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頭痛
脈
頭痛陽強,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痰厥頭痛,腎厥堅實。又曰: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寸口緊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主頭痛。
病
東垣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項頸,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之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
白話文:
脈
頭痛陽強,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
- 脈象表現為陽氣盛實,浮而緊,且有風寒之象,或為風熱熾盛,脈洪而數,或為濕邪困阻,脈細而堅。
氣虛頭痛,雖弦必澀。
- 由於氣虛所致的頭痛,脈象雖弦,但必定伴有澀滯之感。
痰厥頭痛,腎厥堅實。
- 痰濁阻滯或腎陽不足所致的頭痛,脈象則為沉實堅硬,猶如痰飲或腎水凝聚之感。
又曰: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
- 脈象短而澀,預示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反之,脈象浮滑,則多為風痰阻滯,較易治療。
寸口緊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主頭痛。
- 寸口脈(手腕橈側脈)急促,或短促,或浮沉不定,或弦緊,都可能是頭痛的徵兆。
病
東垣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項頸,故春氣者,病在頭。
- 東垣先生說:春季東風盛行,容易導致肝俞穴和項頸部位的病變,因此春季容易出現頭痛。
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之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
- 頭面部是諸陽經脈匯集之處,如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向上經過額頭至頭頂,再向下至項頸,如果此經脈受阻,則容易出現頭頂痛或沖痛。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向上至頭角,如果此經脈受阻,則容易出現頭角或額頭疼痛。
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
- 風邪多從上而入,風寒侵襲頭部,導致外邪入侵經絡,引起振寒頭痛、身體沉重、怕冷等症狀。治療應針對風池、風府穴位,調節陰陽,不足者補之,有餘者瀉之,發汗驅邪,即可治愈。這種頭痛稱為傷寒頭痛。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
- 頭痛伴隨耳鳴、九竅不通等症狀,多源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頭痛,這種頭痛稱為氣虛頭痛。
心煩頭痛者,病在耳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癲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偏頭痛也。有真頭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頭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凡頭痛者,皆以為風,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
治
故太陽頭痛,惡風脈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乾葛、白芷、石膏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朮、半夏、南星為主;少陰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細,麻黃、細辛、附子為主;厥陰頭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頭痛屬於太陰經病變,患者一定會有痰,身體沉重,甚至伴隨腹痛,這是痰濁阻滯的表現,脈象沉緩,治療上以蒼朮、半夏、南星等藥物為主。
少陰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細,麻黃、細辛、附子為主;
如果頭痛屬於少陰經病變,三陰三陽經氣運行不暢,並且伴隨足部冰冷,寒氣上逆,這是寒厥的表現,脈象細弱,治療上以麻黃、細辛、附子等藥物為主。
厥陰頭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如果頭痛屬於厥陰經病變,患者可能會吐出痰沫,身體厥冷,脈象浮緩,治療上以吳茱萸湯為主。
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黃耆、人參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細辛、蔓荊子,其效如神。白朮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先師嘗病頭痛,發時兩頰青黃,眩暈眼不欲開,懶言,身體沉重,兀兀欲吐。
白話文:
血虛引起頭疼,用當歸和川芎;氣虛引起頭疼,用黃耆和人參;氣血兩虛引起頭疼,用調中益氣湯,再加一點川芎、細辛、蔓荊子,效果非常好。白朮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疼;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疼。如果頭疼是濕氣引起的,就用苦寒藥物來祛除濕氣,不能一味地執著于方劑。我師傅以前也常頭疼,發作時兩頰青黃,頭昏眼花不想睜眼,懶得說話,身體沉重,想吐。
