,研磨成細末,加入甘草末五分,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淡的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