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3)
1. 六經證
三黃石膏湯
治陽毒發斑發黃,身如塗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脈洪大,燥渴欲死,鼻乾而赤,齒燥,過經不解,已成壞症。表裡皆熱,欲發其汗,熱病不退,又復下之,大便遂頻,小便不利。亦有錯治溫症而成此症者。又有發汗後三焦大熱,脈洪譫語不休,晝夜喘息,鼻時加衄,狂叫欲走。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麻黃,石膏,豆豉
上銼一服,生薑三片,細茶一撮,水煎溫服。
三白飲,治傷寒時氣,熱極狂亂者,及發熱不退。
雞子(一個,用清),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錢)
上合作一處,用涼水和下。如心不寧者,北人謂之心慌也,加珍珠末五分。
地龍水,〔批〕(按此方治發狂之劑)
治陽毒傷寒,藥下雖通,結胸硬痛,或發狂亂。大白頸地龍四條,洗淨研爛,入生薑汁一匙,白蜜一匙,薄荷汁一匙,再入片腦半分,研勻,徐徐灌令盡。良久漸快,穩睡少頃,即與揉心下片時,再令睡,當有汗則愈。若不應,再投一服。
柴胡連翹湯,〔批〕(按此方治傷寒譫語之劑),治傷寒大熱,譫語呻吟,睡臥不得。
柴胡,黃芩,枳殼,赤芍藥,桔梗,連翹,山梔,栝蔞仁,黃連,黃柏,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瀉心導赤飲,〔批〕(按此方治不語之劑)
治傷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滿,大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俗醫不識,呼為死證,遂以針灸誤人多矣,殊不知邪熱傳入少陰心經也。因心火上炎而逼肺,所以神昏,名越經證。
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薑汁炒),甘草
上銼一服,生薑一片,棗二枚,燈心二十莖煎。臨服。人生地黃汁三匙。
消斑清黛飲,〔批〕(按此方治發斑之劑)
治熱邪傳裡,表實表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也。輕如疹子,重則如錦紋,重甚則斑爛皮膚。或本屬陽,誤投熱藥,或當汗不汗,當下不下;或汗下未解,皆能致此,不可發汗,重令開泄,更加斑爛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鬱短氣,燥糞不通,斑如墨,皆不治。汗下不解,足冷耳聾,煩悶咳嘔,關前陽脈洪大,便是發斑之候。
柴胡,玄參,黃連,知母,石膏,生地黃,山梔子,犀角,青黛,人參,甘草
上銼一服,生薑一片,棗二枚,水煎入醋一匙服,大便實,去人參,加大黃。治赤斑,用獨腳烏桕根研酒服,神效。
茵陳湯
治陽明裡熱極甚,煩渴熱鬱,留飲不散,以致濕熱相搏,而身發黃疸。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身必發黃,宜茵陳湯調下五苓散,通利大小便,立效。
茵陳(去梗,五錢),大黃(二錢五分),山梔子(五個)
白話文:
三黃石膏湯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熱毒引起的發斑、發黃,全身像塗了朱砂一樣紅,眼睛紅得像火,狂躁叫喊想跑,脈搏洪大有力,口渴得要死,鼻子乾燥發紅,牙齒也乾燥。如果病程拖延沒有好轉,就成了很嚴重的壞病。這是因為體內表裡都有熱,想要發汗卻不能退熱,又用瀉藥,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小便不順暢。有時候也會因為誤治溫病而變成這種情況。還有的人發汗後,三焦(上、中、下三焦)都熱起來,脈搏洪大,胡言亂語不停,白天晚上都喘氣,鼻子時不時出血,狂躁叫喊想跑。
藥方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麻黃、石膏、豆豉。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份,加入三片生薑、一小撮細茶,用水煎煮後溫服。
三白飲
這個方子治療傷寒、時氣病,病情嚴重時出現狂躁,或是發熱不退。
藥方組成:雞蛋(一個,只用蛋清)、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用涼水攪勻後喝下。如果心神不寧(北方人說的心慌),可以加入五分珍珠末。
地龍水
(這個方子是治療發狂的藥劑)
這個方子治療熱毒引起的傷寒,雖然用了瀉藥讓大便通暢,但胸部卻出現硬痛,或出現狂躁。用四條洗淨、搗爛的大白頸地龍,加入一匙生薑汁、一匙白蜜、一匙薄荷汁,再加入半分冰片,攪拌均勻後,慢慢灌入病人嘴裡。過一會兒,病情會逐漸好轉,病人可以安穩地睡一會兒。然後輕輕揉搓病人的心窩處一會兒,再讓病人睡。如果出了汗,病就好了。如果沒效果,可以再喝一次。
柴胡連翹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傷寒時胡言亂語的藥劑)這個方子治療傷寒引起的高熱、胡言亂語、呻吟,睡不安穩。
藥方組成:柴胡、黃芩、枳殼、赤芍藥、桔梗、連翹、山梔子、瓜蔞仁、黃連、黃柏、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瀉心導赤飲
(這個方子是治療不說話的藥劑)
這個方子治療傷寒,病人雖然心下不痛,肚子不脹,大便正常,也沒有發冷發熱,但卻漸漸變得神志不清、不說話,或是睡著時會自言自語,眼睛紅、嘴唇乾焦。給他水喝,他會喝,不給他水,他也不會想喝。看起來像喝醉了一樣。庸醫不認識這種情況,認為是死症,用針灸等錯誤的方法,反而害了病人。其實這是邪熱傳入少陰心經的表現。因為心火上炎而影響到肺,所以神志不清,這被稱為「越經證」。
藥方組成: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用薑汁炒過)、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片生薑、兩枚紅棗、二十根燈心草煎煮。快要喝的時候,加入三匙生地黃汁。
消斑清黛飲
(這個方子是治療發斑的藥劑)
這個方子治療熱邪傳入體內,不管是體表實證還是虛證,血熱散不開,熱氣趁虛從皮膚出來形成斑點。輕的像疹子,重的像錦緞上的花紋,更嚴重的則皮膚潰爛。有的是因為本來是陽證,卻誤用了熱藥,或是該發汗時沒發汗,該瀉下時沒瀉下,或是發汗、瀉下後沒有好轉,都可能導致發斑。這種情況不可以再發汗,如果再次開泄,斑點會更加嚴重。如果病人大便自己通暢,心情煩悶,氣短,大便乾燥不通,斑點像墨一樣黑,就無法治療了。如果發汗、瀉下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腳冷、耳聾、煩躁、咳嗽、嘔吐,關前(寸口)的陽脈洪大,就是發斑的徵兆。
藥方組成:柴胡、玄參、黃連、知母、石膏、生地黃、山梔子、犀角、青黛、人參、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片生薑、兩枚紅棗,用水煎煮,然後加入一匙醋服用。如果大便乾燥,去掉人參,加入大黃。治療紅色斑點,可以用獨腳烏桕根磨成粉,用酒送服,效果很好。
茵陳湯
這個方子治療陽明經熱到極點,煩躁口渴,熱鬱在體內,停留在體內的濕氣散不開,導致濕熱相互搏結,引起黃疸。病人只有頭部出汗,身上沒有汗,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身體一定會發黃。這時候應該用茵陳湯,再配合五苓散一起服用,通利大小便,效果很快。
藥方組成:茵陳(去掉梗,五錢)、大黃(二錢五分)、山梔子(五個)