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谿穴,即愈。
丹溪云:多主於痰,其痛甚者火多,諸經氣滯,亦能頭痛。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汗出,兩太陽作痛,此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多加川芎、當歸,甚者加知母、蔓荊子。又曰:自魚尾上攻而痛,屬血虛,川芎、當歸、酒黃柏。
偏頭風,在右屬痰,屬熱。痰用蒼朮、半夏,熱用酒片芩。在左屬風,屬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芎、歸、芍藥、酒黃柏。
白話文:
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谿穴,即愈。
潔古說:這種病是厥陰和太陰經同時發病,叫做風痰,可以用《局方》的玉壺丸來治療,再灸俠谿穴,就會痊癒。
丹溪云:多主於痰,其痛甚者火多,諸經氣滯,亦能頭痛。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汗出,兩太陽作痛,此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多加川芎、當歸,甚者加知母、蔓荊子。又曰:自魚尾上攻而痛,屬血虛,川芎、當歸、酒黃柏。
丹溪說:這種病多半是痰引起的,疼痛厲害的,多半是火氣過旺,或是經脈氣血不通暢,也能引起頭痛。勞累過度、體虛的人,容易像傷寒一樣發熱出汗,兩側太陽穴疼痛,這是相火從下往上衝,應該補益中氣,多加川芎、當歸,情況嚴重者再加知母、蔓荊子。還說:從魚尾骨往上痛的,屬於血虛,要用川芎、當歸、酒黃柏。
偏頭風,在右屬痰,屬熱。痰用蒼朮、半夏,熱用酒片芩。在左屬風,屬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芎、歸、芍藥、酒黃柏。
偏頭風,如果是右側,屬於痰濕、熱氣。痰濕用蒼朮、半夏,熱氣用酒片芩。如果是左側,屬於風寒、血虛。風寒用荊芥、薄荷,血虛用川芎、當歸、芍藥、酒黃柏。
節齋云:久病頭痛,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此屬鬱熱而標寒。世人不識,悉用溫辛散之藥,暫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疏,故風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熱,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
惟當瀉火涼血,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方
春用香蘇散,加川芎、白芷、羌活(胡恆齋傳)
夏用五苓散,加香薷、厚朴、扁豆、羌活;
白話文:
節齋說:久病頭痛,只要稍微感受風寒就會發作,寒冬時節需要用厚厚的毛巾包裹頭部,這是屬於內有鬱熱而外感風寒的症狀。世人大多不了解,都用溫辛散寒的藥物來治療,雖然能暫時見效,卻誤認為是寒症,殊不知因為患者本身就有鬱熱,毛孔經常開張,所以容易受風寒入侵,外寒阻礙內熱,閉塞不通而導致疼痛。辛熱的藥物,雖然能疏通閉塞,散去表面的寒熱,但用熱治熱,只會加重病情,反而更怕冷。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瀉火涼血,並佐以辛溫散表之劑,從根本上治療,這樣才能治癒疾病,並且根除病根。
方劑
春天可以用香蘇散,加上川芎、白芷、羌活(胡恆齋傳)。
夏天可以用五苓散,加上香薷、厚朴、扁豆、羌活。
秋用金佛草散,加桔梗、石膏、防風、羌活;
冬用十神湯,加羌活(隨時倍真羚羊角,服之如神)
川芎茶調散,〔批〕(按此方治風氣頭痛之劑),治諸風上攻,頭目昏沉,偏正頭痛,鼻塞聲重,憎寒壯熱,肢體煩,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攻注太陽穴痛,但感風氣皆然。
南薄荷(四錢),香附米(四錢,炒),荊芥穗,川芎(各二錢),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錢),防風(七錢半)
白話文:
秋季用金佛草散,加入桔梗、石膏、防風、羌活;
冬季用十神湯,加入羌活(隨時可以加倍真羚羊角,服用效果神效)。
川芎茶調散
(註:此方為治療風氣頭痛的藥方。)
用於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引起的症狀,例如頭昏眼花,偏頭痛,鼻塞聲音沉重,畏寒發熱,肢體酸痛,肌肉蠕動,胸悶痰多,婦女血氣上衝導致太陽穴疼痛,以及其他因風邪入侵引起的症狀。
方劑組成:
南薄荷(四錢),香附米(四錢,炒),荊芥穗,川芎(各二錢),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錢),防風(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薑、蔥煎服亦可。一方加菊花一錢,細辛五分,殭蠶三分,蟬蛻三分,名菊花茶調散。
白朮半夏天麻湯,〔批〕(按此方治痰厥頭痛之劑),治痰厥頭痛,其證眼黑頭眩,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乃胃氣虛損停痰而致也。
黃耆(三分半),人參(三分半),白茯苓(三分半),白朮(五分),陳皮(七分半),半夏(湯泡,薑汁炒,三分半),神麯(炒,五分),麥芽(炒,七分半),蒼朮(米泔浸炒,三分半),乾薑(炒黑,二分),黃柏(一分半,酒洗),澤瀉(二分半),天麻(三分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茶水送服,也可以用薑、蔥煎湯服用。另一種配方加入菊花一錢、細辛五分、僵蠶三分、蟬蛻三分,稱為菊花茶調散。
