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火證

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為實火。洪數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見於右關為脾火。兩尺為腎與命門之火,男子兩尺洪大者,必主遺精,陰火盛也。病熱有火者可治,洪大是也。無火者難治,沉細是也。

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惟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瀉火之法,豈止此哉。虛實多端,不可不察。以臟氣目之,如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

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耆、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以鹹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為無根之火,為陰虛之病,以壯水之劑制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若右腎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

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遇陽氣於脾土,為火鬱之病,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乾葛、柴胡、防風之屬。不明諸此類,而求火之為病,施治何所據依。故於諸經集略其說,以備方之用,庶免實實虛虛之禍也。

火熱之病,黃連為主。五臟皆有火,平則治,病則亂。方書有君火、相火、龍火、邪火之論,其實一氣而已。故丹溪云:凡氣有餘便是火。分為一類。凡治本病略炒以從邪,實火以朴硝湯,假火酒,虛火醋,痰火薑汁,俱浸透炒。氣滯火以茱萸,食積泄以黃土,血疾癥瘕痛以乾漆,俱以水拌同炒。去茱萸黃土乾漆,下焦伏火,以鹽水浸透焙。目疾以人乳浸蒸。

涼膈散,治諸般鬱熱,退六經實火。

連翹(一錢),黃芩(一錢),山梔子(一錢),薄荷(八分),大黃(一錢五分),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加桔梗(八分)

上銼,水煎,入蜜一盞同服。咽喉痛,倍桔梗、加荊芥。酒毒,加黃連、乾葛,名清心湯。用白蜜、竹葉同煎。咳而嘔,加半夏、生薑。衄血、嘔血,加當歸、赤芍藥、生地黃。小便淋瀝,加木通、滑石。茯苓。風眩,加防風、川芎、石膏。斑疹,加乾葛、荊芥、川芎、赤芍藥、防風、桔梗。

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桔梗、蘇子。陽毒發斑,加青黛、當歸。結胸心下滿,加桔梗、枳殼。譫語發狂,逾牆赴井,皆陽熱極盛,加黃連、黃柏、赤芍藥。眼生翳,赤澀流淚,加菊花、木賊、生地黃。

黃連解毒湯,治心火暴盛,以此湯直折之。

白話文:

火證

脈象: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為實火。洪數脈,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見於右關為脾火。兩尺脈洪大者,為腎與命門之火,男子兩尺脈洪大,必主遺精,屬陰火盛。病症伴有火熱,脈象洪大者可治;無火熱,脈象沉細者則難治。

症狀:君火(心火)可用濕法、水法、直折法治療,黃連等藥物可以制之。相火(命門之火)不可用水濕之法,應順其性而伏之,黃柏等藥物可以降之。瀉火方法不止這些,虛實情況多樣,不可不察。從臟腑角度看,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這些都是苦寒之藥,能瀉除多餘的火。

若因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導致火不兩立,屬於陽虛,可用甘溫藥劑調理,如黃耆、人參、甘草等。若陰氣不足陽氣過盛,相火熾盛,侵犯陰位,屬血虛,可用甘寒藥劑調治,如當歸、地黃等。若心火亢盛,鬱熱內積,屬陽強,可用鹹冷藥劑折之,如大黃、朴硝等。若腎水受損,真陰不足,屬無根之火,為陰虛,可用滋補腎水的藥物治療,如生地黃、玄參等。若右腎命門火衰,屬陽脫,可用溫熱藥劑溫補,如附子、乾薑等。

若胃虛過食寒涼之物,抑制脾土陽氣,屬火鬱,可用升散藥劑疏通,如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等。如果不了解這些分類,就難以判斷火證的病因,治療也就沒有依據。因此,我將各經脈的論述簡要概括,以備處方之用,以免誤治虛實。

治療:火熱病症,常用黃連為主藥。五臟皆有火,平和則無恙,生病則紊亂。醫書上有君火、相火、龍火、邪火之說,其實都是同出一氣。正如丹溪所言:凡氣有餘便是火。凡治火證,略炒藥材以順應邪氣,實火用朴硝湯,虛火用醋,痰火用薑汁,皆需浸透後再炒。氣滯火證用茱萸,食積泄瀉用黃土,血瘀癥瘕疼痛用乾漆,皆以水拌同炒。茱萸、黃土、乾漆需去除。下焦伏火,用鹽水浸透後焙乾。目疾可用人乳浸蒸。

方劑:

涼膈散:治各種鬱熱,退除六經實火。

組成:連翹(一錢),黃芩(一錢),山梔子(一錢),薄荷(八分),大黃(一錢五分),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加桔梗(八分)。

用法:上藥研末,水煎服,加蜜糖一盞同服。咽喉疼痛,桔梗加倍,加荊芥。酒毒,加黃連、葛根,名清心湯,用白蜜、竹葉同煎。咳嗽嘔吐,加半夏、生薑。鼻衄、吐血,加當歸、赤芍藥、生地黃。小便淋瀝,加木通、滑石、茯苓。眩暈,加防風、川芎、石膏。斑疹,加葛根、荊芥、川芎、赤芍藥、防風、桔梗。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桔梗、蘇子。陽毒發斑,加青黛、當歸。結胸心下滿,加桔梗、枳殼。譫語發狂,逾牆赴井,皆陽熱極盛,加黃連、黃柏、赤芍藥。眼生翳,赤澀流淚,加菊花、木賊、生地黃。

黃連解毒湯:治心火暴盛,以此湯直折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