白朮半夏天麻湯,用於治療痰厥頭痛,症狀包括眼黑頭昏、噁心煩悶、呼吸急促、無力說話、精神恍惚、不敢睜眼、感覺周遭像在風雲中、頭部劇烈疼痛、全身沉重、四肢冰冷、無法安睡,這是由於脾胃虛弱,痰濕停滯所致。
藥方包含黃耆三分半、人參三分半、白茯苓三分半、白朮五分、陳皮七分半、半夏(用湯泡過,薑汁炒過,三分半)、神麴(炒過,五分)、麥芽(炒過,七分半)、蒼朮(米泔浸泡炒過,三分半)、乾薑(炒至黑色,二分)、黃柏(酒洗過,一分半)、澤瀉二分半、天麻三分半。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前熱服,可一劑而愈。
當歸補血湯,〔批〕(按此方治血虛頭痛之劑),治血虛頭痛。
當歸,生地黃,川芎,白芍(各一錢),防風(五分),荊芥(四分),藁本(四分),黃芩(一錢,酒炒),柴胡(五分),蔓荊子(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批〕(按此方治氣虛頭痛之劑),治氣虛頭痛。
白話文: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於飯前熱服,一次即可痊癒。
這是當歸補血湯,(註解:根據這個配方,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頭痛。
當歸、生地黃、川芎、白芍(每味藥物的份量都是1錢)、防風(份量為5分)、荊芥(份量為4分)、藁本(份量為4分)、黃芩(份量為1錢,經過酒炒)、柴胡(份量為5分)、蔓荊子(份量為5分)。
上銼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是補中益氣湯,(註解:根據這個配方,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主要用於治療氣虛頭痛。
方見內傷門,依本方加川芎、白芷、細辛、蔓荊子。
調中益氣湯,〔批〕(按此方治氣血兩虛頭痛之劑),治氣血俱虛頭痛,其效如神。
陳皮(三分),黃柏(酒炒,三分),升麻,柴胡(去蘆,各四分),人參,甘草(炙,各六分),細辛(二分),黃耆(一錢),川芎(六分),蔓荊子(三分)
上銼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溫服。一方有木香二分,無黃柏。如大便虛,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此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五分。
芎芷散,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疼痛難忍,諸藥不效,收功如神。
白話文:
如果遇到內傷,在原本的藥方上加上川芎、白芷、細辛、蔓荊子。調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導致的頭痛,效果顯著。藥方包括陳皮、黃柏、升麻、柴胡、人參、甘草、細辛、黃耆、川芎、蔓荊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去渣服用。有些方子會加入木香,但不含黃柏。如果患者大便稀溏,坐立不安,或大便不成形,腹中絞痛,說明是血虛、血瘀,可以加五分當歸。芎芷散用於治療長期或近期偏頭痛,疼痛難忍,其他藥物無效,此方效果顯著。
川芎(三錢),白芷(三錢)
上為末,黃牛腦子一個,擦藥在上,瓷器內加酒頓熟,乘熱和酒食之,儘量一醉,睡後酒醒,其疾如失。
都梁丸,治偏正頭風,一切頭痛。
香白芷(二兩,切碎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二三丸,食後細嚼,茶清下。
補血祛風湯(秘方),治婦人頭風,十居其半,每發必掉眩,如立舟車之上,蓋因肝血虛損,風邪乘虛而襲之耳。
當歸,川芎,生地黃,防風,荊芥,細辛,藁本,蔓荊子,半夏,石膏,甘草,旋覆花
白話文:
川芎三錢,白芷三錢,磨成粉末。將黃牛腦子一個,塗抹在粉末上,放進瓷器裡,加入酒,煮熟,趁熱用酒送服,盡量喝到醉。睡醒之後,病痛就會消失。
都梁丸可以治療偏頭痛和各種頭痛。
香白芷二兩,切碎晒乾,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龍眼。每次服食二三丸,飯後細嚼,用茶水送服。
補血祛風湯是秘方,可以治療婦女偏頭痛,十個中有五個婦女會得這種病,每次發病都會頭昏眼花,好像站在船上一樣搖晃,這是因為肝血虧虛,風邪趁虛而入造成的。
方劑中包含當歸、川芎、生地黃、防風、荊芥、細辛、藁本、蔓荊子、半夏、石膏、甘草、旋覆花。
上銼,薑、棗煎,食後服。一方加羌活
加減芎辛湯(秘方),治頭風攻目。
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細辛,皂角,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薄荷,甘草,菊花,蔓荊子
上銼,水煎,食後服。
選奇方,治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痛不可忍者。
羌活,防風(各二錢),甘草(一錢,夏生、冬炙用),酒片芩(一錢半,冬不用,甚者冬亦可用)
上銼,水煎,食後服。一方加薑製半夏二錢。
回首散,治頭項強急,筋痛,或挫枕轉項不得者,用烏藥順氣散,方見中風門,加羌活、獨活、木瓜。
白話文:
治療頭風侵犯眼睛的秘方,用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細辛、皂角、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薄荷、甘草、菊花、蔓荊子,切碎後用水煎,飯後服用。
治療眉稜骨疼痛,屬於風熱和痰引起的,痛得受不了的,用羌活、防風各兩錢,甘草一錢(夏生、冬炙用),酒製黃芩一錢半(冬不用,嚴重者冬天也可以用),切碎後用水煎,飯後服用。有些醫生會加製半夏兩錢。
治療頭項僵硬疼痛,筋骨疼痛,或者因為枕頭不適轉動脖子困難的,可以用烏藥順氣散,並加入羌活、獨活、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